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诗精神与《三国演义》《水浒传》 被引量:2
1
作者 邱强 胡吉省 《台州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7-20,共4页
史诗是人类对死亡的意识和逃避、抗拒 ,以及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死亡的无法逃避、不可抗拒这一心路历程的记录。史诗有其形成机制和作为历史范畴的文学现象的文化意蕴。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从重塑历史英雄开始 ,抒发了中国文化的... 史诗是人类对死亡的意识和逃避、抗拒 ,以及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死亡的无法逃避、不可抗拒这一心路历程的记录。史诗有其形成机制和作为历史范畴的文学现象的文化意蕴。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从重塑历史英雄开始 ,抒发了中国文化的无可归依的悲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水浒传》 史诗精神 中国 古典文学 历史英雄
下载PDF
论当代文学的“精神史诗”书写——以《最后一名女知青》为例
2
作者 王秋实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0-25,共6页
在《最后一名女知青》中,阎连科展现了主人公在历史巨变和现代性与乡土性的冲突共谋中不断反抗、沉沦直到毁灭的精神历程,建构了表现审美救赎的“精神史诗”。阎连科接续了以往的世界性文学母题,利用特殊、极端的历史时期和人物非理性... 在《最后一名女知青》中,阎连科展现了主人公在历史巨变和现代性与乡土性的冲突共谋中不断反抗、沉沦直到毁灭的精神历程,建构了表现审美救赎的“精神史诗”。阎连科接续了以往的世界性文学母题,利用特殊、极端的历史时期和人物非理性的精神世界确定了“精神史诗”的外延,借助别样的生命意志与悲剧精神言说了“精神史诗”的内涵,最终凭借历史祛魅与内在性创伤塑造了“精神史诗”的形态,表达了对于现实症候的深刻批判和对人物艰难生存境遇的悲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一名女知青》 阎连科 精神史诗 史诗
下载PDF
人的心灵向善迈进的精神史诗——试论《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与浪漫主义风格 被引量:9
3
作者 傅守祥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3-77,共5页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领袖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以冉阿让一生的经历为线索 ,反映了 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的丑陋与偏见 ,表现了人生的苦难与悲哀。作品通过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宣扬了仁爱万能的人道主义理想 ,歌颂了光明战胜黑暗的伟大力...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领袖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以冉阿让一生的经历为线索 ,反映了 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的丑陋与偏见 ,表现了人生的苦难与悲哀。作品通过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宣扬了仁爱万能的人道主义理想 ,歌颂了光明战胜黑暗的伟大力量。小说还通过滑铁卢战役和 1832年的巴黎街垒战探讨了人道主义与战争暴力的关系。小说将真实刻画与大胆想象相结合 ,具有十分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其史诗般的叙述风格与高昂、激烈、热情的语言格调 ,加上强烈的政论性 ,共同构成了《悲惨世界》丰富多彩的艺术空间。《悲惨世界》是浪漫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也是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进行某种结合的最初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爱万能 人道主义 心灵向善 爱的真谛 精神史诗 浪漫主义风格
下载PDF
论《本巴》游戏人生模式下的生命意识
4
作者 周丹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4期102-105,共4页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本巴》,是基于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的文学创造。作者刘亮程以说梦者“齐”的视角,将漫长、残酷的东归历程讲述成“搬家家、捉迷藏、做梦梦”的草原游戏,用文字搭建起桃花源般的宝木巴理想国,让史诗...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本巴》,是基于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的文学创造。作者刘亮程以说梦者“齐”的视角,将漫长、残酷的东归历程讲述成“搬家家、捉迷藏、做梦梦”的草原游戏,用文字搭建起桃花源般的宝木巴理想国,让史诗思维在世俗化的理性时代重获生机。文章从本巴人对生命的渴望和崇拜、时间的无限和永恒以及超越生存的意志三个方面,分析《本巴》“游戏人生”的故事模型中的强烈生命意识,剖析了小说中沉淀的民族历史记忆与诗性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巴 游戏人生 生命意识 史诗精神
下载PDF
抒情的细腻与史诗的雄浑——论普实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彭松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0-84,共5页
普实克是欧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开创者,他在富含自由因素的左翼立场上,将革命化的价值系统与自为的审美精神、宏大的史诗精神与个人主义的抒情气质、激进的现代意识与对传统的丰富理解,结合为独特的理论形态。其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的启示... 普实克是欧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开创者,他在富含自由因素的左翼立场上,将革命化的价值系统与自为的审美精神、宏大的史诗精神与个人主义的抒情气质、激进的现代意识与对传统的丰富理解,结合为独特的理论形态。其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的启示,展现了左翼文论所可能的开敞维度和深刻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实克 革命化 个人主义 抒情气质 史诗精神
下载PDF
现代史诗的创造者—托尔斯泰
6
作者 刘文孝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A01期86-92,共7页
本文从艺术角度论述托尔斯泰对现代史诗性小说、开放性小说的贡献,把托翁作品的模式概括为“精神性叙事史诗”,这点前人似未曾道及;本文第一次提出,托翁作品中,与“忏悔的贵族”系列相应,还有“忏悔的农夫”系列,乃至其一切正面... 本文从艺术角度论述托尔斯泰对现代史诗性小说、开放性小说的贡献,把托翁作品的模式概括为“精神性叙事史诗”,这点前人似未曾道及;本文第一次提出,托翁作品中,与“忏悔的贵族”系列相应,还有“忏悔的农夫”系列,乃至其一切正面人物均具探索性与忏悔性;对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心灵辩证法”中的“戏剧性”一语,也以“反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史诗 精神性叙事史诗 反向性 忏悔的农夫
下载PDF
诺贝尔文学奖漫评
7
作者 王兴业 《天中学刊》 1995年第1X期54-59,共6页
诺贝尔文学奖至今已颁发80多届。自它问世以来,尽管争论风波迭起,但其在世界文学活动中的权威性是无法抹煞的。中国作家未能在诺贝尔文学奖中占一席之位,也是有多种原因的。欧美垄断这项文学奖的局面已被打破,今后,它将能够彻底破... 诺贝尔文学奖至今已颁发80多届。自它问世以来,尽管争论风波迭起,但其在世界文学活动中的权威性是无法抹煞的。中国作家未能在诺贝尔文学奖中占一席之位,也是有多种原因的。欧美垄断这项文学奖的局面已被打破,今后,它将能够彻底破除政治藩篱,遵循诺贝尔的遗言,让诺贝尔的博爱精神惠及全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 诺贝尔文学奖 风格 流派 史诗精神
下载PDF
诗的源起及其早期发展变化--兼论中国古代巫术与宗教有关问题 被引量:21
8
作者 江林昌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3-219,共27页
中国古代诗歌起源于原始巫术咒语。咒语也可称为巫诗。巫诗盛行于五帝时代早期及其之前。到五帝时代中期,由于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有了阶层分化,原始巫术中通天神的仪式和巫诗,开始被少数氏族贵族阶层垄断,并成为其统治社会的政治... 中国古代诗歌起源于原始巫术咒语。咒语也可称为巫诗。巫诗盛行于五帝时代早期及其之前。到五帝时代中期,由于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有了阶层分化,原始巫术中通天神的仪式和巫诗,开始被少数氏族贵族阶层垄断,并成为其统治社会的政治工具而发展为宗教与史诗。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夏商西周。在这两千多年中,中原各民族的史诗,由世代口耳相传到逐步写成文本,形成了"史诗传统"。史诗既是各氏族早期历史的载体,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早期发展的特殊形式,更是夏商周三代王官之学的集中体现。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再次出现大变革,"史诗传统"也随之出现变化,即"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所谓"诗亡"只是史诗形式的终结,而史诗精神却在当时新起的文献体式中获得了继承与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术 咒语 巫诗 宗教 史诗 史诗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