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2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百余年来中国古代史馆制度研究述评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记录
《殷都学刊》
2007年第2期66-71,共6页
设馆修史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个传统,统治者为了垄断修史大权,往往通过设立史馆来掌控对历史的解释。因此,研究史馆制度就成了史学史、制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百余年来海峡两岸的中国古代史馆制度研究,涉及自魏晋至清代各个时期史馆设置...
设馆修史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个传统,统治者为了垄断修史大权,往往通过设立史馆来掌控对历史的解释。因此,研究史馆制度就成了史学史、制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百余年来海峡两岸的中国古代史馆制度研究,涉及自魏晋至清代各个时期史馆设置的状况,尤其是在史馆建置、史馆运行机制、设馆修史的利弊等重要问题上,研究较为深入。对唐、宋史馆的研究,成绩尤大。但是,史馆制度的研究涉及到社会史、制度史、史学史、文献学等诸多学科,今后的研究还需将史馆置于整个社会政治、制度、史学等的架构之中进行整体探讨,以史馆为纽结,以史馆修史与社会政治、史学发展为突破口,进行综合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馆制度
史
官
史
学
专制
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史馆制度的演变及其阶段性发展的特点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记录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6-54,共9页
清代史馆制度的演变与清王朝的兴盛衰亡密切相连,并表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入关以前,清廷在未遑大兴文教的情况下,就非常重视史书的修纂,相继设书房、文馆、内国史院负责修史,但还没有出现专门的修史机构。顺康时期是史馆格局形成时期...
清代史馆制度的演变与清王朝的兴盛衰亡密切相连,并表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入关以前,清廷在未遑大兴文教的情况下,就非常重视史书的修纂,相继设书房、文馆、内国史院负责修史,但还没有出现专门的修史机构。顺康时期是史馆格局形成时期,此时,各类史馆都已设立,并具有了相对稳定的组织形态,史馆内部人员组成及机构基本形成,史馆修史初见成效。雍乾时期是史馆制度完善时期,作为史馆核心的常开之馆的制度得以健全,统治者利用常开史馆的优势,打开了史馆修史的新局面,并大力增设特开史馆,促进史馆修史兴旺发达,修史成就卓著。嘉庆至清亡是史馆修史渐趋衰落时期,作为史馆支柱的常开、例开之馆的编纂活动尚能继续,但已无任何创新;特开史馆明显萎缩,修史项目不断减少;私家史籍编纂活动日趋活跃,并最终超越了史馆修史,向近代史学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史
学
史馆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史馆制度看唐代档案文献编纂
被引量:
5
3
作者
谭必勇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11,共3页
本文从阐述史馆和史馆制度的形成过程和分析唐代史馆的组织、功能及性质入手 ,探讨了唐代档案文献编纂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原因 ,并指出了唐代档案文献编纂活动对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和文化传承的贡献。
关键词
唐代
档案编纂
文献编纂
史馆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史馆制度研究述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赵小花
《前沿》
2015年第10期104-107,共4页
中国历代王朝非常重视历史资料的保存和辑录,"鉴古戒今"的史学传统备受推崇,在这种潮流的推动下,人们开始关注历代史馆建置的发展脉络、修史制度的完善及其利弊得失等问题。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至今,唐代史馆制度的研究经...
中国历代王朝非常重视历史资料的保存和辑录,"鉴古戒今"的史学传统备受推崇,在这种潮流的推动下,人们开始关注历代史馆建置的发展脉络、修史制度的完善及其利弊得失等问题。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至今,唐代史馆制度的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由于不同的社会阶段背景,展现出了不同的史学研究方法,并随之出现了不同的唐代史馆制度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史馆制度
临时性
常设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史馆制度略论
5
作者
刘蓉
高锦花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18-121,共4页
唐初在前代基础上,确立和完善了史馆制度,使史馆成为修撰前代史和本朝史的正式修史机构。宰相监修显示了政府对史馆修史的重视,加强了对修史工作的监控。史料征集的制度化则从根本上保证了史书修撰的质量。唐代史馆制度经历代仿效,对中...
唐初在前代基础上,确立和完善了史馆制度,使史馆成为修撰前代史和本朝史的正式修史机构。宰相监修显示了政府对史馆修史的重视,加强了对修史工作的监控。史料征集的制度化则从根本上保证了史书修撰的质量。唐代史馆制度经历代仿效,对中国史书修撰和史籍特色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史馆制度
史
书修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史馆制度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6
作者
王影
王敏超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0,共1页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的发展,为古代文化学术的繁荣,特别是史书的编修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史馆作为编修史书的重要场所,自然与档案工作的关系十分密切。史馆及史馆制度的完善对档案工作影响深远,不仅加强了各类史料的征集、保管和整理...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的发展,为古代文化学术的繁荣,特别是史书的编修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史馆作为编修史书的重要场所,自然与档案工作的关系十分密切。史馆及史馆制度的完善对档案工作影响深远,不仅加强了各类史料的征集、保管和整理,特别是加强了宫廷和官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如实录、会典、大型舆地志、起居注的修撰,而且使档案编纂工作更加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工作影响
史馆制度
档案编纂工作
收集整理
文化学术
档案材料
起居注
制度
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朝史馆制度的确立及其史学发展成就述略
7
作者
张庆丹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75-77,共3页
唐朝在前人的基础上设馆修史,建立并完善了史馆制度,使史馆成为撰史的专门机构。而后,宋、辽、金、元、明历朝纷纷仿效,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修史机制。唐代完成了前代八部正史、多部本朝实录,国史的修撰与典章制度体均受惠于这一...
唐朝在前人的基础上设馆修史,建立并完善了史馆制度,使史馆成为撰史的专门机构。而后,宋、辽、金、元、明历朝纷纷仿效,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修史机制。唐代完成了前代八部正史、多部本朝实录,国史的修撰与典章制度体均受惠于这一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馆制度
唐朝
史
学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看刘知几评史馆制度
8
作者
左都雯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8年第7期185-185,190,共2页
研究中国史学发展史,不能不研究史官修史制度;而研究刘知几的史学贡献,亦不能不研究他对史馆修史的评论。本文拟就浅析刘知几对史馆制度的评价,了解史馆制度的利弊得失。
关键词
刘知几
史馆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史馆制度的特点
被引量:
8
9
作者
王记录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9-96,共8页
和前代相比,清代史馆制度有自身的特点。顺康时期,清朝官方就形成了以常开、例开史馆为主干,以阅时而开、特开史馆为辅助的史馆格局,这种史馆格局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灵活性,功能完善,相得益彰,在清廷的政治运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清代...
和前代相比,清代史馆制度有自身的特点。顺康时期,清朝官方就形成了以常开、例开史馆为主干,以阅时而开、特开史馆为辅助的史馆格局,这种史馆格局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灵活性,功能完善,相得益彰,在清廷的政治运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清代帝王对史馆修史的干预更加全面,皇帝亲自确定修史项目,对史书修纂的内容进行全面指导,时常过问史馆的管理,并形成了史书修纂次第进呈御览的制度,一切仰承圣裁,保证了帝王意志在史馆内的贯彻执行。清代史馆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官方以制度化的方式规定了史馆内满汉纂修官的员额和比例,保证满人参与修史。清代史无专官,但史馆从组建、管理到史官选任、资料征集等,都有一整套严格而又灵活的运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史馆制度
皇帝
史
官
原文传递
试论清代史馆制度的皇权特征
10
作者
李淑敏
《档案》
2012年第3期23-25,共3页
清代史馆制度是官修史书的制度,与政治有着密切关系。清代时皇帝可以发起编纂项目,全面干预编史过程,指定编史人员,并且形成次第御览制度。清代史馆制度成为帝王意志发挥作用的工具,统治者可以在编史过程中自由取舍材料,树立良好形象,...
清代史馆制度是官修史书的制度,与政治有着密切关系。清代时皇帝可以发起编纂项目,全面干预编史过程,指定编史人员,并且形成次第御览制度。清代史馆制度成为帝王意志发挥作用的工具,统治者可以在编史过程中自由取舍材料,树立良好形象,抗衡夷夏观念,证明正统身份,配合政治形势推行教化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史馆制度
皇权特征
统治工具
原文传递
论唐初史馆
被引量:
2
11
作者
朱清如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年第2期55-57,共3页
唐初史馆制度的正式确立 ,是中国史馆制度发展的必然 ,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唐太宗提高史馆的政治地位和史官的物质待遇 ,对唐初撰修前朝历史和本朝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唐初史馆成就斐然 ,影响深远。
关键词
唐朝初年
史馆制度
史
学
史
史
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初史馆略论
被引量:
1
12
作者
商慧明
《人文杂志》
1985年第1期99-101,105,共4页
二十四史中的《周书》、《隋书》、《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南史》、《北史》是唐初贞观年间修撰的,其中前六部又是在史馆中修成的。建立史馆修史制度,是唐太宗最先确立的,以后为历代统治者沿用,成为后世官家修史...
二十四史中的《周书》、《隋书》、《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南史》、《北史》是唐初贞观年间修撰的,其中前六部又是在史馆中修成的。建立史馆修史制度,是唐太宗最先确立的,以后为历代统治者沿用,成为后世官家修史的固定组织。因此,研究唐初史馆的由来、发展及其特点,对于全面了解史馆制度在史学上的地位是不无意义的。 唐朝以前,我国历史上早已有了设馆修史的记载。北魏时曾设置修史局,北齐时改名为史馆,隋文帝和唐高祖都曾命令心腹大臣统领国史修撰。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初
史
馆
史
官
唐太宗
《晋书》
起居注
《贞观政要》
《隋书》
国
史
修撰
史馆制度
《陈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焦竑的学术特点与史学成就
被引量:
3
13
作者
向燕南
《文献》
CSSCI
1999年第2期153-169,共17页
关键词
史
学家
学术特点
国
史
王世贞
刘知几
经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学术发展
史馆制度
修
史
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史学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14
作者
韩旭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0-85,共6页
清代史学属于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总结期,同时也是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的重要阶段,研究这一时期的史学发展有利于加强对传统史学的认识。清代史学的发展状况主要从明清鼎革之际私人历史的撰述,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史馆制度...
清代史学属于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总结期,同时也是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的重要阶段,研究这一时期的史学发展有利于加强对传统史学的认识。清代史学的发展状况主要从明清鼎革之际私人历史的撰述,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史馆制度的完善,历史考证学的兴起与繁荣,对古代史学理论的总结,逐步迈向近代史学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史学从思想和研究方法上也都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发生变化,史学发展的每个方面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也都呈现各自的特点。因此,分析清代史学的发展原因一定要在对各个方面的状况有了了解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史
学
史馆制度
经世致用
私家修
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官方史学研究》评介
15
作者
陈文祥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5年第3期69-69,共1页
《宋代官方史学研究》一书,比较完整、全面地研究了宋代官方史学,该著作对官方史学活动中的史馆制度、史官制度、史学政策、史学成就等方面作了详细论述。著作中将权力、伦理纲常、政治因素以及作为修史主体的士大夫等因素相衔接。
关键词
官方
史
学
史馆制度
史
官
伦理纲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五代十国的史学
16
作者
朱仲玉
《史学史研究》
1986年第2期56-61,共6页
五代十国虽属乱世,但是中国史学传统并未遭到严重破坏。一是史馆制度仍然存在,五代及十国的史馆所修实录在数量上很可观,后晋史馆还修成前代史《唐书》二百卷,即今日传世的《旧唐书》;二是记当代或前代史事和社会风俗人情的稗官野史为...
五代十国虽属乱世,但是中国史学传统并未遭到严重破坏。一是史馆制度仍然存在,五代及十国的史馆所修实录在数量上很可观,后晋史馆还修成前代史《唐书》二百卷,即今日传世的《旧唐书》;二是记当代或前代史事和社会风俗人情的稗官野史为数众多,为后人提供了不少可资利用的史料;三是培育了大量史学人才,为宋代的史学鼎盛开了风气之先。下面就分别从这三方面加以论述。一史馆制度的延续及其成就王溥《五代会要》卷十八对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史馆情况都有记载,独缺后梁,因而有人以为后梁存在的十七年,一直处于战乱之中,可能当时史馆制度遭到破坏,不复存在。其实不然,《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上》贞明二年十月条记:“以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判户部敬翔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十国
史馆制度
旧五代
史
史
学
十七年
社会风俗
十国春秋
直斋书录解题
旧唐书
王仁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清代传记创作的繁荣及其原因
被引量:
7
17
作者
邱江宁
俞樟华
房银臻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8-143,共6页
本篇从三个层面探究清代传记创作的繁荣现象及其繁荣原因。首先明清易代的复杂背景,对于清代传记创作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突破,意义非小,它不仅激发了清初士大夫史传写作的热情,而且促使了清代史馆的常规化建设。其次,清代史馆制度的完善...
本篇从三个层面探究清代传记创作的繁荣现象及其繁荣原因。首先明清易代的复杂背景,对于清代传记创作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突破,意义非小,它不仅激发了清初士大夫史传写作的热情,而且促使了清代史馆的常规化建设。其次,清代史馆制度的完善不仅使官方传记有序、全面地走向繁荣,而且带动了士、民各个阶层传记创作的良性繁荣。最后,女性传记创作的繁荣代表着清代传记创作的整体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传记
明清易代
史馆制度
女性传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实录》与《李朝实录》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
7
18
作者
孙卫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22,共6页
明代纂修的历朝实录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朝鲜的《李朝实录》与《明实录》属同一性质的官修史书。二者在诸多方面互有异同 ,将之予以比较研究 ,有助于加深对官方史学活动的认识。
关键词
明实录
李朝实录
史馆制度
中朝
史
学比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实录》纂修考
被引量:
1
19
作者
倪道善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33,共3页
《实录》是杂取编年纪传之法,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国家事务的官修史料长编,首创于南朝梁。斯时,正是我国史学的大发展时期,国兴史作,蔚然成风,史书的种类、体裁不断增加。其中,出现了周兴嗣撰修的《梁皇帝实录》三卷,记武帝事...
《实录》是杂取编年纪传之法,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国家事务的官修史料长编,首创于南朝梁。斯时,正是我国史学的大发展时期,国兴史作,蔚然成风,史书的种类、体裁不断增加。其中,出现了周兴嗣撰修的《梁皇帝实录》三卷,记武帝事;谢吴的《梁皇帝实录》五卷,记元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录》
起居注
太祖实录
《明实录》
《顺宗实录》
史
官
故宫博物院
史馆制度
史
料价值
档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知几“直笔论”析
20
作者
王银春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5期84-88,共5页
关键词
刘知几
《春秋》
《
史
通》
史馆制度
直笔
儒家经典
《三国志》
史
官
制度
实录直书
《山海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百余年来中国古代史馆制度研究述评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记录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科会发展学院
出处
《殷都学刊》
2007年第2期66-71,共6页
文摘
设馆修史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个传统,统治者为了垄断修史大权,往往通过设立史馆来掌控对历史的解释。因此,研究史馆制度就成了史学史、制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百余年来海峡两岸的中国古代史馆制度研究,涉及自魏晋至清代各个时期史馆设置的状况,尤其是在史馆建置、史馆运行机制、设馆修史的利弊等重要问题上,研究较为深入。对唐、宋史馆的研究,成绩尤大。但是,史馆制度的研究涉及到社会史、制度史、史学史、文献学等诸多学科,今后的研究还需将史馆置于整个社会政治、制度、史学等的架构之中进行整体探讨,以史馆为纽结,以史馆修史与社会政治、史学发展为突破口,进行综合考察。
关键词
史馆制度
史
官
史
学
专制
制度
Keywords
historical bureau system
official historian
historiography
absolutism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史馆制度的演变及其阶段性发展的特点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记录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6-54,共9页
文摘
清代史馆制度的演变与清王朝的兴盛衰亡密切相连,并表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入关以前,清廷在未遑大兴文教的情况下,就非常重视史书的修纂,相继设书房、文馆、内国史院负责修史,但还没有出现专门的修史机构。顺康时期是史馆格局形成时期,此时,各类史馆都已设立,并具有了相对稳定的组织形态,史馆内部人员组成及机构基本形成,史馆修史初见成效。雍乾时期是史馆制度完善时期,作为史馆核心的常开之馆的制度得以健全,统治者利用常开史馆的优势,打开了史馆修史的新局面,并大力增设特开史馆,促进史馆修史兴旺发达,修史成就卓著。嘉庆至清亡是史馆修史渐趋衰落时期,作为史馆支柱的常开、例开之馆的编纂活动尚能继续,但已无任何创新;特开史馆明显萎缩,修史项目不断减少;私家史籍编纂活动日趋活跃,并最终超越了史馆修史,向近代史学迈进。
关键词
清代
史
学
史馆制度
Keywords
Qing Dynasty historiography historiographers' institute system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史馆制度看唐代档案文献编纂
被引量:
5
3
作者
谭必勇
机构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出处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11,共3页
文摘
本文从阐述史馆和史馆制度的形成过程和分析唐代史馆的组织、功能及性质入手 ,探讨了唐代档案文献编纂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原因 ,并指出了唐代档案文献编纂活动对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和文化传承的贡献。
关键词
唐代
档案编纂
文献编纂
史馆制度
Keywords
system of historiographers' office
the Tang Dynasty
archival documents
compile
分类号
G279.294.2 [文化科学—档案学]
D691.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史馆制度研究述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赵小花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前沿》
2015年第10期104-107,共4页
文摘
中国历代王朝非常重视历史资料的保存和辑录,"鉴古戒今"的史学传统备受推崇,在这种潮流的推动下,人们开始关注历代史馆建置的发展脉络、修史制度的完善及其利弊得失等问题。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至今,唐代史馆制度的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由于不同的社会阶段背景,展现出了不同的史学研究方法,并随之出现了不同的唐代史馆制度研究成果。
关键词
唐代
史馆制度
临时性
常设性
分类号
G25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史馆制度略论
5
作者
刘蓉
高锦花
机构
延安大学文史系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18-121,共4页
文摘
唐初在前代基础上,确立和完善了史馆制度,使史馆成为修撰前代史和本朝史的正式修史机构。宰相监修显示了政府对史馆修史的重视,加强了对修史工作的监控。史料征集的制度化则从根本上保证了史书修撰的质量。唐代史馆制度经历代仿效,对中国史书修撰和史籍特色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唐代
史馆制度
史
书修撰
Keywords
Tang Dynasty
the sysfem of hisfory centre
the writing of hisfory books
分类号
K206.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史馆制度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6
作者
王影
王敏超
机构
辽宁大学
出处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0,共1页
文摘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的发展,为古代文化学术的繁荣,特别是史书的编修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史馆作为编修史书的重要场所,自然与档案工作的关系十分密切。史馆及史馆制度的完善对档案工作影响深远,不仅加强了各类史料的征集、保管和整理,特别是加强了宫廷和官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如实录、会典、大型舆地志、起居注的修撰,而且使档案编纂工作更加制度化。
关键词
档案工作影响
史馆制度
档案编纂工作
收集整理
文化学术
档案材料
起居注
制度
化
分类号
G279.29 [文化科学—档案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朝史馆制度的确立及其史学发展成就述略
7
作者
张庆丹
机构
闽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75-77,共3页
文摘
唐朝在前人的基础上设馆修史,建立并完善了史馆制度,使史馆成为撰史的专门机构。而后,宋、辽、金、元、明历朝纷纷仿效,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修史机制。唐代完成了前代八部正史、多部本朝实录,国史的修撰与典章制度体均受惠于这一制度。
关键词
史馆制度
唐朝
史
学发展
分类号
K206.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看刘知几评史馆制度
8
作者
左都雯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8年第7期185-185,190,共2页
文摘
研究中国史学发展史,不能不研究史官修史制度;而研究刘知几的史学贡献,亦不能不研究他对史馆修史的评论。本文拟就浅析刘知几对史馆制度的评价,了解史馆制度的利弊得失。
关键词
刘知几
史馆制度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史馆制度的特点
被引量:
8
9
作者
王记录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9-96,共8页
文摘
和前代相比,清代史馆制度有自身的特点。顺康时期,清朝官方就形成了以常开、例开史馆为主干,以阅时而开、特开史馆为辅助的史馆格局,这种史馆格局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灵活性,功能完善,相得益彰,在清廷的政治运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清代帝王对史馆修史的干预更加全面,皇帝亲自确定修史项目,对史书修纂的内容进行全面指导,时常过问史馆的管理,并形成了史书修纂次第进呈御览的制度,一切仰承圣裁,保证了帝王意志在史馆内的贯彻执行。清代史馆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官方以制度化的方式规定了史馆内满汉纂修官的员额和比例,保证满人参与修史。清代史无专官,但史馆从组建、管理到史官选任、资料征集等,都有一整套严格而又灵活的运作机制。
关键词
清代
史馆制度
皇帝
史
官
Keywords
Qing dynasty
office of historiography institution
emperor
official historian
分类号
K092=49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论清代史馆制度的皇权特征
10
作者
李淑敏
机构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
出处
《档案》
2012年第3期23-25,共3页
文摘
清代史馆制度是官修史书的制度,与政治有着密切关系。清代时皇帝可以发起编纂项目,全面干预编史过程,指定编史人员,并且形成次第御览制度。清代史馆制度成为帝王意志发挥作用的工具,统治者可以在编史过程中自由取舍材料,树立良好形象,抗衡夷夏观念,证明正统身份,配合政治形势推行教化政策。
关键词
清代
史馆制度
皇权特征
统治工具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唐初史馆
被引量:
2
11
作者
朱清如
机构
常德师范学院历史系
出处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年第2期55-57,共3页
文摘
唐初史馆制度的正式确立 ,是中国史馆制度发展的必然 ,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唐太宗提高史馆的政治地位和史官的物质待遇 ,对唐初撰修前朝历史和本朝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唐初史馆成就斐然 ,影响深远。
关键词
唐朝初年
史馆制度
史
学
史
史
官
Keywords
history institute
historiographer
the system of history institute
historiography
分类号
K092.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初史馆略论
被引量:
1
12
作者
商慧明
出处
《人文杂志》
1985年第1期99-101,105,共4页
文摘
二十四史中的《周书》、《隋书》、《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南史》、《北史》是唐初贞观年间修撰的,其中前六部又是在史馆中修成的。建立史馆修史制度,是唐太宗最先确立的,以后为历代统治者沿用,成为后世官家修史的固定组织。因此,研究唐初史馆的由来、发展及其特点,对于全面了解史馆制度在史学上的地位是不无意义的。 唐朝以前,我国历史上早已有了设馆修史的记载。北魏时曾设置修史局,北齐时改名为史馆,隋文帝和唐高祖都曾命令心腹大臣统领国史修撰。但是。
关键词
唐初
史
馆
史
官
唐太宗
《晋书》
起居注
《贞观政要》
《隋书》
国
史
修撰
史馆制度
《陈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焦竑的学术特点与史学成就
被引量:
3
13
作者
向燕南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
出处
《文献》
CSSCI
1999年第2期153-169,共17页
关键词
史
学家
学术特点
国
史
王世贞
刘知几
经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学术发展
史馆制度
修
史
制度
分类号
K825.8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史学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14
作者
韩旭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出处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0-85,共6页
文摘
清代史学属于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总结期,同时也是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的重要阶段,研究这一时期的史学发展有利于加强对传统史学的认识。清代史学的发展状况主要从明清鼎革之际私人历史的撰述,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史馆制度的完善,历史考证学的兴起与繁荣,对古代史学理论的总结,逐步迈向近代史学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史学从思想和研究方法上也都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发生变化,史学发展的每个方面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也都呈现各自的特点。因此,分析清代史学的发展原因一定要在对各个方面的状况有了了解后进行。
关键词
清代
史
学
史馆制度
经世致用
私家修
史
Keywords
The historiography of Qing dynasty
historiographers system
statecraft ideology
private revision- ist history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官方史学研究》评介
15
作者
陈文祥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出处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5年第3期69-69,共1页
文摘
《宋代官方史学研究》一书,比较完整、全面地研究了宋代官方史学,该著作对官方史学活动中的史馆制度、史官制度、史学政策、史学成就等方面作了详细论述。著作中将权力、伦理纲常、政治因素以及作为修史主体的士大夫等因素相衔接。
关键词
官方
史
学
史馆制度
史
官
伦理纲常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代十国的史学
16
作者
朱仲玉
出处
《史学史研究》
1986年第2期56-61,共6页
文摘
五代十国虽属乱世,但是中国史学传统并未遭到严重破坏。一是史馆制度仍然存在,五代及十国的史馆所修实录在数量上很可观,后晋史馆还修成前代史《唐书》二百卷,即今日传世的《旧唐书》;二是记当代或前代史事和社会风俗人情的稗官野史为数众多,为后人提供了不少可资利用的史料;三是培育了大量史学人才,为宋代的史学鼎盛开了风气之先。下面就分别从这三方面加以论述。一史馆制度的延续及其成就王溥《五代会要》卷十八对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史馆情况都有记载,独缺后梁,因而有人以为后梁存在的十七年,一直处于战乱之中,可能当时史馆制度遭到破坏,不复存在。其实不然,《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上》贞明二年十月条记:“以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判户部敬翔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
关键词
五代十国
史馆制度
旧五代
史
史
学
十七年
社会风俗
十国春秋
直斋书录解题
旧唐书
王仁裕
分类号
K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清代传记创作的繁荣及其原因
被引量:
7
17
作者
邱江宁
俞樟华
房银臻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8-143,共6页
文摘
本篇从三个层面探究清代传记创作的繁荣现象及其繁荣原因。首先明清易代的复杂背景,对于清代传记创作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突破,意义非小,它不仅激发了清初士大夫史传写作的热情,而且促使了清代史馆的常规化建设。其次,清代史馆制度的完善不仅使官方传记有序、全面地走向繁荣,而且带动了士、民各个阶层传记创作的良性繁荣。最后,女性传记创作的繁荣代表着清代传记创作的整体繁荣。
关键词
清代传记
明清易代
史馆制度
女性传记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实录》与《李朝实录》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
7
18
作者
孙卫国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22,共6页
文摘
明代纂修的历朝实录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朝鲜的《李朝实录》与《明实录》属同一性质的官修史书。二者在诸多方面互有异同 ,将之予以比较研究 ,有助于加深对官方史学活动的认识。
关键词
明实录
李朝实录
史馆制度
中朝
史
学比较
Keywords
Ming Shi Lu
Li Chao Shi Lu
system of historiographers' institut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Korean historiography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K312 [历史地理—世界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实录》纂修考
被引量:
1
19
作者
倪道善
机构
四川大学信息与档案管理系
出处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33,共3页
文摘
《实录》是杂取编年纪传之法,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国家事务的官修史料长编,首创于南朝梁。斯时,正是我国史学的大发展时期,国兴史作,蔚然成风,史书的种类、体裁不断增加。其中,出现了周兴嗣撰修的《梁皇帝实录》三卷,记武帝事;谢吴的《梁皇帝实录》五卷,记元帝...
关键词
《实录》
起居注
太祖实录
《明实录》
《顺宗实录》
史
官
故宫博物院
史馆制度
史
料价值
档案
分类号
G279.272.5 [文化科学—档案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知几“直笔论”析
20
作者
王银春
机构
宁夏大学历史系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5期84-88,共5页
关键词
刘知几
《春秋》
《
史
通》
史馆制度
直笔
儒家经典
《三国志》
史
官
制度
实录直书
《山海经》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百余年来中国古代史馆制度研究述评
王记录
《殷都学刊》
2007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清代史馆制度的演变及其阶段性发展的特点
王记录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史馆制度看唐代档案文献编纂
谭必勇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0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唐代史馆制度研究述论
赵小花
《前沿》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唐代史馆制度略论
刘蓉
高锦花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史馆制度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王影
王敏超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唐朝史馆制度的确立及其史学发展成就述略
张庆丹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看刘知几评史馆制度
左都雯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清代史馆制度的特点
王记录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8
原文传递
10
试论清代史馆制度的皇权特征
李淑敏
《档案》
2012
0
原文传递
11
论唐初史馆
朱清如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唐初史馆略论
商慧明
《人文杂志》
198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焦竑的学术特点与史学成就
向燕南
《文献》
CSSCI
199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清代史学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韩旭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宋代官方史学研究》评介
陈文祥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五代十国的史学
朱仲玉
《史学史研究》
198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论清代传记创作的繁荣及其原因
邱江宁
俞樟华
房银臻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明实录》与《李朝实录》之比较研究
孙卫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古代《实录》纂修考
倪道善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199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刘知几“直笔论”析
王银春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