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外伤后右心房壁破裂一例
1
作者 张红超 于鲁峰 +2 位作者 王维新 万士杰 于爱国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52-152,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合并症 外伤 右心房壁破裂 心包积液 心脏杂音 全身麻醉 体外循环 心内直视术
下载PDF
华法令对右心房附壁血栓治疗效果观察
2
作者 王美纯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5期164-164,167,共2页
目的观察华法治疗右心房附壁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2例心肌病并伴右心房附壁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凝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 目的观察华法治疗右心房附壁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2例心肌病并伴右心房附壁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凝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每日两次口服华法令抗凝溶栓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 d、第4周采血抽查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活酶时间(APTT),调整药物用量;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出现皮肤黏膜等出血症状。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第4天、第1周三个时间段对患者PT及APTT进行检查,治疗组患者给药后,PT及APTT值分别为正常值的1.5~2倍左右,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华法令应用于右心房附壁血栓治疗方面具有较明显的抗凝、抗栓作用,但由于其药理的复杂性,目前临床疗效仍在研究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令 心房血栓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经右心房游离壁切口术后的双环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3
作者 陈红武 杨兵 +6 位作者 居维竹 张凤祥 顾凯 郦明芳 王静 曹克将 陈明龙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89-194,共6页
目的 总结经右心房游离壁切口术后双环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发生率及射频消融后长期随访的结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入选48例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行经右心房游离壁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或获得性心脏病后... 目的 总结经右心房游离壁切口术后双环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发生率及射频消融后长期随访的结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入选48例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行经右心房游离壁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或获得性心脏病后发作房速的患者.双环折返性房速的定义为心房同时存在两个折返环,同时在折返的可能路径上进行多部位拖带均为隐匿性.结果 共观察到8例患者术中存在双环折返性房速,男4例,平均年龄(40.4±22.0)岁.第1次外科术后至房速发作时间为(79.0±65.2)个月,第1次房速发作至第1次消融的时间为(20.8±28.3)个月,所有患者房速均持续发作.所有患者的双环折返性房速均与三尖瓣峡部以及右心房游离壁切口相关.5例患者在消融三尖瓣峡部过程中,心动周期突然变化;1例患者消融三尖瓣峡部时,心动周期无变化,右心房游离壁多部位拖带为右心房游离壁折返性房速,间隔部位拖带证实此部位不在折返环内,可能提示右心房游离壁折返性房速为主导折返环,;1例患者消融过程中心动过速终止,同样行切口致下腔的线性消融;1例患者消融三尖瓣峡部时心动过速无明显变化,但冠状静脉窦的激动有细微变化,拖带标测提示三尖瓣峡部不在折返环内,右心房游离壁多部位拖带提示为围绕右心房切口瘢痕折返的心动过速,行外科切口下部至下腔静脉消融时,房速终止.平均随访(33.6±16.7)个月,3例复发患者均为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其中1例复发房速,另外2例复发房颤.结论 经右心房游离壁切口术后双环折返性房速主要与三尖瓣峡部以及切口相关,三尖瓣峡部以及切口至下腔静脉线性消融常能够治疗这类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游离 房性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Ebstein畸形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83例病理分析
4
作者 翁艳 李春峰 +5 位作者 杨漪 李向利 马萍 张雪 阮英茆 吴清玉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7期577-580,共4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Ebstein畸形外科修补术后,送检标本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心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加深对Ebstein畸形的组织病理学认识。方法:收集先天性心脏病Ebstein畸形矫正手术切除送检的右心房、房化心室、三尖瓣...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Ebstein畸形外科修补术后,送检标本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心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加深对Ebstein畸形的组织病理学认识。方法:收集先天性心脏病Ebstein畸形矫正手术切除送检的右心房、房化心室、三尖瓣及腱索、乳头肌的活检组织块,对各部位标本行石蜡制片,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观察心肌组织学改变及心肌蛋白表达情况,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83例先天性心脏病Ebstein畸形矫正手术活检标本,显微镜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形态半定量分析发现,在心肌壁厚度变薄、纤维化、炎症反应方面比较,房化心室壁病理改变均较右心房壁明显加重,同时房化心室壁心肌蛋白损失较右心房壁亦明显加重。结论:先天性心脏病Ebstein畸形造成右心房、右心室的心肌壁变薄,心肌灶性纤维化、心内膜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增生增厚,慢性炎症反应等病变比较,以房化心室壁病变更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观察(横纹肌肌动蛋白、肌红蛋白、结蛋白等抗体反应)提示,由于先天性心脏病Ebstein畸形造成了心肌舒缩蛋白的损害,亦以房化心室壁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Ebstein畸形 房化心室 右心房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