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诸城博物馆藏元帅右监军印再考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德朋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29,共4页
1968年,山东诸城博物馆征集到的元帅右监军印是关系到红袄军史、金蒙宋战争史的重要文物,为此,学术界就该印的归属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文在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金史》《元史》的相关记载,通过对比监军印和《金史》所... 1968年,山东诸城博物馆征集到的元帅右监军印是关系到红袄军史、金蒙宋战争史的重要文物,为此,学术界就该印的归属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文在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金史》《元史》的相关记载,通过对比监军印和《金史》所载金代三品官印的重量,判定监军印并非金代官印;通过勾陈行尚书省及山东淮南行尚书省的变迁,判定监军印中的"山东淮南路行尚书省"即李全所受之山东淮南路行尚书省;通过追溯蒙古前四汗时期军政机构设置及官吏职名的变化情况,判定该监军印所涉之元帅右监军应为山东淮南行尚书省的属官。与既有研究成果相比,本文认为,山东诸城博物馆征集的元帅右监军印既非金代官印,亦非红袄军首领李全本人所有,而应是李全集团重要成员的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全 山东淮南行尚书省 元帅右监军印
原文传递
甘肃合水唐魏哲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存良 贾延廉 +5 位作者 李永清 杨才学 吴荭 孙明霞 李彩霞 郭亮亮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4,共7页
2010年6月,甘肃合水县肖咀乡发现了一座唐代墓葬,经发掘,该墓为唐初右监门卫将军魏哲之墓。墓中出土一方墓志,明确记载了魏哲的生平等,是陇东地区正式发掘的唐墓,丰富了甘肃唐墓资料。
关键词 唐代 右监门卫将军 魏哲墓
下载PDF
河西汉简零拾四则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钊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76-81,共6页
本篇包含与河西汉简相关的研读札记四则:第一则探讨了居延旧简505·3中两个残字的释读,从字形和辞例两方面论证了"守部司马"之"部"和"承书从事"之"承"的释读;第二则将居延新简EPT2:14末端... 本篇包含与河西汉简相关的研读札记四则:第一则探讨了居延旧简505·3中两个残字的释读,从字形和辞例两方面论证了"守部司马"之"部"和"承书从事"之"承"的释读;第二则将居延新简EPT2:14末端残字新释为"右监",是廷尉下属的官名;第三则通过通假用例,解释了居延新简EPT43:31中"奸能"一词的含义,并由此讨论了另一枚简牍中的相关语词;第四则通过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讨论了肩水金关73EJT23:619简的系年,将旧释"元康三年"之"三"字改释为"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汉简 文字考释 廷尉右监 奸慝 元康元年
下载PDF
唐代宦官干政及其影响
4
作者 王定璋 《文史杂志》 1992年第6期6-7,共2页
唐代宦官干政,并非始于中、晚唐。号称英睿之君的李世民在位时,就曾多次派遣宦官充外使,但后者却妄言奏事,被太宗发觉后大怒,魏征乘时指出:“阉竖虽微,狎近左右,时有言语,轻而易信,浸润之谮,为患特深。今日之明,必无此虑,为子孙教,不可... 唐代宦官干政,并非始于中、晚唐。号称英睿之君的李世民在位时,就曾多次派遣宦官充外使,但后者却妄言奏事,被太宗发觉后大怒,魏征乘时指出:“阉竖虽微,狎近左右,时有言语,轻而易信,浸润之谮,为患特深。今日之明,必无此虑,为子孙教,不可不杜绝其源。”(《贞观政要》五)魏征还认为:“宦者之徒,古来难养,轻为言语,易生患害。”(《通鉴》卷一九五)确乎如此。太宗虽然制定了不许阉竖干政的诏命,确并未认真遵守,他自己就很信任宦官。贞观时宦官张阿难,官至监门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封汶江县开国侯,食邑七百户。而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开国侯均为从三品,官阶崇重,早已突破太宗朝“内侍省不置三品官,内侍是长官,阶四品”(《旧唐书·宦官传》)的限制。贞观四年(62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宦官干政 旧唐书 光禄大夫 右监 开国侯 内侍省 汶江 阉竖 奏事 李世民
下载PDF
唐代牧监使职形成考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炳文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67,共17页
为后世盛赞的唐代牧监使职制度并非以往认为的静态形式,而是存在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套制度在分布格局、划分标准等许多关键原则上均可追溯到隋代的陇右牧。作为陇右群牧使前身的陇右诸牧监使,仪凤三年始设时既不总领全国马政... 为后世盛赞的唐代牧监使职制度并非以往认为的静态形式,而是存在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套制度在分布格局、划分标准等许多关键原则上均可追溯到隋代的陇右牧。作为陇右群牧使前身的陇右诸牧监使,仪凤三年始设时既不总领全国马政,也不是唯一的牧监使。出土文书表明当时全国有陇西、秦州、原州、盐州、岚州五个牧监体系,同时置使的尚有原、盐两州牧监。陇右诸牧监使的权力直到武周中后期才有明显扩大,将秦、原两州牧监纳入统辖范围。伴随着这一历史过程,陇右西、南、北、东四使划分产生,景龙年间李隆基任太子时又将东使改为东宫使。盐州牧监自隋代以来一直不属于陇右牧体系,它在开元十三年位列"五使"可能是由于人事原因。至于史书提到的夏州群牧使、陇右三使,则均为临时设置的使职,前者一度管辖盐、夏诸州牧监,后者是对陇右西、南、北三使的统称。此外,陇右诸牧监使及群牧使驻地也并非如史书所记载的始终在原州,而是经历了"陇西—秦州—原州"三次迁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职 诸牧使 《仪凤三年度支奏抄》 “诸牧杀兽狼赏条”
原文传递
唐代吴氏宦官家族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杜文玉 《唐史论丛》 CSSCI 2015年第1期150-169,共20页
在唐代的宦官阶层中,吴氏家族的地位并非最高,其家族中人也没有著名的大权阉,因此史籍中对吴姓宦官的记载比较少,以至于长期以来对吴氏宦官家族的研究十分罕见。笔者曾在十几年前发表过一篇名为《唐代宦官世家考述》的文章,其中提到过... 在唐代的宦官阶层中,吴氏家族的地位并非最高,其家族中人也没有著名的大权阉,因此史籍中对吴姓宦官的记载比较少,以至于长期以来对吴氏宦官家族的研究十分罕见。笔者曾在十几年前发表过一篇名为《唐代宦官世家考述》的文章,其中提到过吴承泌生平的情况。近年来又陆续收集到了不少吴姓宦官的墓志,从使研究资料大大地丰富起来了。下面主要依据这些墓志资料,再结合史籍记载,对唐代几个吴姓宦官家族的情况进行一个初步的考述,以反映唐代中层宦官家族的延续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侍省 右监门卫将军 剑南西川 上柱国 朝议郎 濮阳郡 宫教 掖庭局令 宫闱丞 咸通
原文传递
唐闾公夫人《段氏墓志》疏证
7
作者 张岩 《碑林集刊》 2005年第1期134-135+352,共2页
2003年长安县一私人得藏新出土唐闾公夫人《段氏墓志》一方,志石呈正方形,边长55厘米。志文25行,满行26字,楷书(图见352页)。兹录文如下:大唐故元从朝请大夫守内侍省内常侍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右监门卫将军闾公故武威郡夫人... 2003年长安县一私人得藏新出土唐闾公夫人《段氏墓志》一方,志石呈正方形,边长55厘米。志文25行,满行26字,楷书(图见352页)。兹录文如下:大唐故元从朝请大夫守内侍省内常侍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右监门卫将军闾公故武威郡夫人段氏法号功德山德铭并序崇福寺沙门离爱述兼书元和六年律中夷则廿六日寿终于辅兴甲第,春秋六十有二。长男昭义军节度押衙曰忠义,次男儒林郎守内侍省宫闱局令赐绯鱼袋曰忠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人 次男 墓志 门卫 夷则 内侍 右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