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公超与T.S.艾略特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6
1
作者 董洪川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2-107,共6页
叶公超对英国现代派大师T .S .艾略特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不仅第一个在中国介绍艾氏的诗与诗论 ,而且还开启了我国的艾略特研究之风。他对艾略特的深刻分析和论述 ,表明中国学者对艾略特的理解的深入与准确 ;叶公超在... 叶公超对英国现代派大师T .S .艾略特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不仅第一个在中国介绍艾氏的诗与诗论 ,而且还开启了我国的艾略特研究之风。他对艾略特的深刻分析和论述 ,表明中国学者对艾略特的理解的深入与准确 ;叶公超在论著中广泛征引艾略特以佐证自己的文学观 ,表明他对艾略特诗学观点的接受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叶公超 广泛 诗学观 文学观 诗论 现代派 重要贡献 大师 传播
下载PDF
“实际批评”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北平的学院文学批评——以叶公超、瑞恰慈为中心 被引量:7
2
作者 季剑青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169,共9页
20世纪20年代,新文学早期的文学批评主要注重于观念的表达和体系的建立,文学批评的过于观念化,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思。到了30年代,特别是北平的批评界,发出了把批评重心放到作品上的呼声,试图建立起以作品为批评对象的"实际批评"... 20世纪20年代,新文学早期的文学批评主要注重于观念的表达和体系的建立,文学批评的过于观念化,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思。到了30年代,特别是北平的批评界,发出了把批评重心放到作品上的呼声,试图建立起以作品为批评对象的"实际批评"。反思文学批评的过于观念化,注重以作品为对象的具体的批评实践,这样的批评立场背后,其实有很强的学院背景。本文试图以叶公超、瑞恰慈为中心,将大学中的文学教育和文学批评课程,带入到对当时文学批评的考察中去,在勾勒文学批评转向的历史脉络的同时,揭示学院在这一转向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批评 叶公超 瑞恰慈 北平学院文学批评
下载PDF
叶公超的外语教育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雪芬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08,112,共8页
叶公超是民国时期一位有影响力的英文教授。在其十四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广涉多门文学课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他在文艺批评方面学有所专,强调文学批评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客观地分析了当时英文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重视语言基... 叶公超是民国时期一位有影响力的英文教授。在其十四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广涉多门文学课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他在文艺批评方面学有所专,强调文学批评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客观地分析了当时英文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重视语言基本功训练,并提出了语言与文学分系的建议。他的这些想法既顾及到当时社会需求,也考虑到外语学科发展。他担任一些知名文学刊物主编,鼓励并提携有文学潜力的学生步入文学创造与研究领域。回顾与梳理叶公超外语教育思想以期能为当前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公超 教育思想 课程教学 学科发展 英语教育
下载PDF
叶公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被引量:1
4
作者 文学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92,共7页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涌现的一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家中,叶公超是较少被关注的一位,但实际上他的批评很有自己的个性和独创价值。由于长期受到西方现代文化的浸染,与同时代人比较起来,叶公超的文学批评最具现代性视野,他是最早把西方现代...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涌现的一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家中,叶公超是较少被关注的一位,但实际上他的批评很有自己的个性和独创价值。由于长期受到西方现代文化的浸染,与同时代人比较起来,叶公超的文学批评最具现代性视野,他是最早把西方现代派的代表作家T·S·艾略特以及新批评理论介绍到中国的批评家之一,从而大大拓展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论空间。同时叶公超对中国新诗发展的理论问题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对中国新诗的格律、音节、声韵等关涉诗歌形式的要素都提出过不少独到的见解;此外,叶公超在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中遵循宽容、自由的原则,他对鲁迅等的评价由此超越了政治立场的歧见而获得了学术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公超 文学批评 现代性
下载PDF
叶公超的文学思想与“新批评”理论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凌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19-123,共5页
重读叶公超30年代的文学批评,令人耳目一新,又发人深省。他提出的文学是"心灵的感应"、诗是"内感与外物的契合"、阅读是"无定的反应"、批评是"追求自己的感觉"等主张,与英美理论家艾略特、瑞... 重读叶公超30年代的文学批评,令人耳目一新,又发人深省。他提出的文学是"心灵的感应"、诗是"内感与外物的契合"、阅读是"无定的反应"、批评是"追求自己的感觉"等主张,与英美理论家艾略特、瑞恰兹的学说息息相通,也在中国的现实土壤上构建起了一部现代主义的文学理论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公超 新批评 感应 契合
下载PDF
重识叶公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6
作者 文学武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4-180,共7页
叶公超是一度活跃在中国现代文坛的人物。他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尤其是诗歌理论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丰富了新诗的理论形态;他孜孜不倦地翻译和介绍西方的文学著作和批评理论,为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转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执着自己的文... 叶公超是一度活跃在中国现代文坛的人物。他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尤其是诗歌理论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丰富了新诗的理论形态;他孜孜不倦地翻译和介绍西方的文学著作和批评理论,为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转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执着自己的文学理想,创办文学刊物,扶植和培养了大批青年作家和学者。然而这样的一个人物却由于各种原因被现代文学史长期忽视。因此重识叶公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我们反思和重绘文学史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公超 诗歌理论 T·S·艾略特 文学期刊
下载PDF
叶公超先生在西南联大
7
作者 杨绍军 《学术探索》 CSSCI 2008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关键词 叶公超 西南联大 知识分子 陶希圣 朱自清 浦江清 日记
下载PDF
新文学现代主义文论的一种经典——叶公超的“新批评”理论
8
作者 赵凌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6,共6页
重读叶公超30年代的文学批评,令人耳目一新,又发人深省。他提出的文学是"心灵的感应"、诗是"内感与外物的契合"、阅读是"无定的反应"、批评是"追求自己的感觉"等主张,与英美理论家艾略特、瑞... 重读叶公超30年代的文学批评,令人耳目一新,又发人深省。他提出的文学是"心灵的感应"、诗是"内感与外物的契合"、阅读是"无定的反应"、批评是"追求自己的感觉"等主张,与英美理论家艾略特、瑞恰兹的学说息息相通,也在中国的现实土壤上构建起了一部现代主义的文学理论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公超 新批评 感应 契合
下载PDF
中英比较诗学的新境界:论叶公超的中英诗学对话与创新
9
作者 陶家俊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运用症候式阅读方法实证研究20世纪英国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先行者叶公超探索的中英比较诗学对话与创新的新境界。叶公超青少年时期浸淫于英美大学人文教育,与罗伯特·弗罗斯特、T.S.艾略特、I.A.瑞查兹代表的英美现代主义文学和... 本文运用症候式阅读方法实证研究20世纪英国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先行者叶公超探索的中英比较诗学对话与创新的新境界。叶公超青少年时期浸淫于英美大学人文教育,与罗伯特·弗罗斯特、T.S.艾略特、I.A.瑞查兹代表的英美现代主义文学和现代批评深度结缘。1926年至1940年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为舞台,以《新月》《学文》等报刊为喉舌,致力于英国文学教学实践和现代批评实践。其现代批评思想比较阐发并打通艾略特和瑞查兹的诗学与中国古典诗论,建构了以文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性为要素的中国新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公超 现代批评 中英诗学对话
下载PDF
传统的眷恋与误读——叶公超文学观管窥
10
作者 隋欣卉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1-46,共6页
叶公超对传统有着深深的眷恋,正因如此,他才逆时代潮流地对20年中牢不可破的诗界"镣铐"说提出了批判,大张旗鼓地高唱任何诗歌都必须要有格律,不识时务地提倡新诗人要大读文言诗文,主张新诗可以化用旧诗的材料,对艾略特的《传... 叶公超对传统有着深深的眷恋,正因如此,他才逆时代潮流地对20年中牢不可破的诗界"镣铐"说提出了批判,大张旗鼓地高唱任何诗歌都必须要有格律,不识时务地提倡新诗人要大读文言诗文,主张新诗可以化用旧诗的材料,对艾略特的《传统与个人才能》倍加欣赏;这引发了传统与个人才能之间一系列紧张的问题。叶公超把艾略特所说的"传统"与"文以载道"中的"道"混同起来,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艾略特所说的"传统"彰显的内容恰恰是"道"所要防范乃至打压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公超 文学观 传统 眷恋与误读
下载PDF
“解铃还仗系铃人”——读叶公超先生的《爱略特的诗》
11
作者 黄宗英 《外国语文研究》 2021年第2期10-18,共9页
叶公超先生是我国最早系统评述T.S.艾略特的学者。叶公超先生认为,艾略特写诗主张维持中国用典的风格,将历代流传下来的观念联合起来,汇成文化源流。诗人写诗不仅表现个人才气,而且展示和代表整个文化。在《爱略特的诗》一文中,叶公超... 叶公超先生是我国最早系统评述T.S.艾略特的学者。叶公超先生认为,艾略特写诗主张维持中国用典的风格,将历代流传下来的观念联合起来,汇成文化源流。诗人写诗不仅表现个人才气,而且展示和代表整个文化。在《爱略特的诗》一文中,叶公超先生反驳了艾略特在创作《荒原》前后的诗歌作品中蕴含着不同态度的观点,讨论了把艾略特诗歌创作与宗教信仰混为一谈的错误观点,并且指出了艾略特通过隐喻手法营造一种“古今错综的意识”。笔者对叶公超先生的观点进行了综述和进一步的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叶公超 态度 宗教信仰 用典
下载PDF
从“新月”作家到外交家的叶公超
12
作者 古远清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25-128,共4页
叶公超时而执教,时而执笔,时而从党,时而从政,时而主持侨务,时而主持外交,时而服务国内,时而奔波海外,为国民党政权效劳一生。叶公超生在国家的忧患时代,又投身在世俗的官场之中,难改书生意气,这正是他成为“悲剧主角”的主要原因,挽联... 叶公超时而执教,时而执笔,时而从党,时而从政,时而主持侨务,时而主持外交,时而服务国内,时而奔波海外,为国民党政权效劳一生。叶公超生在国家的忧患时代,又投身在世俗的官场之中,难改书生意气,这正是他成为“悲剧主角”的主要原因,挽联“苍凉身世又谁知”,是他晚年抑郁心境的最好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外交家 叶公超 国民党政权 《新月》杂志
下载PDF
叶公超谈中西大学教育和学生生活——新发现叶公超1935年在清华大学的一次讲演
13
作者 刘涛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20-24,共5页
叶公超1935年10月21日在清华大学纪念周作过一次题为《欧美大学学生生活印象记》的讲演。在讲演中,叶公超通过中西方大学教育比较,对中国的大学教育体制和大学生生活进行了深入反思。
关键词 叶公超 《欧美大学学生生活印象记》 讲演
下载PDF
周一良谈纪念叶公超的一封信
14
作者 蔡振翔 《社会科学论坛》 2013年第1期164-167,共4页
1991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周一良给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教授许崇德写了一封信。
关键词 周一良 叶公超 纪念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大学 许崇德 宪法学 历史系
下载PDF
“切近情绪的性质”——叶公超新诗形式建设观念初探
15
作者 刘康凯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5-9,共5页
叶公超是活跃于20世纪三十年代的重要批评家。他根据T·S·艾略特的传统观,论证了格律形式对新诗建设的必要性;根据现代汉语的“语调”特性从节奏、和谐、对偶与均衡等方面提出新诗形式建设的基础。他的新诗批评对于澄清当时新... 叶公超是活跃于20世纪三十年代的重要批评家。他根据T·S·艾略特的传统观,论证了格律形式对新诗建设的必要性;根据现代汉语的“语调”特性从节奏、和谐、对偶与均衡等方面提出新诗形式建设的基础。他的新诗批评对于澄清当时新诗观念上的混乱,促进新诗的形式建设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公超 格律形式 语调 诗歌 节奏
下载PDF
叶公超与《傲慢与偏见》
16
作者 叶新 《中国工人》 2015年第8期53-55,共3页
据已有史料来看,吴宓先生是中国《傲慢与偏见》的教学传播第一人。本人在2013年7月3日的《中华读书报》上发表过“吴宓与《傲慢与偏见》的教学传播”。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叶公超 教学传播 第一人 吴宓
下载PDF
民国才子叶公超英语教学活动及其翻译思想探析
17
作者 倪筱燕 《兰台世界(上旬)》 2015年第3期47-48,共2页
叶公超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文艺评论家,《新月》创始人,曾在清华、北大长期执教,李赋宁、许渊冲、赵萝蕤、钱钟书等大家都曾是他的学生。叶公超的翻译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文艺学思想之上的。
关键词 叶公超 民国 英语教学 翻译思想 文艺理论
下载PDF
“切近情绪的性质”——叶公超新诗形式建设观念初探
18
作者 刘康凯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7-10,13,共5页
叶公超是活跃于 2 0世纪 30年代的重要批评家。他根据 T· S·艾略特的传统观 ,论证了格律形式对新诗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现代汉语的“语调”特性 ,叶公超认为新诗的格律一方面要“根据说话的节奏”,一方面要“切近情绪的性质”... 叶公超是活跃于 2 0世纪 30年代的重要批评家。他根据 T· S·艾略特的传统观 ,论证了格律形式对新诗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现代汉语的“语调”特性 ,叶公超认为新诗的格律一方面要“根据说话的节奏”,一方面要“切近情绪的性质”,在这两个原则的指导下 ,他从节奏、和谐、对偶与均衡等方面提出新诗形式建设的基础。他的新诗批评对于澄清当时新诗观念上的混乱 ,促进新诗的形式建设有重要意义。叶公超研究至今还几乎是一片空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公超 新诗形式 格律形式 语调
下载PDF
学者的摇篮——论叶公超在新月时期的编辑活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群 《兰州学刊》 2006年第4期59-62,共4页
作为新月派的重要一员,叶公超在《新月》月刊乏人之时临危受命,令其摆脱困境,起死回生,继之又合力同人创办《学文》兼任主编,使二者成为培养出一大批日后在中国现代文学和学术史上成就卓著的作家、翻译家和学者的摇篮。作为编辑家的叶公... 作为新月派的重要一员,叶公超在《新月》月刊乏人之时临危受命,令其摆脱困境,起死回生,继之又合力同人创办《学文》兼任主编,使二者成为培养出一大批日后在中国现代文学和学术史上成就卓著的作家、翻译家和学者的摇篮。作为编辑家的叶公超,其学术性的编辑风格对新月派乃至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应忽视的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公超 编辑活动 《新月》月刊 《学文》月刊
下载PDF
叶公超的比较文学思想研究
20
作者 凌淑珍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75-82,共8页
叶公超经历了从比附西学到中西比较的转变。自任职清华以后,叶公超开启了他的比较文学实践。他丰硕的比较文学成果受艾略特(T.S.Eliot)和瑞恰慈(I.R.Richards)等欧美学者的影响,更是与清华大学人文学科的比较传统、博雅教育体制密不可... 叶公超经历了从比附西学到中西比较的转变。自任职清华以后,叶公超开启了他的比较文学实践。他丰硕的比较文学成果受艾略特(T.S.Eliot)和瑞恰慈(I.R.Richards)等欧美学者的影响,更是与清华大学人文学科的比较传统、博雅教育体制密不可分。他大力推介20世纪30年代欧美盛行的现代主义文学,不仅借鉴艾略特等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来补充和丰富中国新诗,而且从中吸取平行比较的方法。他自觉地运用这种比较观念和外国知识弘扬唐宋诗词等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文学,彰显中国文字的优势,并对徐志摩和鲁迅等中国新文学作家进行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他一再强调中国新文学除了要借鉴西方文学技巧之外,更多地还需要借鉴中国文学和文字;只有通过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学这个媒介,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交流才能深入持久。比较文学是既保持民族文学特色又存在国际联络的文学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公超 比较文学 中国新文学 博雅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