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兰科植物一新记录种--垂叶斑叶兰
1
作者 程跃红 杨攀艳 +3 位作者 刘桂英 金森龙 杨家鑫 胡光万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44-147,共4页
报道了四川省兰科(Orchidaceae)植物一新记录种,即垂叶斑叶兰(Goodyera recurva);同时提供了这一新记录种的形态描述、彩色图版以及地理分布,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物标本馆(HIB);该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四川兰科植物多样性。
关键词 垂叶斑叶兰 叶兰 兰科 新记录 四川
下载PDF
不同产地斑叶兰及近缘种植物中两种内酯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2
作者 敖艳霞 冯峰 +5 位作者 陈慧玲 梁秀婷 韩玉 吴锦忠 吴岩斌 吴建国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511-517,共7页
比较不同产地斑叶兰Goodyeraschlechtendaliana及近缘种植物中两种内酯苷类成分的含量,为斑叶兰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采用HPLC-ELSD法,以ChromCore AQ C18(3μm,4.6 mm×250 mm)为色谱柱,超纯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0.5 mL... 比较不同产地斑叶兰Goodyeraschlechtendaliana及近缘种植物中两种内酯苷类成分的含量,为斑叶兰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采用HPLC-ELSD法,以ChromCore AQ C18(3μm,4.6 mm×250 mm)为色谱柱,超纯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柱温3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雾化温度70℃;载气流速2.5 mL·min^(-1),进样量5μL,测定30批不同产地斑叶兰及近缘种内酯苷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斑叶兰苷和金线莲苷含量的线性范围均为62.5~1500μg·mL^(-1),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5、0.9996,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均小于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41%和101.16%,RSD分别为1.53%和1.36%。30批斑叶兰及近缘种植物的斑叶兰苷含量在28.31~243.07 mg·g^(-1)之间,平均含量为134.31 mg·g^(-1),存在较大的差异(RSD=38.40%);30批斑叶兰及近缘种植物的金线莲苷含量在0~184.37 mg·g^(-1)之间,平均含量为34.50 mg·g^(-1),也存在较大的差异(RSD=141.30%)。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用于斑叶兰及近缘种内酯苷类成分含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兰 叶兰 金线莲苷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秀丽斑叶兰的植物形态和显微鉴定
3
作者 梁秀婷 敖艳霞 +3 位作者 陈慧玲 冯峰 吴岩斌 吴锦忠 《药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881-883,901,共4页
目的 对秀丽斑叶兰进行生药鉴定,明确其原植物形态和显微特征。方法 采用生药学鉴定的方法观察秀丽斑叶兰原植物形态和组织构造。结果 秀丽斑叶兰叶片卵形,叶上表面深绿色,具白色网状叶脉或叶脉不明显,中肋有一条白色的带,叶背面紫红色... 目的 对秀丽斑叶兰进行生药鉴定,明确其原植物形态和显微特征。方法 采用生药学鉴定的方法观察秀丽斑叶兰原植物形态和组织构造。结果 秀丽斑叶兰叶片卵形,叶上表面深绿色,具白色网状叶脉或叶脉不明显,中肋有一条白色的带,叶背面紫红色;花较小,花瓣白色,中部绿色,斜倒披针形;唇瓣白色,卵形,基部凹陷呈囊状,内面具多数腺毛。结论 这些特征可为秀丽斑叶兰的生药学鉴别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斑叶兰 生药学 形态鉴定 显微鉴定
下载PDF
不同来源斑叶兰中金线莲苷含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加焱 徐建伟 方锡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3期92-94,104,共4页
以金线莲为对照,采集贵州松桃、湖南永顺、重庆秀山、贵州遵义、浙江建德5种不同来源的斑叶兰,经6个月高山林下仿野生栽培,研究了斑叶兰和金线莲的金线莲苷含量。结果表明,5种来源斑叶兰金线莲苷含量组间差异极显著,且均显著低于金线莲... 以金线莲为对照,采集贵州松桃、湖南永顺、重庆秀山、贵州遵义、浙江建德5种不同来源的斑叶兰,经6个月高山林下仿野生栽培,研究了斑叶兰和金线莲的金线莲苷含量。结果表明,5种来源斑叶兰金线莲苷含量组间差异极显著,且均显著低于金线莲。其中:来自湖南永顺的斑叶兰中金线莲苷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4个来源的斑叶兰;其余来源斑叶兰中金线莲苷含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兰 金线莲 金线莲苷
下载PDF
浙江广义斑叶兰属(兰科)植物分类修订
5
作者 高洪娣 王军峰 +3 位作者 谢文远 王健生 潘向东 陈征海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28-132,共5页
根据广义斑叶兰属Goodyera R.Br.s.l.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和分类重新界定成果,结合兰科Orchidaceae植物专项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对浙江产的该属植物进行了分类修订,记述了高宝兰属Cionisaccus Breda、开宝兰属Eucosia Blume和斑叶兰属Goody... 根据广义斑叶兰属Goodyera R.Br.s.l.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和分类重新界定成果,结合兰科Orchidaceae植物专项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对浙江产的该属植物进行了分类修订,记述了高宝兰属Cionisaccus Breda、开宝兰属Eucosia Blume和斑叶兰属Goodyera R.Br.s.s,给出了分属检索表;对各属所含种类分别进行了学名确认、修订与讨论,补充了一些新的分布点,同时否定了小斑叶兰Goodyera repens(L.)R.Br.在浙江的分布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叶兰 高宝兰属 开宝兰属 分类修订 浙江
下载PDF
中国兰科无叶兰属一新记录种--小花无叶兰(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樊杰 金效华 向小果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7-648,共2页
报道了中国海南兰科无叶兰属植物一新记录种:小花无叶兰Aphyllorchis pallida Bl.,本种的主要特征是花小,直径小于1 cm,唇瓣分两部分,后唇具两个耳状物,前唇3裂。
关键词 叶兰 小花无叶兰 兰科 新记录 中国
下载PDF
始兴斑叶兰(兰科)的订正(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田怀珍 邢福武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1-752,共2页
通过仔细研究藏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以及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的始兴斑叶兰Goodyera shixingensis K. Y. Lang的模式及等模式标本, 并同作者野外观察和采集的小小斑叶兰G. yangmeishanensis T. P. Lin的新鲜... 通过仔细研究藏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以及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的始兴斑叶兰Goodyera shixingensis K. Y. Lang的模式及等模式标本, 并同作者野外观察和采集的小小斑叶兰G. yangmeishanensis T. P. Lin的新鲜植物和文献描述以及标本进行比较, 证实始兴斑叶兰应为小小斑叶兰的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小小斑叶兰 始兴斑叶兰 新异名
下载PDF
套叶兰属的一对替代种:甘肃的新种套叶兰和台湾的宝岛套叶兰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心启 郎楷永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69-72,共4页
本文描述了兰科新种套叶兰HippeophylumsinicumS.C.ChenetK.Y.Lang;同时讨论了台湾替代种宝岛套叶兰H.pumilum的命名问题,并标定了该种的后迭模式。
关键词 叶兰 新种 宝岛套叶兰 兰科
下载PDF
斑叶兰自然种群生物量生殖分配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肖宜安 李晓红 +3 位作者 胡文海 吴杨 龙婉婉 何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1,共4页
斑叶兰开花前各构件的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具有明显差异,且在生境间具显著差异。在柳杉林中,茎构件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它构件的比例;其它生境中正常叶的比例显著高于同生境下其它构件的比例。花期,斑叶兰茎和叶构件所占比例... 斑叶兰开花前各构件的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具有明显差异,且在生境间具显著差异。在柳杉林中,茎构件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它构件的比例;其它生境中正常叶的比例显著高于同生境下其它构件的比例。花期,斑叶兰茎和叶构件所占比例最大,其中仅在灌丛中正常叶构件分配比例略大于其茎构件的,但二者差异不显著;生殖构件中,花瓣所占比例最大;除花托叶(p=0.002)外,其余生殖构件的分配比例在生境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合蕊柱在各群落生境中的分配比例差异极小,几乎是恒定的。斑叶兰的生物量生殖分配表现出随分布群落演替阶段的提高而下降的趋势,即竹林〉人工柳杉林〉灌丛〉混交林;其生殖分配在20.35%~28.90%之间,而以干重计算则为21.09%~31.80%之间,明显高于其它一些多年生植物的(0%~20%),而表现出一年生植物的生殖分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分配 生物量 构件 演替群落 叶兰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莎叶兰的解剖构造及其环境适应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栗琼 徐艳霞 +2 位作者 招礼军 袁娟 杨丽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79-1185,1164,共8页
以广西西北部雅长兰科植物保护区的莎叶兰(Cymbidium cyperifolium)为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莎叶兰叶片和根的解剖构造及其对喀斯特环境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莎叶兰叶片的上表皮覆盖有较厚的角质层,气孔均分布于下表皮,且... 以广西西北部雅长兰科植物保护区的莎叶兰(Cymbidium cyperifolium)为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莎叶兰叶片和根的解剖构造及其对喀斯特环境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莎叶兰叶片的上表皮覆盖有较厚的角质层,气孔均分布于下表皮,且凸出表皮细胞之上;各表皮性状在叶片不同部位存在显著差异,叶片下部的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和气孔长度最大,表皮细胞密度以叶片上部的最大;叶片属于等面叶,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脉为明显的平行脉,且粗细交互分布;(2)莎叶兰根的横切面包括根被、皮层、中柱3部分,其中根被细胞排列紧密,为生活细胞;皮层由薄壁细胞组成;根部维管束属于辐射维管束,14原型。菌根粗壮,稀根毛,共生真菌主要分布于根被及皮层中,菌丝体通过根被薄壁细胞间隙及内、外皮层的通道细胞进行侵染。(3)莎叶兰叶片和根的结构不仅有湿生植物特征,如叶片相对较薄、气孔少且凸出表皮细胞、冠/根比值大等;还有旱生植物的特征,如叶片角质层较厚、机械组织发达、细胞结构紧密、具含晶细胞,肉质根具根被,内、外皮层细胞壁明显增厚等。这些结构是莎叶兰对当地缺水、干湿季明显、分布于林下多石砾土壤的生长环境的一种高度适应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兰 解剖结构 菌根 适应性
下载PDF
斑叶兰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量 张婉菁 +4 位作者 殷启蒙 张颖 季楠 张耀堂 胡荣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47-2549,共3页
目的:研究斑叶兰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及核对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斑叶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醛(Ⅰ)、5-羟甲基糠醛(Ⅱ)、别欧前胡素(Ⅲ)、香草... 目的:研究斑叶兰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及核对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斑叶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醛(Ⅰ)、5-羟甲基糠醛(Ⅱ)、别欧前胡素(Ⅲ)、香草酸(Ⅳ)、阿魏酸(Ⅴ)、单棕榈酸甘油(Ⅵ)和β-谷甾醇(Ⅶ)。结论:其中,化合物Ⅱ~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兰 分离纯化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斑叶兰的组织培养 被引量:9
12
作者 付志惠 李洪林 +1 位作者 张建霞 杨波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0-480,共1页
关键词 叶兰 组织培养 分化 增殖培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兰科植物新记录种——南湖斑叶兰 被引量:4
13
作者 葛斌杰 田怀珍 +1 位作者 胡超 田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0-752,共3页
报道中国大陆兰科植物新记录种——南湖斑叶兰,并提供该种详细解剖照片。该种原记录为台湾特有种,叶片小且中脉白绿色是本种明显的鉴别特征。
关键词 南湖斑叶兰 新记录 兰科 中国大陆
下载PDF
中国大陆对叶兰属植物一新记录--日本对叶兰 被引量:11
14
作者 喻勋林 向剑锋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9-490,共2页
报道了中国大陆对叶兰属Listera植物一新记录——日本对叶兰Listera japonicaBl.及其生境。
关键词 日本对叶兰 新记录 中国大陆 生境
下载PDF
浙江兰科新记录属——对叶兰属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日林 梅中海 +2 位作者 张芬耀 谢文远 陈锋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4年第3期236-237,共2页
在对浙江景宁县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考察中,发现了浙江兰科Orchidaceae新地理分布属、种——对叶兰属Listera R.Br.日本对叶兰Listera japonica,引证标本存于浙江农林大学植物标本馆(ZJFC)。
关键词 日本对叶兰 叶兰 兰科 新记录 浙江
下载PDF
陕西兰科一新记录属——套叶兰属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平厚 王万云 +1 位作者 焦普生 周灵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53-1654,共2页
报道了陕西省兰科一新记录属——套叶兰属(HippeophyllumSchltr.)及一新记录种——套叶兰(Hippeo-phyllumsinicumS.C.ChenetK.Y.Lang).
关键词 陕西 叶兰 新记录
下载PDF
垂枝斑叶兰,中国大陆兰科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怀珍 钟诗文 +1 位作者 郑希龙 邢福武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共2页
垂枝斑叶兰(Goodyera pendula Maxim.),先前只报道于日本和中国台湾,在大陆首次发现。该种的显著特点:植株在树干上附生,花序下垂后再上升,呈"L"型,花序密被腺毛,花朵密集,生于一侧,不完全开张。凭证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华... 垂枝斑叶兰(Goodyera pendula Maxim.),先前只报道于日本和中国台湾,在大陆首次发现。该种的显著特点:植株在树干上附生,花序下垂后再上升,呈"L"型,花序密被腺毛,花朵密集,生于一侧,不完全开张。凭证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枝斑叶兰 新记录 兰科 中国大陆 分类学
下载PDF
中国兰科禾叶兰属一新记录种--扁茎禾叶兰(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强 李剑武 +4 位作者 殷建涛 谭运洪 文彬 黄文 叶德平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9-300,共2页
报道了中国兰科植物一新记录种,扁茎禾叶兰Agrostophyllum planicaule(Wall.ex Lindl.)Rchb.f.。本种主要特点是茎扁平,柱头基部有2个牛角状突起,可与本属其他种明显区分开。
关键词 扁茎禾叶兰 兰科 新记录 中国
下载PDF
麻栗坡长叶兰,中国云南兰科一新杂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利君 周宏博 +3 位作者 刘仲健 郑芳 王玉 饶文辉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1-184,共4页
报道了产自云南麻栗坡的兰科兰属一新杂种——麻栗坡长叶兰(Cymbidium×malipoense L.J.Chen,H.B.Zhou&Z.J.Liu),对该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该种可能是长叶兰(Cymbidium erythraeum Lindl.)与龙州兰(C.eburneum var.longzhou... 报道了产自云南麻栗坡的兰科兰属一新杂种——麻栗坡长叶兰(Cymbidium×malipoense L.J.Chen,H.B.Zhou&Z.J.Liu),对该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该种可能是长叶兰(Cymbidium erythraeum Lindl.)与龙州兰(C.eburneum var.longzhouense Z.J.Liu et S.C.Chen)的天然杂交种。本种与长叶兰的区别是:本种的花葶自叶腋发出;萼片和花瓣浅黄绿色,具浅紫红色的纵条纹和斑点;唇盘具黄色褶片;蕊柱浅紫红色;中裂片卵状肾形。长叶兰的萼片和花瓣绿色,有红褐色脉纹和不规则斑点;中裂片心形到剑形;唇盘密被毛。本种与龙州兰的区别是:本种萼片和花瓣浅黄绿色,具浅紫红色的纵条纹和斑点;侧裂片有紫红色条纹;蕊柱浅紫红色。龙州兰萼片和花瓣白色,外表面略带粉红色;唇瓣白色,侧裂片和中裂片具有紫红色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栗坡长叶兰 新杂种 兰科 麻栗坡
下载PDF
斑叶兰抗氧化活性组分研究及其乳膏的制备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婉菁 刘量 +3 位作者 胡荣 周云龙 王东东 吴欢欢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1期59-62,72,共5页
目的:评价"药食同源"中草药斑叶兰的各不同萃取部位对体外自由基的清除即抗氧化作用,并富集抗氧化活性组分从而制备乳膏制剂。方法:采用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的方法确定抗氧化活性最强的部位,通过HPLC外标法测定阿魏酸和香草酸... 目的:评价"药食同源"中草药斑叶兰的各不同萃取部位对体外自由基的清除即抗氧化作用,并富集抗氧化活性组分从而制备乳膏制剂。方法:采用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的方法确定抗氧化活性最强的部位,通过HPLC外标法测定阿魏酸和香草酸是乙酸乙酯部位的主要成分,二者总含量占该部位的76.17%。以硅胶、凝胶柱层析法富集活性部位,并优化提取工艺和基质处方。结果:斑叶兰的乙酸乙酯部位清除自由基能力最为突出,在0.5 g·L^(-1)时达到92.31%,仅次于阿魏酸,IC_(50)分别为0.1622、0.1490 g·L^(-1)。结论:为将其研究开发成为天然中药美容护肤品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开发为抗氧化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兰 自由基 阿魏酸 抗氧化 乳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