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M126出土铜器科学分析
1
作者 郁永彬 陈丽新 +1 位作者 陈建立 陈坤龙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本文通过科技检测手段对叶家山M126出土铜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分析的10件器物中,有7件为铅锡青铜制成,包括6件容器和1件兵器,有3件锡青铜,全部为容器。这批铜器制作采用块范铸造工艺。祖己爵M126:16为一件商代器物。其他器物分属... 本文通过科技检测手段对叶家山M126出土铜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分析的10件器物中,有7件为铅锡青铜制成,包括6件容器和1件兵器,有3件锡青铜,全部为容器。这批铜器制作采用块范铸造工艺。祖己爵M126:16为一件商代器物。其他器物分属A类和C类普通铅的范畴。其他族属铭文铜器中,一部分器物使用了与曾国铜器相同或相似的矿料,另一部分器物与曾国铜器使用的矿料不同,体现了西周早中期青铜物料流通信息,部分以器物组的形式流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考古 叶家山墓地 西周铜器 铅同位素比值
下载PDF
关于叶家山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8
2
作者 郁永彬 陈建立 +3 位作者 梅建军 陈坤龙 常怀颖 黄凤春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102,共9页
铅同位素研究显示,叶家山曾国铜器(有曾国族属铭文者)铅料可能有两种来源,其中大多数铅锡合金的铅同位素特征与东秦岭地区铅矿有较高重合度;铜料来源尚难以确认,但与大冶铜绿山古矿区铜矿的铅同位素数据更为接近;其他族属铜器中,有使用... 铅同位素研究显示,叶家山曾国铜器(有曾国族属铭文者)铅料可能有两种来源,其中大多数铅锡合金的铅同位素特征与东秦岭地区铅矿有较高重合度;铜料来源尚难以确认,但与大冶铜绿山古矿区铜矿的铅同位素数据更为接近;其他族属铜器中,有使用与曾国铜器相同原料的情况,其他器物的数据则与之存在差异;商代风格器物中,多数为先周时期制作,个别器物的成器年代则已进入西周时期。本文通过与周邻地区青铜文化的比较,探讨了西周时期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青铜技术与文化联系及相互影响。论文指出,周王室对青铜物料资源进行了集中管控和配置,在周王室统筹下开展青铜冶铸生产并分配给各诸侯国,是这一时期青铜工业生产体系的主要形式。本文研究结果,还为深入认识曾国与其他族群或方国间关系、商末周初铸铜产业发展、西周青铜工业生产组织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考古 叶家山墓地 西周铜器技术 曾国铜器 铅同位素比值 青铜工业
下载PDF
叶家山M111号墓编钟初步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方勤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97,共6页
叶家山墓地的发掘是继1978年曾侯乙墓发掘之后,又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特别是M111号大墓出土的编钟,意义重大。它虽然仅有5件,却是迄今为止数量最多的西周早期的编钟。在这组编钟里发现的右鼓部小片云纹,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双音钟侧... 叶家山墓地的发掘是继1978年曾侯乙墓发掘之后,又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特别是M111号大墓出土的编钟,意义重大。它虽然仅有5件,却是迄今为止数量最多的西周早期的编钟。在这组编钟里发现的右鼓部小片云纹,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双音钟侧鼓音(第二基频)标识符号。这些特点说明其在西周早期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是礼乐制度发展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家山 编钟 西周早期 第二基频 标识符号
下载PDF
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M1墓主族属辨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礼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7-172,共6页
出土铭文证实叶家山西周早期的曾国为姬姓,并不代表整个叶家山西周墓地的所有墓葬均系姬姓周人墓。叶家山M1挖建了腰坑,并在腰坑内殉狗;出土的青铜器及铭文特征的商文化因素更浓厚,鼎的数量多于曾侯;位于整片墓地东北端,与墓地中另外一... 出土铭文证实叶家山西周早期的曾国为姬姓,并不代表整个叶家山西周墓地的所有墓葬均系姬姓周人墓。叶家山M1挖建了腰坑,并在腰坑内殉狗;出土的青铜器及铭文特征的商文化因素更浓厚,鼎的数量多于曾侯;位于整片墓地东北端,与墓地中另外一座挖建腰坑的墓葬似有集中分布的现象,反映出叶家山M1墓主人的身份可能系灭商前居住在当地的广义的殷遗民或随南公一支就封至曾国的殷遗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家山 曾国墓地 族属 殷遗民
下载PDF
叶家山墓地出土青铜尊的价值揭示与保护修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玲 王峥 +1 位作者 卫扬波 张涛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S02期65-70,共6页
青铜尊(M126:7)2013年出土于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M126的东二层台中部。出土时,器物内外表均被蓝绿色及红色锈蚀物覆盖,器表纹饰及铭文肉眼无法识别,器身上部有一长一短两条放射状裂隙,存在继续发育进一步损坏器物的风险。利用XR... 青铜尊(M126:7)2013年出土于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M126的东二层台中部。出土时,器物内外表均被蓝绿色及红色锈蚀物覆盖,器表纹饰及铭文肉眼无法识别,器身上部有一长一短两条放射状裂隙,存在继续发育进一步损坏器物的风险。利用XRD、拉曼光谱、XRF、X射线探伤等技术手段对器表的腐蚀产物、器物基体成分以及隐含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观察,其结果:器物基体为铜、锡、铅三元合金,器表腐蚀类型为Ⅰ型点腐蚀,腐蚀产物多为碱式碳酸铜,点蚀坑处有氯化亚铜和氯化铜,器物底部有着珍贵的铭文,器表有精美纹饰。为长期保护、保存其文物价值,对此进行了一系列保护、修复研究和保护处理,达到了文物价值保护和保存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家山墓地 青铜尊 铭文 纹饰 保护修复
下载PDF
叶家山西周编钟的年代及所反映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凤春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45,共7页
2013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叶家山西周曾国墓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时,在M111号大墓中出土了一组五件套的编钟。从同墓出土的青铜铭文判定,M111应是一座曾侯墓葬,墓主可能为曾侯犺。其年代属西周早期,这是迄今在南方所发现的年代最... 2013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叶家山西周曾国墓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时,在M111号大墓中出土了一组五件套的编钟。从同墓出土的青铜铭文判定,M111应是一座曾侯墓葬,墓主可能为曾侯犺。其年代属西周早期,这是迄今在南方所发现的年代最早、数量最多的编钟,经对编钟测音,皆为一钟双音,具有跨越一个八度再加纯四度(B3-11~E5-4)的音域,能够构成该音域内的六声音阶。通过对出土编钟的考察,西周早期编钟组合的编列件数应存在南北差异,镈钟与甬钟成编及侧鼓音(第二基频)的标识符号早在西周早期就已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家山 西周编钟 编列 组合 侧鼓音
下载PDF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青铜器锈层结构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穆艺 罗武干 +2 位作者 李玲 黄凤春 王昌燧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6,共9页
为研究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6件典型青铜器残片的锈蚀特征,利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XRF)、离子色谱、拉曼光谱(Raman)及扫描电镜能谱面扫描分析(SEM-EDS Mapping)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 为研究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6件典型青铜器残片的锈蚀特征,利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XRF)、离子色谱、拉曼光谱(Raman)及扫描电镜能谱面扫描分析(SEM-EDS Mapping)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家山墓地墓葬多为中性/弱酸性、贫氯埋藏环境,有利于青铜器的保存。其锈层结构丰富,符合基于水与青铜器模拟腐蚀过程所推导的锈层结构类型。唯M46为弱碱性、富氯的埋藏环境,该墓出土残片锈蚀中存在有害锈,属于典型“粗糙疏松”锈层类型,亟须对该墓出土其他铜器进行相关保护处理。本研究系利用拉曼及扫描电镜能谱面扫描分析等方法对古代青铜器锈层结构进行原位、综合分析的工作。实践指出,利用拉曼及扫描电镜能谱面扫描分析等方法,可快捷、高效、有针对性地分析古代青铜器的锈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家山墓地 锈层 拉曼 扫描电镜能谱面扫描分析
下载PDF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出土玉鱼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闵梦羽 朱勤文 罗泽敏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7年第A01期51-53,共3页
2011至2013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进行了两次抢救性发掘,出土玉器300余件,笔者选取数量约占十分之一的32件完整的鱼形佩饰,从玉器形制、纹饰工艺和微痕迹三方面进行琢制工艺研究。关于玉鱼形制研究,可将玉... 2011至2013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进行了两次抢救性发掘,出土玉器300余件,笔者选取数量约占十分之一的32件完整的鱼形佩饰,从玉器形制、纹饰工艺和微痕迹三方面进行琢制工艺研究。关于玉鱼形制研究,可将玉鱼分为四种类型:直线型(A型)、拱背型(B型)、刻刀型(C型)、工具类(D型)。四种类型的特征如下:(1)直线型(A型)玉鱼,鱼身平直,头和尾在一条直线上。直线型玉鱼又可进一步分为Aa型、Ab型和Ac型。Aa型玉鱼的纹饰简单,具有鱼嘴、鱼眼、鱼鳃、鱼鳍和鱼尾;Ab型玉鱼的造型具有兽足和鸟喙以及鱼身,为复合动物型;Ac型玉鱼通体为流畅的柳叶状素面鱼身,仅有一个孔眼象征鱼眼。(2)拱背型(B型)玉鱼,鱼身弯曲,成一条弧线。拱背型玉鱼又可分为Ba型、Bb型和Bc型,Ba型玉鱼具有鱼嘴、鱼眼、鱼鳃、鱼鳍和鱼尾,鱼身呈流畅的弧形;Bb型玉鱼具有兽足和鸟喙及鱼身,为复合动物型;Bc型玉鱼为素面玉鱼,仅具有鱼嘴、鱼眼和鱼尾,鱼眼由孔眼表示,整个鱼身无纹饰,头尾连成弧形。(3)刻刀型(C型)玉鱼,鱼尾呈刻刀状,鱼身为刀柄状,鱼身后方两侧各有一个方形凸齿为刀格,鱼尾无豁口。刻刀型玉鱼也可分为Ca型、Cb型和Cc型。Ca型玉鱼整体呈棒状,无突出的鱼鳍,鱼身较立体,截面一般呈三角形;Cb型玉鱼鱼腹平直,鱼背呈流线状,鱼身整体略鼓,鱼头和鱼尾较扁平;Cc型玉鱼呈跳跃状,鱼背和鱼腹上拱,鱼头和鱼尾连成弧线。(4)工具型(D型)玉鱼,仅一件,用作挖耳勺,整体呈棒状,鱼尾笔直,呈现代的挖耳勺造型。关于玉鱼纹饰工艺研究,这32件玉鱼皆采用片雕手法,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素面玉鱼,共6件;另一类为纹饰玉鱼,共26件。鱼嘴多呈"丁"字嘴,鱼眼为"圆洼眼";鱼身多数无鱼鳞,鱼身上可见粗阴刻线刻画的鱼鳃、鱼鳍和兽足,鱼鳃处采用斜刀的手法刻画;这26件玉鱼中,仅2件刻有鱼鳞。关于玉鱼微痕迹研究,在全部32件玉鱼中,只有1件玉鱼上可观察到宽约0.5mm的切割痕,该切割痕中间宽深,两端尖浅,笔者推断,此为砣切割工艺留下的痕迹。在具有纹饰的26件玉鱼上,表示鱼鳍和兽足的宽阴刻线同样表现为中间宽深,两端较尖浅,线条宽窄不均匀,为砣具手工琢制的痕迹;在鱼眼和鱼鳃倾斜的部位上可以见到尖锐工具手工推碾留下的"蚂蚁脚"。在30件具有孔眼的玉鱼中,有27件孔眼为双面钻,呈现双面喇叭状孔壁,个别孔壁可见螺旋纹,在孔眼附近有错位的残缺圆形洼凹,推测为桯钻痕迹;有2件为单面钻,其中1件的孔眼处可见管状器具留下的同心圆痕迹,推测为单面管钻;还有1件玉鱼上具有象鼻孔,孔壁较平直,双面喇叭状孔壁斜向下连通成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鱼 纹饰工艺 微痕迹 西周 随州叶家山
下载PDF
叶家山出土三足青铜器的地域特征分析
9
作者 赵孝龙 黄凤春 +2 位作者 李玲 郭长江 王昌燧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74,共5页
湖北随州叶家山遗址是一处西周早期的曾国墓地,出土了大批遗物,包括数量众多且铸造精美的青铜器。这批青铜器的总体特征与中原地区出土青铜器的风格相似,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叶家山青铜器属典型西周文化性质,并无自身特征,不过,也有学者... 湖北随州叶家山遗址是一处西周早期的曾国墓地,出土了大批遗物,包括数量众多且铸造精美的青铜器。这批青铜器的总体特征与中原地区出土青铜器的风格相似,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叶家山青铜器属典型西周文化性质,并无自身特征,不过,也有学者指出,那里仍有一些所谓的地域特征。本文对西周时期若干遗址出土的青铜器进行了实地观察和调研,并将其与叶家山出土青铜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叶家山出土三足青铜器中,桃圆形器口的器物为绝对主体。而其它地区西周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中,仅山西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与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出土的青铜器中,有几件为桃圆形器口。基于此,叶家山出土的三足青铜器中,大多数器口为桃圆形,而这应属于地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家山 西周早期 曾国 青铜器器口 桃圆形
下载PDF
叶家山曾国墓地“分器”现象与墓葬年代另探 被引量:9
10
作者 任雪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29,共7页
本文所讨论的"分器",是指同一个人的器物被分别埋藏在几座墓葬中。这一现象在西周墓葬中并不罕见,叶家山曾国墓地中则尤为突出。复杂的"分器"现象能够将一批墓葬关联起来,为判断墓葬年代、墓主身份以及各个墓葬之... 本文所讨论的"分器",是指同一个人的器物被分别埋藏在几座墓葬中。这一现象在西周墓葬中并不罕见,叶家山曾国墓地中则尤为突出。复杂的"分器"现象能够将一批墓葬关联起来,为判断墓葬年代、墓主身份以及各个墓葬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线索。本文以叶家山曾侯谏器组为主,对礼器分流情况进行梳理,得出了异于主流的看法:M28应为一代曾侯谏,墓葬排列的早晚顺序是从南至北,依次为M111与M27、M28与M2为夫妻墓,M65与M3疑为夫妻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器”现象 叶家山铜器 曾侯谏
下载PDF
叶家山铜器铭文和殷墟甲骨文中的古文“戾”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华强 《古文字研究》 2014年第1期128-130,共3页
2013年,湖北随州叶家山111号西周墓出土大量铜器,其中两件簋都有铭文"曾侯软作宝尊彝"①。曾侯名作■②,墓葬的发掘整理者释为"犺"。罗运环指出字的左旁实从"立",当隶定为"■"或"■"... 2013年,湖北随州叶家山111号西周墓出土大量铜器,其中两件簋都有铭文"曾侯软作宝尊彝"①。曾侯名作■②,墓葬的发掘整理者释为"犺"。罗运环指出字的左旁实从"立",当隶定为"■"或"■",字形分析则以从"犬"、"立"声可能性最大③,其说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甲骨文 铜器铭文 叶家山 尊彝 曾侯 西周墓 发掘整理 字形分析
下载PDF
从琉璃河和叶家山出土青铜兵器看西周早期曾国与燕国的交流
12
作者 李竹(文/图) 陈北辰(文/图) 《大众考古》 2022年第2期32-42,共11页
燕国和曾国在西周时期的发展和历史演变,经过考古学家近半个世纪的努力逐渐清晰起来,它们的文化面貌内涵丰富、来源多样。其中,两国的青铜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但以往的研究多以青铜礼器或车马器为对象,针对兵器或工具类青铜器的专... 燕国和曾国在西周时期的发展和历史演变,经过考古学家近半个世纪的努力逐渐清晰起来,它们的文化面貌内涵丰富、来源多样。其中,两国的青铜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但以往的研究多以青铜礼器或车马器为对象,针对兵器或工具类青铜器的专门讨论不多。事实上,青铜兵器是体现西周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交流情况的重要载体,其时空跨度往往超越了同时期的青铜礼器和车马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侯国 车马器 西周时期 青铜礼器 青铜兵器 西周早期 叶家山 文化面貌
下载PDF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漆器整理与研究
13
作者 卢一 黄凤春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9,共10页
湖北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至少有63座墓葬发现了漆器或漆器残片,许多漆器的器形、纹样可辨。经过科学发掘和整理,可以确认的器类主要有圆盘、豆、禁、觚(及棒形器)、杯、盾、弓、铜漆木复合壶等。叶家山墓地出土漆器,是近年来西周漆器最... 湖北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至少有63座墓葬发现了漆器或漆器残片,许多漆器的器形、纹样可辨。经过科学发掘和整理,可以确认的器类主要有圆盘、豆、禁、觚(及棒形器)、杯、盾、弓、铜漆木复合壶等。叶家山墓地出土漆器,是近年来西周漆器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为研究西周时期漆器的形制、功能、器用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家山墓地 漆器 纹样 形制
原文传递
湖北随州叶家山M46发掘简报
14
作者 陈丽新 张晗 +6 位作者 段姝杉 许静思 黄凤春 余乐(摄影) 鲜千(绘图) 符德明(绘图) 胡春雨(绘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5,I0001,2,F0003,共33页
叶家山M46是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一座大型贵族墓葬,位于墓地东南部,出土青铜、陶、原始瓷、玉石等质地器物153余件(套)。从随葬器物分析,墓葬年代为西周成康时期,墓主为女性。M46为讨论叶家山墓地布局、葬制提供了重要的研... 叶家山M46是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一座大型贵族墓葬,位于墓地东南部,出土青铜、陶、原始瓷、玉石等质地器物153余件(套)。从随葬器物分析,墓葬年代为西周成康时期,墓主为女性。M46为讨论叶家山墓地布局、葬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家山曾国墓地 M46 女性贵族墓葬 西周成康时期
原文传递
叶家山曾侯墓地出土晚商青铜器组科技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郁永彬 陈建立 +3 位作者 陈坤龙 梅建军 陈丽新 黄凤春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叶家山晚商青铜器组多数器物上有族氏铭文,对研究商代晚期青铜器流通、商末周初青铜器矿料利用规律和西周早期青铜器“分器”制度具有重要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这批器物有铸造和铸后受热两种组织形态;合金类型以铅锡青铜为主,另有少量锡... 叶家山晚商青铜器组多数器物上有族氏铭文,对研究商代晚期青铜器流通、商末周初青铜器矿料利用规律和西周早期青铜器“分器”制度具有重要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这批器物有铸造和铸后受热两种组织形态;合金类型以铅锡青铜为主,另有少量锡青铜和铅青铜;这批器物使用的一部分铜料、铅料与曾国铜器和殷墟四期铜器相同,表明商代晚期开发使用的一部分矿料到西周早期还在继续使用中,而商晚期“锡料来源紧缺”,但西周早期曾国铜器锡料供应充足,这些锡料是晚商已开采使用后来被周人掌控,还是周人新开发的,亦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家山墓地 青铜器 商代晚期 科技分析
原文传递
叶家山墓地人骨的锶同位素比值分析——兼论墓地排序的新证据
16
作者 何晓歌 崔剑锋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65,共13页
本文通过检测叶家山墓地出土人骨的锶同位素比值数据,讨论了墓葬排序、墓地人群构成及可能来源、葬俗与人群的对应关系等问题。三座曾侯墓中,M111和M28墓主为外地人、M65墓主为本地人的结论支持了M111最早、M28次之、M65最晚的推测,墓... 本文通过检测叶家山墓地出土人骨的锶同位素比值数据,讨论了墓葬排序、墓地人群构成及可能来源、葬俗与人群的对应关系等问题。三座曾侯墓中,M111和M28墓主为外地人、M65墓主为本地人的结论支持了M111最早、M28次之、M65最晚的推测,墓地下葬顺序也应是南早北晚。外来人口中性别比例的变化可以揭示墓地人群构成的变动,与墓地作为曾国始封地公墓区的性质相合。通过比较锶同位素比值数据,M111、M28、M109墓主等曾侯及其直系亲族可能来自郑州—洛阳地区,由此推测西周早期的南宫氏封地可能位于这一地区。本文对墓地殉牲及采用特殊葬俗的人群来源也有推测,同时指出所谓“南方风格”器物对应的人群可能来自不同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家山墓地 锶同位素 曾侯 人群构成 葬俗
原文传递
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编钟及相关问题研究
17
作者 高西省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6-106,共11页
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西周中晚期编钟形式、编组已达到规范化、程序化的格局,但西周早期编钟的形制、编组却比较模糊,虽有学者就此提出新的认识,但并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就湖北随州叶家山M111西周早期墓及该墓出土的4件一套编钟进... 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西周中晚期编钟形式、编组已达到规范化、程序化的格局,但西周早期编钟的形制、编组却比较模糊,虽有学者就此提出新的认识,但并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就湖北随州叶家山M111西周早期墓及该墓出土的4件一套编钟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认为这座墓的年代当在成王到康王早期,这套编钟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西周编钟。西周早期周人(广义)编钟已使用第二基音,其编钟的造型、纹样、结构、铸造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从早到晚发展变化的脉络是清楚的。四件编钟很可能产于渭河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家山 西周早期 编钟编组 音列结构 来源
原文传递
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出土的乳丁龙纹盆式簋——兼论商周之际周人的兼容并蓄与族群迁徙
18
作者 孙明 《三代考古》 2023年第1期163-178,共16页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是商周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2011年发掘的M46出土了1件乳丁龙纹盆式铜簋(M46:17)[1]。簋口外侈,平折沿,沿面微弧,方唇,深弧腹,圜底近平,喇叭状高圈足(图一)。器腹上部以三兽首为中心各展开两个相对的夔纹...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是商周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2011年发掘的M46出土了1件乳丁龙纹盆式铜簋(M46:17)[1]。簋口外侈,平折沿,沿面微弧,方唇,深弧腹,圜底近平,喇叭状高圈足(图一)。器腹上部以三兽首为中心各展开两个相对的夔纹,圈足也有这样相应分布、两两相对的夔纹,下腹装饰五排乳丁及以乳丁为中心的菱格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考古 叶家山 圈足 圜底 西周早期 族群迁徙 喇叭状 兼容并蓄
原文传递
叶家山墓地铜器金文考释二则
19
作者 苏超 《东方博物》 2023年第1期22-29,共8页
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近年出土大量西周早期的曾国青铜器,其中众多的有铭青铜器为学界研究先秦曾国史及楚系文化史提供了宝贵材料,但对这些铭文中的一些特殊字形的辨识,至今未达成共识。本文在对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M126:3木■卣与M107:... 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近年出土大量西周早期的曾国青铜器,其中众多的有铭青铜器为学界研究先秦曾国史及楚系文化史提供了宝贵材料,但对这些铭文中的一些特殊字形的辨识,至今未达成共识。本文在对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M126:3木■卣与M107:2■■簋,运用相关古文字材料对金文字形进行辨析,考释“■”“■”与“■”等疑难字,并认为“■”即“索”字,“■”为“■”字,“■”为“监”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早期 叶家山墓地 木■卣 ■■簋
原文传递
湖北随州叶家山M28发掘报告 被引量:67
20
作者 曾令斌 黄玉洪 +12 位作者 余乐 方国荣 谭竹青 黄文广 方晨 熊燕 艾玲莉 余霜 黄凤春 方勤 郭长江 胡刚 黄旭初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7,F0002,共56页
叶家山M28是叶家山西周墓地中规模较大的墓葬之一,出土铜、陶、玉、原始瓷、漆木等质地的器物约600余件。通过初步整理发现,该墓出有多件带"曾侯"、"曾侯谏"铭文的青铜器,结合墓葬规模、随葬品情况,可推定该墓为一... 叶家山M28是叶家山西周墓地中规模较大的墓葬之一,出土铜、陶、玉、原始瓷、漆木等质地的器物约600余件。通过初步整理发现,该墓出有多件带"曾侯"、"曾侯谏"铭文的青铜器,结合墓葬规模、随葬品情况,可推定该墓为一代曾侯墓,年代为西周早期。墓中出土的2块随葬铜锭,经检测铜含量达98%以上,这是全国西周墓地的一次极重要发现,可证明西周早期的曾国已有了独立的青铜冶炼业,同时对研究汉东方国铜料来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家山墓地 曾侯 西周早期 铜锭 青铜冶炼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