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种秋海棠叶片斑纹结构及遗传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杜文文 段青 +4 位作者 马璐琳 瞿素萍 贾文杰 王祥宁 崔光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45-2052,共8页
以7种(品种)秋海棠为材料,观察叶片斑区和非斑区组织结构、测定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值,分析叶片斑纹的形成原因及银点秋海棠点状斑的遗传特性。结果显示:(1)银点秋海棠、铺地秋海棠、假厚叶秋海棠、‘皮卡’和‘非洲丛林... 以7种(品种)秋海棠为材料,观察叶片斑区和非斑区组织结构、测定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值,分析叶片斑纹的形成原因及银点秋海棠点状斑的遗传特性。结果显示:(1)银点秋海棠、铺地秋海棠、假厚叶秋海棠、‘皮卡’和‘非洲丛林’叶片斑区的上表皮细胞与栅栏组织细胞间存在空隙,非斑区则没有空隙,彩纹秋海棠和‘虎斑’的斑区与非斑区上表皮细胞和栅栏组织细胞间均紧密相连。(2)7种(品种)秋海棠叶片斑区和非斑区都具有完整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类囊体膜丰富,基质和基粒片层清晰;银点秋海棠、假厚叶秋海棠、‘皮卡’和‘非洲丛林’斑区的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均低于非斑区,而铺地秋海棠斑区和非斑区差别不大;除假厚叶秋海棠的斑区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值小于非斑区外,其余6种秋海棠均为斑区高于非斑区。(3)银点秋海棠与无斑种类杂交,杂交后代叶片有斑和无斑的植株约为1∶1,而其自交后代中有斑和无斑的植株比例近3∶1。研究发现,银点秋海棠、铺地秋海棠、假厚叶秋海棠、‘皮卡’和‘非洲丛林’的叶斑属于空隙结构型,彩纹秋海棠和‘虎斑’叶斑属于色素型。银点秋海棠点状叶斑与无斑是1对可遗传的相对性状,白色点状斑为显性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海棠 叶片斑纹 叶片组织结构 叶绿素含量 FV/FM 遗传特性
下载PDF
毛叶秋海棠的杂交遗传特性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景秀 管开云 +2 位作者 田代科 向建英 孔繁才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0-444,共5页
采用毛叶秋海棠与云南野生秋海棠 ,以及国外毛叶秋海棠的园艺品种进行正反交试验 ,观测各杂交F1代群体叶片斑纹、茎的类型、植株抗寒能力等主要性状的表现及其遗传特性 ;通过F1代自交 ,对F2 代群体叶片斑纹的观测统计 ,研究银绿斑性状... 采用毛叶秋海棠与云南野生秋海棠 ,以及国外毛叶秋海棠的园艺品种进行正反交试验 ,观测各杂交F1代群体叶片斑纹、茎的类型、植株抗寒能力等主要性状的表现及其遗传特性 ;通过F1代自交 ,对F2 代群体叶片斑纹的观测统计 ,研究银绿斑性状的分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毛叶秋海棠银绿斑与无斑是一对相对性状 ,银绿斑对无斑是显性 ,无斑对银绿斑是隐性 ,其遗传杂交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B .rex×B .longialataF1代植株银绿斑性状的持续表现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较大 ,生长 2年后需要增加约 2 0 0 0lx的光照才能保持原有的银绿斑色彩 ;毛叶秋海棠根状茎性状的遗传特性极为稳定 ,遗传保持率 9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秋海棠 有性杂交 遗传特性 叶片斑纹 观赏植物
下载PDF
大豆缺肥诊断标准
3
作者 柴卫东 《现代农业科学》 1995年第11期7-7,共1页
学会作物营养诊断才能正确施肥,发挥肥料应有的作用,下面介绍大豆缺肥诊断标准。 缺氮:植株变成淡绿色并生长缓慢。叶子逐渐变黄。常在固氮开始之前就能发现。 缺磷:植株早期叶色深绿,以后在低部叶的叶脉间缺绿,最后叶脉因缺绿死亡。缺... 学会作物营养诊断才能正确施肥,发挥肥料应有的作用,下面介绍大豆缺肥诊断标准。 缺氮:植株变成淡绿色并生长缓慢。叶子逐渐变黄。常在固氮开始之前就能发现。 缺磷:植株早期叶色深绿,以后在低部叶的叶脉间缺绿,最后叶脉因缺绿死亡。缺磷株形小,叶小面薄、茎硬,扬花期和成熟期延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营养诊断 叶脉 缺肥 淡绿色 褪绿病 叶片斑纹 诊断标准 扬花期 缺绿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