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6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头叶猴婴猴月龄和性别对母婴关系的影响
1
作者 李家兴 周颖铭 +2 位作者 黄乘明 范鹏来 周岐海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母婴关系是婴猴第一次重要的社会体验,对婴猴的生长发育、正常社会行为以及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母婴关系研究一直是灵长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深入了解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母婴关系的... 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母婴关系是婴猴第一次重要的社会体验,对婴猴的生长发育、正常社会行为以及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母婴关系研究一直是灵长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深入了解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母婴关系的发展和影响因素,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我们以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岜盆片区的一群野生白头叶猴为研究对象,记录其母婴行为的发生持续时长和发生频次,结合婴猴月龄和性别,探究婴猴月龄和性别对白头叶猴母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婴猴月龄显著影响白头叶猴的母婴关系。随着婴猴月龄的不断增长,母猴对婴猴的保护也随之逐渐减少,表明婴猴的发育是从依赖母猴到逐步独立融入社群的过程。婴猴性别对母婴行为的持续时间无显著影响,但在发生频次上母猴对雌性婴猴的照顾明显多于雄性婴猴。婴猴性别对母婴间的理毛行为、含乳行为均无显著影响,但对怀抱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白头叶猴母猴对不同性别的婴猴采取不同的照顾方式,这可能与雄性婴猴和雌性婴猴未来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叶猴 母婴关系 年龄变化 性别差异
下载PDF
黑叶猴个体识别的新方法:基于腹股沟白斑斑纹观测
2
作者 颜修刚 齐晓光 +3 位作者 郭艳清 张鹏 吴安康 杨朝辉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1,共5页
动物个体识别是进行种群数量监测、动物行为学和生态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区分个体特征差异,可收集个体行为、社会联属行为和迁移行为等重要数据(Cronin,2012;Crouse et al.,2017),为动物种群数量评估和制定有效保护策略提供关键基础数据... 动物个体识别是进行种群数量监测、动物行为学和生态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区分个体特征差异,可收集个体行为、社会联属行为和迁移行为等重要数据(Cronin,2012;Crouse et al.,2017),为动物种群数量评估和制定有效保护策略提供关键基础数据。濒危野生动物个体识别方法目前有足迹识别、条纹识别(顾佳音等,2013)、DNA识别(张保卫,2005)、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进行个体面部图像识别(王革伟,2018;Qi et al.,2020)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猴 野生种群 个体识别 白斑斑纹
下载PDF
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种群数量与分布
3
作者 胡淋正 勾伟 +3 位作者 王万海 冯育才 杨雄威 粟海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野生种群的重要集中分布地之一,为查清当前该区域黑叶猴的种群数量与分布,于2021年7月—2022年12月采用访问调查、直接观察猴群计数和夜宿地调查法对保护区及周边的黑叶... 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野生种群的重要集中分布地之一,为查清当前该区域黑叶猴的种群数量与分布,于2021年7月—2022年12月采用访问调查、直接观察猴群计数和夜宿地调查法对保护区及周边的黑叶猴种群数量和分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共有黑叶猴27群166只,群体密度为0.10群/km^(2),种群密度为0.62只/km^(2),最小群仅2只,最大群为16只,猴群平均为(6±4)只,成年个体总体雌雄性比约为2∶1。黑叶猴集中分布于保护区内的梅江—水翠河—铁厂河片区(22群154只),97.00%的群体分布于自然保护区管辖范围内,其中所调查猴群中86.75%分布在距河流轴线缓冲距1 km的区域内。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后续黑叶猴的长期监测和保护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猴 种群数量 种群分布 野外调查 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圈养黑叶猴利手行为及携抱偏好行为研究
4
作者 贺然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5期18-21,共4页
本文以广西南宁市动物园黑叶猴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取样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分别对18只个体的利手行为及2对母婴中母猴的携抱偏好行为进行初步研究,探讨黑叶猴偏好性行为出现的原因,为进一步开展黑叶猴的认知行为研究奠定基础。分析结... 本文以广西南宁市动物园黑叶猴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取样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分别对18只个体的利手行为及2对母婴中母猴的携抱偏好行为进行初步研究,探讨黑叶猴偏好性行为出现的原因,为进一步开展黑叶猴的认知行为研究奠定基础。分析结果得出:圈养黑叶猴的利手行为,从群体水平上看无显著的单侧优势现象,从个体水平上看利手行为特征是极显著的,16只个体表现出极显著的利手行为特征(P<0.01);性别对圈养黑叶猴的利手行为有影响,雄性表现为左利手特征(P<0.01),而雌性无论是否携抱婴猴,都表现为右利手特征(P<0.01);圈养黑叶猴的携抱偏好行为,个体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具有左侧携抱婴猴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手 携抱偏好 叶猴 圈养
下载PDF
猴界的“谦谦君子”——菲氏叶猴
5
作者 晚钟 《绿色天府》 2024年第1期64-65,共2页
有这样一种可爱的猴子,四肢纤长,身披银灰色毛,脸部黑色,配上一双圆圆的大眼睛,每次回头都会深情地望着观察者,其眼、嘴周围的皮肤由于缺乏色素而显得苍白,远远看去就像戴了个宽边眼镜,涂了白色的唇膏,它们就是长相自带喜感的菲式叶猴... 有这样一种可爱的猴子,四肢纤长,身披银灰色毛,脸部黑色,配上一双圆圆的大眼睛,每次回头都会深情地望着观察者,其眼、嘴周围的皮肤由于缺乏色素而显得苍白,远远看去就像戴了个宽边眼镜,涂了白色的唇膏,它们就是长相自带喜感的菲式叶猴。因为菲式叶猴几乎没有破坏庄稼或者其他农作物的“不良记录”,所以它们还被称作猴界的“谦谦君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氏叶猴 其他农作物 猴子 观察者
下载PDF
黑叶猴个体面部特征识别研究
6
作者 邓怀庆 蒋志波 吴欢欢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71-76,共6页
2016年7月—2017年6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Focus animal sampling method and full events recording method)对贵州省沿河县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河坝和香菇坝的2群共13只黑叶猴(大河坝群9只含1成年雄性,6成年雌性,... 2016年7月—2017年6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Focus animal sampling method and full events recording method)对贵州省沿河县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河坝和香菇坝的2群共13只黑叶猴(大河坝群9只含1成年雄性,6成年雌性,2婴猴;香菇坝群4只雄猴含1成年,1亚成年和2青年猴)进行个体识别研究。共采集黑叶猴个体图像4 506幅,个体行为观察累计526 h。通过截取个体清晰的面部图像照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面部特征上根据脸型、顶毛颜色、冠毛松散程度、眼睛、鼻子、唇型等特征的不同,可以快速识别野外黑叶猴个体。黑叶猴躯体毛色,行为学习惯,体型大小及躯干明显疤痕等其他特征可以辅助野外个体快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猴 个体识别 面部特征 行为习惯
下载PDF
崇左白头叶猴种群动态调查
7
作者 唐华兴 《广西林业》 2023年第5期48-51,共4页
白头叶猴俗称乌猿,因其成年个体头部的毛发为白色,且为隶属于主要采食树叶的乌叶猴属而得名,是第一种由我国学者发现并命名的灵长类动物,于1955年由北京动物园谭邦杰先生在崇左考察时发现并随后发表论文正式命名为白头叶猴。白头叶猴是... 白头叶猴俗称乌猿,因其成年个体头部的毛发为白色,且为隶属于主要采食树叶的乌叶猴属而得名,是第一种由我国学者发现并命名的灵长类动物,于1955年由北京动物园谭邦杰先生在崇左考察时发现并随后发表论文正式命名为白头叶猴。白头叶猴是少数仅分布于喀斯特石山的灵长类动物,为我国一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IUCN红色名录(2020-2)极危物种,CITES附录(2019)Ⅱ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类动物 白头叶猴 北京动物园 极危物种 叶猴 生物多样性 种群动态 崇左
下载PDF
基于PAE编码系统笼养黑叶猴的行为谱
8
作者 何晓露 赵秋程 +3 位作者 冯月婷 李毅峰 黄中豪 李友邦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7-743,共17页
2019年12月—2020年1月和2020年6—12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随机取样法,观察并记录广西梧州黑叶猴珍稀动物繁殖中心笼养条件下17只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成年雄性猴3只,成年雌性猴8只,亚成年猴1只,少年猴2只,婴幼猴3只)... 2019年12月—2020年1月和2020年6—12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随机取样法,观察并记录广西梧州黑叶猴珍稀动物繁殖中心笼养条件下17只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成年雄性猴3只,成年雌性猴8只,亚成年猴1只,少年猴2只,婴幼猴3只)的行为,采用以“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t,PAE)为轴心,行为生态功能为依据的PAE编码系统,对其行为进行分类,并构建PAE行为谱。共分辨并记录16种姿势、98种动作和87种行为,动作姿势可划归于摄食、排遗、调温、亲密、竞争、聚群、通讯、休息、运动、繁殖、异常和其他共12个行为类别,其中竞争行为产生于同一笼舍内的黑叶猴个体之间,异常行为是笼养条件下黑叶猴为应对人造环境所做出的有别于自然环境下的不正常行为。笼养黑叶猴表现出与野外黑叶猴相似的觅食、休息、移动、饮水、舔食石壁、出洞和入洞等刚性行为,也表现出其他弹性较大的行为,包括聚群、通讯、亲密、繁殖、竞争、异常和其他行为等。黑叶猴表现出较大的弹性行为,可能是有足够的空间去表达这些行为。基于PAE编码系统编制的笼养黑叶猴行为谱在提高该物种的迁地保护和野外行为谱的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猴 行为谱 PAE编码系统 行为多样性 迁地保护
下载PDF
亚洲叶猴社会行为学研究进展
9
作者 韦周全 陆施毅 +1 位作者 赵霏 李友邦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2-637,共6页
叶猴以群居为主,个体间具有丰富的社会行为,包括相互理毛行为、等级关系、繁殖行为、杀婴行为和玩耍行为等。本文查阅了叶猴属Presbytis、乌叶猴属Trachypithecus和长尾叶猴属Semnopithecus社会行为的相关文献,综述社会行为所涉及的假说... 叶猴以群居为主,个体间具有丰富的社会行为,包括相互理毛行为、等级关系、繁殖行为、杀婴行为和玩耍行为等。本文查阅了叶猴属Presbytis、乌叶猴属Trachypithecus和长尾叶猴属Semnopithecus社会行为的相关文献,综述社会行为所涉及的假说,分析叶猴个体间和猴群间社会行为的作用和功能,为今后国内叶猴或其他灵长类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叶猴 叶猴 叶猴 长尾叶猴 社会行为
下载PDF
三种叶猴面肌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叶智彰 潘汝亮 +1 位作者 彭燕章 王红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本文是黑叶猴、菲氏叶猴和银叶猴面部表情肌的首次记述,还与其他灵长类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叶猴的面肌大部分与猴超科共同特征相一致,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如口三角肌只有深部和存在耳轮大肌等。在这三种叶猴之间以及它们与长尾... 本文是黑叶猴、菲氏叶猴和银叶猴面部表情肌的首次记述,还与其他灵长类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叶猴的面肌大部分与猴超科共同特征相一致,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如口三角肌只有深部和存在耳轮大肌等。在这三种叶猴之间以及它们与长尾叶猴之间亦存在一些差异,如颈阔肌在下颌区的交织情况和枕肌片的层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猴 菲氏叶猴 叶猴 面肌
下载PDF
白头叶猴食叶适应相关的特定基因和通路的多组学研究
11
作者 韦惜华 陈盘余 +2 位作者 李兰香 吴群英 胡艳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3期0078-0085,共9页
探究基因组及转录机制在白头叶猴(T. leucocephalus)食叶适应中的潜在作用,为后续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我们对广西地区2只白头叶猴的12份样本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与14种灵长类动物基因组相比,有35个基因... 探究基因组及转录机制在白头叶猴(T. leucocephalus)食叶适应中的潜在作用,为后续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我们对广西地区2只白头叶猴的12份样本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与14种灵长类动物基因组相比,有35个基因组显著扩增的基因家族与基础代谢、能量产生和外源性生物降解相关。这些扩增的基因家族在多种组织中表达。并且,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与味觉、嗅觉和食物选择相关的收缩基因家族。结论 这些显著扩增的基因家族,主要参与基础代谢和能量代谢,增强了白头叶猴对叶片的消耗,促进了能量的产生,以适应叶片缺乏时的低每日能量生产。同时,为了适应食叶的需求,白头叶猴的收缩基因家族也出现了相应的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叶猴 食叶消耗 能量代谢机制 基因组与转录组分析
下载PDF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野外投食群动态观察
12
作者 张鹏 颜修刚 +10 位作者 石运 杨德 王彬 李伟 杨远露 杨朝辉 吴光阳 蔡鸷 李思尧 邹浩 张璠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3-759,共7页
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属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乌叶猴属(Trachypithecus)。全球范围内分布很窄,仅分布于中国的贵州、重庆、广西以及越南、老挝的部分地区,分布范围窄与其生活的石山环境和物种形成机制有密切关系(Nadlerand Br... 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属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乌叶猴属(Trachypithecus)。全球范围内分布很窄,仅分布于中国的贵州、重庆、广西以及越南、老挝的部分地区,分布范围窄与其生活的石山环境和物种形成机制有密切关系(Nadlerand Brockman, 2014),目前全球黑叶猴数量接近2 500~3 000只(黄乘明等,2018)。《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中黑叶猴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0-2)为濒危(EN),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2019)Ⅱ物种。随着栖息地质量改善,人为猎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叶猴 野外投食群 动态观察
下载PDF
重庆金佛山黑叶猴潜在生境及廊道分析
13
作者 陶培峰 袁月 +3 位作者 刘建 张斌 何彦良 肖禾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2-86,99,共6页
黑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其生境破碎化加剧,威胁种群的生存安全。本文以黑叶猴在重庆的主要分布区金佛山为例,考虑地形、植被、人为活动和饮水因素等,选取与黑叶猴生境密切相关的7个环境影响因子,对黑叶猴生境适宜性... 黑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其生境破碎化加剧,威胁种群的生存安全。本文以黑叶猴在重庆的主要分布区金佛山为例,考虑地形、植被、人为活动和饮水因素等,选取与黑叶猴生境密切相关的7个环境影响因子,对黑叶猴生境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构建了潜在生境之间的生态廊道。结果表明,黑叶猴最适宜生境面积为178.07 km 2,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2.15%,主要分布在金佛山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沟谷地带,潜在生境斑块呈条带状,破碎化状态明显,具有海拔高、坡度陡、临近水源、植被覆盖度高、远离人为活动干扰等特点;构建的生态廊道共有56条,廊道最小宽度为303.9 m,廊道总长度为147.82 km,总面积为43.89 km 2。本文的研究成果对黑叶猴种群和生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猴 层次分析法 最小累积阻力 生境适宜性 生态廊道 金佛山
下载PDF
例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以“广西崇左白头叶猴的保护”为例
14
作者 黄小斌 《中学教学参考》 2023年第32期75-78,共4页
高中生物学教学是渗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文章以“广西崇左白头叶猴的保护”为例,阐述如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生物现象与原理,探究生物现象的演变因果,进而渗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共... 高中生物学教学是渗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文章以“广西崇左白头叶猴的保护”为例,阐述如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生物现象与原理,探究生物现象的演变因果,进而渗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高中生物学 生物多样性 白头叶猴
下载PDF
杂交白头叶猴F1代及其后代性状和行为跟踪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阙腾程 胡艳玲 +2 位作者 张才昌 黄乘明 孟秀菊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5-230,共6页
通过对白头叶猴与黑叶猴杂交所得的雌杂白头叶猴F1代(F1f)的性状及行为观察,以及F1代与黑叶猴进行回交繁殖出来的后代Be1、Be2、Be3和Be4的性状表现及生长发育的长期观察,结果表明:杂交白头叶猴及其回交代的性状、形态特征与黑叶猴十分... 通过对白头叶猴与黑叶猴杂交所得的雌杂白头叶猴F1代(F1f)的性状及行为观察,以及F1代与黑叶猴进行回交繁殖出来的后代Be1、Be2、Be3和Be4的性状表现及生长发育的长期观察,结果表明:杂交白头叶猴及其回交代的性状、形态特征与黑叶猴十分相似,黑毛性状占绝对的优势。白头叶猴所拥有的性状在杂白头叶猴及其后代中几乎不表现,仅是在生长中存在部分印记,在发育过程中的颜色转变时间延长,毛色转变也有痕迹的现象。这说明白头叶猴的基因控制在回交代中只起到辅助作用,但总的以黑叶猴的基因控制为主。白头叶猴回交代个体弱仔率比例高达50%,高于同期的黑叶猴弱仔率,后者一般为10%—20%,呈现出远交衰退迹象。杂交代F1在繁殖行为及对后代的哺育投资上与黑叶猴无明显区别;回交代的生长发育和行为发育与黑叶猴的行为有趋同性。综合上述特征,结合杂交白头叶猴F1f的连续繁殖成功,可以断定白头叶猴不是一个独立种,而是黑叶猴的一个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叶猴 叶猴 繁殖成功 生长发育
下载PDF
RAPD分析与白头叶猴分类地位探讨 被引量:17
16
作者 丁波 张亚平 +1 位作者 刘自明 韦毅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6,共6页
为确定白头叶猴的分类地位,分析了菲氏叶猴(Trachypithecuscrepusculus)、紫面叶猴(Tvetulus)、长尾叶猴(Semnopithecusentelus)、黑叶猴(Tfrancoisi)、... 为确定白头叶猴的分类地位,分析了菲氏叶猴(Trachypithecuscrepusculus)、紫面叶猴(Tvetulus)、长尾叶猴(Semnopithecusentelus)、黑叶猴(Tfrancoisi)、白头叶猴(Tfleucocephalus)共13个个体的随机扩增DNA多态。用于检测的30个随机引物中有22个产生清晰的条带。根据遗传距离建立的系统树显示,黑叶猴与白头叶猴亲缘关系最近,且两者都不是单系群。白头叶猴3与黑叶猴6的亲缘关系比与白头叶猴1、2的更近。根据系统树中的关系对群体进行了t检验,结果显示:在5%水平上,白头叶猴与黑叶猴有显著差异;然而,在同样的水平上白头叶猴1、2、3和黑叶猴6、2、3组成的群体也显著区别于黑叶猴1、4、5组成的群体。系统树和t检验结果表明,白头叶猴与黑叶猴之间遗传差异水平较低,近期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基因流。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地理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猴 白头叶猴 亚种 RAPD
下载PDF
黑叶猴和菲氏叶猴的皮纹 被引量:9
17
作者 叶智彰 潘汝亮 彭燕章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55-263,共9页
本文对13只黑叶猴和7只菲氏叶猴手掌面和足跖面皮纹作了研究,内容包括指(趾)端、指(趾)间区、大鱼际和小鱼际上的花纹,手掌面和足趾面上的三角以及褶痕线。结果表明:指和趾端花纹全部为原始窦状花纹。掌面上有四种花纹,跖面上有六种花纹... 本文对13只黑叶猴和7只菲氏叶猴手掌面和足跖面皮纹作了研究,内容包括指(趾)端、指(趾)间区、大鱼际和小鱼际上的花纹,手掌面和足趾面上的三角以及褶痕线。结果表明:指和趾端花纹全部为原始窦状花纹。掌面上有四种花纹,跖面上有六种花纹,二种叶猴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掌面上的三角有5—7个,跖面上的三角有4—6个。此外,我们还利用多变量分析(R聚类)方法来揭示黑叶猴和菲氏叶猴的掌面和跖面花纹之间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猴 菲氏叶猴 皮纹
下载PDF
菲氏叶猴与黑叶猴面颅形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彭燕章 潘汝亮 +1 位作者 叶智彰 王红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4-40,共7页
本文对16个菲氏叶猴(Presbytis phayrei)和8个黑叶猴(P.francoisi)的成年头骨作了比较研究。经45项定性和定量的差异性分析表明,在种间22项达到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菲氏叶猴为低颅型,而黑叶猴为正颅型;菲氏叶猴面颅比黑叶猴更凸出,枕骨... 本文对16个菲氏叶猴(Presbytis phayrei)和8个黑叶猴(P.francoisi)的成年头骨作了比较研究。经45项定性和定量的差异性分析表明,在种间22项达到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菲氏叶猴为低颅型,而黑叶猴为正颅型;菲氏叶猴面颅比黑叶猴更凸出,枕骨大孔比黑叶猴更向嘴侧;黑叶猴比菲氏叶猴有更发育的视力;在犬齿与颅长的相关性中,黑叶猴比菲氏叶猴显示了更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氏叶猴 叶猴 面颅 形态
下载PDF
黑叶猴和菲氏叶猴颅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汝亮 彭燕章 +1 位作者 叶智彰 王红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2-59,共8页
本文用笛卡儿(三维空间)坐标系对黑叶猴和菲氏叶猴颅骨15个坐标点的X、Y和Z值进行了测定。所测数据经因子分析(FA)计算表明,两种叶猴颅骨的主要差异性区域是面颅和枕骨部。这很可能与个体发育过程中面颅和枕部在两种类中生长速度不一有... 本文用笛卡儿(三维空间)坐标系对黑叶猴和菲氏叶猴颅骨15个坐标点的X、Y和Z值进行了测定。所测数据经因子分析(FA)计算表明,两种叶猴颅骨的主要差异性区域是面颅和枕骨部。这很可能与个体发育过程中面颅和枕部在两种类中生长速度不一有关。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水平位,菲氏叶猴的面颅较黑叶猴的更向前突,但是,黑叶猴的枕部比菲氏叶猴的更向后移;黑叶猴的颅骨比菲氏叶猴的更宽。垂直位,菲氏叶猴的颅骨比黑叶猴的更低。这些形态结构差异,除了遗传因素外,很可能与不同的食性结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猴 菲氏叶猴 颅骨变异
下载PDF
弄岗自然保护区乌叶猴属的分布和种群数量(英文)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友邦 黄乘明 +4 位作者 陈天波 陆茂新 农重刚 刘晟源 唐政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88-93,共6页
为了确定弄岗自然保护区内白头叶猴的种群数量,弥补黑叶猴种群数量的空白,掌握此保护区叶猴的生存现状,采用访问法和实地数量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弄岗自然保护区的弄岗、陇瑞和弄呼3个部分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在陇瑞片范... 为了确定弄岗自然保护区内白头叶猴的种群数量,弥补黑叶猴种群数量的空白,掌握此保护区叶猴的生存现状,采用访问法和实地数量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弄岗自然保护区的弄岗、陇瑞和弄呼3个部分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在陇瑞片范围内,共有8群白头叶猴,种群大小在68只左右,和20世纪80年代末的244只相比,数量下降相当惊人;在弄岗片内,共记录到黑叶猴群10群,最大的种群为11只个体,最小的种群是4只个体,共计约有75只黑叶猴(绝对数量统计);弄呼的黑叶猴种群已经于上个世纪的晚期消失.造成目前状况的因素主要是过度狩猎和其他形式的过度干扰.弄岗自然保护区的叶猴种群数量已经接近可持续繁殖种群的最低水平,如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这个种群将很可能在短期内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弄岗自然保护区 白头叶猴 叶猴 种群数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