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绍翁生平考 被引量:4
1
作者 邹贺 李英花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0-88,共9页
考证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叶绍翁的未知生平信息,辨析既有结论,认为:叶绍翁大约出生于淳熙十二年(1185)到绍熙元年(1190)之间,淳祐元年(1241)以后还在世,且年在60以上;李颖士是他的曾祖或高祖,可能是李颖士的二子李耆老出继叶氏;叶绍翁的... 考证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叶绍翁的未知生平信息,辨析既有结论,认为:叶绍翁大约出生于淳熙十二年(1185)到绍熙元年(1190)之间,淳祐元年(1241)以后还在世,且年在60以上;李颖士是他的曾祖或高祖,可能是李颖士的二子李耆老出继叶氏;叶绍翁的籍贯应为福建路建宁府浦城县,处州龙泉之说为非;他可能是通过太学上舍试出仕,参加过制举考试,极可能担任过史官,致仕后,隐居西湖;他与各学派人士都有交游,然而他自己却不是南宋道学学派中人,算作"学侣"更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绍翁 年寿 家世 籍贯 仕宦 学缘
下载PDF
叶绍翁《靖逸小集》若干异文辨析
2
作者 李鹏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2-85,共4页
本文主要考察了叶绍翁《靖逸小集》现存主要版本,通过对校,对若干重要异文进行了简要辨析,探讨了异文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叶绍翁 《靖逸小集》版本 异文
下载PDF
“三美论”视域下叶绍翁诗歌英译及赏析
3
作者 李斌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3期3-6,共4页
许渊冲的“三美论”是翻译的重要理论原则,对中国古诗词译介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叶绍翁是我国宋朝中期江湖派诗人,其诗歌具有田园韵味之美,在宋朝诗歌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根据“三美论”对叶绍翁部分诗歌英译进行赏析,并创译其中一... 许渊冲的“三美论”是翻译的重要理论原则,对中国古诗词译介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叶绍翁是我国宋朝中期江湖派诗人,其诗歌具有田园韵味之美,在宋朝诗歌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根据“三美论”对叶绍翁部分诗歌英译进行赏析,并创译其中一首诗歌,旨在对叶诗英译做出进一步的推广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美论” 译介推广 叶绍翁 诗歌
下载PDF
江湖诗人叶绍翁二题
4
作者 朱秋虹 蒋振江 《文教资料》 2018年第21期8-9,共2页
叶绍翁作为江湖诗人的一员,学界对其字、号及生平仕途久来颇有争议,通过分析其诗不难窥出部分端倪。叶诗在创作内容、体式与风格上与江湖诗人整体样貌较为一致,但在语言上更加平直清新,对于文字的锤炼有着独特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 叶绍翁 江湖诗人 布衣情怀
下载PDF
当回叶绍翁
5
作者 方利民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0年第5期64-64,F0003,共2页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可谓是妇孺皆知,后两句更是脍炙人口,堪称经典。在叶绍翁之前,喜欢把杏花和墙搭在一起的大有人在,如唐代吴融的《途中见杏花》"...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可谓是妇孺皆知,后两句更是脍炙人口,堪称经典。在叶绍翁之前,喜欢把杏花和墙搭在一起的大有人在,如唐代吴融的《途中见杏花》"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北宋王安石的《杏花》"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墙斜日数枝红",等等。虽然老叶只是拾了别人的牙慧,但他描写的意境更美,情趣更足,境界更高,使人浮想联翩,所以也最为著名,最被人津津乐道!我执教过多次《游园不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绍翁 游园不值
下载PDF
文以载俗:南宋临安民俗信仰探析——以叶绍翁《靖逸小集》为例
6
作者 董名杰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第5期59-64,154,共7页
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著名的文学家,以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留名于后世,平生诗歌多辑录于《靖逸小集》。作为“江湖诗派”的重要成员,叶绍翁诗歌多描写田园风光,语言清新而意境高远,且其一生久居南宋都城临安,多晓临安风... 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著名的文学家,以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留名于后世,平生诗歌多辑录于《靖逸小集》。作为“江湖诗派”的重要成员,叶绍翁诗歌多描写田园风光,语言清新而意境高远,且其一生久居南宋都城临安,多晓临安风土之情,故叶绍翁诗歌中多有临安民俗显现,尤重传统民俗信仰,颇有“文以载俗”之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绍翁 《靖逸小集》 南宋临安 民俗信仰
原文传递
浅论叶绍翁诗歌的美学特征
7
作者 付雪 《才智》 2011年第34期146-146,共1页
中国的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不断传承的一种文化。其中南宋的诗歌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宋的诗人也用自己的才华抒写出了时代的特色,叶绍翁和他的诗歌也是其中较具影响的一部分,并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将... 中国的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不断传承的一种文化。其中南宋的诗歌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宋的诗人也用自己的才华抒写出了时代的特色,叶绍翁和他的诗歌也是其中较具影响的一部分,并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将从思想内容、写作手法和诗句特色等方面对叶绍翁的诗歌进行分析,并在论述诗歌特色的同时认真体会叶绍翁诗歌的独特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绍翁 诗歌 特点
原文传递
浅论诗人叶绍翁诗歌的修辞特点
8
作者 艾新 《才智》 2011年第34期139-139,共1页
江湖诗人几乎代表了中国南宋中后期诗坛的整个动向,而对于像叶绍翁这样受过"四灵"影响的诗人来说,能从那种狭小的圈子里稍稍挣脱出来,这里面或有叶绍翁自身的豁达思想,或有他失望于政治而做出的漠视和逃避,这就注定其诗歌在... 江湖诗人几乎代表了中国南宋中后期诗坛的整个动向,而对于像叶绍翁这样受过"四灵"影响的诗人来说,能从那种狭小的圈子里稍稍挣脱出来,这里面或有叶绍翁自身的豁达思想,或有他失望于政治而做出的漠视和逃避,这就注定其诗歌在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都有些许变化。本文对于叶绍翁的诗歌特点的分析只是冰山一角,对于诗人的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我们除了感叹之外,更多的应该是学习和继承,这就更要求对古代诗歌各个方面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绍翁 修辞特点
原文传递
叶绍翁《游小园不值》异文种种
9
作者 席云蓉 《文史知识》 1982年第5期32-33,共2页
宋叶绍翁的七绝《游小园不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尤以结句'一枝红杏出墙来'逗人情趣,耐人寻味,堪称千古佳句。但全诗有异文,使人莫衷一是。
关键词 游小园不值 叶绍翁 屐齿 使人 有作 园主 后起字 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 生活哲理
原文传递
一枝红杏出墙来——品读南宋诗人叶绍翁
10
作者 文夫 《政协天地》 2015年第2期90-91,共2页
南宋诗人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福建浦城人,绍熙五年(1194年)生.卒年不详。 绍翁本姓李,其祖父李颖士,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曾任处州(今浙江丽水)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年),抗金有功,擢升大理寺丞、刑部郎... 南宋诗人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福建浦城人,绍熙五年(1194年)生.卒年不详。 绍翁本姓李,其祖父李颖士,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曾任处州(今浙江丽水)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年),抗金有功,擢升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因赵鼎【山西闻喜人,哲宗三年(1085)年生,崇宁元年进士,绍兴四年(1134年)升参知政事,绍兴五年拜左相,因反对朝廷与金人议和,与高宗、秦桧小合,被贬广东潮州吉阳,不食而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绍翁 诗人 南宋 大理寺 进士 绍兴
原文传递
红杏报春风光好——叶绍翁《七绝·游园不值》赏析
11
作者 李凯 《中华魂》 2003年第1期61-61,共1页
我国古典诗词中,吟咏春光的佳作不可胜数。而最为别致的,当数晚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七绝·游园不值》。它通过一件简单而扫兴的事:想入园一游而未能如愿,却把早春之景写得极具情趣,颇富哲理,给人以无尽的遐思。数百年来,众口传诵,... 我国古典诗词中,吟咏春光的佳作不可胜数。而最为别致的,当数晚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七绝·游园不值》。它通过一件简单而扫兴的事:想入园一游而未能如愿,却把早春之景写得极具情趣,颇富哲理,给人以无尽的遐思。数百年来,众口传诵,至今不竭。诗如下: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生活在南宋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绍翁 游园不值 风光好
原文传递
领悟古诗词的文化秘密——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谈起 被引量:1
12
作者 鲍道宏 汤丽莹 《福建教育》 2016年第1期74-75,共2页
一、教学参考书问疑叶绍翁《夜书所见》,收录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最近,我们听课中发现,因教师引导学生只在"语言"本身上下工夫,学生的理解始终进入不了诗的内核,很难把握基本情感。教师也仅把这首诗视为普通叙事诗。全... 一、教学参考书问疑叶绍翁《夜书所见》,收录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最近,我们听课中发现,因教师引导学生只在"语言"本身上下工夫,学生的理解始终进入不了诗的内核,很难把握基本情感。教师也仅把这首诗视为普通叙事诗。全诗如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课后研讨过程中,我们得知,几乎所有教师都这样展开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书所见 人教版 叶绍翁 教师用书 梧叶 一灯 熟读成诵 学习动机 解诗 秋言
下载PDF
“红杏出墙”不用于男性
13
作者 赵丕杰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48,共1页
“红杏出墙”语出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本来形容春色正浓,情趣盎然,后多用来比喻已婚妇女有婚外恋情。例如清·芬利宅行者《竹西花事小录‘宝珠》:“(小素)娟楚有致,举止安详,... “红杏出墙”语出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本来形容春色正浓,情趣盎然,后多用来比喻已婚妇女有婚外恋情。例如清·芬利宅行者《竹西花事小录‘宝珠》:“(小素)娟楚有致,举止安详,久负时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婚外恋情 已婚妇女 叶绍翁
下载PDF
一座精神的园——教学《游园不值》的收获(之二)
14
作者 窦桂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06年第7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游园不值》 收获 教学 精神 园林艺术 叶绍翁 诗人
下载PDF
集体备课中的争议——“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教学层面的探讨
15
作者 尤梅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1年第4期43-43,共1页
《游园不值》(苏教版第十册)是宋代诗人叶绍翁所写的名篇,其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春色满园"和"一枝红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园内一定是花红柳绿,红杏灼灼,灿若红霞。因为一枝红杏已越过墙头,美... 《游园不值》(苏教版第十册)是宋代诗人叶绍翁所写的名篇,其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春色满园"和"一枝红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园内一定是花红柳绿,红杏灼灼,灿若红霞。因为一枝红杏已越过墙头,美丽的春景就聚焦在这枝红杏上了。诗歌阐述了鲜明的哲理:新生事物是关禁不住的,它要冲破人为的阻碍,显露出勃勃生机。集体备课中有人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备课 教学层面 诗句 《游园不值》 宋代诗人 新生事物 叶绍翁
下载PDF
“一”入诗歌意趣多
16
作者 李秉鉴 《语文知识》 2003年第3期11-12,共2页
“一”是自然数中的最小单位,它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古诗中使用频率极高的数字。诗人们赋予它丰富的修辞功能,使它产生出璀璨夺目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一" 古诗 修辞 意象 叶绍翁 《游园不值》 文学评论
下载PDF
回到文学的怀抱教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与思考
17
作者 徐金贵 《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第1期11-12,共2页
《游园不值》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北宋著名诗人叶绍翁的一首名作.其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千占传颂.脍炙人口。
关键词 《游园不值》 教学设计 古诗 文学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 叶绍翁 五年级
下载PDF
于平常事物中发现诗意——《游园不值》新解
18
作者 任永刚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3年第7期103-104,共2页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被收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板块。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人乘兴游园,在常人容易忽视的事物上发现了诗意,生发了合理联想,进行了巧妙构思,并以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为代表,着力赞美了春天...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被收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板块。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人乘兴游园,在常人容易忽视的事物上发现了诗意,生发了合理联想,进行了巧妙构思,并以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为代表,着力赞美了春天的勃勃生机,热情赞扬了富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试解读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绍翁 统编教材 巧妙构思 南宋诗人 古诗词诵读 合理联想 《游园不值》 容易忽视
下载PDF
角色构建,妙“品”诗味
19
作者 葛跃东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第2期66-67,共2页
我们都知道,当前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组织形态的变化都是为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发展服务的,但怎样组织学、组织怎样的学却往往令老师们感到困惑。我在一次为英国教育学博士彼特朗先生演示《游园不值》这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都知道,当前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组织形态的变化都是为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发展服务的,但怎样组织学、组织怎样的学却往往令老师们感到困惑。我在一次为英国教育学博士彼特朗先生演示《游园不值》这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教学时,深深地体会到了这点。《游园不值》是宋朝诗人叶绍翁写的关于春天的诗,介绍了他兴冲冲地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春花,此本是败兴之事,但由于春花(红杏)之故,他写得幽默风趣,使诗充满了喜悦的情绪和明媚的色彩。基于教学就是角色的建构,逼着尝试在建构角色、强化体验中,充分领略诗景诗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园不值 古诗教学 叶绍翁 教育学博士 诗味 中国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组织 学习过程 语言文字 幽默风趣
下载PDF
读无限风光,解万千情愫——从《夜书所见》课堂教学例谈古诗的“情理”解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艺龙 《内蒙古教育(B)》 2014年第2期27-27,共1页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深秋夜半客居村外,站在江边,所见落叶梧桐,所思童年促织,听见风声萧萧,看见篱落灯明,不由心内所动,由此即景抒情表现自己复杂纷纭的内心情愫。诗歌意境清冷中透着温暖,孤寂中透着思念,实为一篇文...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深秋夜半客居村外,站在江边,所见落叶梧桐,所思童年促织,听见风声萧萧,看见篱落灯明,不由心内所动,由此即景抒情表现自己复杂纷纭的内心情愫。诗歌意境清冷中透着温暖,孤寂中透着思念,实为一篇文采意境优美的千古名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把握情感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古诗 风光 解读 情理 诗歌意境 情感基调 叶绍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