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叶绍翁生平考 |
邹贺
李英花
|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4
|
|
2
|
叶绍翁《靖逸小集》若干异文辨析 |
李鹏
|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3
|
“三美论”视域下叶绍翁诗歌英译及赏析 |
李斌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3 |
0 |
|
4
|
江湖诗人叶绍翁二题 |
朱秋虹
蒋振江
|
《文教资料》
|
2018 |
0 |
|
5
|
当回叶绍翁 |
方利民
|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2020 |
0 |
|
6
|
文以载俗:南宋临安民俗信仰探析——以叶绍翁《靖逸小集》为例 |
董名杰
|
《地域文化研究》
|
2019 |
0 |
|
7
|
浅论叶绍翁诗歌的美学特征 |
付雪
|
《才智》
|
2011 |
0 |
|
8
|
浅论诗人叶绍翁诗歌的修辞特点 |
艾新
|
《才智》
|
2011 |
0 |
|
9
|
叶绍翁《游小园不值》异文种种 |
席云蓉
|
《文史知识》
|
1982 |
0 |
|
10
|
一枝红杏出墙来——品读南宋诗人叶绍翁 |
文夫
|
《政协天地》
|
2015 |
0 |
|
11
|
红杏报春风光好——叶绍翁《七绝·游园不值》赏析 |
李凯
|
《中华魂》
|
2003 |
0 |
|
12
|
领悟古诗词的文化秘密——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谈起 |
鲍道宏
汤丽莹
|
《福建教育》
|
2016 |
1
|
|
13
|
“红杏出墙”不用于男性 |
赵丕杰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4
|
一座精神的园——教学《游园不值》的收获(之二) |
窦桂梅
|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
2006 |
0 |
|
15
|
集体备课中的争议——“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教学层面的探讨 |
尤梅
|
《中小学教师培训》
|
2011 |
0 |
|
16
|
“一”入诗歌意趣多 |
李秉鉴
|
《语文知识》
|
2003 |
0 |
|
17
|
回到文学的怀抱教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与思考 |
徐金贵
|
《小学教学研究》
|
2011 |
0 |
|
18
|
于平常事物中发现诗意——《游园不值》新解 |
任永刚
|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2023 |
0 |
|
19
|
角色构建,妙“品”诗味 |
葛跃东
|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2016 |
0 |
|
20
|
读无限风光,解万千情愫——从《夜书所见》课堂教学例谈古诗的“情理”解读 |
林艺龙
|
《内蒙古教育(B)》
|
201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