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杀青方式对刺梨叶茶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涂青 陈秋慧 +4 位作者 穆先 卢红梅 杨双全 陈莉 黄永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40-150,共11页
刺梨叶茶是以刺梨树春季嫩叶为原料,采用绿茶工艺制备而成的代用茶,具有良好的口感和保健功效。为探究不同杀青工艺对刺梨叶茶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电子舌分析,研究微波杀青(WB)、蒸汽杀青(ZQ)、... 刺梨叶茶是以刺梨树春季嫩叶为原料,采用绿茶工艺制备而成的代用茶,具有良好的口感和保健功效。为探究不同杀青工艺对刺梨叶茶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电子舌分析,研究微波杀青(WB)、蒸汽杀青(ZQ)、热力杀青(RL)3种不同杀青方式制作的刺梨叶茶的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WB样品的苦味、鲜味、咸味最强,酸味、涩味最弱,ZQ样品酸味、涩味、鲜味、咸味适中,苦味最弱,RL样品的酸味、涩味最强,苦味适中,鲜味、咸味最弱。从不同杀青方式制作的刺梨叶茶中分别检测鉴定出213(WB)、205(ZQ)、209(RL)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以醛类化合物、烷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基于香气活性值分析,筛选出35种对刺梨叶茶香气有较大影响的呈香物质,通过对35种主要呈香物质的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十二醇是WB样品的关键香气成分,苯乙酮是ZQ样品的关键香气成分,芳樟醇、乙醛是RL样品的关键香气成分。综合各项研究结果来看,微波杀青方式更适合用于刺梨叶茶的制备。研究结果为刺梨叶茶的风味化学研究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叶茶 风味物质 杀青方式 电子舌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基质粒径和生长调节剂对尖叶茶藨子嫩枝扦插的影响
2
作者 林丽霞 林建忠 +3 位作者 张雪芹 谢志南 钟赞华 赖瑞云 《现代园艺》 2023年第11期1-3,共3页
以尖叶茶藨子未木质化的枝条为材料,应用种苗智能化快繁技术,研究不同基质粒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与浓度对尖叶茶藨子嫩枝扦插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茶藨子嫩枝扦插繁殖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珍珠岩粒径小的生根率和生根效果指数更高;500m... 以尖叶茶藨子未木质化的枝条为材料,应用种苗智能化快繁技术,研究不同基质粒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与浓度对尖叶茶藨子嫩枝扦插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茶藨子嫩枝扦插繁殖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珍珠岩粒径小的生根率和生根效果指数更高;500mg/L IBA速蘸的生根率最高为82.00%,其次为125mg/L(IBA+NAA)(V︰V=1︰1)混合液处理的生根率78.09%,而1500mg/L的萘乙酸(NAA)会抑制尖叶茶藨子嫩枝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茶藨子 基质 生长调节剂 扦插
下载PDF
绞股蓝叶茶(条形茶)加工工艺技术研究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光前 粟本文 +1 位作者 谢德华 史端甫 《茶叶通讯》 2000年第3期10-14,共5页
绞股蓝叶茶的制造工艺研究的结果表明 ,以鲜叶适度摊放→日萎后烘 (或烘萎 )→摊凉→初揉→初烘→摊凉→复揉→干燥工艺流程较为理想。外形条索卷曲紧细、色泽翠绿 ,内质香高、味浓甘爽、汤黄绿明亮。
关键词 绞股蓝叶茶 加工工艺 条形茶 叶茶品质
下载PDF
杀青工艺对蓝莓叶茶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闫征 吴寒 +1 位作者 黄午阳 於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184-189,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杀青工艺对蓝霉叶茶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性的影响。[方法]研究蒸汽杀青、微波杀青、炒青处理对蓝莓叶尖和鲜叶茶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酚类单体物质及体外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性能的相关性。[结... [目的]研究不同杀青工艺对蓝霉叶茶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性的影响。[方法]研究蒸汽杀青、微波杀青、炒青处理对蓝莓叶尖和鲜叶茶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酚类单体物质及体外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性能的相关性。[结果]采用不同杀青方式处理获得的蓝莓叶茶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酚类单体物质含量均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微波杀青处理获得的蓝莓叶茶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酚类单体物质含量均最高。此外,不同杀青方式处理对蓝莓叶茶的抗氧化能力也有显著影响(P<0.05),微波杀青后样品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均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蓝莓叶茶抗氧化能力与总酚、总黄酮及绿原酸等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微波杀青处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蓝莓叶茶的活性物质及其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青处理 蓝莓叶茶 抗氧化成分 抗氧化活性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褐参叶茶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袁颖 栾晓宁 窦德强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41-44,共4页
目的:建立褐参叶茶的HPLC指纹图谱,以探讨其皂苷成分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比较了人参叶及褐参叶茶,并建立褐参叶茶HPLC指纹图谱。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标定了10个人参皂苷,并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确定了褐参叶茶指... 目的:建立褐参叶茶的HPLC指纹图谱,以探讨其皂苷成分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比较了人参叶及褐参叶茶,并建立褐参叶茶HPLC指纹图谱。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标定了10个人参皂苷,并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确定了褐参叶茶指纹图谱有23个共有峰,色谱峰基本一致,个别峰的相对峰面积有差异。10批褐参叶茶样品相似度较高,相似度为0.900~1.000。结论:实验中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稳定、可靠,为褐参叶茶的质量评价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参叶茶 人参叶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人参茶
下载PDF
蜡梅叶茶制作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袁蒲英 宋兴荣 +1 位作者 何相达 江波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8-51,共4页
通过绿茶加工工艺优化与改良,初步形成了蜡梅叶茶的加工工艺技术。产品符合国家袋泡茶标准,颜色墨绿油润,汤色金黄、清澈明亮,香气鲜爽清高、浓郁持久,口味清香醇厚,叶底鲜翠绿亮。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17种,氨基酸总量达19.5%,同时... 通过绿茶加工工艺优化与改良,初步形成了蜡梅叶茶的加工工艺技术。产品符合国家袋泡茶标准,颜色墨绿油润,汤色金黄、清澈明亮,香气鲜爽清高、浓郁持久,口味清香醇厚,叶底鲜翠绿亮。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17种,氨基酸总量达19.5%,同时含有较高量黄酮2.28%和少量硒,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降三高、保肝护肝、防衰老、抗癌、抗氧化、美容养颜、延年益寿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等有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开发应用潜力大,为今后蜡酶叶茶的生产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蜡梅 叶茶 制作 成分分析
下载PDF
枸杞鲜叶茶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小波 高治军 翟惠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5期114-114,116,共2页
枸杞是我国的传统名贵中药材,一直受到中外医学界和食疗专家的高度重视,根据医药书典的记载而研制开发出枸杞叶茶。工艺流程:适时采摘—漂烫—冷浸护色—脱水—杀青—揉捻—解块—干燥—理条成型。对主要成分及农残的测定结果表明,枸杞... 枸杞是我国的传统名贵中药材,一直受到中外医学界和食疗专家的高度重视,根据医药书典的记载而研制开发出枸杞叶茶。工艺流程:适时采摘—漂烫—冷浸护色—脱水—杀青—揉捻—解块—干燥—理条成型。对主要成分及农残的测定结果表明,枸杞叶茶的一些主要营养成分均与果实很接近,有些成分则高于果实,说明枸杞叶的开发与枸杞果实一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叶茶 开发利用 工艺
下载PDF
桑芽叶茶机械加工技术及提高品质的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卫阳 徐德良 +2 位作者 孙慧斌 胡克彬 张申林 《江苏蚕业》 2011年第4期32-33,共2页
本文论述以桑树摘心的桑芽叶为加工原料,利用炒茶机械,通过清洁、杀青、揉捻、烘干、质检、包装等加工工艺流程,祛除桑叶青、苦、涩等气味,加工成形,炒制出桑芽叶茶的技术方法。并初步提出提高桑芽叶茶品质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 桑芽叶茶 机械加工 技术方法
下载PDF
保健系列叶茶的研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建华 于春玲 贾玉涛 《饮料工业》 2001年第1期11-13,共3页
以枸杞叶、酸枣叶、柿子叶、银杏叶为原料 ,开发研制出具有保健作用的系列叶茶。详细介绍了以上 4种饮品的生产工艺 ,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枸杞叶 酸枣叶 柿子叶 银杏叶 保健系列叶茶 生产工艺 饮品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化学组分的铁观音茶梗和叶茶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丽丽 杨军国 +2 位作者 林清霞 项丽慧 陈林 《茶叶学报》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铁观音茶梗与其叶茶(毛茶和净茶)的化学组分存在一定差异,为全面揭示茶梗的化学组成,以便进一步提高其利用价值,试验比较了3类样品中茶多酚(TPs)、黄酮类(Fs)、水浸出物(WE)、游离氨基酸总量(FAAs)与组分、可溶性糖(WSS)以及儿茶素类、... 铁观音茶梗与其叶茶(毛茶和净茶)的化学组分存在一定差异,为全面揭示茶梗的化学组成,以便进一步提高其利用价值,试验比较了3类样品中茶多酚(TPs)、黄酮类(Fs)、水浸出物(WE)、游离氨基酸总量(FAAs)与组分、可溶性糖(WSS)以及儿茶素类、生物碱等物质含量差异,并采用二维“点集”分布和主成分分析(PCA)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净茶中TPs、Fs、没食子儿茶素(GC)、表儿茶素(EC)和可可碱(TB)含量约是茶梗的2倍,WE、FAAs、WSS含量比茶梗高10%~30%,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咖啡碱(CAF)含量比茶梗高3~4倍;5种氨基酸组分在茶梗样中较低,6种有机酸在3类样品中含量差异不明显。二维“点集”分布图表明,茶梗与净茶中差异较大的组分依次是TPs、Fs、WE。基于儿茶素和生物碱的PCA表明,茶梗投影圈距离净茶和毛茶投影圈质心均较远,显示出很好的类群区分;基于氨基酸组分的PCA表明,前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度为88.47%,茶梗与净茶和毛茶基本分离,区分度较好;有机酸组分对3个群体的分离度较差。以上结果可为提高茶梗综合利用价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梗 叶茶 化学成分 二维“点集”分布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杜仲叶茶中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泞孜 谭斌 +1 位作者 付卓锐 庄国庆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7期8-9,29,共3页
比较研究了不同护色预处理后对杜仲叶茶中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护色处理对杜仲叶茶中的功效成分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05%Mg2+、5.00%Na+、0.05%Ca2+、0.15%Vc、0.1%或0.3%柠檬酸进行护色处理所得的杜仲叶... 比较研究了不同护色预处理后对杜仲叶茶中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护色处理对杜仲叶茶中的功效成分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05%Mg2+、5.00%Na+、0.05%Ca2+、0.15%Vc、0.1%或0.3%柠檬酸进行护色处理所得的杜仲叶茶样本总黄酮含量较高;绿原酸含量以采用0.03%Mg2+护色处理的样本中较高;而使用0.3%柠檬酸护色处理后,样本中桃叶珊瑚苷含量最高;以0.01%Zn2+护色方法处理的杜仲叶茶中京尼平苷酸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护色 叶茶 功效成分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下刺梨叶茶品质研究与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勤飞 牛素贞 +2 位作者 杨琦宏 范金娟 尹杰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9期32-37,共6页
为提高刺梨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以刺梨一芽二叶嫩梢为原料,参考白茶、绿茶、红茶、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制作刺梨叶茶,比较其感官品质和内含成分的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刺梨叶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工艺下,刺梨叶茶感官... 为提高刺梨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以刺梨一芽二叶嫩梢为原料,参考白茶、绿茶、红茶、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制作刺梨叶茶,比较其感官品质和内含成分的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刺梨叶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工艺下,刺梨叶茶感官品质和内含物质含量差异较大。刺梨叶茶的最适工艺为白茶复式萎凋工艺(White tea combined withering,WTc),即日光萎凋20 min→室内自然萎凋1 h→日光萎凋30 min→室内自然萎凋1 h→日光萎凋1 h→室内自然萎凋40 h→100℃烘5 min→摊凉→65℃烘至足干。在此工艺下,刺梨叶茶具有持久的果香和甜香,滋味较浓,且总酚、黄酮、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等内含物质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叶茶 制茶工艺 感官品质 内含成分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5种海棠叶茶抗氧化成分组成及品质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天庆 李厚华 +3 位作者 辛转霞 刘小微 李果 汤努尔.瓦力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60-65,共6页
以5种海棠叶制成的茶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PPH·,ABTS+·清除力测定以及总还原力测定等方法对其抗氧化成分及能力进行差异性分析,并按照《GB/T23776-2009茶叶感官评审方法》对海棠叶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五... 以5种海棠叶制成的茶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PPH·,ABTS+·清除力测定以及总还原力测定等方法对其抗氧化成分及能力进行差异性分析,并按照《GB/T23776-2009茶叶感官评审方法》对海棠叶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五种海棠叶茶总酚含量变化范围为(69.32±2.16)^(89.54±1.14)mg/g,雪球海棠最高,钻石海棠最低。5种海棠叶茶检测出酚类物质有没食子酸、原花青素B2、根皮苷、绿原酸、芦丁、栎素、矢车菊素半乳糖苷,其中根皮苷含量最高。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王族海棠,湖北海棠,雪球海棠在DPPH·,ABTS+·清除能力,以及总还原力上均明显高于草莓果冻与钻石海棠。茶叶感官评价结果显示,与传统湖北海棠叶茶比较,王族海棠、雪球海棠叶茶色泽均匀,香气浓耐闻,口感醇香,具有茶涩味,整体品质佳。结果表明,王族海棠、雪球海棠叶茶抗氧化能力强,茶叶品质佳,开发成新型茶叶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棠叶茶 抗氧化能力 成分含量 感观品质
下载PDF
光照对紫色芽叶茶花青素合成的调控机理 被引量:12
14
作者 金琦芳 孙威江 陈志丹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27,共8页
紫色芽叶茶作为特异的茶树种质资源,具有高花青素、芽叶紫红的特性,因而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植物的花青素合成途径及其关键基因的研究成为热点,目前,从不同物种中已克隆、鉴定了花青素合成和代谢相关的主要调节基因和结构基因。前人研究... 紫色芽叶茶作为特异的茶树种质资源,具有高花青素、芽叶紫红的特性,因而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植物的花青素合成途径及其关键基因的研究成为热点,目前,从不同物种中已克隆、鉴定了花青素合成和代谢相关的主要调节基因和结构基因。前人研究表明,花青素合成和代谢与环境密切相关,而光照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但其调控机理尚不明确。通过综述光照对其他紫色植物的花青素的调控,进一步探讨了光照对紫色芽叶茶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调控,为研究茶树特异种质资源和生物技术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芽叶茶 花青素 合成途径 光照
下载PDF
文冠果芽茶与叶茶主要营养功能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眷俪 许雪蓉 +5 位作者 张振军 陈涛 李珂 李彩霞 高海宁 姜伯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66-373,共8页
以张掖高台种植的文冠果芽茶与叶茶为试验材料,对其营养功能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使用INQ法对其营养成分进行质量评价,并对功能成分与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芽茶中K、Zn、Cu含量及K/Na显著高于叶茶(P<0.05),二者... 以张掖高台种植的文冠果芽茶与叶茶为试验材料,对其营养功能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使用INQ法对其营养成分进行质量评价,并对功能成分与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芽茶中K、Zn、Cu含量及K/Na显著高于叶茶(P<0.05),二者均呈现高K低Na特点。芽茶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叶茶(P<0.05)、而粗脂肪含量叶茶显著高于芽茶(P<0.05)。营养质量评价表明,芽茶、叶茶K、Ca、Fe、Mn、Zn、Cu、粗脂肪、粗蛋白INQ均>1;Na、Mg和可溶性总糖INQ芽茶<叶茶<1。芽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叶茶(P<0.05),黄酮含量差异不明显。芽茶与叶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_(2)^(−)·清除能力的IC_(50)分别为2.52和2.69、1.65和1.74、1.64和2.10μg·mL^(−1),阳性对照芦丁在此浓度范围内无IC50,抗氧化能力强弱为芽茶>叶茶>芦丁。相关性分析表明,芽茶、叶茶多酚、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_(2)^(−)·清除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芽茶相关系数为0.892~0.990,叶茶相关系数为0.879~0.994。以上研究表明,文冠果芽茶的营养功能价值及抗氧化能力优于叶茶,有开发新产品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芽茶、叶茶 营养功能成分 抗氧化
下载PDF
甜菊叶茶发酵前后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佐 夏延斌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18,共4页
为去除甜菊叶茶异味,将按常规绿茶制作方法制备好的甜菊叶茶再进行一次乳酸发酵,选用植物乳酸杆菌为发酵菌种,42℃下发酵3d。采用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甜菊叶茶发酵前后的风味变化。结果表明:未发酵的甜菊叶茶与发酵后的分别检出73、6... 为去除甜菊叶茶异味,将按常规绿茶制作方法制备好的甜菊叶茶再进行一次乳酸发酵,选用植物乳酸杆菌为发酵菌种,42℃下发酵3d。采用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甜菊叶茶发酵前后的风味变化。结果表明:未发酵的甜菊叶茶与发酵后的分别检出73、63种成分,经比较分析,发酵后的甜菊叶茶减少原有的30种挥发性物质,新生成20种挥发性物质,发酵后茶叶风味柔和清香,减少了原有的草腥气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菊叶茶 发酵 固相微萃取法(SPM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白木香叶茶原料选择及其品质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再花 陈显鹏 +2 位作者 杜志坚 赖兆祥 李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134,共6页
以白木香半成熟叶和老叶为试材,比较其营养成分和重金属含量,并以筛选出的半成熟叶为原料,经同种工艺而不同的干燥参数制成叶茶A(120℃初烘1 h、100℃焙火2 h)、叶茶B(135℃初烘1.5 h、110℃焙火2.5 h)和叶茶C(145℃初烘1.5 h、115℃焙... 以白木香半成熟叶和老叶为试材,比较其营养成分和重金属含量,并以筛选出的半成熟叶为原料,经同种工艺而不同的干燥参数制成叶茶A(120℃初烘1 h、100℃焙火2 h)、叶茶B(135℃初烘1.5 h、110℃焙火2.5 h)和叶茶C(145℃初烘1.5 h、115℃焙火2.5 h),然后通过感官评审和芒果苷、总黄酮、总酚、水浸出物、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评估叶茶的品质。结果表明,白木香半成熟叶的芒果苷含量和总酚含量显著高于老叶,且重金属镉和铅的含量显著低于老叶,因而选择半成熟叶作为叶茶原料。叶茶A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叶茶,而水浸出物含量和芒果苷含量与叶茶B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叶茶C。叶茶A、B和C中均含检测的16种氨基酸(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其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分别为65.81、63.29和61.29,叶茶A的氨基酸营养价值更高。感官评审发现叶茶A茶汤黄绿明亮,香气最佳。综上,叶茶A在3种叶茶中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叶茶 芒果苷 氨基酸 感官评审
下载PDF
摊放时间和杀青温度对葡萄叶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买羚 刘成敏 +2 位作者 陈青 鲍民胡 单守明 《农业科学研究》 2015年第3期32-34,共3页
本试验以葡萄嫩叶为试材,研究不同摊放时间和杀青温度对葡萄叶茶内含物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摊放时间为4 h,杀青温度为160℃处理的成茶中,其水浸出物含量、可溶性总糖、氨基酸、叶绿素、黄酮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成茶的... 本试验以葡萄嫩叶为试材,研究不同摊放时间和杀青温度对葡萄叶茶内含物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摊放时间为4 h,杀青温度为160℃处理的成茶中,其水浸出物含量、可溶性总糖、氨基酸、叶绿素、黄酮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成茶的感官审评评分也显著提高.因此,在葡萄叶茶的加工过程中,适当的摊放时间和杀青温度有利于显著提高葡萄叶茶的成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叶茶 摊放时间 杀青温度 加工工艺
下载PDF
赤霉素浸种对宁夏尖叶茶藨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丽霞 林建忠 +3 位作者 张雪芹 谢志南 钟赞华 赖瑞云 《福建林业》 2021年第5期41-43,共3页
由于尖叶茶藨子种子休眠期长,为缩短其播种繁育时间,采用赤霉素(GA3)对宁夏尖叶茶藨子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结果表明:1000 mg·L-1赤霉素浸种72 h的种子发芽率最高(63.33%),GA3浓度与处理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 由于尖叶茶藨子种子休眠期长,为缩短其播种繁育时间,采用赤霉素(GA3)对宁夏尖叶茶藨子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结果表明:1000 mg·L-1赤霉素浸种72 h的种子发芽率最高(63.33%),GA3浓度与处理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两因素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作用为GA3浓度>处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尖叶茶藨子 赤霉素 种子萌发
下载PDF
采收期对膜荚黄芪叶茶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保婷 陈垣 +1 位作者 郭凤霞 杨豆豆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22-128,共7页
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药食同源黄芪的基原植物之一,成药期枝叶繁茂,为开发中药资源功能叶产品,在其成药栽培期每15 d采摘1次叶片,按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叶茶,系统测定不同采收期叶茶内生物活性成分,旨在探寻膜荚黄芪叶茶的... 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药食同源黄芪的基原植物之一,成药期枝叶繁茂,为开发中药资源功能叶产品,在其成药栽培期每15 d采摘1次叶片,按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叶茶,系统测定不同采收期叶茶内生物活性成分,旨在探寻膜荚黄芪叶茶的最佳采收期和资源利用潜力。结果表明:叶茶生物活性成分随采收时间的不同而异,黄酮类和多酚类含量均随采收期的延后先升高后下降,总黄酮含量分别为:6月30日(17.06%)>6月15日(16.62%)>5月30日(16.53%)>7月15日(15.73%);4个采收期多酚含量依次为:4.49%、5.63%、5.50%、5.31%;多糖和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含量均随采收期延后显著提高,含量依次为:5月30日(4.98%、47.16%、47.01%)<6月15日(6.00%、48.79%、47.40%)<6月30日(6.90%、49.08%、47.70%)<7月15日(7.80%、50.29%、48.36%)。随采收时间延后黄芪叶茶总抗氧化生物活性成分先升高后下降,营养成分含量持续升高,即抗氧化生物活性成分:6月30日(29.46%)>7月15日(28.83%)>6月15日(28.25%)>5月30日(26.00%),营养成分7月15日(98.65%)>6月30日(96.78%)>6月15日(96.19%)>5月30日(94.17%)。浸出物与多糖和多酚含量均呈正相关,与黄酮含量呈负相关。说明中药资源膜荚黄芪叶茶是良好的药食同源功能产品,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以6月30日至7月15日为最佳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荚黄芪 叶茶 采收期 多糖 黄酮 多酚 浸出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