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 被引量:21
1
作者 柳时 徐喆 +1 位作者 罗智 项光亚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6期561-563,共3页
目的制备叶酸偶联的壳聚糖纳米粒。方法根据叶酸与壳聚糖的偶联比选择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制得叶酸偶联的壳聚糖,再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得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并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和表面电位。结果正交实验... 目的制备叶酸偶联的壳聚糖纳米粒。方法根据叶酸与壳聚糖的偶联比选择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制得叶酸偶联的壳聚糖,再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得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并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和表面电位。结果正交实验结果显示叶酸活性酯用量和反应温度是影响偶联比的主要因素,在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用量比为2∶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 h的条件下可得到偶联比大致为每个壳聚糖分子上偶联3个叶酸分子的叶酸偶联壳聚糖。所制得的纳米粒粒径316 nm,表面电位为(24.85±1.14)mV,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圆整。结论该方法可成功制备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壳聚糖 纳米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载儿茶素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步云 王永丽 +5 位作者 于奇建 刘芳 臧金红 金铃和 李大鹏 李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46-52,共7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载儿茶素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利用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酰化反应制备叶酸偶联壳聚糖。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以儿茶素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分子自组装原理制备载儿茶素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并进行... 采用响应面法对载儿茶素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利用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酰化反应制备叶酸偶联壳聚糖。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以儿茶素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分子自组装原理制备载儿茶素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并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儿茶素与叶酸偶联壳聚糖质量比9∶20、叶酸偶联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质量比3.93∶1、反应溶液pH 5.15、搅拌时间32.35 min。在此条件下,儿茶素包封率为23.45%,与理论值23.90%接近。透射电镜图表明所制纳米粒大小均匀,接近于规则球形,粒径分布在200~500 nm范围内。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载儿茶素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叶酸 壳聚糖 纳米 响应面
下载PDF
Survivin siRNA/叶酸偶联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丹君 李红 +3 位作者 季金苟 董瑾 刘莉 徐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3-136,共4页
利用叶酸(FA)活性酯与O-羧甲基壳聚糖(O-CMC)合成了具有一定肿瘤靶向性的FA偶联O-CMC(FA-O-CMC),用核磁共振(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离子交联法,以CaCl2为交联剂,制得了Survivin siRNA/FA-O-CMC纳米粒。扫描电镜(SEM)、激光粒... 利用叶酸(FA)活性酯与O-羧甲基壳聚糖(O-CMC)合成了具有一定肿瘤靶向性的FA偶联O-CMC(FA-O-CMC),用核磁共振(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离子交联法,以CaCl2为交联剂,制得了Survivin siRNA/FA-O-CMC纳米粒。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仪和紫外-可见光谱等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粒分散均匀,当CaCl2∶FA-O-CMC和siR-NA∶FA-O-CMC质量比分别为1∶5和1∶400时,纳米粒粒径为(199.5±23.5)nm,Zeta电位为(-17.39±2.16)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8.96±1.53)%和(38.25±1.33)%,体外释放实验中,72 h基因释放75%,具有良好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O-羧甲基壳聚糖 纳米 SIRNA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载阿霉素的叶酸偶联羧甲基壳聚糖自组装纳米粒的研制及体外释放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岩 李长鸣 +2 位作者 祁瑞艳 张梦茹 李迪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87-90,共4页
采用化学交联法制备叶酸-羧甲基壳聚糖偶联物(FCC),用于装载抗癌药物阿霉素,形成具有肿瘤靶向功能的自组装纳米粒(DOX-FCC NPs),并对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粒呈球形,粒径约为200nm,包封率和载药量受到药物... 采用化学交联法制备叶酸-羧甲基壳聚糖偶联物(FCC),用于装载抗癌药物阿霉素,形成具有肿瘤靶向功能的自组装纳米粒(DOX-FCC NPs),并对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粒呈球形,粒径约为200nm,包封率和载药量受到药物加入量的影响.该纳米粒具有良好的pH敏感释药特性,叶酸修饰可以增强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蓄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性,达到靶向递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羧甲基壳聚糖 阿霉素 纳米 自组装
下载PDF
叶酸偶联5-氟尿嘧啶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性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何练芹 朱亮 杨毅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研究叶酸偶联壳聚糖载5-氟尿嘧啶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体外性质。方法根据叶酸与壳聚糖的偶联比选择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制备叶酸偶联壳聚糖,再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包合5-氟尿嘧啶,... 目的研究叶酸偶联壳聚糖载5-氟尿嘧啶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体外性质。方法根据叶酸与壳聚糖的偶联比选择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制备叶酸偶联壳聚糖,再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包合5-氟尿嘧啶,从而制成载药纳米粒。结果制备了叶酸壳聚糖偶联物,并包合5-氟尿嘧啶成纳米粒,载药量为10.4%,包封率为50.5%,8 h累积释药量达35.9%。结论优化了叶酸偶联5-氟尿嘧啶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纳米 5-氟尿嘧啶 壳聚糖
下载PDF
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肿瘤细胞靶向性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良珂 侯世祥 +3 位作者 毛声俊 魏大鹏 宋相容 乔小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 研究能通过叶酸受体介导靶向肿瘤细胞的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方法 利用叶酸活性酯在碱性条件下与白蛋白纳米粒表面上的氨基反应 ,制得叶酸偶联的白蛋白纳米粒。以荧光定量法确定浓度、时间、游离叶酸对肿瘤细胞摄取叶酸偶联白... 目的 研究能通过叶酸受体介导靶向肿瘤细胞的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方法 利用叶酸活性酯在碱性条件下与白蛋白纳米粒表面上的氨基反应 ,制得叶酸偶联的白蛋白纳米粒。以荧光定量法确定浓度、时间、游离叶酸对肿瘤细胞摄取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的影响程度。结果 成功制备了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的肿瘤细胞摄取量随纳米粒浓度增大、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 ,肿瘤细胞对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的摄取可被过量的外源性游离叶酸所抑制。结论 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能通过细胞膜上的叶酸受体介导内吞入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白蛋白纳米 叶酸受体 靶向
下载PDF
浅论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靶向性
7
作者 胡丹丹 李磊 +1 位作者 孟艳秋 宁偎锋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2期2-4,共3页
目的 :探讨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Folate-BSANP)的制备及其靶向性。方法 :利用去溶剂化法制备白蛋白纳米粒(BSANP),再于碱性的环境下利用叶酸活性脂与BSANP表面的氨基反应,制得Folate-BSANP。以荧光定量法测定纳米粒的浓度、粒径、培育... 目的 :探讨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Folate-BSANP)的制备及其靶向性。方法 :利用去溶剂化法制备白蛋白纳米粒(BSANP),再于碱性的环境下利用叶酸活性脂与BSANP表面的氨基反应,制得Folate-BSANP。以荧光定量法测定纳米粒的浓度、粒径、培育的时间、游离叶酸对肿瘤细胞摄取Folate-BSANP的影响程度。结果 :随着纳米粒浓度的增加、粒径的增大,培养时间的延长及肿瘤细胞外游离叶酸含量的减少,肿瘤细胞摄取Folate-BSANP的速率逐渐加快。结论 :Folate-BSANP可通过肿瘤细胞表面的叶酸受体介导进入肿瘤细胞,明显靶向于叶酸受体丰富的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白蛋白纳米 制备 靶向性
下载PDF
不同连接比例叶酸偶联壳聚糖的制备 被引量:3
8
作者 赵颖 杨琰 +1 位作者 卢实 张红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5-387,共3页
目的叶酸与壳聚糖偶联,并制备不同连接比例的叶酸偶联壳聚糖。方法通过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制得叶酸偶联壳聚糖;采用红外光谱法验证偶联是否成功,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每个壳聚糖上连接叶酸的量。结果叶酸偶联壳聚糖红外光谱... 目的叶酸与壳聚糖偶联,并制备不同连接比例的叶酸偶联壳聚糖。方法通过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制得叶酸偶联壳聚糖;采用红外光谱法验证偶联是否成功,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每个壳聚糖上连接叶酸的量。结果叶酸偶联壳聚糖红外光谱图表明,叶酸与壳聚糖成功偶联,并制备了每个壳聚糖上连接叶酸的量大致为3个、10个、20个、30个的叶酸偶联壳聚糖。结论叶酸与壳聚糖成功偶联,并成功制备了不同连接比例的叶酸偶联壳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壳聚糖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叶酸偶联荧光量子点脂质体纳米探针的合成 被引量:5
9
作者 胡珺 杨畅 +2 位作者 陈思颖 赵青 王永林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制备荧光量子点和叶酸偶联荧光量子点脂质体纳米探针,初步确证探针的性质,为相关肿瘤的早期荧光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相合成法合成3-巯基丙酸修饰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将脂质材料与叶酸分子连接,通过薄膜水化法制备得到叶酸偶... 目的:制备荧光量子点和叶酸偶联荧光量子点脂质体纳米探针,初步确证探针的性质,为相关肿瘤的早期荧光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相合成法合成3-巯基丙酸修饰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将脂质材料与叶酸分子连接,通过薄膜水化法制备得到叶酸偶联的荧光量子点脂质体纳米探针,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分子荧光光谱法(MFS)、核磁共振(NMR)等方法确证荧光量子点、叶酸偶联脂质材料、叶酸偶联荧光量子点脂质体纳米探针性质;于-4℃冰箱内贮存6个月,观察叶酸偶联荧光量子点脂质体纳米探针的稳定性。结果:荧光量子点的荧光性质可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证实叶酸偶联脂质材料合成成功;合成得到的叶酸偶联荧光量子点脂质体纳米探针平均粒径为462.9 nm,zeta电位为-0.072 2 mV,在520 nm处有最大荧光发射峰;放置6个月后,荧光性质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叶酸偶联脂质体成功将CdTe量子点包裹,制备得到荧光强度高、性质稳定的纳米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荧光量子点 脂质体 纳米探针
下载PDF
叶酸偶联纳米紫杉醇靶向治疗卵巢癌的细胞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佟玲霞 李红霞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3年第10期777-781,共5页
目的:研究叶酸(FA)偶联纳米紫杉醇对卵巢癌的体外治疗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共孵育法制备FA偶联纳米紫杉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定性和定量测定其对SKOV3细胞的靶向作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噻唑蓝法、流式细胞术及电子显... 目的:研究叶酸(FA)偶联纳米紫杉醇对卵巢癌的体外治疗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共孵育法制备FA偶联纳米紫杉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定性和定量测定其对SKOV3细胞的靶向作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噻唑蓝法、流式细胞术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FA偶联纳米紫杉醇对SKOV3细胞和SKOV3/TAX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1)FA偶联纳米紫杉醇的粒径为(140.5±10.3)nm,包封率为97%;(2)FA偶联纳米紫杉醇在FA受体(FR)介导下对SKOV3细胞有靶向杀伤作用,并且随时间延长,细胞内药物浓度逐渐增加;(3)FA偶联纳米紫杉醇对SKOV3细胞及SKOV3/TAX细胞的药效显著强于纳米紫杉醇,SKOV3/TAX细胞对FA偶联纳米紫杉醇的耐药指数有下降趋势。结论:FA偶联纳米紫杉醇可能利用FR为作用靶点,将药物主动靶向肿瘤细胞,提高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分布。其抗肿瘤疗效优于传统的紫杉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纳米紫杉醇 叶酸受体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叶酸偶联纳米紫杉醇靶向治疗耐药卵巢癌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佟玲霞 李红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10-514,共5页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叶酸偶联纳米紫杉醇(FA-N.P.)对耐药卵巢癌裸鼠的体内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最适给药方式。方法:建立裸鼠耐紫杉醇卵巢癌腹腔种植瘤模型,50只荷瘤鼠分5组,连续4周腹腔内分别注入空白载体(腹腔空白载体组)、紫杉醇(腹腔紫...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叶酸偶联纳米紫杉醇(FA-N.P.)对耐药卵巢癌裸鼠的体内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最适给药方式。方法:建立裸鼠耐紫杉醇卵巢癌腹腔种植瘤模型,50只荷瘤鼠分5组,连续4周腹腔内分别注入空白载体(腹腔空白载体组)、紫杉醇(腹腔紫杉醇组)、纳米紫杉醇(腹腔N.P.组)、FA-N.P.(腹腔FA-N.P.组)及静脉注入FA-N.P.(静脉FA-N.P.组),比较其生存期及荷瘤量;电子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定性和定量观察该药物对腹腔转移瘤的杀伤效果。结果:腹腔FA-N.P.组与其他4组比较,裸鼠生存期显著升高(P<0.05,P<0.01),瘤体数目(2.9±0.3个)明显降低(P<0.05,P<0.01)。腹腔FA-N.P.组瘤体内肿瘤细胞的凋亡率(44.6%±8.5%)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5)。与腹腔给药组比较,静脉FA-N.P.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降低(20.1%±6.2%,P<0.05)。结论:FA-N.P.药物靶向治疗耐药卵巢癌腹腔转移瘤有效,且腹腔给药效果优于静脉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纳米紫杉醇 叶酸受体 卵巢癌 耐药
下载PDF
叶酸修饰的槐属二氢黄酮G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志欣 张丽芬 +3 位作者 邢希旺 汤海霞 刘佳佳 王艳宏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8-565,共8页
目的制备叶酸(FA)修饰的槐属二氢黄酮G(SFG)壳聚糖(CTS)纳米给药系统,以期实现其靶向、缓释作用效果。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FA-SFG-CTS纳米粒,以Design-Expert 8.0软件进行星点设计,考察三聚磷酸钠(TPP)与CTS质量比、SFG用量等因素对... 目的制备叶酸(FA)修饰的槐属二氢黄酮G(SFG)壳聚糖(CTS)纳米给药系统,以期实现其靶向、缓释作用效果。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FA-SFG-CTS纳米粒,以Design-Expert 8.0软件进行星点设计,考察三聚磷酸钠(TPP)与CTS质量比、SFG用量等因素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采用冷冻干燥工艺制备冻干粉,从粒径、电位、包封率、体外释药等对复溶后的纳米粒进行表征。结果最优处方投药量为4.70 mg,TPP与CTS质量比为0.1,TPP体积为4.0 mL(浓度为2.0 mg·mL^(-1)),CTS浓度为2.0 mg·mL^(-1),叶酸8.0 mL(浓度为1.0 mg·mL^(-1))。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69.03±1.89) nm,分散系数(PDI)为(0.18±0.01),Zeta 电位为(-35.2±0.99)mV,包封率为(68.74±1.35)%,载药量为(8.25±0.16)%。以4%的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在-40℃下预冻8h,-10℃下升华干燥25 h,25℃下解吸干燥5h,即得冻干制剂。FA-SFG-CTS纳米粒复溶后粒径为(177.70±2.11)nm,PDI 为(0.20±0.02),Zeta 电位为(-34.9±1.16)mV,包封率为(67.34±1.41)%,载药量为(7.82±0.18)%。体外释放结果表明,SFG原料药6h基本释放完全,平均累积释放率达到98.34%;FA-SFGCTS纳米粒6 h平均累计释放率达到71.34%,36 h累积释放率达到88.94%。结论星点效应面法用于FASFG-CTS纳米粒处方优化适用性好,优化后的FA-SFG-CTS纳米粒处方粒径适宜,包封率高,缓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属二氢黄酮G 叶酸 壳聚糖 纳米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下载PDF
多西紫杉醇-双氢青蒿素偶联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稳定性、体外释放特征及组织分布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玉洁 李宁 +2 位作者 王蓉蓉 张淑秋 任国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371-2377,共7页
目的:研究多西紫杉醇(DTX)-双氢青蒿素(DHA)偶联前药自组装纳米粒(DTX-S-S-DHA NPs)的稳定性、体外释放特征及组织分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DTX-S-S-DHA的体外分析;以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和包封率(EE)为评价指标,考察DTX-S-S... 目的:研究多西紫杉醇(DTX)-双氢青蒿素(DHA)偶联前药自组装纳米粒(DTX-S-S-DHA NPs)的稳定性、体外释放特征及组织分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DTX-S-S-DHA的体外分析;以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和包封率(EE)为评价指标,考察DTX-S-S-DHA NPs在不同介质[水、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4)和RPMI 1640培养基]中的物理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以含或不含10 mmol/L二硫苏糖醇(DTT)的30%乙醇溶液为释放介质,采用小杯法考察DTX-S-S-DHA NPs中DTX-S-S-DHA的体外释放特征;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考察经DiR染料标记的DTX-S-S-DHA NPs(DTX-S-S-DHA/DiR NPs)在乳腺癌荷瘤模型小鼠组织中的分布以及肿瘤靶向性。结果:在稳定性实验中,DTX-S-S-DHA NPs在水、生理盐水、PBS、RPMI 1640培养基中振荡24 h内,其粒径、PDI、EE均无明显变化;在4℃条件下保存时,随着保存时间的增加,其在生理盐水中的粒径逐渐增大,在PBS中的粒径逐渐减小,且在两者中的EE逐渐降低至75%以下,而在水和RPMI 1640培养基中的粒径、PDI、EE均无明显变化。在体外释放实验中,DTX-S-S-DHA NPs中的DTX-S-S-DHA在含10 mmol/L DTT的释放介质中基本不释放;而在不含DTT的释放介质中,其24 h累积释放率可达83%,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释放特征。在组织分布实验中,DTX-S-S-DHA/DiR NPs在小鼠肿瘤组织中的分布明显多于其他组织(心、肝、脾、肺、肾)。结论:DTX-S-S-DHA NPs在不同介质中均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且在水和RPMI 1640培养基中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其在还原环境中能迅速释放出母药,具有很好的肿瘤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双氢青蒿素 前药 自组装纳米 稳定性 体外释放 组织分布
下载PDF
叶酸偶联金纳米棒在兔VX-2肝癌的摄取状况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军 贺克武 +3 位作者 高斌 杨会军 沈蕾 肖卫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目的建立兔肝癌模型,观察实验动物对叶酸(FA)偶联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GNRs@Si O2-FA)的摄取状况,检测GNRs@Si O2-FA对肝癌细胞的靶向性。方法 CT引导下穿刺接种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27只,行CT、超声检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2周后将... 目的建立兔肝癌模型,观察实验动物对叶酸(FA)偶联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GNRs@Si O2-FA)的摄取状况,检测GNRs@Si O2-FA对肝癌细胞的靶向性。方法 CT引导下穿刺接种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27只,行CT、超声检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2周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门静脉注射GNRs@Si O2-FA组和瘤内注射GNRs@Si O2-FA组,术后24、48、72 h每组各处死实验兔3只,取其肿瘤组织和各主要脏器并作冷冻切片,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实验动物对GNRs@Si O2-FA的摄取情况。结果成功构建兔VX-2肝癌模型,CT、超声检查显示肿瘤血供较丰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实验动物摄入GNRs@Si O2-FA 24 h内即可特异性地与肿瘤细胞结合进入肿瘤细胞,并聚集在肿瘤细胞胞质内。结论 GNRs@Si O2-FA可在实验动物体内高度靶向性作用于肝癌细胞,在肿瘤靶向定位热疗和125I粒子介入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肝癌模型 叶酸纳米 叶酸受体 靶向性
下载PDF
叶酸修饰黄连总生物碱壳聚糖纳米粒处方优化
15
作者 冀玉莹 李玲华 +2 位作者 张舒彦 祝侠丽 贾永艳 《中国药师》 CAS 2019年第7期1206-1210,共5页
目的:优化叶酸修饰黄连总生物碱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叶酸修饰黄连总生物碱壳聚糖纳米粒,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验证。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2.0 mg·... 目的:优化叶酸修饰黄连总生物碱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叶酸修饰黄连总生物碱壳聚糖纳米粒,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验证。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2.0 mg·ml-1的壳聚糖溶液4.75 ml,pH 4.52,黄连总生物碱加入量0.54 mg。制备出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45.6±17.9) nm(n=3),PDI(0.323±0.027)(n=3),包封率(74.36±4.76)%(n=3),Zeta电位(27.8±4.36) mV(n=3)。体外释放试验显示,普通纳米粒和叶酸修饰纳米粒在12 h内累计释放率为83.69%、81.95%。结论:成功制备出叶酸修饰的黄连总生物碱壳聚糖纳米粒且纳米粒的理化性质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总生物碱 纳米 壳聚糖 叶酸
下载PDF
叶酸偶联的荧光聚合物纳米探针的制备及细胞成像
16
作者 熊丽琴 操凤文 《生命科学仪器》 2017年第4期36-38,28,共4页
目的研究叶酸偶联的PFBT荧光聚合物纳米探针对U87细胞、H1299细胞及SKOV3细胞的细胞靶向效果。方法采用纳米共沉淀法制备PFBT聚合物纳米探针,采用EDC偶联试剂制备叶酸修饰的聚合物纳米探针,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纳米探针在U87细胞、H1299... 目的研究叶酸偶联的PFBT荧光聚合物纳米探针对U87细胞、H1299细胞及SKOV3细胞的细胞靶向效果。方法采用纳米共沉淀法制备PFBT聚合物纳米探针,采用EDC偶联试剂制备叶酸修饰的聚合物纳米探针,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纳米探针在U87细胞、H1299细胞及SKOV3细胞的成像效果。结果 PFBT聚合物纳米探针与U87细胞、H1299细胞及SKOV3细胞共孵育12 h后,在细胞内仅检测到微弱的探针的荧光;而偶联叶酸后在相同条件下使细胞内的探针的荧光强度增加。结论叶酸偶联的PFBT聚合物纳米探针对U87细胞、H1299细胞及SKOV3细胞具有一定的靶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探针 荧光共轭聚合物 叶酸 细胞成像
下载PDF
荧光标记的叶酸修饰壳聚糖纳米载体研制 被引量:9
17
作者 金鑫 张阳德 +5 位作者 王吉伟 张丽华 杨璞 张旭 胡玉 于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1-165,共5页
制备荧光标记的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为抗肿瘤药物给药系统提供载体材料。通过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使叶酸与壳聚糖偶联。将异硫氰基荧光素与叶酸偶联壳聚糖进行化学嫁接,以离子交联法制成具有荧光的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 制备荧光标记的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为抗肿瘤药物给药系统提供载体材料。通过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使叶酸与壳聚糖偶联。将异硫氰基荧光素与叶酸偶联壳聚糖进行化学嫁接,以离子交联法制成具有荧光的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并与肝癌HepG2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叶酸活性酯用量和反应温度及试剂滴加速度是影响偶联比的主要因素;在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用量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30℃,滴加速度为2mL/min,反应时间为12h的条件下可得到偶联稳定的叶酸偶联壳聚糖;所制得的纳米粒粒径为290nm,形态规则,细胞荧光效果明显;此方法能用于制备荧光标记的叶酸修饰壳聚糖纳米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壳聚糖 纳米 异硫氰基荧光素
下载PDF
叶酸-壳聚糖介导survivin shRNA基因纳米载体的制备 被引量:5
18
作者 金鑫 张阳徳 +1 位作者 赵劲风 彭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4817-4820,共4页
背景:叶酸-壳聚糖纳米粒是一种新型的高靶向纳米载体,可进一步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并进一步实现缓释和控释给药。目的:探讨叶酸-壳聚糖纳米粒作为survivinshRNA重组质粒载体传递系统的可行性以及对大肠癌细胞(SW480)的转染效率。设计、时... 背景:叶酸-壳聚糖纳米粒是一种新型的高靶向纳米载体,可进一步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并进一步实现缓释和控释给药。目的:探讨叶酸-壳聚糖纳米粒作为survivinshRNA重组质粒载体传递系统的可行性以及对大肠癌细胞(SW480)的转染效率。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6/2009-01在中南大学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壳聚糖(脱乙酰度>90%)由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叶酸由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survivinshRNA重组质粒由上海吉凯基因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方法:首先制备粒径均匀的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然后将20mg/LsurvivinshRNA重组质粒和10mg/L叶酸-壳聚糖混合制备基因纳米复合物,同时以阳离子脂质体基因复合物作为对照,将上述两者转染大肠癌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基因纳米复合物的理化性质及转染效率;Westernblotting检测转染后肿瘤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制备叶酸-壳聚糖介导的survivinshRNA重组质粒基因纳米复合物。该基因纳米复合物转染大肠癌细胞的效果强于阳离子脂质体基因复合物。且转染后大肠癌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阳离子脂质体基因复合物。结论:叶酸-壳聚糖纳米粒作为载体系统能将survivinshRNA重组质粒高效递送到大肠癌细胞,从而诱导人大肠癌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壳聚糖纳米 SURVIVIN基因 大肠癌
下载PDF
肿瘤靶向性药物载体叶酸-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龚金兰 汪森明 +2 位作者 胡喜钢 曹漫明 张积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83-2186,共4页
目的探索叶酸偶联壳聚糖(FA-CTS)纳米粒的合成方法及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方法利用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分子上的氨基反应形成稳定的酰胺键,制备FA-CTS。再利用壳聚糖在偏酸性溶液中带正电荷,在高速磁力搅拌作用下能与阴离子凝集的特性,... 目的探索叶酸偶联壳聚糖(FA-CTS)纳米粒的合成方法及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方法利用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分子上的氨基反应形成稳定的酰胺键,制备FA-CTS。再利用壳聚糖在偏酸性溶液中带正电荷,在高速磁力搅拌作用下能与阴离子凝集的特性,将紫杉醇(PTX)做模型药物,制备负载PTX叶酸偶联壳聚糖(FA-CTS/PTX)纳米粒。采用荧光标记法和MTT法评价其肿瘤细胞靶向性。结果所制备的FA-CTS/PTX纳米粒,形态均质规则,无粘连,平均粒径282.8nm,包封率75.4%,载药量9.0%。荧光标记法结果表明FA-CTS纳米粒的肿瘤细胞亲和性均高于普通CTS纳米粒。MTT法结果显示FA-CTS/PTX纳米粒组的肿瘤细胞抑制率均高于普通CTS/PTX纳米粒组。结论合成的FA-CTS纳米粒可通过叶酸受体途径特异靶向于叶酸受体丰富的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 紫杉醇 纳米 药物载体
下载PDF
mPEG-PLGA-mPEG纳米粒的体外降解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段友容 张志荣 +1 位作者 唐永刚 林芸竹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21-925,共5页
通过开环共聚方法合成了具有不同组份的丙交酯 /乙交酯 /聚乙二醇 (LA/GA/PEG)共聚物 (PLGA PEG ,PELGA) ,并进一步偶联制得三嵌段共聚物 (mPEG PLGA mPEG ,简称PELGE)。采用超声乳化—溶剂蒸发法 (O/W )制备PELGE纳米粒 ,用紫外分光光... 通过开环共聚方法合成了具有不同组份的丙交酯 /乙交酯 /聚乙二醇 (LA/GA/PEG)共聚物 (PLGA PEG ,PELGA) ,并进一步偶联制得三嵌段共聚物 (mPEG PLGA mPEG ,简称PELGE)。采用超声乳化—溶剂蒸发法 (O/W )制备PELGE纳米粒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含量的方法研究了PELGA、PELGE纳米粒体外降解规律 ,体外降解实验表明 :共聚物分子量增加 ,降解减慢 ;共聚物中GA含量增加 ,即LA/GA比例减小 ,降解加快 ;PEG含量增加 ,降解加快 ;LA/GA和PEG含量相同的PELGE比PELGA的降解速度快。证明了可通过改变LA/GA的比例或PEG的含量来调节聚合物的降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GA 体外降解 纳米 含量 PEG 超声乳化 改变 共聚物 组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