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酸受体在血液肿瘤细胞株的表达及叶酸-聚乙烯亚胺共聚物的制备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新爱 曾慧兰 +3 位作者 古晨 蒋建伟 钟启 朱海扬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8-663,共6页
目的:研究叶酸受体(folatereceptor,FR)在血液肿瘤细胞表达的特点,合成叶酸-聚乙烯亚胺(FA—PEI)聚合物,探讨其作为靶向性基因输送载体的可行性。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检测α、β、γ3种FR在血液肿瘤细胞K... 目的:研究叶酸受体(folatereceptor,FR)在血液肿瘤细胞表达的特点,合成叶酸-聚乙烯亚胺(FA—PEI)聚合物,探讨其作为靶向性基因输送载体的可行性。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检测α、β、γ3种FR在血液肿瘤细胞K562、K562/A02、U266细胞株上的表达;利用叶酸(FA)活性酯在微碱性条件下与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的支链氨基反应,合成FA-PEI共聚物;用葡聚糖凝胶柱G-25分离、纯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波长扫描法及氢核磁共振谱(1HNMR)法验证交联是否成功。结果:α、β、γ3种FR在K562、K562/A02、U2663种细胞株上均表达,其中,α-FR的表达占优势,较β-FR和γ-FR表达量高;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图谱在365nm处出现叶酸的特征性吸收峰;核磁共振(1HNMR)示:在2.5~3.2处出现PEI亚甲基质子的特征性化学位移,在6.5~9.0处出现叶酸芳香质子的特征性氢信号。结论:FR在K562、K562/A02、U2663种细胞株上均有较高表达;FA—PEI偶联成功,为其作为血液肿瘤治疗中1种潜在的靶向性基因输送载体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受体 叶酸-聚乙烯亚胺共聚物 K562细胞 K562/A02细胞 U266细胞
下载PDF
叶酸修饰的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共聚物载体在体内外转染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梁姬寰 文华颖 +3 位作者 冯宇婷 刘国峰 朱莉娜 周毅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探讨叶酸修饰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酰亚胺构建的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5000(PEI-PEG)作为基因载体在体内外的转染效率。方法在体外实验中,分别测试3个相对分子质量FPPs(branched PEI:0.6kDa,10kDa和Linear PEI 25kDa)在最佳N/P、有... 目的探讨叶酸修饰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酰亚胺构建的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5000(PEI-PEG)作为基因载体在体内外的转染效率。方法在体外实验中,分别测试3个相对分子质量FPPs(branched PEI:0.6kDa,10kDa和Linear PEI 25kDa)在最佳N/P、有无血清、血清的浓度和叶酸受体靶向性等条件下对口腔癌上皮细胞(KB)转染率的影响;在体内实验中,FPP(0.6kDa)分别压缩pLuc-p53基因形成的复合物通过瘤内注射和尾静脉注射2种方式考察聚合物的转染效率。结果在体外实验中,转染率最佳条件分别是N/P=20、有血清且转染率随着白蛋白(ALB)或胎牛血清(FBS)浓度的增加有上升趋势;其中3个相对分子质量PEI组成的FPP转染率分别为FPP(10kDa>25kDa>0.6kDa);FPP有较强的叶酸靶向性;在体内实验中,与BPP/pLuc和PEI(25kDa)/pLuc相比,FPP(10kDa)/pLuc呈现出较高的转染率;在48h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转染效率增加;FPP(10kDa)/p53能改善荷瘤小鼠;与裸pLuc相比,3种相对分子质量的FPPs没有毒性。结论具有靶向性的FPP非病毒载体能成为临床传递基因治疗载体的候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聚乙二醇 基因转染 叶酸受体靶向
下载PDF
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共聚物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璇 潘仕荣 +2 位作者 吕澍 胡海梅 张未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57,共5页
用亲水的聚乙二醇对聚乙烯亚胺进行改性,制备适用于基因转染的非病毒类载体。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活化聚乙二醇,再与聚乙烯亚胺反应,两步法合成了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PEG-PEI)嵌段共聚物,分别用IR、1H NMR、GPC、DSC对共聚物进行了表... 用亲水的聚乙二醇对聚乙烯亚胺进行改性,制备适用于基因转染的非病毒类载体。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活化聚乙二醇,再与聚乙烯亚胺反应,两步法合成了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PEG-PEI)嵌段共聚物,分别用IR、1H NMR、GPC、DSC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在IR谱图上可见mPEG-NCO中异氰酸基、及PEG-PEI中脲基的特征峰;根据1H NMR谱图计算表明,此聚合反应为可控反应,通过调节PEG与PEI的投料比例可控制共聚物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GPC曲线上共聚物为一单峰,与PEG和PEI均聚物峰位置不同,表明产物是PEG-PEI共聚物,DSC分析也表明共聚物Tm较均聚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是PEG和PEI两种嵌段相互缠结的结果。因此证明成功合成了PEG-PEI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聚乙二醇 共聚物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阳离子纳米粒介导宫颈癌细胞基因转染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敏 王玉洁 彭辉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85-589,共5页
目的优化聚乙烯亚胺-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I-PLGA)阳离子纳米粒介导的癌细胞基因转染效率。方法用二步法制备报告基因质粒pCMVβ/PEI-PLA纳米粒复合物,透射电镜观察粒子形态,Zeta粒度仪测定粒径和表面电荷。以pCMVβ基因质粒与纳米粒的... 目的优化聚乙烯亚胺-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I-PLGA)阳离子纳米粒介导的癌细胞基因转染效率。方法用二步法制备报告基因质粒pCMVβ/PEI-PLA纳米粒复合物,透射电镜观察粒子形态,Zeta粒度仪测定粒径和表面电荷。以pCMVβ基因质粒与纳米粒的比(N/P)、转染时间和基因转染剂量为条件,转染效率为指标,正交设计法优化pCMVβ/PEI-PLGA纳米粒复合物的转染效率。结果pCMVβ/PEI-PLGA纳米粒复合物呈单分散球形,N/P比为10∶1,Zeta电位为+16.5mV,平均粒径为217nm,基因质粒剂量为每孔3μg时,纳米粒复合物的转染效率最高为16.35%。结论PEI-PLGA纳米粒可有效将报告基因质粒转移入宫颈癌细胞,优化实验条件可提高转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 正交设计 转染效率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黄芪多糖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基因传递性能观察
5
作者 张丹丹 任雪玲 +3 位作者 何阿妹 张红 周宇雪 张振中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制备聚乙烯亚胺(PEI)-黄芪多糖(RAP)共聚物,探讨其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氮丙啶法、高碘酸钾-PEI法以及羰基二咪唑-PEI法制备PEI-RAP。利用红外光谱鉴定3种方法所得产物的结构表征。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粒径和Z... 目的:制备聚乙烯亚胺(PEI)-黄芪多糖(RAP)共聚物,探讨其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氮丙啶法、高碘酸钾-PEI法以及羰基二咪唑-PEI法制备PEI-RAP。利用红外光谱鉴定3种方法所得产物的结构表征。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粒径和Zeta电位的测定考察PEI-RAP与质粒DNA的相互作用。MTT法考察PEIRAP载体的细胞毒性。PEI-RAP负载绿色荧光表达载体pEGFP转染MCF-7、Hela和SMMC-7721细胞株观察转染效能。结果:通过氮丙啶法成功地将PEI接枝在RAP上,但是另外2种方法未得到目标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PEI-RAP可以通过静电作用负载质粒DNA。当PEI-RAP与pEGFP质量比为12∶1时,复合物粒径为156.61 nm,电位为+26.89 mV。PEI-RAP载体无细胞毒性。体外转染实验表明,PEI-RAP可将pEGFP高效转染至MCF-7、Hela、SMMC-7721细胞。结论:成功制备了PEI-RAP共聚物,该共聚物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的非病毒基因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多糖 共聚物 基因载体 聚乙烯
下载PDF
胆固醇-聚乙烯亚胺共聚物的制备及其表征
6
作者 江永南 莫红缨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用胆固醇(Chol)对聚乙烯亚胺(PEI)进行改性,制备适用于基因转染的非病毒类载体。方法用胆固醇甲酰氯(Chol-Cl)连接聚乙烯亚胺的氨基形成PEI-Chol脂质共聚物,分别用IR、1H-NMR、凝胶色谱法、DSC对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在IR图谱上可见... 目的用胆固醇(Chol)对聚乙烯亚胺(PEI)进行改性,制备适用于基因转染的非病毒类载体。方法用胆固醇甲酰氯(Chol-Cl)连接聚乙烯亚胺的氨基形成PEI-Chol脂质共聚物,分别用IR、1H-NMR、凝胶色谱法、DSC对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在IR图谱上可见1 800 cm-1峰为Chol-Cl的羰基特征峰,形成PEI-Chol后,羰基特征峰迁移至1 700 cm-1,表明聚乙烯亚胺与胆固醇成功连接;根据1H-NMR谱图计算PEI的胺基接枝率、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达到试验预期效果,表明反应可控;凝胶色谱法测定发现聚合物为单峰,表明连接成功,且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值与1H-NMR估算值比较接近;DSC图谱显示PEI连接胆固醇,Chol-Cl的吸收峰消失,熔融峰(Tm)升高变钝,表明PEI-Chol刚性增强。结论成功合成了PEI-Chol脂质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胆固醇 共聚物
下载PDF
新型双核FI/α-二亚胺镍(Ⅱ)催化体系制备聚乙烯-b-聚(乙烯/1-辛烯)嵌段共聚物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艺镡 王梦雪 +2 位作者 张哲源 米普科 王婷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97-1502,共6页
合成了新型双核苯氧基亚胺锆催化剂(Cat B),并与α-二亚胺镍(Ⅱ)催化剂(CatA)构成催化体系,在助催化剂甲基烷氧铝(MAO)及链穿梭剂二乙基锌(ZnEt_2)作用下催化乙烯与1-辛烯共聚,制备了聚乙烯-b-聚(乙烯/1-辛烯)嵌段共聚物.采用差示扫描... 合成了新型双核苯氧基亚胺锆催化剂(Cat B),并与α-二亚胺镍(Ⅱ)催化剂(CatA)构成催化体系,在助催化剂甲基烷氧铝(MAO)及链穿梭剂二乙基锌(ZnEt_2)作用下催化乙烯与1-辛烯共聚,制备了聚乙烯-b-聚(乙烯/1-辛烯)嵌段共聚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碳核磁共振波谱(13C NMR)等方法对聚乙烯-b-聚(乙烯/1-辛烯)嵌段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甲苯作溶剂的1.0 MPa和50℃条件下,MAO和金属活性中心的摩尔比为300∶1;1-辛烯加入量为0.58 mol/L时,CatB/CatA/ZnEt_2催化体系制备的产物中1-辛烯插入率为4.9%,DSC出现双峰,"软段"部分在聚合物链段中分布较为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α-镍(Ⅱ)催化剂 苯氧基型过渡金属催化剂 链穿梭聚合
下载PDF
新型聚乙烯弹性体导向的α-二亚胺镍配合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秋月 闫国春 +5 位作者 王建立 李艺 张世杰 王权超 马艳平 孙文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3-488,共26页
乙烯与α-烯烃共聚所制备的聚烯烃弹性体是聚烯烃材料的热点,可广泛应用于塑料相容剂、鞋底基材、光伏封装胶膜、微电子封装材料和弹性体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在我国缺少α-烯烃单体的形势下,迫切需要跨越传统共聚体系的新型催化剂... 乙烯与α-烯烃共聚所制备的聚烯烃弹性体是聚烯烃材料的热点,可广泛应用于塑料相容剂、鞋底基材、光伏封装胶膜、微电子封装材料和弹性体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在我国缺少α-烯烃单体的形势下,迫切需要跨越传统共聚体系的新型催化剂。Brookhart型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催化剂能够实现单一乙烯聚合制备聚乙烯弹性体,是特别值得重视和推进产业化的催化剂体系。该类催化剂在催化乙烯聚合过程中采用“链行走”机理,“通过调控催化剂结构,不仅可以调节催化活性,更重要地可实现对所得聚乙烯支链的有效剪裁”;这些微观结构可控的聚乙烯弹性体在具有窄分子量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涵盖了从低分子量(降凝剂)、中等分子量(膜材)到高分子量(高强度树脂)各个范围的聚合产物。综述了可制备乙烯低聚物,油性低分子量、中等分子量、高分子量甚至超高分子量全系列支化聚乙烯的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的最新结构演变进展,对结构的改性包括N-芳基取代基的修饰、配体骨架结构的修饰和双核配体的利用三个部分;从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两方面探讨了配合物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α-二亚胺镍(Ⅱ)催化剂合成简单,具有中试放大基础和产业化推进的潜能,为单一乙烯聚合制备多品种新型聚乙烯弹性体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镍配合物 链行走机理 乙烯低聚 乙烯聚合 聚乙烯弹性体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烯亚胺共聚物的制备、表征及其在多西紫杉醇传输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郭庆发 曹慧 李雪红 《潍坊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27-32,共6页
为了获得一种毒性低、可降解的药物载体,以Sn(Oct)2为催化剂,以1,4-丁二醇和丙交酯为原料,使用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乳酸(PLA),用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偶联小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2000Da),合成了阳离子嵌段共聚物聚乳酸-聚乙烯亚... 为了获得一种毒性低、可降解的药物载体,以Sn(Oct)2为催化剂,以1,4-丁二醇和丙交酯为原料,使用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乳酸(PLA),用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偶联小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2000Da),合成了阳离子嵌段共聚物聚乳酸-聚乙烯亚胺共聚物(PLA-PEI,PEA)。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以脂溶性的PEA为基本材料,制备了疏水性核装载疏水性药物多西紫杉醇(DTX),壳为亲水性聚乙烯亚胺的阳离子纳米粒,并对PEA/DTX纳米粒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和考察,包括粒度分布、形貌、电位、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和细胞摄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乳酸-聚乙烯共聚物 多西紫杉醇
下载PDF
氟化聚乙烯亚胺衍生物构成的胶束载体的构建、表征及其在跨血-脑屏障递送中的作用研究
10
作者 郭小瑭 卢席缘 李聚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5-1043,共9页
目的:探讨由氟化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衍生物构成的纳米胶束的构建、表征及其在跨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进行基因递送中的作用。方法:使用PEI和七氟丁酸酐(heptafluorobutyric anhydride,HFAA)通过化学反应合... 目的:探讨由氟化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衍生物构成的纳米胶束的构建、表征及其在跨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进行基因递送中的作用。方法:使用PEI和七氟丁酸酐(heptafluorobutyric anhydride,HFAA)通过化学反应合成PEI-HFAA,随后通过酰胺反应连接芥子酸(sinapic acid,SA)得到产物PEI-HFAA-SA(简称SPF),最终在SPF外包裹聚山梨酯80(polysorbate 80,PS80)得到最终产物PEI-HFAA-SA@PS80(简称SPFT)。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氟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等对SPFT的分子键和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并通过动态光散射实验、琼脂糖凝胶阻滞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对其水合直径、质粒吸附及保护能力、载体质粒复合体的稳定性和形貌进行进一步表征。探究SPFT在小鼠神经胶质瘤细胞Neuro 2a中的基因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通过尾静脉注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的SPFT至C57BL/6J小鼠中,观察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以及BBB内细胞的基因转染效果。结果:以SA和HFAA修饰以及PS80包裹的方法合成了SFPT。检测结果显示,SPFT水动力粒径100~200 nm,并且对质粒有一定的携带和保护作用。SPFT携带质粒在体外表现出良好的转染能力和生物相容性。体内实验显示,尾静脉注射后的SPFT在小鼠大脑中有聚集现象,能够携带质粒穿越BBB并进行基因递送。结论:SPFT具有一定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穿越BBB及基因递送能力,为脑部疾病的治疗药物递送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子酸 -脑屏障 聚乙烯 氟化修饰
下载PDF
叶酸-聚乙烯亚胺复合碳点的跨膜机制和胞内分布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杰 布文奂 +4 位作者 赵欢 李杏 孟琳 董悦 孙宏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4-259,共6页
目的:探讨以叶酸和聚乙烯亚胺(PEI)为原料合成的荧光碳点跨MC3T3-E1细胞膜转运途径、胞内分布其对细胞的影响,并阐明其机制。方法:以叶酸和PEI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具有细胞成像功能的荧光碳点,采用MTT法筛选碳点的最佳使用浓度。将MC3... 目的:探讨以叶酸和聚乙烯亚胺(PEI)为原料合成的荧光碳点跨MC3T3-E1细胞膜转运途径、胞内分布其对细胞的影响,并阐明其机制。方法:以叶酸和PEI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具有细胞成像功能的荧光碳点,采用MTT法筛选碳点的最佳使用浓度。将MC3T3-E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叶酸组和碳点组,通过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细胞活性氧(ROS)水平检测评估碳点的生物相容性;通过胞膜窖途径抑制剂制霉菌素、巨胞饮途径抑制剂诺考达唑的使用,探讨细胞摄取碳点的途径;利用碳点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射蓝色荧光的特点,通过各种细胞器探针进行荧光共定位以观察碳点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4h时100~450mg·L-1碳点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P<0.05);在48h时,当碳点浓度达到350mg·L-1时,细胞增殖率仅有空白对照组的68.4%(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碳点组G0期和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5),S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G2期和M期细胞比例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叶酸组和碳点组细胞凋亡率无明显改变(P>0.05),但细胞内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制霉菌素组细胞摄取碳点量减少(P<0.05)。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碳点的蓝色荧光与线粒体的红色荧光较好重叠,与溶酶体的红色荧光较好重叠,与内质网的红色荧光不完全重叠,与高尔基体的红色荧光重叠得较差。结论:碳点生物相容性较好,被细胞摄取后可以分布至细胞质的主要细胞器上,可作为一种非病毒载体应用到转基因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碳点 细胞摄取 转基因治疗 叶酸 聚乙烯
下载PDF
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的合成、性质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柳安军 张奇 +2 位作者 杨留攀 史大昕 李加荣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15期3-4,共2页
采用溶液及微乳液两种聚合法,合成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St-NPMI-MAH)三元共聚物。通过IR,1HNMR,13CNMR,GPC表征共聚物结构,溶液聚合产物为嵌段共聚物,乳液聚合产物为无规共聚物。采用DSC、TGA研究共聚物的热性能,溶液聚合... 采用溶液及微乳液两种聚合法,合成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St-NPMI-MAH)三元共聚物。通过IR,1HNMR,13CNMR,GPC表征共聚物结构,溶液聚合产物为嵌段共聚物,乳液聚合产物为无规共聚物。采用DSC、TGA研究共聚物的热性能,溶液聚合产物的玻璃转化温度为212.9℃,5%热失重温度为348℃;微乳液聚合产物的玻璃转化温度为214.4℃,5%热失重温度为3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聚合 乳液聚合 乙烯-N-苯基马来酰-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
下载PDF
不同软段结构聚氨酯-酰亚胺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瑾 马德柱 陈晓明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1-226,共6页
用二步法合成了不同软段 (PPO ,PEG ,PEPA)聚氨酯 酰亚胺 (PUI)嵌段共聚物 ,FTIR光谱表征了所有合成PUI分子主链均含有酰亚胺链段 ,并研究了PUI嵌段共聚物的热性能受软段类型及长度的影响 .DSC研究表明聚酯型PUI的软硬段之间的相容性... 用二步法合成了不同软段 (PPO ,PEG ,PEPA)聚氨酯 酰亚胺 (PUI)嵌段共聚物 ,FTIR光谱表征了所有合成PUI分子主链均含有酰亚胺链段 ,并研究了PUI嵌段共聚物的热性能受软段类型及长度的影响 .DSC研究表明聚酯型PUI的软硬段之间的相容性比聚醚型PUI好 ,随相同软段分子量的增加 ,PUI体系的软硬段兼容性变差 ,并显示了相分离的特征 ;热失重 (TGA)研究得出不同软段的PUI样品的热稳定性大小顺序为 :PEPA PUI >PEG PUI>PPO PUI ;动态力学 (DMTA)研究给出了所合成的PUI样品在 5 0~ 2 0 0℃范围内均出现了较长的模量平台显示出有较好的耐热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合成 硬段 结构 热性能 嵌段共聚物 软段
下载PDF
4-二甲氨基吡啶催化的界面聚合法制备超支化聚乙烯亚胺复合膜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林 林赛赛 +2 位作者 魏平 程丽华 陈欢林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30-1735,共6页
为了提高超支化聚合物在界面聚合反应中的成膜性能,选择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为空间位阻催化剂,用于催化超支化聚乙烯亚胺(PEI)与均苯三甲酰氯(TMC)界面聚合成膜.研究了DMAP在水油两相中的溶解性能,发现DMAP的适宜用量为底物PEI的8%.... 为了提高超支化聚合物在界面聚合反应中的成膜性能,选择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为空间位阻催化剂,用于催化超支化聚乙烯亚胺(PEI)与均苯三甲酰氯(TMC)界面聚合成膜.研究了DMAP在水油两相中的溶解性能,发现DMAP的适宜用量为底物PEI的8%.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结果表明,DMAP能够催化PEI上更多氨基参与酰化交联,在聚砜底膜上形成光滑连续的网络状结构.该复合分离膜对NaCl的截留率由无DMAP催化成膜的45.2%提高至85.4%,水通量高达60.8L/(m2.h).结合吡啶环上1-叔胺基团及环外的4-二甲氨基团,推测了DMAP在PEI界面聚合反应过程中消除强空间位阻效应的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二甲氨基吡啶 超支化聚乙烯 界面聚合 空间位阻 复合膜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螯合-超滤分离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海水中6种痕量金属元素 被引量:9
15
作者 林继军 段华玲 弓振斌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6-910,共5页
建立了高分子聚合物螯合-超滤(PCP-UF)分离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海水中痕量金属元素的方法。海水中的Cu2+,Pb2+,Cd2+,Co2+,Ni2+等金属离子与聚乙烯亚胺(PEI)形成高分子螯合物,经超滤截留、酸解离后,实现金属离子从海... 建立了高分子聚合物螯合-超滤(PCP-UF)分离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海水中痕量金属元素的方法。海水中的Cu2+,Pb2+,Cd2+,Co2+,Ni2+等金属离子与聚乙烯亚胺(PEI)形成高分子螯合物,经超滤截留、酸解离后,实现金属离子从海水中定量分离、富集。ICP-MS采用全定量数据采集模式、内标校正的标准校正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在最佳条件下,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3.4%(Cd)~9.3%(Pb)之间(0.20μg/L,n=5),标准加入回收率为78.7%(Ag)~95.2%(Cu);检出限(DL,10&)为1.2 ng/L(Cd)~9.8 ng/L(Cu),空白为1.1 ng/L(Cd,Ag)~9.1 ng/L(Cu)。本方法可应用于近岸及河口海水样品中痕量金属元素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金属螯合物 超滤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海水 痕量金属元素
下载PDF
TAT短肽修饰的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基因载体 被引量:3
16
作者 来利华 姜启英 +4 位作者 陈丹 虎义平 余海 王青青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3,共9页
目的:将HIV-1的转录反式激活蛋白(trans-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protein,TAT)中的片段短肽(RKKRRQRRR)偶联于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polyethylenimine-β-cyclodextrin,PEI-β-CyD)聚合物,构建出低毒性、高转染率的新型基因载体。方... 目的:将HIV-1的转录反式激活蛋白(trans-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protein,TAT)中的片段短肽(RKKRRQRRR)偶联于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polyethylenimine-β-cyclodextrin,PEI-β-CyD)聚合物,构建出低毒性、高转染率的新型基因载体。方法:β-环糊精(β-CyD)和低分子量树枝状聚乙烯亚胺(PEI600)通过羰基二咪唑(1,1’-carbonyldiim idazole,CDI)聚合形成骨架结构,通过琥珀酰亚胺-3-(2-嘧啶二硫)丙酸酯[N-succinimidy-3-(2-pyridyldithio)propionate,SPDP]将TAT短肽偶联于PEI-β-CyD,构成新的聚合物TAT-PEI-β-CyD。采用1H-NMR和FT-IR对聚合物进行化学结构表征;凝胶电泳阻滞实验、粒径测定和透射电镜观察TAT-PEI-β-CyD对DNA的浓缩能力,以及浓缩质粒DNA后颗粒形态和粒径大小;MTT法测定载体在A293和B16细胞上的毒性,并对A293和B16细胞进行体外细胞转染实验,以PEI25kDa作为对照。结果:1H-NMR和FT-IR结果显示,TAT短肽已成功偶联到PEI-β-CyD。凝胶电泳阻滞试验显示,TAT-PEI-β-CyD在N/P为4∶1时可以完全阻滞DNA的迁移。粒径测定结果和透射电镜图像表明,TAT-PEI-β-CyD/pDNA(N/P=30∶1)复合物粒径在100nm左右。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在B16和A293两种不同细胞中,聚合物毒性低于PEI25kDa。体外转染结果表明,在N/P为30∶1时,聚合物在A293、B16和B16BL6细胞中的基因转染效率最高;TAT短肽的偶联能提高PEI-β-CyD在B16、B16BL6细胞上的基因转染效率。结论:实验成功构建了TAT短肽修饰的PEI-β-CyD新型基因载体。该载体毒性低,基因转染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β-环糊精类 基因产物 TAT 遗传载体 转染
下载PDF
负载型钴二亚胺配合物-TiCl_4复合催化剂制备新型乙烯/1-丁烯共聚产物结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锦民 林少全 王海华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7-440,共4页
合成了三种负载型二亚胺配体钴配合物 TiCl4复合催化剂 (CL1、CL2、CL3催化剂 ) .不用MAO ,以烷基铝为助催化剂 ,用它们催化乙烯 1 丁烯淤浆共聚合制备一系列塑性体和弹性体共聚物 .研究表明 ,复合催化剂性质受二亚胺配体性质影响 ,配... 合成了三种负载型二亚胺配体钴配合物 TiCl4复合催化剂 (CL1、CL2、CL3催化剂 ) .不用MAO ,以烷基铝为助催化剂 ,用它们催化乙烯 1 丁烯淤浆共聚合制备一系列塑性体和弹性体共聚物 .研究表明 ,复合催化剂性质受二亚胺配体性质影响 ,配体L1制备的复合催化剂具有低聚及原位共聚性能 ,可制得高支化度(36 0~ 6 1 5branchnumber 10 0 0C)低密度和极低密度 (0 885~ 0 910g cm3)塑性体和弹性体共聚物 .在 1 丁烯用量低于 5 %时 ,CL1催化剂制备的共聚产物中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催化剂 共聚物 弹性体 乙烯 1-丁烯 四氯化钛 结构 性能 负载型钴二配合物
下载PDF
牛乳中氯霉素残留的聚乙烯亚胺-纳米金修饰电极测定 被引量:6
18
作者 康金国 刘国艳 柴春彦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1-437,共7页
用聚乙烯亚胺-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建立了检测牛乳样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高灵敏度的电化学新方法,并研究了氯霉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及测定方法。与裸电极相比,以导数循环伏安法(DCV)利用Au-colloid-PEI修饰电极进行氯霉素的... 用聚乙烯亚胺-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建立了检测牛乳样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高灵敏度的电化学新方法,并研究了氯霉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及测定方法。与裸电极相比,以导数循环伏安法(DCV)利用Au-colloid-PEI修饰电极进行氯霉素的电化学检测时,在-0.41V处氯霉素的还原峰电流值极显著提高。运用这种修饰电极检测氯霉素的线性范围为0.017~12mg/L,检测限达到1.15μg/L。详细讨论了其他条件对Au-colloid-PEI修饰电极测试氯霉素残留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对牛乳样品的检测表明,该方法检测氯霉素的回收率达96.82%,准确率达99%以上,平均每份样品的检测时间为4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碳电极 氯霉素 聚乙烯-纳米金修饰电极 电化学行为
下载PDF
酸酐-酰亚胺共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曙光 屠锡德 +1 位作者 刘国杰 陈丹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3-326,共4页
熔融缩聚法合成了酸酐 酰亚胺共聚物并研究了其性质。酸酐 酰亚胺共聚物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它是在以癸二酸 (SA)和 1,3 双 (对羧基苯氧基 )己烷 (CPH)为单体的聚酸酐骨架中插入含有酪氨酸的单体 (TMA Tyr)而形成的。... 熔融缩聚法合成了酸酐 酰亚胺共聚物并研究了其性质。酸酐 酰亚胺共聚物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它是在以癸二酸 (SA)和 1,3 双 (对羧基苯氧基 )己烷 (CPH)为单体的聚酸酐骨架中插入含有酪氨酸的单体 (TMA Tyr)而形成的。酪氨酸作为免疫佐剂可显著提高机体对吸收抗原的免疫应答 ,从而使酸酐 酰亚胺共聚物有可能成为一种极佳的免疫抗原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酸酐 酸酐- 熔融缩聚法 合成 共聚物
下载PDF
基于Hippo/yap/TAZ途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逆转卵巢癌耐药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根华 谭布珍 +1 位作者 占伏良 胡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5-191,共7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复合物(TP-PEI-CyD)对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SKOV3/DDP)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雷公藤内酯醇单体(triptolide,TPL)、TP-PEICyD对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OSE80、卵巢癌耐药细...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复合物(TP-PEI-CyD)对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SKOV3/DDP)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雷公藤内酯醇单体(triptolide,TPL)、TP-PEICyD对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OSE80、卵巢癌耐药细胞SKOV3/DDP的细胞毒性,筛选TP-PEI-CyD对SKOV3/DDP的低毒浓度;采用低毒浓度TP-PEI-CyD、TPL处理SKOV3/DDP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DDP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SKOV3/DDP细胞迁移,Transwell检测SKOV3/DDP细胞侵袭,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KOV3/DDP细胞内Hippo、yap及TAZ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PL、TP-PEICyD均可明显抑制IOSE80、SKOV3/DDP细胞的生长,且细胞毒性随着TPL、TP-PEI-CyD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与TPL组相比,TP-PEI-CyD对IOSE80细胞的毒性明显降低(P<0.05),但对SKOV3/DDP细胞的抑制率无明显变化;低毒浓度的TP-PEI-CyD、TPL作用于SKOV3/DDP细胞后:TP-PEI-CyD组、TPL组SKOV3/DDP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迁移能力、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1);SKOV3/DDP细胞中Hippo、yap及TAZ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而TP-PEI-CyD组与TPL单体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耦合聚乙烯亚胺-环糊精后,其毒副作用降低,且可有效逆转SKOV-3细胞的肿瘤耐药性,其疗效等同于雷公藤内酯醇单药,其可能是通过调节Hippo/yap/TAZ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环糊精复合物 卵巢癌 逆转 耐药 毒副作用 Hippo/yap/TAZ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