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司内揣外”对中医诊法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寅 卜文超 盖沂超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9-51,共3页
"司内揣外"语出《灵枢.外揣四十五篇》。其与"司外揣内"的结合,应是中医诊法的至臻境界。通过对"司内揣外"与"司外揣内"两者辩证关系的分析,我们认为,重视对"司内揣外"的研究,有利... "司内揣外"语出《灵枢.外揣四十五篇》。其与"司外揣内"的结合,应是中医诊法的至臻境界。通过对"司内揣外"与"司外揣内"两者辩证关系的分析,我们认为,重视对"司内揣外"的研究,有利于挖掘中医经典中合理的理论内核,并有助于梳理清楚中医诊法的存在的认知误区,对完善中医传统诊法和促进中医传统诊法与现代医学科学仪器的有机结合具有促进作用,从而对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有效实施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内揣外 中医诊法 促进作用
下载PDF
司内揣外辨证观浅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扈培增 姜建国 《山东中医杂志》 2011年第4期219-220,223,共3页
论述了司内揣外和司外揣内的理论,对"内"、"外"、"远"、"近"和"司内揣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内外互揣是辨证的主要内容,结合对"远""近"的阐释,申明内... 论述了司内揣外和司外揣内的理论,对"内"、"外"、"远"、"近"和"司内揣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内外互揣是辨证的主要内容,结合对"远""近"的阐释,申明内外互揣的重点是"知内"的思维方式,只有"知内"才可以防变,而这也正是贯彻"治未病"思想的基础。并重申脉症合参尤重脉诊的思想,对现今临床弱化脉诊的现象和单纯司外揣内的思维方式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内揣外 阴阳
下载PDF
《灵枢·外揣》之“近者,司内揣外”的释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文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20期53-56,共4页
《灵枢·外揣》载有“司外揣内”和“司内揣外”。与在中医诊断学应用较为普遍的“司外揣内”相比,“近者,司内揣外”古今多有歧义。结合《黄帝内经》中多篇含有的“远近”“内外”,并借鉴古今对“司内揣外”的释义与理解,试图从传... 《灵枢·外揣》载有“司外揣内”和“司内揣外”。与在中医诊断学应用较为普遍的“司外揣内”相比,“近者,司内揣外”古今多有歧义。结合《黄帝内经》中多篇含有的“远近”“内外”,并借鉴古今对“司内揣外”的释义与理解,试图从传统视角以及结合《黄帝内经》中“司”“揣”含义的视角来探讨“近者,司内揣外”的多角度含义,从而为《黄帝内经》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做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 远近 司内揣外 中医诊断学
下载PDF
基于“司内揣外”变法辨证思维论治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4
作者 杜梦琪 薛一涛 《中医药通报》 2024年第7期29-32,共4页
“司内揣外”变法辨证思维注重隐形因素、内部结构。文中通过分析“司内揣外”变法辨证思维方法及其在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病势特性、诊疗及预后等方面的运用,为该病的诊疗和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司内揣外 变法辨证思维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基于“司揣内外”理论探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志华 马融 张喜莲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11期42-44,共3页
应用中医诊断基础理论"司揣内外"的方法,结合脏腑辨证论治,在"司内揣外"及"司外揣内"思想体系的指导下,注重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主张心身同治,愈后防复的治疗观念,以期指导多发性抽动症的辨证治疗。
关键词 司内揣外 多发性抽动症 辨证施治
下载PDF
浅谈“司外揣内”与“黑箱”、“白箱”、“灰箱”理论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小青 刘智斌 《河南中医》 2002年第4期10-11,共2页
“司外揣内”、“司内揣外”这种古老的对自然界的观察方法与近代控制论的“白箱”、“黑箱”、“灰箱”理论有相似之处 ,其实质都是从整体上把握证的本质 ,从整体上认识和调节人体机能 ,达到“活人”之目的。
关键词 内” 司内揣外 “黑箱理论” “白箱理论” “灰箱理论”
下载PDF
《灵枢·外揣》篇关于“以脉司内”观点的辨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扈培增 张玲玲 姜建国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9期10-11,共2页
本文通过对《灵枢·外揣》篇经文及汉以前相关文献和部分注家观点的分析,针对某些医家秉持的"以脉司内"的观点,从理论渊源、文献佐证等方面进行了考证,指出:"以脉司内"的观点存在思维误区,忽视了中医辨证论治... 本文通过对《灵枢·外揣》篇经文及汉以前相关文献和部分注家观点的分析,针对某些医家秉持的"以脉司内"的观点,从理论渊源、文献佐证等方面进行了考证,指出:"以脉司内"的观点存在思维误区,忽视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变法辨证思维(即复杂性辨证思维),司内揣外的辨证观提示我们,如果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疾病内在的病机,缺乏从阴阳、脏腑、气血、六淫的关系、规律来整体把握,单凭司外获得的脉证进行辨证,容易陷入片面的、线性的思维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脉司内 司内揣外辨证观 复杂性辨证思维
下载PDF
从司外揣内论中医诊断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高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80-581,共2页
关键词 司内揣外 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理论
下载PDF
基于《伤寒杂病论》探讨张仲景司内揣外的诊断学术思想 被引量:2
9
作者 董硕 周可林 陈家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480-4482,共3页
司内揣外和司外揣内均出自《灵枢·外揣》,是两种相互依存的辨证诊断思路,历代医家均关注于司外揣内,而忽视了司内揣外的重要性。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不仅将司内揣外的思路应用于诊断中,更是将整个司揣内外的学术思想应用于中... 司内揣外和司外揣内均出自《灵枢·外揣》,是两种相互依存的辨证诊断思路,历代医家均关注于司外揣内,而忽视了司内揣外的重要性。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不仅将司内揣外的思路应用于诊断中,更是将整个司揣内外的学术思想应用于中医诊断思维之中。文章从中医诊断学角度通过探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司内揣外的学术思想,分析张仲景在临证中利用“司内”的方法辨证诊断的中医思维方法以及与现代微观辨证相结合在临床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内揣外 仲景学术思想 伤寒杂病论 诊断思维 微观辨证
原文传递
钱乙五脏辨证学说与“司内揣外”思维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光明 《中医儿科杂志》 2020年第3期1-4,共4页
"司内揣外"是中医"司外揣内"辨证思维的逆向过程。钱乙创立了小儿五脏辨证学说,从变蒸学说、脏证相应观、脏腑传变等角度阐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疾病证治法则。思想的背后是思维,钱乙的五脏辨证学说体现了《内经》&... "司内揣外"是中医"司外揣内"辨证思维的逆向过程。钱乙创立了小儿五脏辨证学说,从变蒸学说、脏证相应观、脏腑传变等角度阐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疾病证治法则。思想的背后是思维,钱乙的五脏辨证学说体现了《内经》"司内揣外"的辨证思维。分析探讨钱乙的理论与辨证思维,对于认知小儿疾病,丰富、发展和创新中医儿科学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内揣外 五脏辨证 钱乙 思维
原文传递
论“司揣内外”的内涵及诊断学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丽 卜文超 +4 位作者 郑进 杨梅 王雪梅 何丹 王寅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61-664,共4页
"司揣内外"是《灵枢·外揣》省略(隐含)的关键内容,具有新的内涵,即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可通过"司外揣内""司内揣外"而"司内外",并在此基础上"司内外揣内外",以全面、准确地把... "司揣内外"是《灵枢·外揣》省略(隐含)的关键内容,具有新的内涵,即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可通过"司外揣内""司内揣外"而"司内外",并在此基础上"司内外揣内外",以全面、准确地把握疾病本质和现象。这是《内经》的科学思想,并与科学原理及中医学的发展事实相符合,能弥补"司外揣内"的不足,因而提出了"司揣内外"是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之一的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内揣外 内经 诊断原理
原文传递
“辨证论治”名实析义
12
作者 黄临锋 《大众科技》 2017年第6期163-165,共3页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诊疗特点,其实质就是在易象思维指导下,辨别病人的证候,从而对证治疗。文章结合文字训诂与中医学原理对"辨证论治"作一番阐释,以理清其内涵实质、学术源流、指导思想,及古代思维模式,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关键词 辨证论治 易象思维 司内揣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