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激励爱国主义情感的光辉篇章——读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 |
吴友法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83 |
0 |
|
2
|
学习和发扬毛泽东的民族气节——读《别了,司徒雷登》 |
刘示范
王爱敏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3 |
0 |
|
3
|
《别了,司徒雷登》结构的新认识 |
李德积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4
|
《别了,司徒雷登》的民族精神 |
时松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
1995 |
0 |
|
5
|
谈《别了,司徒雷登》的文学审美功效 |
邓念芹
|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
1996 |
0 |
|
6
|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再回顾 |
胡新民
|
《党史博采(上)》
|
2017 |
0 |
|
7
|
毛泽东发表《别了,司徒雷登》的缘由 |
武洪隽
武春霞
|
《共产党员(河北)》
|
2020 |
0 |
|
8
|
《别了,司徒雷登》中的司徒雷登 |
葛美荣
|
《档案天地》
|
2010 |
0 |
|
9
|
战争引起了革命——《别了,司徒雷登》主旨管窥 |
孙永亮
|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
1995 |
0 |
|
10
|
司徒雷登与中西文化 |
钱春泰
|
《学术界》
CSSCI
|
1997 |
3
|
|
11
|
司徒雷登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办学实践 |
刘保兄
赵清明
|
《高等农业教育》
|
2007 |
1
|
|
12
|
从司徒雷登北平之行夭折透视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 |
孔凡河
|
《党史研究与教学》
|
2005 |
1
|
|
13
|
司徒雷登:角色的悲剧 |
王俊峰
胡烨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3 |
0 |
|
14
|
司徒雷登的职业教育办学举措、动因及贡献探析 |
高军
刘莉
|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5
|
从“欢迎美军观察组的战友们”到“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对美外交策略的调整及原因 |
赵红
张帆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6
|
中国大学:期待未来的范德比尔特和司徒雷登 |
贾伟
|
《国际人才交流》
|
2013 |
1
|
|
17
|
司徒雷登与中美关系:教育家、大使与“符号” |
江涛
康遥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8
|
司徒雷登与战后中国的“新革命运动” |
欧阳军喜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9
|
司徒雷登与费正清等往来书信四通考析 |
张红扬
|
《国际汉学》
CSSCI
|
2021 |
0 |
|
20
|
司徒雷登与中国的抗日战争 |
钱春泰
|
《学海》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