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法决定的认知机制与理性约束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2-88,2+158,共7页
司法决定可以被视为一种独特认知过程,通过对司法过程的发现与证成的二阶脉络进行认知科学的分析,可知直觉机制在司法决定中与理性分析有着分庭抗礼的地位。缺乏直觉机制的先前启发,理性分析将成无根之木;缺乏理性的过程性分析,直觉机... 司法决定可以被视为一种独特认知过程,通过对司法过程的发现与证成的二阶脉络进行认知科学的分析,可知直觉机制在司法决定中与理性分析有着分庭抗礼的地位。缺乏直觉机制的先前启发,理性分析将成无根之木;缺乏理性的过程性分析,直觉机制将难有约束,其结论也只能成为法官个人孤芳自赏的决定。真实的情形或许是,直觉机制为司法个案提供了可能的答案,而理性分析则有助于将这一答案变成了公众愿意接受或信服的司法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决定 直觉 理性 司法认知
下载PDF
《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对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朱斌 李锐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63-166,共4页
我国司法鉴定体制目前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机构重叠,资源浪费,鉴定效力不明确,增加了诉讼成本。《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规定鉴定机构必须独立,实现鉴定机构的社会化、统一化和专业化;要求审鉴分离,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同时明确了... 我国司法鉴定体制目前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机构重叠,资源浪费,鉴定效力不明确,增加了诉讼成本。《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规定鉴定机构必须独立,实现鉴定机构的社会化、统一化和专业化;要求审鉴分离,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同时明确了鉴定内容。我国要进一步完善司法鉴定体制,制定统一的鉴定标准和收费标准,完善对鉴定结果的监督,建立鉴定人出庭质证的补偿制度,处理好公检法在职人员与民间鉴定机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鉴定制度 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 司法行政
下载PDF
刑事诉讼司法鉴定制度分析
3
作者 赵黎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63-66,共4页
刑事司法鉴定制度是刑事诉讼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我国的刑事司法鉴定制度存在不少弊病 ,有违司法公正和提高效率的诉讼价值目标 。
关键词 刑事司法鉴定 改革 权利保护 司法公正 诉讼价值目标 刑事诉讼法 司法鉴定人 司法鉴定决定
下载PDF
湖北江陵向司法机关派监督员
4
作者 凡小山 《江淮法治》 2002年第10期21-21,共1页
8月2日,湖北省江陵县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向全县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关派遣监督员的决定》,189名县人大代表被分为33个监督小组。
关键词 湖北 江陵县 《关于向全县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关派遣监督员的决定 监督机制 法制建设
下载PDF
试论法律论证的概念、意义与方法 被引量:54
5
作者 葛洪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2期58-64,137,共8页
法律根本上是说理 ,说理离不开论证。法律论证是通过合乎逻辑、事实或理性的方式来证明立法意见、司法决定、法律陈述等有关法律主张的正确性和正当性。正确的主张是建立在正确的判断标准和推理过程之上的 ,推理问题主要涉及形式逻辑 ,... 法律根本上是说理 ,说理离不开论证。法律论证是通过合乎逻辑、事实或理性的方式来证明立法意见、司法决定、法律陈述等有关法律主张的正确性和正当性。正确的主张是建立在正确的判断标准和推理过程之上的 ,推理问题主要涉及形式逻辑 ,而判断标准作为法律推理的前提则是形式逻辑本身无法解决的 ,所以 ,提出法律论证的概念 ,其目的就是克服法律推理中形式逻辑的局限性 ,考察作为推理前提的规则本身的正当性。相应地 ,法律论证首先必须确立论证的优先规则 ,进而根据优先规则 ,通过正当的法律语言使用规则和程序 ,证明相关主张的正确性和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论证 形式逻辑 法律语言 正确性 正当性 司法决定
下载PDF
直觉主义法律发现模式及其偏差控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顺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7年第2期1-13,共13页
在认知心理学上,一般将直觉视为一种信息的加工处理机制,即根据输入的信息来准确、快捷地输出处理的结果。在法律发现的过程中,直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法条的获取、结论的预设和权衡、法律解释等方面。由于直觉机制依赖于法官的经验和专... 在认知心理学上,一般将直觉视为一种信息的加工处理机制,即根据输入的信息来准确、快捷地输出处理的结果。在法律发现的过程中,直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法条的获取、结论的预设和权衡、法律解释等方面。由于直觉机制依赖于法官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且受到人类认知规律的束缚,因而作为法律发现方法的直觉主义可能产生偏差,进而需要通过职业准入、诉讼程序等制度对直觉偏差进行控制。在法教义学的视阈下,通过引入校正程序和正当化程序,可以将直觉主义法律发现模式彻底改造成一种可被接受的司法决定模式,即"直觉—校正—正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 法律发现 司法决定 偏差控制
下载PDF
论刑事司法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及认定 被引量:8
7
作者 苏云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86,共7页
鉴定结论在刑事诉讼中除具有其他证据共有的功能,即司法办案人员借以查明案件事实,认定案件性质之外,还以其专门的、特殊的判断和认定方式,使初步具有证明作用的案件材料呈现出特有的证明力。司法实践中,由于办案人员认知方法、法律素... 鉴定结论在刑事诉讼中除具有其他证据共有的功能,即司法办案人员借以查明案件事实,认定案件性质之外,还以其专门的、特殊的判断和认定方式,使初步具有证明作用的案件材料呈现出特有的证明力。司法实践中,由于办案人员认知方法、法律素质和对案件的理性思考等方面存在差异,对鉴定结论的认识、理解和最终评判、认定都是不同的。由于对鉴定结论所持的态度不同,案件的最终处断结果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司法实践所追求的判定结果的同一性、必然性由此会受到挑战。因此,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与认定,确定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掌握在一定尺度范围内,实为提高办案质量、提升办案效率、降低诉讼成本、优化诉讼环境、稳定诉讼秩序所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鉴定结论 司法处断决定 审查 判断 认定
原文传递
我国刑事赔偿制度之改革 被引量:19
8
作者 杨宇冠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3-139,共7页
参照联合国人权公约的有关规定 ,应对我国刑事赔偿制度进行如下改革 :错案赔偿不能以一审或二审是否判无罪为标准 ,而应当是在终审判决有罪以后发现新证据并经再审改判无罪的情况下对已经服刑的当事人赔偿 ;如果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合... 参照联合国人权公约的有关规定 ,应对我国刑事赔偿制度进行如下改革 :错案赔偿不能以一审或二审是否判无罪为标准 ,而应当是在终审判决有罪以后发现新证据并经再审改判无罪的情况下对已经服刑的当事人赔偿 ;如果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合法执行公务 ,即使被告人最终被判无罪 ,也不应当赔偿被告人在诉讼期间因为被逮捕、拘留或其他执法行为所带来的损失 ;如果系非法拘禁 ,即使被告人被判有罪 ,也应当赔偿 ;应当将搜查、扣押财产列入刑事强制措施之中 ,以区别合法的搜查、扣押和非法侵犯财产权 ,并落实对侵犯财产权的赔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赔偿制度 改革 国家赔偿 联合国准则 刑事诉讼 错案赔偿制度 侵犯人身权赔偿 侵犯财产权赔偿 司法决定程序
原文传递
实证视野下不批准逮捕案件法律说理制度之探讨——以成都市检察机关为视点 被引量:1
9
作者 薛培 杨辉刚 《光华法学》 2010年第1期146-157,共12页
对不批准逮捕案件实行法律说理在检察机关推行之初是为了消弭检察机关行使不批准逮捕决定权与公安机关行使侦查权之间的疑问、矛盾与冲突,消解案件当事人(尤其是被害人)的疑问,尽力减少不和谐因素的重要举措,其在司法实践中取得了解决... 对不批准逮捕案件实行法律说理在检察机关推行之初是为了消弭检察机关行使不批准逮捕决定权与公安机关行使侦查权之间的疑问、矛盾与冲突,消解案件当事人(尤其是被害人)的疑问,尽力减少不和谐因素的重要举措,其在司法实践中取得了解决异议争端、节约诉讼资源、降低诉讼成本、提升案件质量、减少涉诉信访等诸多明显效果。不批准逮捕案件法律说理作为检察机关探索的新型法律诠释制度隐含了一种制度性的变革进路,改变了基于目前状况下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执法办案过程中不说理或者说理不充分,并且在短时间内不能改善的弊端,既能维护检察权的权威,又能提升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批准逮捕 司法处断决定 心理疏导 法律说理 法律诠释 司法权威 执法公信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