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给宋代“鞫谳分司”制度以定位——“听”“断”从合一到分立的体制演化
1
作者 霍存福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26,共12页
唐、金、宋法令,把"听""断"作为刑事审判的两个过程、两个环节加以区分;宋初编书,也将"听讼""决狱"分别编排,构成了宋代"鞫谳分司"的制度基础与观念基础。"鞫谳分司"发端... 唐、金、宋法令,把"听""断"作为刑事审判的两个过程、两个环节加以区分;宋初编书,也将"听讼""决狱"分别编排,构成了宋代"鞫谳分司"的制度基础与观念基础。"鞫谳分司"发端于地方州府新设的司理参军掌狱讼勘鞫,扩展至录事参军介入鞫狱;与唐制相比,原司法参军"鞫狱定刑"的职掌被分割,仅剩"议法断刑"。"鞫谳分司"的进一步发展是,大理寺、御史台、户部等中央机构皆行"鞫谳分司"制,其中大理寺尤为典型;且其职掌分化依托机构分立,更形体制机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鞫谳分司 听断合一 司理参军 司法参军 左断刑 右治狱
下载PDF
法之权衡:宋朝州级审判中的“检法”环节探论
2
作者 赵宏 贾文龙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3-106,共4页
中国古代司法体制中存在两个特点:一是司法与行政不分;二是法官实行等级制,这就决定了审权与判权纠结在一起的法系特性。但宋朝地方州府实行鞫谳分司制度,审讯权为鞫司行使,检法权为谳司行使,使审权与判权出现相当程度的分离。宋朝州级... 中国古代司法体制中存在两个特点:一是司法与行政不分;二是法官实行等级制,这就决定了审权与判权纠结在一起的法系特性。但宋朝地方州府实行鞫谳分司制度,审讯权为鞫司行使,检法权为谳司行使,使审权与判权出现相当程度的分离。宋朝州级司法中,检法构成权衡法条是否适用的单独环节,司法参军成为履行检法职能的专职法官。检法权地位的突出,促进了宋朝州府司法中犯罪量刑认定的科学程度,这是宋朝地方司法比较清明的重要历史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检法” 审判制度 司法参军
下载PDF
宋熊本撰文的《安静阁记》碑 被引量:2
3
作者 孙以刚 《江西文物》 1991年第1期97-98,共2页
《安静阁记》碑,1980年出土于德兴县花桥黄柏洋村头江西光学仪器总厂基建工地。碑为青石质,长110、宽110、厚3.5厘米。由北宋朝奉郎守秘书丞知开封府兵曹事熊本撰文;将仕郎守邵州司法参军张绶书丹;程仪刊刻。柳体、竖书阴刻,纵21行,满... 《安静阁记》碑,1980年出土于德兴县花桥黄柏洋村头江西光学仪器总厂基建工地。碑为青石质,长110、宽110、厚3.5厘米。由北宋朝奉郎守秘书丞知开封府兵曹事熊本撰文;将仕郎守邵州司法参军张绶书丹;程仪刊刻。柳体、竖书阴刻,纵21行,满行20字,右边一行小楷字,共计400字。熊本(1026—1091)字伯通,江西鄱阳(今波阳县)人。为北宋名臣,,文学家。熊本儿时知学,为范仲淹所赏识。举庆历六年(1046)进士。为抚州军事判官,迁楚州团练判官,调建康军节度推宫,后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开封府兵曹参军。英宗登极,迁秘书丞知建德县,迁太常博士。神宗时迁尚书屯田员外郎。后察访梓夔,击降泸州罗晏之变,又先后奉命安抚渝州、宜州,边绩茂著。神宗称其文有典诰体,遂知制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熊 知开封府 秘书丞 屯田员外郎 神宗 将仕郎 德兴县 司法参军 建康军 名臣
下载PDF
唐传奇《李娃传》中“贼曹”身份再思考——与周绍良先生、赖瑞和先生商榷
4
作者 王海芳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5年第12期96-104,共9页
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和职官制度中,"贼曹"是地方行政系统中与盗贼事务有关的职官。在学界,唐传奇《李娃传》中的"贼曹"身份处于仁智互见的状态,第三种讨论的结果是《李娃传》中的"贼曹"更可能是县尉。
关键词 唐代 贼曹 司法参军 县尉
下载PDF
明察善断 执法为公
5
作者 刘阳 《少儿国学》 2023年第19期20-21,共2页
石公弼(bi)是北宋人。他中进士不久,就被派到卫州(今河南卫辉一带)当司法参军,主要负责处理地方的刑事案件。司法参军官职不高,但和普通百姓的联系很密切。石公弼明察善断,执法为公,在任期间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颂。卫州境内有一个给朝... 石公弼(bi)是北宋人。他中进士不久,就被派到卫州(今河南卫辉一带)当司法参军,主要负责处理地方的刑事案件。司法参军官职不高,但和普通百姓的联系很密切。石公弼明察善断,执法为公,在任期间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颂。卫州境内有一个给朝廷养马的牧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案件 司法参军 执法 公弼 普通百姓 进士 官职
原文传递
《大唐故韦府君墓纪石》琐考
6
作者 赵生泉 《书法》 2023年第2期151-157,共7页
西安近年新出一合青石墓志,规格长三十五厘米,宽三十五点五厘米,厚六厘米,有盖,盏顶,纵横与志相仿而略薄,上镌篆书三行九字:“大唐故韦府君墓纪石”。志文颇雅洁,凡十六行,总一百二十六字,第四行首字、第三行倒数第四字分别系“世”“民... 西安近年新出一合青石墓志,规格长三十五厘米,宽三十五点五厘米,厚六厘米,有盖,盏顶,纵横与志相仿而略薄,上镌篆书三行九字:“大唐故韦府君墓纪石”。志文颇雅洁,凡十六行,总一百二十六字,第四行首字、第三行倒数第四字分别系“世”“民”,以避唐太宗讳而省笔。其文曰:大唐故宣城郡司法参军韦府君纪石君讳銮,字和声,京兆茂陵人也。五代祖周处士逍遥公夐,高祖隋民部尚书世冲,曾祖唐御史大夫挺,祖尚书右仆射扶阳元公待价,父梁州都督扶阳肃公令仪,君即肃公第四子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部尚书 司法参军 右仆射 宣城郡 茂陵 扶阳 世冲 唐太宗
原文传递
崔与之年表(1158——1239年)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裕荣 《岭南文史》 1993年第3期28-32,共5页
1岁,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出生。崔与之、字正子,晚号菊坡,广东增城县人。先世系河南汴京(今开封)人,曾祖始南迁,至其父始定居增城。曾祖父崔克、字子仁,葬江西宁都黄金坑,祖父崔(隹凹)、葬河源合义乡,父崔世明、葬增城县石壁山。克... 1岁,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出生。崔与之、字正子,晚号菊坡,广东增城县人。先世系河南汴京(今开封)人,曾祖始南迁,至其父始定居增城。曾祖父崔克、字子仁,葬江西宁都黄金坑,祖父崔(隹凹)、葬河源合义乡,父崔世明、葬增城县石壁山。克、(隹凹)、世明三人,皆以与之功名被赠封太傅,母罗氏、赠申国夫人,她和与之的妻子林夫人合葬于增城县新塘四望冈。父世明读书赴试。连年遭黜,每叹曰:“不为宰相,则为良医”。遂研究医学,行医于世。母罗氏梦星入怀,遂而辰生与之,因乳名星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与之 增城县 安抚使 崔世明 参知政事 摧锋军 提刑司 礼部尚书 正议大夫 司法参军
原文传递
《大燕岐元囧墓志》考释
8
作者 柳金福 《乾陵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405-410,共6页
大燕岐元囧墓志,全称《大燕故易州司法参军岐府君墓志铭并序》(图1)。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县,志石下落未明。拓片长38厘米、宽40厘米。志文竖排19行,满行18字,计298字。笔者近购得其拓本,现录文并作扼要考释,以求教专家学者。
关键词 司法参军 志石 墓志铭 偃师县 易州 岐元 录文
原文传递
殷亮墓志出土时地考
9
作者 张宗子 《书法》 2017年第8期68-71,共4页
殷亮(七三五—七九二)祖籍陈郡长平(今河南淮阳),为曹州司法参军秘书省丽正殿学士殷践猷之孙,杭州刺史殷寅之子,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之内侄,并曾在颜真卿麾下任职,最终官阶为持节杭州诸军事、守杭州刺史、上骑都尉。殷亮书文俱佳,近年... 殷亮(七三五—七九二)祖籍陈郡长平(今河南淮阳),为曹州司法参军秘书省丽正殿学士殷践猷之孙,杭州刺史殷寅之子,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之内侄,并曾在颜真卿麾下任职,最终官阶为持节杭州诸军事、守杭州刺史、上骑都尉。殷亮书文俱佳,近年来由他撰书的《殷墓志》和《梁伦墓志》在洛阳一带出土,已可以窥见他的书法影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亮 殷践猷 上骑都尉 河南淮阳 州刺史 司法参军 持节 颜杲卿 司士参军 陈郡
原文传递
“盛德清风,跨映一代”——记南国名臣崔与之
10
作者 何国华 《岭南文史》 1993年第3期26-27,共2页
崔与之(1158——1239),乳名星郎,字正子,号菊坡,广东增城县人。先世为河南开封人,曾祖始南迁,至其父才定居增城。父世明,屡试不第,常说:“不为宰相,则为良医”,遂潜心于医学之书,为贫苦百姓治病,不计报酬。与之自幼家贫好学。33岁时,得... 崔与之(1158——1239),乳名星郎,字正子,号菊坡,广东增城县人。先世为河南开封人,曾祖始南迁,至其父才定居增城。父世明,屡试不第,常说:“不为宰相,则为良医”,遂潜心于医学之书,为贫苦百姓治病,不计报酬。与之自幼家贫好学。33岁时,得书友资助,不远千里赴临安入大学读书,三年结业后回乡。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考中进士。次年(1194),授浔州(今广西桂平县境)司法参军。历四年后调淮西(今安徽合肥市)任提刑司检法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与之 名臣 宋光宗 司法参军 检法官 淮西 提刑司 屡试不第 广东增城 安徽合肥市
原文传递
西安碑林藏唐李氏三兄弟墓志管窥
11
作者 张婷 《碑林集刊》 2018年第1期59-64,共6页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唐《李顼墓志》《李瑜墓志》和《李愿墓志》的志主系李氏家族一门三兄弟,他们出生于官宦家庭,是唐初地方边将李袭志的曾孙。通读三方志文,其中有可相互补正之处,现将志文移录如下,并略作考释,祈请学人指正。
关键词 墓志铭 开国公 墓志文 州都督 司法参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