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区治理的非司法叙事:刑事纠纷与宗教习俗 被引量:8
1
作者 杨继文 姜利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4-88,共5页
我国藏区刑事纠纷的治理,不仅有诉讼司法的方式与途径,而且还有非司法的路径与叙事。这种非司法的路径,主要体现为包括发灯誓和活佛调解在内的藏族和解习俗。发灯誓体现了藏区社会治理的宗教维度;而活佛调解则体现了藏区社会治理的程序... 我国藏区刑事纠纷的治理,不仅有诉讼司法的方式与途径,而且还有非司法的路径与叙事。这种非司法的路径,主要体现为包括发灯誓和活佛调解在内的藏族和解习俗。发灯誓体现了藏区社会治理的宗教维度;而活佛调解则体现了藏区社会治理的程序理性。对藏族这种和解性宗教习俗的社会治理及理论阐释发现,软法而治、非司法治理以及治理的公共性构成藏族和解习俗社会治理的重要特性,它们成为中国藏区治理的非司法独特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区治理 司法叙事 刑事纠纷 宗教习俗
下载PDF
刑事司法叙事视角中的证据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宋方明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刑事司法叙事视角中包括的证据问题主要有:证据绝对数量上的不足及其相互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运用证据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是相对的,这是刑事司法叙事得以产生的前提;证据规则设定的限制条件,决定了通常情况下刑事司法叙事是围绕证据进行... 刑事司法叙事视角中包括的证据问题主要有:证据绝对数量上的不足及其相互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运用证据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是相对的,这是刑事司法叙事得以产生的前提;证据规则设定的限制条件,决定了通常情况下刑事司法叙事是围绕证据进行的技艺展示;人们对证据感知的主观性,决定了刑事司法叙事是一个借题发挥的过程;通过科学技术获取的证据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决定了刑事司法叙事是一个不断接受检验并避免"科学证据至上"片面性错误的过程;许多情况下由于人的前见占支配地位,从而导致刑事司法叙事其实是一个受前见引导的关于证据的想象建构过程;所采用叙事策略的不同,决定了针对同一案件、同一事实的刑事司法叙事会产生不同的版本和结局;由于证据总是按照一定的观点收集而来,这导致证据调查有可能被动迎合刑事司法叙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叙事 证据 事实认定 证明
下载PDF
网络传播与司法叙事:以公众为中心的司法话语模式变革
3
作者 徐骏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65,共7页
司法以审判活动和裁判文书为载体,阐发正义、公平和良善的内涵,展现对价值体系的判断、选择和引导,从而形成特有的叙事原则、逻辑和风格。网络传播的兴起深刻地影响了司法叙事的理路,分散化、多向性与制度化、单向性,多媒体化与高度文本... 司法以审判活动和裁判文书为载体,阐发正义、公平和良善的内涵,展现对价值体系的判断、选择和引导,从而形成特有的叙事原则、逻辑和风格。网络传播的兴起深刻地影响了司法叙事的理路,分散化、多向性与制度化、单向性,多媒体化与高度文本化,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等结构性矛盾,导致道德直觉模糊了司法叙事的正义界限,拟制公意偷换了司法叙事的民主内涵,舆情流瀑动摇了司法叙事的权威地位。在网络传播的冲击下,仍应清醒地看到司法叙事的固有优势,媒体渠道融合、传播理念转换、表达立场强化等趋势因应了网络时代引发的情境变迁。以开放性增强民主内涵,以可读性增强接受程度,以专业性增强影响能力,应是司法叙事的变革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传播 司法叙事 公众 自媒体 网络舆情
下载PDF
“深度伪造”技术对法官认知的冲击及应对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进娥 冯树春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7-76,共10页
“深度伪造”技术的超拟真、反鉴别、快更迭等特点使其伪造的视觉和听觉信息远远超越了一般人的识别能力,不仅冲击着传统“眼见为实”“有图有真相”的大众认知模型,也对法官的司法认知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法官决策的过程需要对诉讼参... “深度伪造”技术的超拟真、反鉴别、快更迭等特点使其伪造的视觉和听觉信息远远超越了一般人的识别能力,不仅冲击着传统“眼见为实”“有图有真相”的大众认知模型,也对法官的司法认知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法官决策的过程需要对诉讼参与人的身份、行为事实和法律规范加以认知,“深度伪造”技术不仅会弱化法官认证在线诉讼参与人身份的能力,而且也会降低法官基于直觉和逻辑认定行为事实的能力。为此,司法机关需要重塑在线诉讼身份认证规则,通过司法直觉的理性融入以及似真推理的融贯性来积极回应“深度伪造”技术带来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技术 法官 身份认证 司法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