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法的属性与民法渊源的司法定位 被引量:2
1
作者 谭启平 李琳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0-40,共11页
法律渊源理论有立法和司法两大立场的区分,民法的渊源应当定位于司法立场,这由民法的属性决定。民法是市民法,市民生活是民事裁判中法律渊源的来源;民法是私法,民法渊源的外延具有开放性;民法是权利法,法官对民事权利的救济,不应局限于... 法律渊源理论有立法和司法两大立场的区分,民法的渊源应当定位于司法立场,这由民法的属性决定。民法是市民法,市民生活是民事裁判中法律渊源的来源;民法是私法,民法渊源的外延具有开放性;民法是权利法,法官对民事权利的救济,不应局限于制定法,还应当发现其他法律渊源中蕴含的权利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渊源 司法定位 市民法 私法 权利法
原文传递
论经验法则的司法定位
2
作者 陈林林 何雪锋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10期125-126,共2页
定位失准: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二分法的局限性在司法实践中,与个案相关的所有问题经常被一分为二:实体法问题与程序法问题,或者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通说认为:“事实问题之处理,应凭证据,由法院依自由心证认定之;法律问题之处理,则由法... 定位失准: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二分法的局限性在司法实践中,与个案相关的所有问题经常被一分为二:实体法问题与程序法问题,或者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通说认为:“事实问题之处理,应凭证据,由法院依自由心证认定之;法律问题之处理,则由法院将该当之法律适用于其所认定之事实为之。”基于这种区分,法官在事实问题上的作为空间很有限,因为被证据所掣肘,事实问题往往不受标榜专业性并以适用法律为任务的裁判理论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心证 经验法则 程序法问题 实体法问题 司法定位 一分为二 司法实践 法的局限性
原文传递
对我国高校行政主体定位司法变迁之考察
3
作者 向前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0-31,共2页
司法实践显示,因高校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侵害所引发的高等教育行政诉讼案件,所涉及对高校行政主体资格的证明,先后分别经历了高校为"行政授权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以及"法律、法规或规章授权组织"... 司法实践显示,因高校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侵害所引发的高等教育行政诉讼案件,所涉及对高校行政主体资格的证明,先后分别经历了高校为"行政授权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以及"法律、法规或规章授权组织"等三个阶段的发展。为保证司法实务与国家立法间的一致性,建议应以当前高校的司法定位作为未来高校立法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司法定位 行政主体资格 法律 法规授权组织
下载PDF
社区矫正刑:法院的司法定位及法律构建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敦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5-59,77,共6页
关键词 社区矫正刑 法院 司法定位 刑罚 中国 司法理念 法律适用
原文传递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履职行为的理论概述与司法定位——以职务代理与表见代理的认定为视角
5
作者 王荣江 苏凌蓉 何雨梦 《判解研究》 2019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案情概要【案例一】①2012年1月13日,句容市华阳镇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华阳镇政府)与江苏民宇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宇公司)签订了一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该合同约定了工程名称、工程内容、合同价款等事宜.
关键词 表见代理 履职行为 华阳镇 合同价款 企业项目经理 司法定位 职务代理 建筑施工
原文传递
司法确认程序定位——基于“交错适用论”的分析
6
作者 谢军 《西部学刊》 2016年第15期64-70,共7页
司法确认在整个民事诉讼法体系中的定位,是研究该程序的逻辑起点。当前,有关司法确认定位的认识主要立足于传统民事诉讼程序设置理论展开,即围绕诉讼程序与非讼程序分野展开。民事纠纷趋于复杂化的形势,以及不同诉讼类型的定位、特征、... 司法确认在整个民事诉讼法体系中的定位,是研究该程序的逻辑起点。当前,有关司法确认定位的认识主要立足于传统民事诉讼程序设置理论展开,即围绕诉讼程序与非讼程序分野展开。民事纠纷趋于复杂化的形势,以及不同诉讼类型的定位、特征、目的上的差异,决定了立法应当依据不同的程序原理构建和设置程序制度。传统民事诉讼程序设置理论"二元分离适用论"这种将民事事件一分为二的简单做法受到批判。同时,这也是民事程序设置理论"交错适用论"产生的背景。依据该程序理论,司法确认也可以适用诉讼法理,并可以这一理论基础上构建相应的适用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确认 司法确认定位 二元分离适用论 交错适用论
下载PDF
对我国高校公法地位司法实践之考察
7
作者 向前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71-73,共3页
司法实践显示,对高校行政主体资格的证明,先后分别经历了高校为"行政授权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以及"法律、法规或规章授权组织"等三个阶段的发展。为保证司法实务与国家立法间的一致性,未来立法... 司法实践显示,对高校行政主体资格的证明,先后分别经历了高校为"行政授权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以及"法律、法规或规章授权组织"等三个阶段的发展。为保证司法实务与国家立法间的一致性,未来立法应当明确高校的行政主体地位以及高校授权管理权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司法定位 行政主体资格 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下载PDF
中国司法的“系统—功能”定位 被引量:5
8
作者 申伟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33,共12页
转型时代中国司法的定位问题实质上是转型时代中国司法与外部社会间的基本关系问题。从司法与外部社会间的沟通关系看,应将转型时代中国司法定位为一种"制度性、累积性、平和可控的有计划社会变迁工具"。其中,制度性是指司法... 转型时代中国司法的定位问题实质上是转型时代中国司法与外部社会间的基本关系问题。从司法与外部社会间的沟通关系看,应将转型时代中国司法定位为一种"制度性、累积性、平和可控的有计划社会变迁工具"。其中,制度性是指司法与体制外的、非官方的、非系统性的社会变迁策略之区别;累积性是指司法只应当也只可能"以司法的方式"促成社会转型;"平和可控"是指司法促成社会转型所具有的避免转型动荡、降低转型风险之优势。证成中国司法"以司法的方式"促成社会转型之独特功能,不等于肯定法律/司法工具主义,因为前者坚持而后者却放弃了司法的运作封闭性。厘清中国司法的"系统—功能"定位,乃是认识有计划社会变迁进程中中国司法的功能及其限度问题的理论起点,亦可揭示对于促成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而言,中国司法何以具有不可替代性以及具有何种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有计划社会变迁 法律系统论 司法定位 国家治理
原文传递
“疑难案件”之法理蕴含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军 张今文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1期42-46,共5页
司法实践以及法学研究过程中,"疑难案件"一词,经常被法律人所使用,但其内涵没有经过深入的剖析和严格的界定。要明了其真实涵义,需从二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其语义进行分析,二是对其理论争议史进行必要的梳理。通过语义的检视以... 司法实践以及法学研究过程中,"疑难案件"一词,经常被法律人所使用,但其内涵没有经过深入的剖析和严格的界定。要明了其真实涵义,需从二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其语义进行分析,二是对其理论争议史进行必要的梳理。通过语义的检视以及理论史的梳理,司法实务人员以及法学研究者对其涵义的理解可能有所区别。要确实把握"疑难案件"的真实内涵,就必须跨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多层次、多角度地去解读其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案件 语义分析 司法定位
下载PDF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之我见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晋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2013年刑事诉讼法专章设定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从原则方针到适用条件、范围、程序等方面予以详细规定。但由于该制度的相关配套措施不甚完善,使得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基层检察机关运行中存在着缺陷与不足。文章认为,应当明确附条件不起... 2013年刑事诉讼法专章设定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从原则方针到适用条件、范围、程序等方面予以详细规定。但由于该制度的相关配套措施不甚完善,使得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基层检察机关运行中存在着缺陷与不足。文章认为,应当明确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司法定位、适用范围,丰富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间的帮教内容,最后做好附条件考察期满后的处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条件不起诉 未成年人 司法定位
下载PDF
浅析诚信原则及其法律价值
11
作者 吴锦标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4-157,共4页
诚信原则是贯穿民法始终的,在民事活动中是维持民事主体利益及社会利益平衡的行为准则,同时亦是立法、司法活动的准则和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克服成文法局限性的依据。该原则之模糊性授权法官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自由裁量权,其衡平性则授权... 诚信原则是贯穿民法始终的,在民事活动中是维持民事主体利益及社会利益平衡的行为准则,同时亦是立法、司法活动的准则和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克服成文法局限性的依据。该原则之模糊性授权法官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自由裁量权,其衡平性则授权法官灵活变通适用现行法律的欠缺性规定,二者构成了诚信原则克服成文法局限性的理论根基,从而为该原则在司法审判中的较高位阶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实信用 功能价值 司法定位
下载PDF
反思性司法:系统论视野下司法回应社会的新模式
12
作者 侯明明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1期191-192,共2页
从法律以简约应对复杂的特性而言,作为法律适用者的司法必然需要通过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来回应社会诉求,以缓解立法之简约与社会事实之高度复杂的不对称关系。此外,从司法功能的角度而言,不论将司法定位于“定分止争”,还是“落实国... 从法律以简约应对复杂的特性而言,作为法律适用者的司法必然需要通过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来回应社会诉求,以缓解立法之简约与社会事实之高度复杂的不对称关系。此外,从司法功能的角度而言,不论将司法定位于“定分止争”,还是“落实国家法秩序以提供稳定规范预期”,司法的最终目的都是指向社会的,司法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沟通甚至可以说是司法回应社会复杂性的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回应 司法系统 司法功能 定分止争 不对称关系 社会诉求 司法定位 系统论
原文传递
“法官不得拒绝裁判”原则的法理基础与形成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81-89,147,148,共11页
近年来,“法官不得拒绝裁判”原则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得到学理关注的同时,在司法实践中亦开始运用。作为一项源于西方的现代司法原则,“法官不得拒绝裁判”原则的本土化发展,需要以厘清法理基础与探明形成路径为前提。就法理基础而言... 近年来,“法官不得拒绝裁判”原则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得到学理关注的同时,在司法实践中亦开始运用。作为一项源于西方的现代司法原则,“法官不得拒绝裁判”原则的本土化发展,需要以厘清法理基础与探明形成路径为前提。就法理基础而言,“法官不得拒绝裁判”原则以纠纷解决为目标,其既是国家权力配置下司法权定位的内在要求,也是公民权利配置下诉权保障的应有之义。就形成路径而言,在相对性逻辑框架下,“法官不得拒绝裁判”原则的形成依托于国家权力的生成与运行、公民权利的行使与保障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不得拒绝裁判”原则 司法定位 诉权保障
下载PDF
构建法院与非诉讼纠纷解决部门的良性互动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春田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94-98,共5页
形成诉讼机制与非诉讼机制良性互动关系,利于实现通过多元化渠道解决社会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改进和强化对行政ADR的引导和司法审查工作,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最佳突破口:借鉴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的确... 形成诉讼机制与非诉讼机制良性互动关系,利于实现通过多元化渠道解决社会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改进和强化对行政ADR的引导和司法审查工作,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最佳突破口:借鉴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的确认,强化对行政ADR效力的认定;总结劳动纠纷仲裁工作的经验教训,对特种类型纠纷,如果当事人没有经过人民调解或仲裁程序,就把行政ADR作为法院受理民事纠纷案件的前置程序,予以规范;改进和完善对行政ADR的司法审查工作,同级法院对行政ADR原则上实行一审制的形式审查,如要对协议或裁定(复议)所涉及的实体法律关系进行审查,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才能启动,形成行政权与司法权运作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司法功能定位 司法审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