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法独立性与政治性关系的历史省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治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80,共11页
民主法治国家的司法运行,人们普遍期待法院和法官在案件审理和裁判中保持超然于政治的立场。但是,由于司法权本身就是政治性分权的产物,又是在政治权力斗争中历史的、在不同政体下发展出来的,不同国家司法活动中的具体操作就鲜有完全不... 民主法治国家的司法运行,人们普遍期待法院和法官在案件审理和裁判中保持超然于政治的立场。但是,由于司法权本身就是政治性分权的产物,又是在政治权力斗争中历史的、在不同政体下发展出来的,不同国家司法活动中的具体操作就鲜有完全不受政治立场或者偏好影响的司法。司法权与国家其他权能的博弈是权力分立制约的本性。司法的独立性与政治性之间的关系格局,在我国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一种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司法改革 司法政治性 法律政治性
下载PDF
法律思维与司法的政治性 被引量:5
2
作者 武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5-40,共6页
从形式上看,法律思维就是"根据法律进行思考"。作为法律人共同而特有的思维方式,法律思维维护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同质性,尤其是法官们共同的思维方式保障了司法自治的能力与可能。在司法领域,法官思维的同质性越低,共识越难... 从形式上看,法律思维就是"根据法律进行思考"。作为法律人共同而特有的思维方式,法律思维维护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同质性,尤其是法官们共同的思维方式保障了司法自治的能力与可能。在司法领域,法官思维的同质性越低,共识越难以形成,则外界干预司法的欲望与压力越强,司法的政治性程度就越高。同质性的法律思维帮助法官区分司法与政治的不同属性,将政治对司法的影响法治化,给司法的政治性划定了限度和边界,这对于亟待提升权威的中国司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思维同质性 司法政治性 司法自治能力
下载PDF
走向“政治性公司法”——党组织如何参与公司治理 被引量:28
3
作者 蒋大兴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27-33,共7页
"政治性公司法"是"重视国企"或"重视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公司法模式的别称,该种公司法模式与Hansmann等谈及的"国家主义导向"的公司治理模式有某种家族相似性。"政治性公司法"之提... "政治性公司法"是"重视国企"或"重视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公司法模式的别称,该种公司法模式与Hansmann等谈及的"国家主义导向"的公司治理模式有某种家族相似性。"政治性公司法"之提出,意味着处于西方公司法包围过程中的中国开始思考公司治理的民族特色/政治特色。中国的社会主义本质,以及国企"公共财产"的本质,决定了中国国企应更多地凸显其公共性/人民性的一面。"重视国企"/"重视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本身存在宪法和公司法上的依据,也是中国应对TPP等西方式"国企压制",彰显"经济发展道路自信"的重要方式。当然,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仍应平衡好企业治理效率与治理安全的关系,公司治理之本质在于凸显"效率经营"。尤其在国企决策效率本身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设计,不应成为企业"效率化经营"的障碍,更不应因此无谓地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性司法 党组织 国企 公司治理
下载PDF
马锡五关于司法的政治性与法律性之法治思想及其借鉴 被引量:3
4
作者 朱继萍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9-24,共6页
司法既具有政治性又具有法律性,是政治法律化的标志、实践与守护。马锡五亲历并领导了新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司法制度建设和实践发展。作为中国政治法律化实践的探索者,马锡五关于司法的认识经历了从陕甘宁边区要求司法的政治性到建国... 司法既具有政治性又具有法律性,是政治法律化的标志、实践与守护。马锡五亲历并领导了新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司法制度建设和实践发展。作为中国政治法律化实践的探索者,马锡五关于司法的认识经历了从陕甘宁边区要求司法的政治性到建国之后关注并强调司法的法律性的转变。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实践中关于司法的政治性与法律性日渐深入的认识,为我们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正确看待和认真对待司法的政治性与法律性提供了诸多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锡五 司法政治性 司法的法律性 法治
下载PDF
也谈舆论与司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斯彬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14-119,共6页
当前网络条件使得舆论比单纯的媒体更加立体化,但如实证分析会发现,即使舆论被误导,其对司法仍然起着监督的良性作用,并无不当干涉。一般情况下,舆论之所以能够干涉司法,源于我国司法具有政治从属性,舆论挟其政治效应干涉司法。司法不... 当前网络条件使得舆论比单纯的媒体更加立体化,但如实证分析会发现,即使舆论被误导,其对司法仍然起着监督的良性作用,并无不当干涉。一般情况下,舆论之所以能够干涉司法,源于我国司法具有政治从属性,舆论挟其政治效应干涉司法。司法不独立是舆论干涉司法、司法控制舆论这种恶性循环的源头。因此在中国当代,迫切的任务是司法独立。司法独立使得司法的归于司法,舆论的归于舆论,从而发展既能监督司法又不干涉司法的舆论规则,并在保证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对舆论进行适度规制。虽然客观条件发生很大的变化,在中国迫切的问题仍然没有变,司法独立和舆论自由是相互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独立 舆论 言论自由 司法政治性
下载PDF
我国司法权异化的理论反思
6
作者 杨建权 《时代金融》 2012年第06Z期152-153,共2页
我国的司法权存在诸多异化的表现,其缺乏独立性、消极性、个别性等司法权的本质内涵,司法的权威性和判决的可接受性面对重大挑战。西方的司法制度是如何确立和演化的?中国的司法制度缘何会走到如今的窘境?中国究竟需要建立怎样的司法制... 我国的司法权存在诸多异化的表现,其缺乏独立性、消极性、个别性等司法权的本质内涵,司法的权威性和判决的可接受性面对重大挑战。西方的司法制度是如何确立和演化的?中国的司法制度缘何会走到如今的窘境?中国究竟需要建立怎样的司法制度?本文试图从司法权的本质性质入手,结合中国司法文化传统,重点分析近代以来我国孜孜寻求建立现代司法权的探索历程,探寻当下我国司法权异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 异化 三权分立 政治性司法 法社会学
下载PDF
"Democratization" of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nd the Supreme Court's political function
7
作者 Shen Ku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年第4期33-47,共15页
The new provisions on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work issued by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SPC) explicitly establish two procedural institutions: "Citizen motion for project initiation of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 The new provisions on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work issued by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SPC) explicitly establish two procedural institutions: "Citizen motion for project initiation of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nd "Seeking public comment." Under the rubric of democratization, these create "primafacie democratic legitimacy" for it to carry out the political function of developing law through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nd also enable it to broadly absorb information or knowledge in the course of Chinese-styl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especially abstract interpretation. However, the "democratization" trend gives also the impression that the SPC hews so close to public opinion that it will find itself in a quandary if it becomes necessary for it to make an independent and wise judgment. The SPC must find an appropriate balance between following behind and standing aloof from public opinion. Therefore, we should not take any further steps in "democratization." An acceptable strategy for the present would be for the SPC to retain abstract interpretation in a limited sphere while working on reforming the content, form and system of concrete interpretation and extending its scope of application, letting the two models of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coexist and compete for future development and cho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political function judicial democracy legitimac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