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自治地区的“民间嵌入式”乡村司法模型——“黄登林多元调解法”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文琼 韦伟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5-39,共5页
"黄登林多元调解法"立足于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村社会实际,整合民族聚居乡村社会的"制度权威"、"传统权威"和"法律权威",采用"常人逻辑"、"权威逻辑"和"习俗逻辑"... "黄登林多元调解法"立足于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村社会实际,整合民族聚居乡村社会的"制度权威"、"传统权威"和"法律权威",采用"常人逻辑"、"权威逻辑"和"习俗逻辑"相结合的调解路径建构"民间嵌入式"乡村司法模型,寻找民族聚居乡村社会情与法的交融点,实现民族聚居乡村社会治理中的整合与规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嵌入式 乡村司法模型 多元调解法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生成物独创性标准再探讨——兼论人类干预之司法判断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何炼红 邓韬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55-68,共14页
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独创性标准直接影响到其作品资格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应该以“独立创作、源于本人”和“最低限度创造性”作为独创性构成要素,采用独创性主观标准,以人类干预引领和保障科技向善。司法实践中,构建人类干预评价模型,... 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独创性标准直接影响到其作品资格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应该以“独立创作、源于本人”和“最低限度创造性”作为独创性构成要素,采用独创性主观标准,以人类干预引领和保障科技向善。司法实践中,构建人类干预评价模型,将案例抽象为人类干预情形组合,可解决独创性主观标准之客观化问题;构建人类干预条件模型,归纳人类干预情形组合与著作权保护之间的关系,可解决独创性主观标准之门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生成物 独创性主观标准 人类干预 司法判断模型
下载PDF
本体论解释学视阈下的司法裁判模型
3
作者 唐丰鹤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9-16,共8页
不同于方法论解释学,本体论解释学认为解释者是带着主体性从事解释活动的,因此,解释不可避免带有主观色彩。据此,司法判决的预测模型从"客观法律模型"转变成了解释者"主观法律模型","态度模型"理论证实了... 不同于方法论解释学,本体论解释学认为解释者是带着主体性从事解释活动的,因此,解释不可避免带有主观色彩。据此,司法判决的预测模型从"客观法律模型"转变成了解释者"主观法律模型","态度模型"理论证实了"主观法律模型"的合理性。然而,"主观法律模型"却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司法的客观性,为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和厘定司法客观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解释学 方法论解释学 司法裁判模型 客观性
下载PDF
“DT”时代背景下司法智能化模型的推广与价值
4
作者 刘晓艺 宋燕森 +1 位作者 何欢乐 王璐 《管理观察》 2020年第4期65-66,共2页
在全面依法治国与IT时代转向DT时代的背景下,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与现代科技应用相结合成为一种趋势。司法智能化蓬勃发展,亟待构建系统完善的司法智能化模型。司法智能化模型的构建与适用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并有助于为高校青年学生提供创... 在全面依法治国与IT时代转向DT时代的背景下,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与现代科技应用相结合成为一种趋势。司法智能化蓬勃发展,亟待构建系统完善的司法智能化模型。司法智能化模型的构建与适用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并有助于为高校青年学生提供创业方向、机会和实践探索,提高司法效率和公信力,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和对公平正义的向往,进而促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实现,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脚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时代背景 司法智能化模型 推广适用 价值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组匹配损失的司法论辩理解方法
5
作者 张可 艾中良 +2 位作者 刘忠麟 顾平莉 刘学林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24年第6期115-120,共6页
司法论辩理解是论辩挖掘任务在司法领域的具体应用,旨在从诉辩双方观点中挖掘存在交互的观点对。司法领域论辩挖掘任务存在数据样本少、句子长度长、领域专业性强等问题,现有的司法论辩理解模型多基于文本分类思想,构建的模型文本语义... 司法论辩理解是论辩挖掘任务在司法领域的具体应用,旨在从诉辩双方观点中挖掘存在交互的观点对。司法领域论辩挖掘任务存在数据样本少、句子长度长、领域专业性强等问题,现有的司法论辩理解模型多基于文本分类思想,构建的模型文本语义表示能力差。为进一步提高论辩交互观点对的识别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多元组匹配损失函数(Multiplet Loss)的司法论辩理解模型,该模型基于文本匹配的思想,将诉称观点与辩称观点分别进行语义相似性匹配,通过优化交互观点对的匹配度实现论辩交互观点对的挖掘。为提升模型对于论辩交互观点对的匹配度,提出多元组匹配损失函数,通过减小论辩交互观点对的语义距离,加大非交互观点的语义距离,使观点间的语义距离能更好地反应其交互性,采用司法领域预训练模型作为文本语义识别模型,进一步提高了文本的语义表达能力。采用CAIL2022论辩理解赛道数据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元组匹配损失函数的司法论辩理解模型相较于采用分类思想的模型,准确率能够提高2.04个百分点,达到85.19%,提高了司法论辩理解任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组匹配损失 司法领域预训练模型 司法论辩理解 论辩挖掘 文本分类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
下载PDF
DT时代背景下司法智能化模式与路径研究
6
作者 李苏燏 宋燕森 +1 位作者 王璐 刘晓艺 《管理观察》 2020年第5期48-50,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现代科技应用结合起来,十九大报告再次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要部署。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进入DT时代,我国司法智能化的发展不断提速。本文以DT时代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现代科技应用结合起来,十九大报告再次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要部署。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进入DT时代,我国司法智能化的发展不断提速。本文以DT时代背景下司法智能化模式与路径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借鉴司法部设计的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模型,在查阅资料和调研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出一个司法智能化模型,从而提升司法的质量、效率以及公信力,进而促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动全面依法治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时代 司法智能化模型 司法质量 司法体制
下载PDF
司法智能化对司法体制改革的意义
7
作者 宋燕森 刘晓艺 王璐 《管理观察》 2020年第7期67-68,共2页
本文以党和国家对司法体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为导向,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特征,进一步分析司法智能化和司法体制改革之间的联系,探究出在司法体制改革下,司法智能化模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结出司... 本文以党和国家对司法体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为导向,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特征,进一步分析司法智能化和司法体制改革之间的联系,探究出在司法体制改革下,司法智能化模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结出司法智能化对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智能化 司法体制改革 司法智能化模型 法律咨询服务平台
下载PDF
计算法学:法律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张妮 徐静村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90,共14页
计算法学是随着人工智能在法学中深入应用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使用建模、模拟等计算方法来分析法律关系,让法律信息从传统分析转为实时应答的信息化、智能化体系,旨在发现法律系统的运行规律。计算法学的核心思想是计算思维与法学思... 计算法学是随着人工智能在法学中深入应用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使用建模、模拟等计算方法来分析法律关系,让法律信息从传统分析转为实时应答的信息化、智能化体系,旨在发现法律系统的运行规律。计算法学的核心思想是计算思维与法学思想的深度融合,研究者通过主体的分布式实时计算来分析法律行为,从而发现法律发展的深层规律。人工智能等增强技术应用于法学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法学基础理论,提升部门法科学性及协调性,减少法律系统运行摩擦。计算法学对于提高立法与司法效率、应对和规避技术风险等均具有积极作用。计算法学涉及计算法学理论、立法实验、司法预测、法律的语义挖掘、法律逻辑分析、司法管理系统、司法证据等几方面研究。计算法学吸引着众多法学、计算机科学研究者的目光,正在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分支,并有望孕育出一批新的法律职业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与法律 法律逻辑 司法模型 立法实验
下载PDF
计算法学:一门新兴学科交叉分支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妮 蒲亦非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87-1192,共6页
随着人工智能在法学中深入应用,计算法学(Legal Jurisprudence)作为法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研究科学应运而生.计算法学是计算思维与法学思想的融合,研究者不再只是与经验、理论打交道,也不是单纯的借鉴和仿照自然科学,而是使用建模、模... 随着人工智能在法学中深入应用,计算法学(Legal Jurisprudence)作为法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研究科学应运而生.计算法学是计算思维与法学思想的融合,研究者不再只是与经验、理论打交道,也不是单纯的借鉴和仿照自然科学,而是使用建模、模拟、神经网络等计算方法来分析法律关系,让法律信息从传统分析转为实时应答的信息化、智能化体系.通过主体的分布式实时计算分析法律行为,从而发现法律系统的运行深层规律,提高司法公正和立法科学性,促进司法效率,减少法律系统的摩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与法律 法律逻辑 计算社会科学 司法模型 语义挖掘
下载PDF
量化法学及人工智能在民商法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妮 杨亘 《民商法争鸣》 2015年第1期13-20,共8页
法学定量研究是实证法学研究与现代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将这类以具有数量变化关系的法律现象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采用统计学、现代数学、人工智能等技术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概括为量化或计算法学,不仅有利于增强法律的实用性,... 法学定量研究是实证法学研究与现代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将这类以具有数量变化关系的法律现象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采用统计学、现代数学、人工智能等技术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概括为量化或计算法学,不仅有利于增强法律的实用性,缩小裁量差异性,促进司法公平,也有利于法学精细化发展,促进立法科学。量化法学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定性和定量应当统一。当然,在人工智能系统中定量已是以非个体的或非以个案作为定量指标了。量化法学中阈值优化决策和改变线性法学思维的理论视角,特别是对《民法典》的制定和在民商法学领域实现人类生活模式多样化的法律理想,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方法 司法裁量模型 量化法学 阈值化决策
下载PDF
犯罪恐惧感的群体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上海调查数据的分析
11
作者 李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7-134,共8页
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重要目标,犯罪恐惧感是安全感的核心内容。国内学界鲜有基于随机抽样数据的犯罪恐惧感分析,少有的成果缺乏深入的理论对话。基于弱势群体易受攻击模型、受害与司法经历模型和社区模型之逻辑,... 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重要目标,犯罪恐惧感是安全感的核心内容。国内学界鲜有基于随机抽样数据的犯罪恐惧感分析,少有的成果缺乏深入的理论对话。基于弱势群体易受攻击模型、受害与司法经历模型和社区模型之逻辑,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利用上海调查数据对犯罪恐惧感的群体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民众的犯罪恐惧感较低;财产犯罪恐惧感要高于人身伤害犯罪恐惧感;警察效能、社会融入和阶层认同是影响民众犯罪恐惧感的最主要因素。文章借此还与西方的发现进行对话,探讨影响我国民众犯罪恐惧的本土化特征,为提升社会的安全感,推动我国高质量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恐惧感 弱势群体易受攻击模型 受害与司法经历模型 社区模型
下载PDF
The Development of Forensic Process Model for Criminal Investigation in Three Southern Border Provinces of Thailand
12
作者 Patchara Sinloyma 《Sociology Study》 2014年第10期839-843,共5页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process of forensic science execution in order to use crime investigation in three southern border provinces of Thailand, such as the study of problems and obstacles includ...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process of forensic science execution in order to use crime investigation in three southern border provinces of Thailand, such as the study of problems and obstacles including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forensic examination to use criminal investigation in three southern border provinces, offer the guidance in pattern development of forensic sciences examination in three southern border provinces with standard, and are able to use 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effectively.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all related agencies.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have showed that executive process of forensic science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rime in three southern border provinces that can be divided the operations into three main issues as following: crime scene examination, evidence testing, autopsy in case of crime scene, and factors which affect forensic work for using 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in three southern border provinces of police practitioners. They should have the knowledge about forensic science, commitment, bravery, and cunning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ess model forensic crime investigation southern border provinces of Thailand
下载PDF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ethod as a Means of Calibration of NIR Analyzers
13
作者 Ilya Skutin Konstantin Zharinov Maria Sushkova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2年第8期692-697,共6页
In addition to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the calibration model construction, such as PCR (principal components regression) and PLS (partial least-squares), a MPM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ethod) is developed ... In addition to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the calibration model construction, such as PCR (principal components regression) and PLS (partial least-squares), a MPM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ethod) is developed and proposed for practical use in NIR analyses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products. The proposed method involves the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techniques to seek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for the calibration model calculation. It is based on the optimization theory used for finding the extremum of the objective function in the given domain of a vector space and employs the method of the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solving. The MPM algorithm is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MPM was tested on an InfraLUM FT-10 NIR analyzer of Lumex company with samples of dry milk (for fat), corn (for protein) and rye flour (for moisture).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MPM can be used for constructing multivariate calibrations with the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superior over those of the classical PCR and PLS methods of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OMETRICS multivariate calibration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simplex table method.
下载PDF
法律权威的“戏剧”之维:以信任为视角
14
作者 黄卫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2013年第2期191-215,共25页
法律行为,特别是司法行为的符号与仪式要素,使得其具有强烈的戏剧化特征,这种戏剧化特征服务于法律需要拥有权威这一本质要求。法律的权威基于人们的服从,除了摄于强制的服从外,人们的自愿服从由何而来呢?这需要人们将法律权威的指令内... 法律行为,特别是司法行为的符号与仪式要素,使得其具有强烈的戏剧化特征,这种戏剧化特征服务于法律需要拥有权威这一本质要求。法律的权威基于人们的服从,除了摄于强制的服从外,人们的自愿服从由何而来呢?这需要人们将法律权威的指令内在化。有一种广泛流传的观点认为,这种内在化需要得到法律信仰的支撑,并且,法律戏剧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唤起人们的这种信仰。本文将指出,以唤起法律信仰为目的的戏剧化并不适合以祛魅为特征的现代法制,对信仰的追求应当转向对信任的追求,在中国情境之下,信任对法律权威的建构尤其重要。为此,本文以拟剧论为工具,通过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共融,对笔者称之为"神话剧"和"生活剧"的两种不同的戏剧化形式及其代表的司法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后者更有利于建构以信任为基础的法律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权威 法律戏剧化 法律信仰 信任 司法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