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险法禁止反言原则的确立路径分析——兼论司法与行政公共政策的协调
1
作者 马幸荣 马辉 《西部法学评论》 2013年第1期50-54,共5页
2009年《保险法》将禁止反言原则正式纳入保险法体系,但是在该原则正式进入成文法之前,司法系统和保监会对于该原则在保险领域的适用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司法系统在能动司法的影响下不断推进禁止反言在保险纠纷司法裁判中的适用,... 2009年《保险法》将禁止反言原则正式纳入保险法体系,但是在该原则正式进入成文法之前,司法系统和保监会对于该原则在保险领域的适用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司法系统在能动司法的影响下不断推进禁止反言在保险纠纷司法裁判中的适用,而保监会则始终不承认禁止反言在保险领域的适用。本文基于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来探讨司法系统通过裁判、指导性案例和司法解释所形成的司法公共政策和行政机关公共政策之间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 公共政策 司法能动 信息共享
下载PDF
当代中国比较法的司法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晓辉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99,共16页
通过分析当代中国司法过程中应用比较法素材的具体数量、分布等数据,可以展示出司法推理过程中运用比较法的具体方式和机理,以及比较法素材通过法律解释的过程以"法理"形式进入司法的过程。以英美法"禁止反言"的司... 通过分析当代中国司法过程中应用比较法素材的具体数量、分布等数据,可以展示出司法推理过程中运用比较法的具体方式和机理,以及比较法素材通过法律解释的过程以"法理"形式进入司法的过程。以英美法"禁止反言"的司法应用为例加以探讨,可以发现,尽管中国司法对比较法的应用隐藏在立法中心主义的深潭之中,但却体现了司法在全球化时代的平衡和革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 司法 司法比较主义禁止反言
下载PDF
恐怖活动犯罪认定标准的完善——以《刑法》与《反恐怖主义法》的比较为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苟震 李文涛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58-65,共8页
为应对反恐形势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应运而生,本法与刑法在打击恐怖活动犯罪刑事领域具有承继关系。对恐怖活动犯罪的认定是打击恐怖活动犯罪的首要环节。就这一环节《反恐怖主义法》对恐怖犯罪的行政认定标准体系更趋多... 为应对反恐形势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应运而生,本法与刑法在打击恐怖活动犯罪刑事领域具有承继关系。对恐怖活动犯罪的认定是打击恐怖活动犯罪的首要环节。就这一环节《反恐怖主义法》对恐怖犯罪的行政认定标准体系更趋多元,加之与刑法认定模式的重叠性,使对恐怖活动犯罪认定工作的可操作性不强。具体表现为参照标准多元现象突出、对主观标准不明确。对此我国应以行为要件及证据要件两者为标准,共同构建系统综合、单一化的行政认定参照标准,同时以行为人自身背景、行为特征、恐怖活动特征作为把握主观心态的标准。解决好这一犯罪认定的基础问题,是使我国反恐不断走向法治化的必备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活动犯罪 《刑法》与《恐怖主义法》比较 行政认定 司法认定
下载PDF
警惕反腐败斗争中的“保护主义”
4
作者 翟亚平 《廉政瞭望》 1998年第12期1-1,共1页
现实生活中,人们时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暴露的违法违纪问题无法查,案件调查清楚却难处理。这其中,很大程度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作祟。有的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发展刘相当严重的程度,为了一点局部利益或者个人利益,甚至连... 现实生活中,人们时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暴露的违法违纪问题无法查,案件调查清楚却难处理。这其中,很大程度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作祟。有的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发展刘相当严重的程度,为了一点局部利益或者个人利益,甚至连犯罪的问题都要加以保护。有些地方和部门的负责人,对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案件查处工作,或刮"说情风"干扰,或下"禁止令"限制,或设"障碍物"阻拦,或造"烟雾弹"掩盖。形式多种多样,其势愈演愈烈。他们对于本地区本部门发生的案件不是瞒案不报,压案不查,便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助长了腐败,腐败现象的蔓延又引起执法环境、执法条件的恶化,原因就在于一些人对腐败搞保护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门保护主义 腐败斗争 纪检监察机关 执法环境 违法违纪 个人利益 腐败现象 司法机关 案件查处 禁止
下载PDF
从国际司法裁决看有效控制规则的适用--兼论南沙群岛主权归属 被引量:22
5
作者 黄瑶 凌嘉铭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9-180,共12页
近年来国际法院已多次适用有效控制规则来判决争议领土的主权归属,这使该规则日益受到各国及其学者的关注。从涉及有效控制规则的国际司法裁决来看,有效控制规则的产生及发展呈现出一个渐进的、逐渐成熟的过程。"以管理行为强弱作... 近年来国际法院已多次适用有效控制规则来判决争议领土的主权归属,这使该规则日益受到各国及其学者的关注。从涉及有效控制规则的国际司法裁决来看,有效控制规则的产生及发展呈现出一个渐进的、逐渐成熟的过程。"以管理行为强弱作为判断争端领土主权归属主要依据"的有效控制规则,其构成要素包括"作为主权者而行为的意图"的主观要素和"实施有效的管理行为"的客观要素。该规则与有效占领规则之间虽然存在相似之处,但二者之间有根本的不同。现有国际司法裁决已清楚表明,有效控制规则在适用上并非任意的,而是要在领土所有者不明的前提下才可适用,而且受到一系列现有国际法概念的限制。就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之争而言,一切证据均充分证明我国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系南沙群岛的合法所有者,有效控制规则不适用于南沙群岛问题,任何利用有效控制规则侵犯我国领土主权的理由均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控制规则 领土主权 管理行为 国际司法裁决 关键日期 禁止 南沙群岛主权
下载PDF
论法律解释方法在《保险法》第十六条司法裁判中的运用
6
作者 周梦懿 《上海保险》 2023年第7期57-59,共3页
一、《保险法》第十六条法律条文检视我国《保险法》第十六条共包含七项条款:第一款规定了投保人的有限告知义务;第二款与第三款分别规定了保险人享有合同解除权的条件与行使要求;第四款与第五款就投保人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主观心态... 一、《保险法》第十六条法律条文检视我国《保险法》第十六条共包含七项条款:第一款规定了投保人的有限告知义务;第二款与第三款分别规定了保险人享有合同解除权的条件与行使要求;第四款与第五款就投保人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主观心态属于故意还是过失分别规定了合同解除后的相应法律后果;第六款规定了保险人禁止反言的义务;第七款对保险事故的内涵予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实告知义务 《保险法》 合同解除 保险事故 主观心态 司法裁判 法律解释方法 禁止
下载PDF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功能、程序及其改进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根 习剑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80,共6页
庭前会议制度是中国特色的刑事诉讼制度的创新。新《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开庭审理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控辩双方就与审判有关的问题举行会议,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现行庭前会议制度具有争点整理、争议解决、程序分流功能,但制度设计比较粗... 庭前会议制度是中国特色的刑事诉讼制度的创新。新《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开庭审理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控辩双方就与审判有关的问题举行会议,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现行庭前会议制度具有争点整理、争议解决、程序分流功能,但制度设计比较粗糙,故需要在立法上予以改造,坚持审判中心主义,处理好庭前会议与法庭审理的关系,建立证据开示制度,引入禁止反言原则,增加非法证据的排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前会议 审判中心主义 证据开示 禁止
下载PDF
国际法中的默认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与效力
8
作者 黄影 张海文 《国际法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6-30,共15页
默认是指从国家的沉默或者不作为中推断出同意或不反对的意思表示。默认是普通法中的概念,经由国际司法实践引入国际法领域,成为司法机构解决争端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国际法理论中,默认对于习惯国际法的识别具有重要作用,表现为默... 默认是指从国家的沉默或者不作为中推断出同意或不反对的意思表示。默认是普通法中的概念,经由国际司法实践引入国际法领域,成为司法机构解决争端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国际法理论中,默认对于习惯国际法的识别具有重要作用,表现为默认既可弥补国家实践的缺失,也可作为法律确信的证据。默认可弥补与克服权利来源的模糊性,并增强与巩固历史性权利的基础。默认与承认的表现方式和动因不同,尽管两者的法律效果可能相同。1909年至2008年间18个涉及默认的司法案例表明,默认的认定必须满足三个要件,即国家的沉默或者不反对必须持续一段时间,国家应有机会或者途径知晓相关的事实以及国家应该并且能够作出反应但并未作出。默认在司法实践中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在一般情形下作为证据,证明、确认并增强司法机构依据其他规则得出的结论;在某些情形下,默认可成为确定国家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依据,并据此实现相互之间法律关系的变更;符合特定条件时,默认可导致禁止反言的法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认 习惯国际法 沉默 禁止 司法实践
原文传递
被追诉人认罪认罚反悔的影响及后果 被引量:1
9
作者 史瑞 《人民检察》 2020年第21期70-71,共2页
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被追诉人是否享有认罪认罚反悔权,被追诉人反悔的影响和后果如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一、被追诉人认罪认罚反悔的合理性被追诉人认罪认罚后能否反悔,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认罪认罚后反悔是被追诉... 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被追诉人是否享有认罪认罚反悔权,被追诉人反悔的影响和后果如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一、被追诉人认罪认罚反悔的合理性被追诉人认罪认罚后能否反悔,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认罪认罚后反悔是被追诉人权利,应当予以尊重;第二种观点认为,认罪认罚后又反悔,违背了“禁止反言”精神和诚信原则,应予以反制,不得予以从宽处理;第三种观点认为,应当在被追诉人反悔权与维护诚信之间作出平衡,对于无正当理由的反悔,不予从宽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宽处理 悔权 被追诉人 禁止 认罪认罚 诚信原则 司法实践 三种观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