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空图诗歌中的常用意象及其文化意蕴研究
1
作者 陈汝佳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司空图是晚唐著名诗论家、诗人,虽一生屡遭离乱,但其诗歌中很少反映混乱的社会状况,而以写景为主。意象是以象征性为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的表意之象,意象的选用反映了诗人对世界的思考和感情。司空图在诗歌中最常选用菊、鹤、松... 司空图是晚唐著名诗论家、诗人,虽一生屡遭离乱,但其诗歌中很少反映混乱的社会状况,而以写景为主。意象是以象征性为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的表意之象,意象的选用反映了诗人对世界的思考和感情。司空图在诗歌中最常选用菊、鹤、松这三种意象,偏爱描绘清淡自然的画面。联系司空图的意象观,其诗歌中菊、鹤、松意象的选用,蕴含着司空图儒释道三家合流的文化心理,该文化心理正是晚唐诗人的典型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诗歌 意象 文化心理
下载PDF
诗品与乐境的对话——林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曲解集注》初探
2
作者 孙中华 张磊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1-161,M0004,共12页
钢琴曲《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曲解集注》是一部以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为蓝本创作的复调曲集,不仅诠释了“二十四诗品”和《二十四诗品》的诗学境界,而且呈现出“中和”“淡雅”“含蓄”的传统艺术品格,体现了“诗乐融合、古今对话”“和... 钢琴曲《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曲解集注》是一部以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为蓝本创作的复调曲集,不仅诠释了“二十四诗品”和《二十四诗品》的诗学境界,而且呈现出“中和”“淡雅”“含蓄”的传统艺术品格,体现了“诗乐融合、古今对话”“和融中西、顺其自然”“立足传统、拔新领异”的审美观念。这部钢琴曲在追求“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形外之神”的同时,在“诗品”与“乐境”之间亦展现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华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曲解集注》 钢琴音乐 诗品 乐境
下载PDF
司空图“味”论中的诗之二维审美空间及其生成
3
作者 梁小悦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司空图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味”的理论范畴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了诗学理论“韵味”说,并在深入论述“味”中延展出极具特色的二维审美空间。本研究在司空图论述“味”的基础上,以理论分析与文献研究的方式,从审美心理的视角重... 司空图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味”的理论范畴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了诗学理论“韵味”说,并在深入论述“味”中延展出极具特色的二维审美空间。本研究在司空图论述“味”的基础上,以理论分析与文献研究的方式,从审美心理的视角重点探究司空图“味”论中存在的诗之二维审美空间及其生成过程,并逐步揭示司空图诗论中“味”审美空间的构成要素、生成路径、审美鉴赏特点及呈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味” “诗味论” 二维审美空间 生成
下载PDF
司空图晚年行迹考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步高 苏倩倩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67-71,共5页
政局的动荡,仕途的险恶,使诗人从理想跌回现实。晚年司空图放弃了仕途,回到家乡王官谷,过着归隐田园的生活,保全了名节。考证这段时间司空图的生活,对研究诗人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司空图 王官谷 归隐 守节
下载PDF
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对中国美学和诗学的重要建树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凯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4-581,共8页
《二十四诗品》是盛唐诗歌各种美学风格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司空图对诗歌艺术多样化的审美追求,是盛唐诗人的审美理想在诗学理论上的集中反映,它所描绘的二十四种诗歌风貌,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诗歌的意境创造,对唐以后的美学和诗学产生了... 《二十四诗品》是盛唐诗歌各种美学风格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司空图对诗歌艺术多样化的审美追求,是盛唐诗人的审美理想在诗学理论上的集中反映,它所描绘的二十四种诗歌风貌,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诗歌的意境创造,对唐以后的美学和诗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二十四诗品》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在理论上已经步入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美学 诗学
下载PDF
论司空图《诗品》“雄浑美”的特征及其哲学文化基础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景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5-78,共4页
司空图《诗品》中的"雄浑美"有三个方面的审美特征:审美主体具有雄健浑厚的精神品格、恢弘豪壮的精神气魄和激烈高昂的感情特色;审美境界具有"至大至刚"的审美特征;心物关系上,具有物我同构、神与物游、物大我亦大... 司空图《诗品》中的"雄浑美"有三个方面的审美特征:审美主体具有雄健浑厚的精神品格、恢弘豪壮的精神气魄和激烈高昂的感情特色;审美境界具有"至大至刚"的审美特征;心物关系上,具有物我同构、神与物游、物大我亦大的特征。《诗品》中"雄浑美"的提出有三个层次的哲学文化基础: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根源;中国士大夫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和文化心理结构;"盛唐诸公"特别是李杜诗歌的审美经验、文化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诗品》 雄浑美 审美特征 哲学文化基础
下载PDF
论“韵味说”的“味”与“格”——兼论司空图对王维诗歌艺术的理论阐发 被引量:3
7
作者 袁晓薇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78-83,112,共6页
在司空图的诗论中,王维以"澄淡精致,格在其中"、"趣味澄敻"为特征的意境创造艺术与审美内涵得到了首次标举。司空图的创见奠定了后世对王维诗歌艺术特征的基本体认。"韵味说"在后世的接受中有玄虚化的倾... 在司空图的诗论中,王维以"澄淡精致,格在其中"、"趣味澄敻"为特征的意境创造艺术与审美内涵得到了首次标举。司空图的创见奠定了后世对王维诗歌艺术特征的基本体认。"韵味说"在后世的接受中有玄虚化的倾向,相应对王维诗歌艺术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味"、"格"并存而更重"味"才是司空图"韵味说"的理论内核,也是司空图体认王维诗歌的基本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韵味说 王维 格法 接受
下载PDF
论司空图《诗品》“冲淡”境界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景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2-135,共4页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描述了文学创作的"冲淡美"境界,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创作主体具有澹泊素洁、虚静专注的精神心态;心物关系具有物我融通、心物妙契、物淡我亦淡的特征;取象造境具有幽柔、淡远、恬静的特色。
关键词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冲淡美 审美特征
下载PDF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道家音乐美学意境与思想传播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诗扬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2期78-83,共6页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道家哲学为主要思想,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囊括了诸多诗歌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唐代诗歌、音乐和哲学思想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诗品》创作于唐代晚期,是中国古代诗论著作中的名篇。由"以乐从诗"到&...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道家哲学为主要思想,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囊括了诸多诗歌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唐代诗歌、音乐和哲学思想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诗品》创作于唐代晚期,是中国古代诗论著作中的名篇。由"以乐从诗"到"以诗入乐",再至"倚声填词",我国古代诗歌与音乐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司空图的美学思想被后世广为传播继承,对诗学、艺术学和音乐美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中国音乐美学研究中,极少有学者提及司空图及其《二十四诗品》中的音乐美学意境,本论文尝试运用平行比较法将《二十四诗品》中的"诗论"转移至音乐中,将诗论中的道家哲学思想转移至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美学 音乐
下载PDF
司空图《诗品》的理论系统及其民族特色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盛德 《学术论坛》 1986年第3期22-26,31,共6页
一、《诗品》的理论系统关于司空图《诗品》的理论系统,迄今,学术界仍未取得一致的看法。苏东坡在《书黄子思诗集后》里说:《诗品》是司空图“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依此看来,他认为《诗品》并非是一部有系统的诗歌理论著作。但是,
关键词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民族特色 韵味说 艺术风格 诗歌理论 庄子 自然之美 自然美学观 苏东坡
下载PDF
从“量力救时”说看司空图的儒家思想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珺平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5-59,共5页
量力救时是司空图思想行为的一个重要侧面。救时,即挽救君主或曰朝廷出现的危局;量力,即反复掂量自己的主观愿望和能力。由于量力是条件而救时是目的,所以司空图的量力救时说属于儒家儒学范畴。又由于救时不是不顾一切的,而是被量力这... 量力救时是司空图思想行为的一个重要侧面。救时,即挽救君主或曰朝廷出现的危局;量力,即反复掂量自己的主观愿望和能力。由于量力是条件而救时是目的,所以司空图的量力救时说属于儒家儒学范畴。又由于救时不是不顾一切的,而是被量力这个条件所制约的,所以司空图的量力救时说又是有保留的,掺杂了道家道教的守柔、守雌观念。怎样救时、如何量力等问题,一直困扰了司空图的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量力救时 儒家思想
下载PDF
解读林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曲解集注》的音乐构思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承松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6-127,共2页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曲解集注》是以前奏曲与赋格的钢琴套曲形式创作的一部曲集,共24首作品,于二十世纪80年代末完成,其中部分作品于90年代初期陆续发表。林华的这部曲集,在形式借鉴了由巴赫首创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整部《曲集》有...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曲解集注》是以前奏曲与赋格的钢琴套曲形式创作的一部曲集,共24首作品,于二十世纪80年代末完成,其中部分作品于90年代初期陆续发表。林华的这部曲集,在形式借鉴了由巴赫首创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整部《曲集》有十二首前奏曲和十二首赋格,分为上、下两册,前奏曲和赋格曲各自独立成章,互不关联,按半音顺序依次升高或降低调,上册十二首上行,下册十22首下行,如此完成全部二十四品。如第一首《雄诨》为C调序曲,第二首《冲淡》为降D调赋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 音乐构思 集注 曲解 解读 赋格曲 前奏曲
下载PDF
司空图诗论及诗歌的佛禅内蕴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现诚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8-123,共6页
结合司空图生平事迹及其崇佛的思想倾向,针对其诗论核心观点“外三说”、《二十四诗品》中的境界说、形神说及其诗歌创作中所蕴含的佛禅认识思维特征进行剖析,具体就司空图诗论中的境界说、形神说与佛禅的禅观、形神观,诗论中主体性... 结合司空图生平事迹及其崇佛的思想倾向,针对其诗论核心观点“外三说”、《二十四诗品》中的境界说、形神说及其诗歌创作中所蕴含的佛禅认识思维特征进行剖析,具体就司空图诗论中的境界说、形神说与佛禅的禅观、形神观,诗论中主体性意识与佛禅顿悟说以及诗论所体现出的中观思想等问题逐一阐释。同时根据司空图的诗歌创作特征挖掘其与佛禅认识思维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而论述其诗歌创作是在融摄佛禅认识思维方式后对其诗论主张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诗学理论 诗歌创作 佛禅 思想倾向 《二十四诗品》 佛教 境界说 形神说 主体性意识 顿语 思维方式 "外主说"
下载PDF
司空图的《为惠礭化募雕刻律疏》与唐代后期佛教典籍的印制规模 被引量:3
14
作者 辛德勇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3期8-14,共7页
唐代后期人司空图的《为惠礭化募雕刻律疏》,研治中国早期雕版印刷术的学者,往往都要提到。文章反映的唐代印刷史事,非只一端,司空图附注的"印本共八百纸",应该是指恵礭化募所刻僧律篇幅的长度。篇幅较长,决定了雕版印书的规... 唐代后期人司空图的《为惠礭化募雕刻律疏》,研治中国早期雕版印刷术的学者,往往都要提到。文章反映的唐代印刷史事,非只一端,司空图附注的"印本共八百纸",应该是指恵礭化募所刻僧律篇幅的长度。篇幅较长,决定了雕版印书的规模也比较大。此事成为唐代印刷书本兴盛于世的重要标志。不管是从雕印书籍的篇幅长短来看,还是从雕版印刷的时间上来看,《为惠礭化募雕刻律疏》都有很特别的史料价值,有待进一步阐发。其雕印时间,应大致在文宗时期前后,即与大和九年之前民间业已雕印的历日,约略同时并行世间。惠礭所要雕印的到底是怎样一部佛书?向达、黄永年和邓广铭,都把惠礭所要雕印的佛书,看作是"律疏"。然而,从标题所体现的内容来看,这部佛书应只是一种"律",也就是所谓"僧律"。这一僧律,应该是《四分律》,即后秦姚兴弘始年间由佛陀耶舍在长安译出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为惠礓化募雕刻律疏》 佛教典籍 印制规模 僧律
下载PDF
司空图《诗品》与德勒兹“块茎”概念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志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5-142,共8页
法国后现代思想家德勒兹在《千高原》导论中提出了"块茎"的概念。根据他的定义,中国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不仅在外在形态上犹如一个"块茎文本",而且在思维上确实也蕴含着"块茎思维"必备的六... 法国后现代思想家德勒兹在《千高原》导论中提出了"块茎"的概念。根据他的定义,中国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不仅在外在形态上犹如一个"块茎文本",而且在思维上确实也蕴含着"块茎思维"必备的六个基本性能。《二十四诗品》并不属于后现代文本,然而它与"块茎"概念客观上存在的联系,不仅体现出后现代文化批评理论的东方化转向,也为借鉴后现代批评模式来重新发掘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价值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德勒兹 "块茎"概念
下载PDF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意象批评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莉 《唐都学刊》 2006年第3期62-66,共5页
意象批评是指我国古代文论中特有的一种批评模式,这种批评模式以介于具体艺术形象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意象来表达批评观念。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意象批评理论给读者的印象是意象融感性形象与抽象概念于一体,既有抽象的理论概括,又蕴含... 意象批评是指我国古代文论中特有的一种批评模式,这种批评模式以介于具体艺术形象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意象来表达批评观念。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意象批评理论给读者的印象是意象融感性形象与抽象概念于一体,既有抽象的理论概括,又蕴含着理论家生命体验的痕迹,使理论的构建彰显出生命的色彩,充满灵动之气,引起读者对生活和生命无限的感慨。生命之树常青,理论并不总是灰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意象批评 生命体验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下载PDF
论司空图的佛教爱好及背景——从“储善之佑”说谈起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珺平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1期174-181,共8页
司空图思想行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侧面,即佛教爱好。这一爱好,以其"储善之佑"说为表征,并与其爱好道教、爱好书法、爱好诗歌等思想行为并行不悖。司空图是一个喜游佛寺,喜与佛僧交往,喜将佛教名词入诗、文,喜做佛事,喜阐释佛... 司空图思想行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侧面,即佛教爱好。这一爱好,以其"储善之佑"说为表征,并与其爱好道教、爱好书法、爱好诗歌等思想行为并行不悖。司空图是一个喜游佛寺,喜与佛僧交往,喜将佛教名词入诗、文,喜做佛事,喜阐释佛学的人。司空图所交往的佛僧较多,但主要是律宗中人和禅宗中人。交往大多以观景、品茶、饮酒、赋诗、谈禅、斗机心、讲因果报应等为内容。司空图所阐释的佛学,有律、禅并重,律、禅交融之特点。司空图爱好道教,兼亦爱好佛教;以及对佛教持律、禅并重,律、禅交融的看法,是道教与佛教在唐末逐渐交融,佛教不同宗派此消彼长在士人思想行为上的一种反映。司空图的佛教爱好与父亲司空舆分不开。后者的思想行为引导了前者,也为其佛教爱好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佛教 爱好
下载PDF
论司空图“韵味”说的意蕴及对诗味论的贡献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悦宁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35-37,共3页
司空图的“韵味”说是我国诗味论发展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他提出的“味外之旨”、“韵外之致”、“象外之象”以及“思与境偕”,“直致所得”等诗学主张,是他对艺术美的独特见解和要求,文章阐述了“韵味”说的意蕴,揭示了其在诗味论... 司空图的“韵味”说是我国诗味论发展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他提出的“味外之旨”、“韵外之致”、“象外之象”以及“思与境偕”,“直致所得”等诗学主张,是他对艺术美的独特见解和要求,文章阐述了“韵味”说的意蕴,揭示了其在诗味论发展历程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味"说 意蕴 诗味论 司空图 诗歌 审美特性 唐代
下载PDF
略论司空图的“三外”说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青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2-107,共6页
本文从司空图的“韵外之致”、“象外之象”、“味外之味”三外说入手,从审美接受的角度出发,试图将其切入西方文学理论批评中加以比较。文中以中国古代接受理论与西方接受美学、格式塔心理学派等现点比附印证,试图找到古代文论对现代... 本文从司空图的“韵外之致”、“象外之象”、“味外之味”三外说入手,从审美接受的角度出发,试图将其切入西方文学理论批评中加以比较。文中以中国古代接受理论与西方接受美学、格式塔心理学派等现点比附印证,试图找到古代文论对现代文学鉴赏理论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韵外之致 象外之象 味外之味 接受美学
下载PDF
司空图“味外之旨”的意义指向与文化蕴涵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甲辰 《兰州学刊》 2006年第7期67-69,72,共4页
司空图“味外之旨”说所涉及的不是诗歌意境的特点,不是读者再创造的问题,不是反常合道的艺术手法,更不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从唐代的整体文化背景和诗歌理论发展的脉络出发,从司空图生平和思想的实际出发,从“味外之旨”诞生的具... 司空图“味外之旨”说所涉及的不是诗歌意境的特点,不是读者再创造的问题,不是反常合道的艺术手法,更不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从唐代的整体文化背景和诗歌理论发展的脉络出发,从司空图生平和思想的实际出发,从“味外之旨”诞生的具体语境出发来分析,“味外之旨”中的“旨”就是道,“味外之旨”也就是味外之道。它体现了司空图融道入味,结合滋味说与明道说的艺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味外之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