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满学研究视角下北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
1
作者 常越男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7,共10页
北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有关北京史的学术史回顾和理论探讨,集中在文化史、城市史、区域史、社会史的范畴。与之相比,北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则较少被纳入学术史讨论的范... 北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有关北京史的学术史回顾和理论探讨,集中在文化史、城市史、区域史、社会史的范畴。与之相比,北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则较少被纳入学术史讨论的范畴。在传统区域史研究视角下,其主要以通论性研究为主,涉及北京民族融合的历史、民族文化、民俗、饮食、医学等方面。满学作为专门之学,探讨了清代八旗制度与北京、满语文与北京话、北京地区多语种文献、清代京师文化与当代京味文化等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新时代的满学研究应更好地关注首都,关注北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从首都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挖掘丰富的多民族融合因素。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论坛(2023)聚焦“推动满学研究高质量发展繁荣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主题,展现了满学领域对北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学 各民族交往交流 民族融合 北京史
下载PDF
准确把握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2
作者 马慧 王延中 《新疆社会科学》 2024年第2期123-131,150,共10页
处理好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民族文化在形成机理、所属范围、分层类别上与中华文化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属性,但总与中华文化产生着联系,这也为各民... 处理好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民族文化在形成机理、所属范围、分层类别上与中华文化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属性,但总与中华文化产生着联系,这也为各民族文化融入中华文化提供了可能。通过地理单元的连通、政治文化的内嵌、民族文化共享与遗产化的方式,各民族文化开启了中华文化的视野,锚定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塑造了中华文化的新形态,更是承接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沿着这一思路,积极引导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大力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推动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将增强中华文化的主干性与引领性,为跨越民族与地域的差异性,构筑起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各民族文化 文化认同 文化主干性
下载PDF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进展与未来进路——基于CNKI期刊论文(2011—2022)的分析
3
作者 张建军 胡宝红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运用citespace计量分析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424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关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发现学界关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的期刊论文呈现整体持续上升趋势...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运用citespace计量分析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424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关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发现学界关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的期刊论文呈现整体持续上升趋势,但科研学者和研究机构合作度低,研究规模小;热点问题主要集中为探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和谐民族关系,推动构建稳定繁荣、和谐共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智慧和力量等方面。未来研究进路趋向于多学科多机构合作研究、强化“走廊型”新型场域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以及注重民族地区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关系研究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研究进展 未来进路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乌鲁木齐市各民族传统文化创新交融实效调查研究
4
作者 张翠燕 王英杰 +1 位作者 王杉 袁晨龙 《中国市场》 2024年第5期19-23,共5页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下,只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建立各族人民的共同体理念,才能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进而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交融和现代经济一体化。文章通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乌鲁木齐市各民族传统文化创新交融...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下,只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建立各族人民的共同体理念,才能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进而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交融和现代经济一体化。文章通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乌鲁木齐市各民族传统文化创新交融实效进行深入调查,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分析,为促进乌鲁木齐市产业经济发展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交融提供事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 各民族传统文化 创新交融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以“理”探“路”: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探析
5
作者 仙云莉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马克思交往理论阐释了交往的内涵,即交往涵盖了人类活动中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交换和交互活动,并且马克思交往理论把交往按属性划分为物质和精神两类,按社会生活的具体领域、与物质生产联系的不同程度划分为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交往。... 马克思交往理论阐释了交往的内涵,即交往涵盖了人类活动中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交换和交互活动,并且马克思交往理论把交往按属性划分为物质和精神两类,按社会生活的具体领域、与物质生产联系的不同程度划分为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交往。马克思交往理论作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论基础对其路径探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加强经济往来、搭建沟通桥梁、增进中华文化认同三个方面入手探讨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交往理论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路径探析
下载PDF
“四个共同”视域下新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考察
6
作者 杨远桢 《实事求是》 2024年第3期77-85,共9页
“四个共同”是对中华民族历史观基本立足点的科学阐释,揭示了中华民族历史观形成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核心内涵,为增强新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自觉提供了思想支撑和方法指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四个共同”... “四个共同”是对中华民族历史观基本立足点的科学阐释,揭示了中华民族历史观形成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核心内涵,为增强新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自觉提供了思想支撑和方法指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四个共同”中寻找历史依据,在共拓中华疆域中增进新疆各民族政治上的一体认同、在共书中华历史中增强新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在共创中华文化中增进新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共育中华之魂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共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疆各民族 中华民族历史观
下载PDF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区实践与理论逻辑——基于重庆市龚滩古镇的田野调查
7
作者 林婵娟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龚滩古镇为田野点,发现旅游地居民与游客、旅游移民在持续的交往互动中逐渐建构起新型旅游社区。各民族群众共学旅游经营、共享旅游红利、共事于文...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龚滩古镇为田野点,发现旅游地居民与游客、旅游移民在持续的交往互动中逐渐建构起新型旅游社区。各民族群众共学旅游经营、共享旅游红利、共事于文化展演、共乐于旅游活动,开展着旅游促进“三交”的鲜活实践。地方“三交”史孕育的包容文化特质、旅游流动、旅游共同体与地域认同相互交织,构成了旅游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社区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旅游社区 龚滩古镇
下载PDF
燕京八绝:承载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历史记忆
8
作者 于倩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4期42-44,共3页
燕京八绝作为北京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选取燕京八绝各代表性技艺中的藏品进行历史文化赏析,展示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 燕京八绝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以各民族共同富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9
作者 杨小容 李良品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6,141,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以各民族共同富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逻辑有四: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运用,二是以政党为核心定位的稳固与突破,...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以各民族共同富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逻辑有四: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运用,二是以政党为核心定位的稳固与突破,三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发展与创新,四是对“互构-共生”理论的丰富与完善。以各民族共同富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逻辑体现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对各民族共同富裕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奠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各民族共同富裕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探索、改革开放时期对各民族共同富裕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发展、新时代对各民族共同富裕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深化。以各民族共同富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逻辑有几个方面: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化、“中华民族”一词宪法化、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制度化、实现民族地区现代化。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切实支持,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可以对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民族共同富裕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民族地区现代化
下载PDF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西南各民族水文化进展评析和趋势展望
10
作者 崔海洋 袁倩莹 陈子华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111,163,共11页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水文化相关议题越来越重视。本文通过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对西南各民族水文化研究进行进展评析,发现中国民族学视角下水文化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学术群体,同时水文化概念的不断引申一定程度上...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水文化相关议题越来越重视。本文通过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对西南各民族水文化研究进行进展评析,发现中国民族学视角下水文化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学术群体,同时水文化概念的不断引申一定程度上搭建了与国际学界水文化研究的对话点,但少有超出族别研究园囿,存在定义泛化、方法固化、对象简约化等问题。当下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水污染、水治理、水安全议题凸显,面对这些挑战,水文化研究不应该被定位为片面、泛化的文化表征,而应当同现实的水文生态环境紧密关联,并对国家水情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议题作出积极、直接的回应。因此,在了解民族与水环境共存、共生态势基础上,加强水文化调查资料整理、多学科理论研究体系构建,以及西南民族水文化与国家政策的互动关联性探讨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评估其适应机制、适应效能,并在现代发展中加以利用,这是中国民族学视角下水文化研究的一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 西南各民族 生态民族 知识图谱 共被引关系
下载PDF
我国西南各民族民间传说中的铜鼓文化记忆
11
作者 陈金文 《河池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9-36,共8页
就传说看,在壮族及其他西南各民族的民间记忆中,铜鼓不仅仅是由人类以金属铸造而成的纯物理器具,而是有生命、有意志、有人性、有神通的神圣之物;它不是一般的乐器,而是神器,在各种自然灾害来临之时,它会挺身而出,它是各种妖魔的克星,... 就传说看,在壮族及其他西南各民族的民间记忆中,铜鼓不仅仅是由人类以金属铸造而成的纯物理器具,而是有生命、有意志、有人性、有神通的神圣之物;它不是一般的乐器,而是神器,在各种自然灾害来临之时,它会挺身而出,它是各种妖魔的克星,是人类的救星。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铜鼓在传统社会为何具有那么重大的价值,铜鼓文化为什么能够在我国西南各民族中绵延传承2 000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各民族 民间传说 铜鼓文化记忆
下载PDF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12
作者 麻国庆 《新疆社会科学(维文)》 2023年第2期33-38,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而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而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民族 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推动
下载PDF
各民族根本利益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万庆 孙英 熊坤新 《广西社会科学》 2023年第6期18-25,共8页
各民族根本利益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的形成过程中,还是在党的民族工作百年历程和历史成就中,各民族根本利益始终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层面发挥着根基性的作用。各民族根本利益与建... 各民族根本利益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的形成过程中,还是在党的民族工作百年历程和历史成就中,各民族根本利益始终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层面发挥着根基性的作用。各民族根本利益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在,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体基础,增进民族平等团结的社会利益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关系保障,以国家认同为核心的思想和文化利益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动力,满足各族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利益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要求。因此,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格局、发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生机活力、协调总体利益与多元利益的中国智慧等三个层面维护和发展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打下坚实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根基 各民族根本利益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认同 发展利益
下载PDF
中国各民族与中华文化之关系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大勇 李良品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2-28,F0003,共8页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各民族与中华文化存在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互进共生”关系。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中华文化记载了中国各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族体的生产生活、社会习俗...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各民族与中华文化存在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互进共生”关系。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中华文化记载了中国各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族体的生产生活、社会习俗以及发展历史。中国各民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各民族及其先民是中华文化的创造者,中国各民族共同铸就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中国各民族必须牢固树立“各民族共创中华文化”的历史观,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起源与拓展,促进了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延伸与深入,加快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的巩固和壮大;中华文化的自信与升华,提升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速度。探析中国各民族与中华文化,不仅有利于探索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详细记载,而且有利于增进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双向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各民族 文化认同 中华文化 互进共生
下载PDF
新时期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发展趋势——基于长三角地区抽样调查数据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远 袁年兴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课题组依据在长三角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从代价比较的视角分析了新时期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时期各民族人口仍以经济型流动为主,性别结构趋均衡化发展,劳动和就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各民族人口的... 课题组依据在长三角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从代价比较的视角分析了新时期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时期各民族人口仍以经济型流动为主,性别结构趋均衡化发展,劳动和就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各民族人口的大融居具有代际传递性。分析结果表明,性别结构、职业技术、社会资本对各民族流动人口经济交融的影响显著,教育程度、文化资本对文化交融的影响具有明显代际差异,居住时间、保障政策和社会资本对心理交融具有显著影响。顺应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趋势,既要加强个体资本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中的基础性作用,还要发挥社会资本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中的纽带功能,同时还要加强政策资本的支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民族人口 大流动 大融居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推动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民族理论视角研究之二
16
作者 刘秋妍 杨芳芳 +1 位作者 何文钜 农晓芬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2-78,共7页
从民族理论视角审视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促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是必然选择。人口流动融居既是广西历史演进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也是八桂大地民族团结的重要基因。新时代新征程上,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抓实工作,营造良好... 从民族理论视角审视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促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是必然选择。人口流动融居既是广西历史演进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也是八桂大地民族团结的重要基因。新时代新征程上,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抓实工作,营造良好社区环境,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回应不同层次需求,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民族 人口 流动融居 新时代壮美广西
下载PDF
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亚明 秦玉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1,共8页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集中体现出积极营造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相匹配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结构的政策导向。从理论层面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就...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集中体现出积极营造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相匹配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结构的政策导向。从理论层面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就蕴含着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共同性要素和互嵌性纽带,通过“全方位嵌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历史必然性和逻辑合理性;从现实层面来看,当下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现实背景内含着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方向和内在要求,通过“全方位嵌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现实可行性和时代必要性。概而言之,要深刻认识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对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不断系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联结纽带,发挥出以全方位嵌入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方位嵌入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何以想象为一家:云南各民族共祖神话的生成与流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智生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33,156,共12页
云南是我国共祖神话最多、流传最广泛的地区,最能体现我国各民族共祖神话生成想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各民族共祖神话中蕴含着最初的共同体历史记忆,揭示了在共同的生存适应中形成的相互依存、并存共生的历史图景。共祖神话的产生及传扬... 云南是我国共祖神话最多、流传最广泛的地区,最能体现我国各民族共祖神话生成想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各民族共祖神话中蕴含着最初的共同体历史记忆,揭示了在共同的生存适应中形成的相互依存、并存共生的历史图景。共祖神话的产生及传扬,促进了族际跨文化认同和共生意识的形成与强化。深入解读和探索共祖神话的历史成因,可以发现其蕴藏着各族际之间如何跨越族群边界认同而成为一个区域共同体的地方性路径。云南各民族共祖神话创生的历史基础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治理与开发进程中族际间共生关系的不断维系和强化,但同时也并行交错着各族群对于共生关系的选择、博弈与调适的演化过程。兄弟共祖神话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主动参与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和智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民族共祖神话 族际适应与共生 生存策略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以赛为媒”:文旅融合视域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促进策略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的“村BA”赛事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逐原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3年第6期90-97,155,共9页
以体育赛事为媒介,促进文旅融合,从而架起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渠道。对乡村来说,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融入体育赛事之中,让传统之美融入现代生活、让体育赛事成为“共享共乐”的民族交往交流... 以体育赛事为媒介,促进文旅融合,从而架起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渠道。对乡村来说,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融入体育赛事之中,让传统之美融入现代生活、让体育赛事成为“共享共乐”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进而绘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样板”,是实现自身振兴的重要源泉。当前,以“村BA”为代表的乡村体育赛事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平台。但要形成长效机制,需要从坚持以体育赛事助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念、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引领构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阵地、确保社会大众的参与感、持续打造文化品牌等方面入手,不断拓展体育赛事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赛为媒 文旅融合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村BA
下载PDF
城市形成过程中各民族的多维互嵌——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
20
作者 魏霞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47,共8页
呼和浩特在历史上就是多民族交往频繁之地,在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60余年历程中,承担起了中国北疆维护统一和民族团结、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中心之城的历史使命。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期,对城市形成过程中各民族在空... 呼和浩特在历史上就是多民族交往频繁之地,在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60余年历程中,承担起了中国北疆维护统一和民族团结、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中心之城的历史使命。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期,对城市形成过程中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多维互嵌进行梳理,有助于各民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交流交融 各民族多维互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