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析天人合德的理论意蕴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怀承 贺韧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6期46-50,共5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根本特征之一 ,它在传统伦理思想中表现为天人合德。这一命题规定了传统道德的本体、道德价值的本原以及人的道德本性 ,是传统伦理思想最核心的理念和最根本的特征。它固然存在许多理论上的缺失 ,但又极富思辨性 ,...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根本特征之一 ,它在传统伦理思想中表现为天人合德。这一命题规定了传统道德的本体、道德价值的本原以及人的道德本性 ,是传统伦理思想最核心的理念和最根本的特征。它固然存在许多理论上的缺失 ,但又极富思辨性 ,对伦理学上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都提供了自己的解答。这对于我们今天探究这些问题 ,仍然具有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 价值本原 应然 本然 必然
下载PDF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生态文化建设 被引量:50
2
作者 曾繁仁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1,共7页
在当代文化建设中,针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的“天人合一”思想所包含的古典生态智慧具有极为重要的当代价值。从作为其源头的《周易》分析,它包含“太极化生”、“生生为易”、“... 在当代文化建设中,针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的“天人合一”思想所包含的古典生态智慧具有极为重要的当代价值。从作为其源头的《周易》分析,它包含“太极化生”、“生生为易”、“天人合德”、“厚德载物”与“大乐同和”等极有价值的生态智慧内涵,成为当代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 《周易》 太极化生 天人 生态文明
下载PDF
论先秦儒家“天人合一”观的伦理内涵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道志 皮伟兵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7-99,共3页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精神。先秦儒家认为,天是人的价值和道德本原,人对天又具有主体能动性。在天人关系上,天与人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是人的道德与天的本质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共同性。因此,"...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精神。先秦儒家认为,天是人的价值和道德本原,人对天又具有主体能动性。在天人关系上,天与人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是人的道德与天的本质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共同性。因此,"天人合一"实质上是在道德基础上的合一,即"天人合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天人 天人
下载PDF
论“天人合一”之“合” 被引量:13
4
作者 康中乾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9-58,共10页
论“天人合一”之“合”康中乾《人文杂志》编辑部与西方知识论的哲学传统相比,中国哲学是关于人的哲学,它凸现的是人的价值问题,关怀的是人的安身立命之事,探寻的是人的生命的终极存在之道路.“天人合一”就是对中国哲学这些内涵... 论“天人合一”之“合”康中乾《人文杂志》编辑部与西方知识论的哲学传统相比,中国哲学是关于人的哲学,它凸现的是人的价值问题,关怀的是人的安身立命之事,探寻的是人的生命的终极存在之道路.“天人合一”就是对中国哲学这些内涵的概括表述.那么,“天人合一”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天人 “自我” “天” 审美本体 西方哲学 本体境界 安身立命 “体” 本体论
下载PDF
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哲学的文化底蕴和价值旨趣——对“天人合一”的哲学诠释和深层思考 被引量:5
5
作者 魏义霞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2-67,共6页
与热衷于探索宇宙奥秘的西方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1840年以前)则习惯于为人寻找安身立命之所.这不仅使天和人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两大主干范畴,而且也使天人关系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亘贯终始、恒提恒新的主题.在天人关系上,与西方哲... 与热衷于探索宇宙奥秘的西方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1840年以前)则习惯于为人寻找安身立命之所.这不仅使天和人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两大主干范畴,而且也使天人关系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亘贯终始、恒提恒新的主题.在天人关系上,与西方哲学侧重主客体的对峙和分离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主客体的和谐混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天人 天人关系 文化底蕴 哲学诠释 天人相分 西方哲学 董仲舒 审美境界 自然界
下载PDF
中国的天人合一哲学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45
6
作者 蒙培元 《中国哲学史》 1998年第3期3-10,共8页
关键词 人与自然界 科学技术 天人 人文价值 中国哲学 可持续发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的主体性 理性主义 生生之德
下载PDF
天人合一论的生命哲学与环境伦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晓华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3,共4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精神实质,也是古代生命哲学最深远的理论背景,中国古代生命科学通过阴阳应象、生命应时应方与五行类比的理论方法与逻辑,最终落实到以一整套自然治疗措施来调整个体生命的失衡,这一切都与现代环境伦理的精...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精神实质,也是古代生命哲学最深远的理论背景,中国古代生命科学通过阴阳应象、生命应时应方与五行类比的理论方法与逻辑,最终落实到以一整套自然治疗措施来调整个体生命的失衡,这一切都与现代环境伦理的精神深刻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论 生命哲学 环境伦理 中国 阴阳应象
下载PDF
天人合德思想对于儒学道德形上学的理论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高书文 《枣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9-63,共5页
儒学的主旨就是人学,它对于人伦道德给予更多的切实关注,故其形而上学实质上是一种道德形而上学。儒学从其发轫(先秦儒学)、发展(汉唐儒学)一直到成熟定型(宋明理学),一直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儒学的主旨就是人学,它对于人伦道德给予更多的切实关注,故其形而上学实质上是一种道德形而上学。儒学从其发轫(先秦儒学)、发展(汉唐儒学)一直到成熟定型(宋明理学),一直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天人合德"。"天人合德"思想为其道德形上学建立了理论基础,在儒学的伦理道德思想之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 儒学 道德形上学 理论基础
下载PDF
儒家“天人合德”观念与现代生态伦理学 被引量:3
9
作者 葛荣晋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5期1-3,共3页
儒家“天人合德”观念与现代生态伦理学葛荣晋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从大自然中获取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生活水平日益丰裕。但是,它也引发了人口爆炸、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等严重的生态环保危机,直接危害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儒家“天人合德”观念与现代生态伦理学葛荣晋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从大自然中获取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生活水平日益丰裕。但是,它也引发了人口爆炸、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等严重的生态环保危机,直接危害着人类自身的生存。这是当代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之一。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学 天人 儒家 环境保护法律 社会问题 工业文明 科学技术 社会财富
下载PDF
从“今古平分”的学术起轫到“天人合圆”的大成境界——国学大师廖平“六变学术”析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骆凤文 黄诗玉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9-24,共6页
廖平"六变"学术体系从起轫到大成的更革层进与宏广境域,其学术六变可分前三变的"人学"和后三变的"天学"两大阶段。"人学"含"平分今古"、"尊今抑古"、"小统大统"... 廖平"六变"学术体系从起轫到大成的更革层进与宏广境域,其学术六变可分前三变的"人学"和后三变的"天学"两大阶段。"人学"含"平分今古"、"尊今抑古"、"小统大统"学术时期,天学含"天人之学"、"天人大小"、"天人合圆"时期。凸现其"考辨今古翻译经典、以经证经寻求大义",思创变新的学识学力、治学方式与研经特色;展示其汇纳中西彼此互师、开启地球新义、共球一统合发的治学深意、学问思想和理念主张;显现其承扬张大中华文统文明、振兴国家民族的志向雄心、奋斗目标和崇高理想。从而得出:在新的时代,应以新思想新科学,努力揭示阐扬廖平学术的现实功能、价值作用和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变学术 起轫大成 天人
下载PDF
论天人合德与道德价值的定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怀承 《伦理学研究》 2002年第2期50-54,共5页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天人合德为伦理道德价值提供了本体上的根据,这是道德价值的根本定位。其把道德价值定位于整体利益,就是定位于超越的绝对本位。这与现代伦理道德价值定位于人类个体利益一样,都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伦理道德的...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天人合德为伦理道德价值提供了本体上的根据,这是道德价值的根本定位。其把道德价值定位于整体利益,就是定位于超越的绝对本位。这与现代伦理道德价值定位于人类个体利益一样,都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伦理道德的逻辑发展,必将从此引申出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和谐一致的集体主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 道德价值 人的价值 天人
下载PDF
先秦哲学天人合一观综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陆玉胜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1-18,共8页
先秦的天人合一观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思想中。儒家在天人合一观方面把天转换为命与人的关系。孔子区分了时命和天命;至于如何由时命达致天命,孔子语焉不详,只是强调仁礼并重。孟子在区分了存在之天(时命)和境界之天(天... 先秦的天人合一观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思想中。儒家在天人合一观方面把天转换为命与人的关系。孔子区分了时命和天命;至于如何由时命达致天命,孔子语焉不详,只是强调仁礼并重。孟子在区分了存在之天(时命)和境界之天(天命)的情况下,提倡通过"求放心"的内在工夫,实现"尽心、知性、知天"三者的贯通。荀子在坚持天之两分、天人相分的前提下,倡议通过隆礼重法、"制天命而用之"的外在工夫以达"大清明"之境。道家指天为道。老子强调道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根据,借助贵柔和贵弱的工夫以达致"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庄子强调通过齐物与逍遥的统一以进入"无何有之乡"。墨子强调通过天志与非命的统一以实现"兼爱"乌托邦。法家强调通过道与德的统一以实现"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法制社会。儒道的天人合一观体现出超越性和形而上性,而墨法的天人合一观则更多地体现出经验性和形而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哲学 天人-观
下载PDF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论《周易》“天人合一”观中“天”与“人”的结合点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金明 《周易研究》 1998年第3期59-68,共10页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论《周易》“天人合一”观中“天”与“人”的结合点刘金明“天人合一”是中国古老的哲学命题,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而《周易》的宇宙模式则是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最早的表现形式。学术界对《周易》的“...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论《周易》“天人合一”观中“天”与“人”的结合点刘金明“天人合一”是中国古老的哲学命题,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而《周易》的宇宙模式则是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最早的表现形式。学术界对《周易》的“天人合一”观多有论述,但却没有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天人 大衍之数 宇宙模式 宇宙生命 “天” 七日来复 反复其道 《系辞》 “人”
下载PDF
“天人合一”与保护环境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原明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2期59-62,共4页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在今天无疑有其值得开发利用的价值。但近来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中国的“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视“人与自然不是敌对的关系”,故其能够医治西方世界在现代化进程中所产生...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在今天无疑有其值得开发利用的价值。但近来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中国的“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视“人与自然不是敌对的关系”,故其能够医治西方世界在现代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顽症”。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 科学技术 保护环境 “天” 思维方式 价值理性 中国传统哲学 天人相分 工业污染 工具理性
下载PDF
“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艺术理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楠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0-127,158,共9页
在超越感性又融于感性这一基本点上,中国古代理性历史地构筑的,是伦理学性质与美学性质的现实世界。“天人合一”意识是中国古代理性最具本质性的表述,也是其最具本质性的实现。“天人合一”意识也同样是中国古代艺术理性的基本意识... 在超越感性又融于感性这一基本点上,中国古代理性历史地构筑的,是伦理学性质与美学性质的现实世界。“天人合一”意识是中国古代理性最具本质性的表述,也是其最具本质性的实现。“天人合一”意识也同样是中国古代艺术理性的基本意识。中国古代艺术理性与中国古代理性的一体性或有机性关系,是来于理性表述中表现的自然观、社会观、审美观的历史性,同时也是现实性的浑融推衍。中国古代艺术理性的取向是归于“天”、“道”的自由,具有整体性、体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艺术 艺术理性 “天” 天人 自然观 实践理性 古代审美观 社会文化观 审美主体 《文心雕龙·原道》
下载PDF
天人合一与古代诗歌情感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明君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年第2期14-18,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天人 自然情感 道德情感 庄子 天人一体 中国古典诗歌 天人相通 无我之境 人与自然
下载PDF
儒道“天人合一”自然生态观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淑杰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66-167,共2页
儒道两家的天人关系论都可归纳为天人合一的模式,即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爱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但就人与自然合一的方式问题上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儒家倡导"知天命,尽人事",反对人对天消极被动地顺应,强调要充分发挥... 儒道两家的天人关系论都可归纳为天人合一的模式,即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爱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但就人与自然合一的方式问题上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儒家倡导"知天命,尽人事",反对人对天消极被动地顺应,强调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道家要求人们秉承"道法自然"、"自然无为"为终旨,不要违背事物的自然本性,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地改变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天人 天人 自然无为
下载PDF
天人合道:老子对天人合一的改造及其政治逻辑
18
作者 王希坤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29-31,36,共4页
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政治现实,当时的思想家开始重新反思"天人合一"的政治合法性问题。老子在反思的基础上,以自然之"道"取代传统之"天",提出了"天人合道"的政治思维方式,并由此推出"... 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政治现实,当时的思想家开始重新反思"天人合一"的政治合法性问题。老子在反思的基础上,以自然之"道"取代传统之"天",提出了"天人合道"的政治思维方式,并由此推出"道法自然"的政治合法性的形上依据,以及无为而治的人类社会的政治模式。老子由此开创了以"道"论治的先河。相对于儒家的以"仁"论治,法家的以"法"论治,老子的以"道"论治具有更大的原创性、批判性、包容性、适应性和智慧性,对中国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 天人 老子 政治逻辑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观念与现代环境意识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莘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6期46-49,共4页
关键词 天人一观 中国古代 天人 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关系 现代环境 天人一思想 人的主体性 人与自然的统一 人与自然的协调
下载PDF
论儒道“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 被引量:6
20
作者 惠吉兴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5-69,共5页
本文试图从对生命的追求即对死亡的超越这一视角来展示儒家、道家天人哲学中所蕴含的人生理想和价值目标。作为理想的彼岸境界,天人合一思想的经验事实基础和出发点无疑是天人之间相互分裂和对立的现实此岸世界,这种对立给人造成的精神... 本文试图从对生命的追求即对死亡的超越这一视角来展示儒家、道家天人哲学中所蕴含的人生理想和价值目标。作为理想的彼岸境界,天人合一思想的经验事实基础和出发点无疑是天人之间相互分裂和对立的现实此岸世界,这种对立给人造成的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与其说来自神秘的自然的威慑,不如说来自人类对自身逼近死亡的不可逆转的命运的失望。跨越自然界永恒长在与人生短暂易逝之间的巨壑鸿沟,从而超迈死亡大限,是天人合一的最深层的心理动机。这种随人类一同诞生的生命本能和贯穿于人类全部活动的潜在目标,在儒家、道家哲学中有突出的然而又是极不相同的表现,它们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两种不同的生命意识和价值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 生命哲学 儒道 儒家 道家 人的生命 庄子 灵魂不死 天地 个体生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