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合成毒品所致的精神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丁毅 王达平 +4 位作者 王怀坤 段炼 蓝晓嫦 周超 刘玉平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合成毒品所致的精神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间在广州某医院住院且接受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的41例合成毒品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符合ICD-1... 目的:探讨分析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合成毒品所致的精神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间在广州某医院住院且接受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的41例合成毒品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符合ICD-10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结果:各类合成毒品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接受MECT治疗的痊愈率为43.9%,显效率为53.7%,有效率为2.4%;甲基苯丙胺组、氯胺酮组、多种药物滥用组均有效。MECT治疗后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在合成毒品所致的精神障碍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合成毒品所致的精神障碍 疗效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P300、N400在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疑似精神障碍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毕玉蕊 曹娟 +5 位作者 张军 蔡昌群 李业平 胡峰 韦克诚 李桦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594-597,共4页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N400在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疑似精神障碍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吸食新型毒品中疑似精神障碍的戒毒人员,在传统经验性评估基础上,进行P300、N400检测,同时使用简易精神症状自陈量表(SBPS)、二项必选...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N400在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疑似精神障碍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吸食新型毒品中疑似精神障碍的戒毒人员,在传统经验性评估基础上,进行P300、N400检测,同时使用简易精神症状自陈量表(SBPS)、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BFDMT)量表进行评估。结果:非伪装组与伪装组在SBPS总分、BFDMT总分及容易条目分和困难条目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伪装组P300、N400潜伏期均长于伪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P300、N400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伪装组和伪装组的P300和N400潜伏期、波幅与BFDMT、SBPS总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以SBPS总分13分为划界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区分吸食新型毒品中疑似精神障碍的戒毒人员伪装或夸大精神症状,伪装智力低下者在疑似精神障碍戒毒人员中比较罕见。ERP的P300、N400潜伏期能区分非伪装组与伪装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毒品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 精神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毒品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现状、争议与对策
3
作者 闫雨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3-47,共5页
随着新兴毒品的不断增多,毒品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犯罪行为成为公共安全领域及大众关注的焦点。受毒品供应大幅降低等影响,滥用毒品且多样叠加的现象明显。随着滥用毒品品种多样叠加的吸毒人员涉案率的不断提高,对涉毒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 随着新兴毒品的不断增多,毒品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犯罪行为成为公共安全领域及大众关注的焦点。受毒品供应大幅降低等影响,滥用毒品且多样叠加的现象明显。随着滥用毒品品种多样叠加的吸毒人员涉案率的不断提高,对涉毒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成为困扰司法实践的重要问题。实践中对毒品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存在评价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评价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以及评价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三种观点。近年来,司法机关从严认定的倾向性明显,将涉毒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案件占绝大多数。中外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原因自由行为是毒品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认定的理论基础,不过在原因自由行为的适用范围及可罚性根据的问题上存在争议。但是,行为与责任同时存在原则在我国刑法理论和刑法规定中不存在例外。所以对毒品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应建立在行为与责任同时存在的基础上,进而形成主客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精神障碍 刑事责任能力 同时存在原则 主客观相统一
下载PDF
合成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戒毒人员病历资料分析及矫治对策
4
作者 陈修锋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08-110,共3页
合成毒品是以化学合成为主的一类精神药品或毒品。通过确诊为合成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的21名患者,结合健康档案、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合成毒品主要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类精神病样改变,经治疗预后良好,进一步探讨合成毒品所致精神障... 合成毒品是以化学合成为主的一类精神药品或毒品。通过确诊为合成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的21名患者,结合健康档案、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合成毒品主要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类精神病样改变,经治疗预后良好,进一步探讨合成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戒毒人员临床治疗及戒毒场所内的矫治对策,供戒毒治疗康复工作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毒场所 合成毒品 精神障碍 病历资料 矫治对策
下载PDF
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现状调查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盛宇 赵海 +2 位作者 蔡伟雄 汤涛 管唯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31-433,共3页
目的了解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现状及鉴定人对此类案件的观点。方法自编《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责任能力评定调查表》,选择上海市法医精神病鉴定机构的鉴定人为调查对象,通过信访方式收集调查表。结果大部分鉴定人知晓《精... 目的了解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现状及鉴定人对此类案件的观点。方法自编《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责任能力评定调查表》,选择上海市法医精神病鉴定机构的鉴定人为调查对象,通过信访方式收集调查表。结果大部分鉴定人知晓《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指南》(简称《指南》)对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做出了"不宜评定"的特别规定。《指南》颁布前后,所有的鉴定人均未做出过无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指南》颁布后,部分鉴定人仍做出完全或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对作案与症状无关、明知吸毒可致精神错乱却放纵吸毒的案例,鉴定人分歧较小。对作案与症状相关、辨控能力丧失的案例,鉴定人分歧较明显。为消除此类案件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分歧,完善立法认同率最高。结论目前在此类案件鉴定实践中,大部分鉴定人并未严格按照《指南》规定执行,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仍存在明显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毒品所致精神障碍 刑事责任能力
下载PDF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30例 被引量:5
6
作者 瞿胜 程丽娟 +2 位作者 王昉 唐玉冰 宗海燕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S1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住院治疗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肌内注射,第1天剂量为150 mg,第8天肌内注射棕榈酸帕利... 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住院治疗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肌内注射,第1天剂量为150 mg,第8天肌内注射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100 mg,以后依据患者的病情每个月肌内注射100~150 mg。对照组给予利培酮,第1周2 mg·d-1,第8天加至4 mg·d-1,至第二周末依据患者病情调整至稳定剂量4~6 mg·d-1,第3周至第8周末为固定剂量,平均剂量(5.4±0.8)mg·d-1。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依从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有显著改善(P<0.05),此后的4,8周呈现递增的改善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2周PANSS改善,此后自第4周开始,出现非常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8周PANSS变化均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总依从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总依从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疗效好,依从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利哌酮注射液 棕榈酸 毒品 新型 精神障碍
下载PDF
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的刑事责任能力 被引量:6
7
作者 亢明 齐咏华 冯稚强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9年第6期424-425,共2页
就如何正确评定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提出个人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精神障碍 毒品 责任能力
下载PDF
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审判认定调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盛宇 撒兰梅 +4 位作者 许照高 王俊杰 汤涛 刘超 蔡伟雄 《中国司法鉴定》 2016年第4期34-38,共5页
目的了解刑事法官对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本文特指自愿吸毒,危害行为发生当时已陷入辨认或控制能力丧失情形)认定意见与处置建议。方法使用自编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责任能力评定调查表,选择在国家法官学院刑事证据专题研修班... 目的了解刑事法官对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本文特指自愿吸毒,危害行为发生当时已陷入辨认或控制能力丧失情形)认定意见与处置建议。方法使用自编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责任能力评定调查表,选择在国家法官学院刑事证据专题研修班学习的刑事审判法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信访调查、自愿填报的方式收集调查表。结果问卷一获得有效问卷87份,在《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指南》(下称《指南》)颁布前,30名法官曾审理过自愿吸毒所致精神障碍者所涉刑事案件,案件中主要鉴定意见为完全、限定和无责任能力的比例为20∶9∶1,且法官最终均采信了鉴定意见;在《指南》颁布后,有31名法官曾审理过此类案件,主要鉴定意见为完全、限定、无责任能力和不予评定的比例为16∶4∶5∶6,法官最终审判认定完全、限定和无责任能力的比例为21∶8∶2。对4类特殊情形案例如,受胁迫或误吸毒品情形下,完全、限定和无责任能力的比例约为2∶3∶3;医源性摄入毒品情形下,完全、限定和无责任能力的比例约为1∶2∶3;脱毒期内因毒品的持续作用情形下,完全、限定和无责任能力的比例约为10∶9∶1;行为能力受限者自愿吸毒情形下,完全、限定和无责任能力的比例约为2∶7∶2。问卷二获得有效问卷43份,法官对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案件的责任能力认定意见中完全、限定和无责任能力的比例为31∶11∶1,对现行情况最可行的解决对策由司法鉴定行业制定相关标准、由立法层面制定相关法律条款和根据案件情况自由裁定的比例为15∶22∶6。结论在接受本调查的法官所审理案件中,多数鉴定人在相关评定时并未严格按照《指南》规定执行。法官对自愿吸毒所致精神障碍者应当负刑事责任能力的观点较为一致,多数倾向于完全责任能力,但仍存在一定分歧。相较鉴定人,法官对非自愿吸毒所致精神障碍者的责任能力认定更为严厉。绝大部分法官认为在现行情况下应由司法鉴定行业制定标准或立法层面制定法律来解决评定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精神病学 毒品所致精神障碍 刑事责任能力
下载PDF
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50例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济田 邓丽娟 朱进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7期2072-2072,共1页
目的研究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特点,为临床识别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50例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并且尿检阳性;以同期入院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对这些患者的性别、年龄及... 目的研究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特点,为临床识别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50例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并且尿检阳性;以同期入院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对这些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症状组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男性占80%,远超过女性,年龄16-45岁,平均(25±4.5)岁,时间1-4.5年,以麻果、K粉为主,使用超过2种毒品者达75%。症状出现比例:最高为幻视,多为人物或神、鬼怪,占90%;其次为情感症状、激惹、类轻躁狂、抑郁、情感脆弱,占80%;被害妄想也较多见,约占70%。结论对于临床上遇到的年轻男性,急性发病,有幻视和较丰富情感症状,以被害妄想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一定要仔细寻问有无毒品接触史,必要时尿检,以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毒品 精神障碍 诊断
下载PDF
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问题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蔡伟雄 《中国司法鉴定》 2006年第5期44-45,共2页
对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当吸毒后陷于如同“精神病人”一样的辨认或控制能力丧失状态下实施危害行为时该如何评定上。目前存在三种观点,一是从严把握,认为吸毒本就是一种法律禁止的行为,由此而产生... 对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当吸毒后陷于如同“精神病人”一样的辨认或控制能力丧失状态下实施危害行为时该如何评定上。目前存在三种观点,一是从严把握,认为吸毒本就是一种法律禁止的行为,由此而产生的危害行为更应严惩,可参照刑法对醉酒者的规定而评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有人则认为,由吸毒所致的精神障碍者也属于刑法意义上的精神病人,如果危害行为的发生是处于辨认或控制能力丧失状态时,就应该像精神病人一样评定为无责任能力;另一种是折衷办法,即结合其对毒品的心理态度与辨认和控制能力受损状态来考虑,对自愿吸毒者评定为限定责任能力,对非自愿下吸毒者,则评定为无责任能力。作者倾向同意第二种观点,这种评定意见也与多数西方国家目前通行的做法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 精神障碍 刑事责任能力 评定
下载PDF
有关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的鉴定问题——1个案例引起的思索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健 《上海精神医学》 2006年第B12期417-418,共2页
关键词 精神障碍 司法鉴定 毒品 案例 精神疾病 刑事案件 学术会议 疾病学
下载PDF
再议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真 《中国司法鉴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4,共3页
我国法律并未直接规定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问题,国内法学界和司法精神病学界对此问题仍分歧众多。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吸毒者陷于辨认或控制能力丧失状态下实施危害行为时该如何评定其刑事责任能力上。从法律的角度来探讨毒... 我国法律并未直接规定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问题,国内法学界和司法精神病学界对此问题仍分歧众多。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吸毒者陷于辨认或控制能力丧失状态下实施危害行为时该如何评定其刑事责任能力上。从法律的角度来探讨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主张目前实践中司法鉴定人员结合吸毒者的心理态度来评定其刑事责任能力缺乏法律依据,也不适宜对案件的处理,因此不宜由司法鉴定人员以精神病学的角度来认定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毒品所致精神障碍 刑事责任能力 原因自由行为
下载PDF
毒品依赖与精神障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宇红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1994年第1期24-27,共4页
本文复习了毒品依赖与精神障碍的关系问题,发现吸毒与一部分精神障碍的合并发生率较高。文章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在戒毒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吸毒 毒品依赖 精神障碍
下载PDF
丙戊酸钠联合氨磺必利治疗苯丙胺类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雪云 李神赐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17期23-24,共2页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氨磺必利治疗苯丙胺类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方法 72例苯丙胺类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观察组予丙戊酸钠联合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仅用氨磺必利治疗,疗程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氨磺必利治疗苯丙胺类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方法 72例苯丙胺类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观察组予丙戊酸钠联合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仅用氨磺必利治疗,疗程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N 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痊愈率(61.1%)明显高于对照组(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TESS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戊酸钠联合氨磺必利治疗苯丙胺类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优于单用氨磺必利,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氨磺必利 苯丙胺类毒品 精神障碍
下载PDF
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毅 《四川精神卫生》 2008年第3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精神障碍 毒品 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 临床分析 甲基安非他明 精神类药品 化学合成 娱乐场所
下载PDF
31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华 《天津护理》 2015年第6期520-521,共2页
毒品又称非法成瘾物质,是指在任何场合下都禁止使用的药物,如海洛因、可卡因、大麻等。因为这类成瘾物质的成瘾性大,严重损害使用者的心理、生理健康并危害家庭和社会。我国目前主要滥用的毒品为阿片类,如海洛因、苯丙胺类。20世纪80年... 毒品又称非法成瘾物质,是指在任何场合下都禁止使用的药物,如海洛因、可卡因、大麻等。因为这类成瘾物质的成瘾性大,严重损害使用者的心理、生理健康并危害家庭和社会。我国目前主要滥用的毒品为阿片类,如海洛因、苯丙胺类。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法成瘾物质滥用现象在我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现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及社会家庭的公共卫生问题。依赖者的健康受到影响,甚至直接伤害到生命[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 精神障碍 护理
下载PDF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在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发病与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崔颖 薛瑞 +1 位作者 张有志 洪浩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2-368,共7页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B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等特点。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多功能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作用主要包括调节糖原的合成代谢、细胞的分化与增殖以及...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B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等特点。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多功能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作用主要包括调节糖原的合成代谢、细胞的分化与增殖以及基因的表达。它参与多条细胞信号传导通路,通过磷酸化调节细胞内许多信号蛋白、结构蛋白和转录因子,进而影响神经元的存活及可塑性。从基因多态性和临床研究发现,GSK-3β可能与BD发生相关。作为GSK-3β抑制剂,锂盐是一种有效的BD治疗药物,以GSK-3β为靶标研发的小分子抑制剂也是BD治疗的热点。综上所述,GSK-3β可能是治疗BD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糖原合成酶激酶-3 靶标 锂盐 小分子抑制剂
下载PDF
再议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真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5期46-47,共2页
我国法律未规定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问题,国内法学界和司法精神病学界对此问题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吸毒者陷于辨认或控制能力丧失状态下实施危害行为时该如何评定其刑事责任能力上。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应... 我国法律未规定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问题,国内法学界和司法精神病学界对此问题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吸毒者陷于辨认或控制能力丧失状态下实施危害行为时该如何评定其刑事责任能力上。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应从法律的角度来探讨,而不能由司法鉴定人员以精神病学的角度来认定有无刑事责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所致精神障碍 原因自由行为 刑事责任能力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下载PDF
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19
作者 谢小丽 尹翼 曹燕萍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2期207-207,共1页
目的:探讨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4例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观察,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以男性居多,文化程度偏低,临当床表现以幻听、幻视、妄想为主,伴情感反应、意志行为障... 目的:探讨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4例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观察,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以男性居多,文化程度偏低,临当床表现以幻听、幻视、妄想为主,伴情感反应、意志行为障碍。经治疗获临床痊愈4例,显著进步2例,进步8例。结论: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及时治疗和采取综合护理,可荻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毒品 精神障碍 护理对策
下载PDF
新型毒品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成国 杨媚 +2 位作者 肖寒 火焰 刘波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5年第2期7-9,2-3,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常规体检者2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其睡眠质... 目的:探讨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常规体检者2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其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家属组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患者家属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普遍高于常规对照组,尤其是躯体化、抑郁、焦虑表现非常明显(P<0.05);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知及患者住院次数是影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明显低于一般水平,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不能忽视患者家属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毒品 精神障碍 家属 睡眠质量 心理状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