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返《生死场》、女性主义批评与20世纪90年代知识氛围——重读刘禾《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
1
作者 杨希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共9页
刘禾的《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是《今天》杂志“重写文学史”运动的重要收获。但是,作为女性主义文本的《生死场》与萧红小说《生死场》之间的缝隙与错位,显示出刘禾以女性主义方法照亮被“民族国家文学”宰制的《生死场》时,有... 刘禾的《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是《今天》杂志“重写文学史”运动的重要收获。但是,作为女性主义文本的《生死场》与萧红小说《生死场》之间的缝隙与错位,显示出刘禾以女性主义方法照亮被“民族国家文学”宰制的《生死场》时,有意无意地对这篇小说进行削足适履式的解读,从而压抑了小说自身更加丰富的意义可能性。刘禾对《生死场》的解读方式体现了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在重新解读中国现代文学文本时可能产生的一些偏离和误区,这些偏离和误区可以看作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知识范式转换的症候式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 《生死场》 女性主义批评 20世纪90年代知识范式
下载PDF
互联网平台数字劳动的合法性话语建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志安 刘黎明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79,共9页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建构性话语分析法,以"996工作制"、"美团外卖骑手"和新型灵活用工实践为例,考察互联网平台企业如何建构新型劳动关系的合法性话语。研究发现,互联网平台企业以制度和资源为两大核心诉求,根据...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建构性话语分析法,以"996工作制"、"美团外卖骑手"和新型灵活用工实践为例,考察互联网平台企业如何建构新型劳动关系的合法性话语。研究发现,互联网平台企业以制度和资源为两大核心诉求,根据情境和议题、风险的不同会采取三种应对策略:抗拒与回避,实现组织内劳动的去剥削化;默从与妥协,达成组织对经营环境的适应和协商;控制与再造,以"零工"和"灵活劳动"话语试图对平台劳动价值重构。文章指出,针对平台数字劳动的研究需要保持价值追问的批判性立场,也需要强化立足现实社会的在地性把握。互联网监管部门不仅要妥善处理新的劳动关系和媒介文化对传统劳动问题的转移与遮蔽,还要对新业态下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定更完善的法律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平台 数字劳动 灵活劳动 合法性话语
原文传递
菲律宾媒体南海话语合法性的构建:基于甘姆森“诠释包裹”的框架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叶淑兰 易妍 王乃一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0-128,178,179,共11页
南海问题一直是影响中美、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重要议题。文章运用国际政治与传播学交叉研究视角,在甘姆森“诠释包裹”框架理论基础上,分析了菲律宾媒体如何建构南海话语的合法性。研究发现,菲律宾媒体的话语建构存在受害者、守法者... 南海问题一直是影响中美、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重要议题。文章运用国际政治与传播学交叉研究视角,在甘姆森“诠释包裹”框架理论基础上,分析了菲律宾媒体如何建构南海话语的合法性。研究发现,菲律宾媒体的话语建构存在受害者、守法者以及合作者三大框架,同时使用了包含隐喻对潜意识的调用、二元对立的描述、短语警句的情绪动员、逻辑性数据的运用以及视觉影像的冲击这五方面的策略。菲律宾南海话语合法性的构建给中国造成了相当大的国际舆论压力,这需要进一步思考中国如何加强南海法理理据的对外传播,主动设置与引领南海议题等问题,从而加强与海外媒体的话语沟通和合作,提升南海话语传播的技巧与艺术,讲好中国的南海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 南海 话语合法性 框架分析
下载PDF
话语合法性资源的利用与误用
4
作者 聂桂兰 于芳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13,共2页
言语即行为。“任何言语行为都必须具有合法性。”所谓言语行为的合法性,就是必须合乎语言共同体的共同知识和共同行为准则。说话人的言语只有具有合法性,才可能被听话人认同。 “9·11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向世界... 言语即行为。“任何言语行为都必须具有合法性。”所谓言语行为的合法性,就是必须合乎语言共同体的共同知识和共同行为准则。说话人的言语只有具有合法性,才可能被听话人认同。 “9·11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向世界发表了公开讲话。在讲话中,布什最大限度地运用了当时可能运用的一切合法性资源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包括事件发生后他所采取的态度、他想说的话、他该做的事以及他将要采取的行动。当然,他对话语合法性资源的不同使用方法(利用或误用),必然会影响他话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合法性资源 言语行为 美国 “9·ll事件” 个人资源 国家资源 国际资源 社会文化资源 宗教资源
下载PDF
中国基层执法中的相机选择:从策略赋权到话语使用 被引量:32
5
作者 吕普生 吕忠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8-86,共9页
在基层执法领域,纵向与横向部门之间的推诿、执法队伍与执法相对人之间的冲突,都是相关主体对于行政执法权采取相机选择策略的结果。既有研究局限于末端执法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将执法机构的权力配置视为"默认设置"项,忽视了初... 在基层执法领域,纵向与横向部门之间的推诿、执法队伍与执法相对人之间的冲突,都是相关主体对于行政执法权采取相机选择策略的结果。既有研究局限于末端执法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将执法机构的权力配置视为"默认设置"项,忽视了初始权力配置对于执法策略选择的影响。行政执法权的选择性执行包括垂直互动关系中执法权的选择性下放,水平互动关系中执法主体间的选择性协同,以及政社互动关系中执法队伍与相对人对合法性话语的选择性利用。在垂直互动维度上,乡镇政府的赋权诉求与县级执法部门的控权惯性共同塑造出权能有限的乡镇综合执法机构,从而为基层执法权的运行设置了初始条件。在水平互动维度中,受制于条块结构约束和政府科层制特性,不同执法队伍之间缺乏具有约束力的协作机制,促使横向执法协作流于形式。在政社互动方面,党政体制所依赖的两套合法性话语,即伦理化的"人民政治话语"与理性化的"法制话语"之间的张力,塑造了乡镇执法权的名实分离取向,是文明执法诉求与暴力抗法实践两张皮现象的结构化动因。对于基层执法领域相机选择的三维互动分析,突出强调了初始权力配置与党政体制合法性话语对执法行为的重要影响,可以拓展和深化现有的基层执法行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执法 选择性执行 乡镇综合执法局 条块约束 合法性话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