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益网络与国家转型——对晚清慈善家潘达微的历史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武洹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7,共8页
戊戌辛亥作为中国传统慈善向近代公益转型的关键时期,既往研究主要涉及善堂绅商和趋新志士两种实践主体,但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尚缺乏系统梳理。本文从历史社会的角度,以辛亥革命亲历者、慈善家潘达微在晚清的活动轨迹与人际网络... 戊戌辛亥作为中国传统慈善向近代公益转型的关键时期,既往研究主要涉及善堂绅商和趋新志士两种实践主体,但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尚缺乏系统梳理。本文从历史社会的角度,以辛亥革命亲历者、慈善家潘达微在晚清的活动轨迹与人际网络为观察点,指出善堂绅商与志士仁人的诸种实践革新,其实无不指向当时群学理论所阐发的政治变革,致使原本发挥治理补充作用的慈善转变为主动引导社会变革的公益。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公益慈善场域的近代化实则与清末国家的政治转型呈同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 公益 合群立会 晚清 潘达微
下载PDF
近代东林形象的变化
2
作者 周紫旬 《社会科学前沿》 2020年第3期389-399,共11页
从万历三十九年(1611),人们争论东林是否是朋党开始,东林的形象就一直受朋党论的影响。晚清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在西方政党制度的影响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合群立会”的观点。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东林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 从万历三十九年(1611),人们争论东林是否是朋党开始,东林的形象就一直受朋党论的影响。晚清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在西方政党制度的影响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合群立会”的观点。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东林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朋党论的影响,其形象开始向正面方向转变。民国之时,东林好转的形象受到当时政党斗争的影响。随后因为“道德救亡”运动,东林形象再度好转。本文将侧重分析近代东林形象的变化及其原因,以此窥探近代以来,时人是如何利用已有的各类资源,论证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林形象 朋党论 近代 合群立会 道德救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