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满文古地图与俄文古地图的邂逅
1
作者 承志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共31页
本文以东西方地理知识的互动为视角,通过梳理满文《吉林九河图》的研究史以及在其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指出该图在研究过程中被以讹传讹,其结果导致了中外研究的错误观点。这幅地图最早的研究者吉田金一指出该图成图于1690年左右,... 本文以东西方地理知识的互动为视角,通过梳理满文《吉林九河图》的研究史以及在其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指出该图在研究过程中被以讹传讹,其结果导致了中外研究的错误观点。这幅地图最早的研究者吉田金一指出该图成图于1690年左右,随后逐渐被中外学界误认为是中俄尼布楚谈判中清廷代表使用的地图。本文指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满文所谓《口外九大人图》,是《吉林九河图》的原图,而“口外九大人图”乃是后人命名。接着以尼布楚谈判过程中西伯利亚东北部的里雅那江分界地为线索,探讨了《吉林九河图》中的西伯利亚地理地名知识。最后指出,俄罗斯使者斯帕法里1676年到北京携入俄文《西伯利亚地图》(1673年),被清廷译成汉文地图,其局部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亚洲西北河流图》。清廷同时依据《西伯利亚地图》,按照中国山水画的风格,绘制了一幅汉文《西伯利亚地图》(康熙时期,彩色,纸本)。虽然目前留下的只是该图的局部内容,但足以证明中俄两国在康熙十五年(1676)左右相互交流过地图资料的事实。这些地理知识乃是后来绘入满文《口外九大人图》以及《吉林九河图》等欧亚东北部地图的知识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九河图 中俄尼布楚谈判 《口外大人图》 《亚洲西北河流图》
下载PDF
名与实:格尔必齐河位置之争的起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丽婷 侯杨方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46,共8页
关于康熙年间中俄《尼布楚条约》议定界河格尔必齐河的位置,学界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今东经119°10',北纬35°08'的格尔必齐河就是当年的界河,而国外有些学者则认为是其东边的阿玛扎尔河(在清代曾... 关于康熙年间中俄《尼布楚条约》议定界河格尔必齐河的位置,学界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今东经119°10',北纬35°08'的格尔必齐河就是当年的界河,而国外有些学者则认为是其东边的阿玛扎尔河(在清代曾被称为大格尔必齐河)。本文从分析大量的清代有关界河格尔必齐河的舆图和文献资料入手,爬梳两种界河位置观点的资料依据及起源,认为外国传教士负责绘制的《皇舆全览图》错误地把格尔必齐河标注在大格尔必齐河的东边,之后清代编纂的大量舆图、文献甚至西方介绍中国疆域的书籍不加考辨地沿袭传抄,这成为误解界河格尔必齐河位置的资料基础。格尔必齐河位置之争,揭示了清代舆图文献编纂过程中沿袭传抄的弊病,只有不断追溯资料的原始来源,辨别原始资料的正误,才能从根本上还原历史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布楚条约 格尔必齐河 吉林九河图 黑龙江流域图 皇舆全览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