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延龄草营养器官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特性对环境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邵财 刘继永 +1 位作者 张浩 王振兴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37,共6页
采用解剖显微观察和光合仪测定等方法研究吉林延龄草根、茎、叶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光合生理特性,揭示其形态解剖结构、光合特性与环境适应性的关系,为吉林延龄草保护及驯化栽培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吉林延龄草只具有初... 采用解剖显微观察和光合仪测定等方法研究吉林延龄草根、茎、叶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光合生理特性,揭示其形态解剖结构、光合特性与环境适应性的关系,为吉林延龄草保护及驯化栽培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吉林延龄草只具有初生构造的根、茎及维管组织中没有形成层,初生木质部导管数量少,输导组织不发达;叶片表皮无表皮毛,表皮细胞凸凹不平;叶肉细胞由海绵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疏松,细胞之间存在较大间隙;叶片上表皮无气孔,气孔分布在叶下表面,气孔密度为18.69个·mm-2,气孔表现"外凸"特征。叶片叶绿素a/b比值为1.90;其具有较低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分别是1.23和415μmol·m-2·s-1,在光饱和点可达最大净光合速率为4.44μmol·m-2·s-1。研究表明,吉林延龄草在形态结构、光合生理特性上具有明显适应阴生潮湿环境特征,是典型的阴生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延龄草 解剖结构 光合特性 环境适应
下载PDF
吉林延龄草种子内源抑制物质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邵财 刘继永 +1 位作者 刘宁 张亚玉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23,28,共7页
为探讨吉林延龄草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生理活性及种子中抑制物质的去除方法,采用乙酸乙酯、甲醇、水提取吉林延龄草种子并测定其提取物对白菜、水稻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用温水(25,35,45℃)浸种并测定各批次浸提液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吉林延... 为探讨吉林延龄草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生理活性及种子中抑制物质的去除方法,采用乙酸乙酯、甲醇、水提取吉林延龄草种子并测定其提取物对白菜、水稻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用温水(25,35,45℃)浸种并测定各批次浸提液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吉林延龄草种子浸提液(乙酸乙酯提取液除外)对白菜幼根及胚轴,水稻幼根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物质的活性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吉林延龄草种子水提取液(C)对白菜和水稻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高于甲醇提取液(B)的生物活性,吉林延龄草种子乙酸乙酯提取液对白菜和水稻幼苗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吉林延龄草种子经乙酸乙酯、甲醇溶液提取后,再经蒸馏水提取获得的水提液Ⅱ(E)对白菜和水稻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减弱;温水浸泡可将其内源抑制物质浸提出来,且随着浸种时间的增加,浸提液对白菜幼根及胚轴的抑制作用呈现先增加而后逐渐降低的趋势。25℃蒸馏水浸泡种子第5天浸提液抑制作用达到最大,对白菜幼根及胚轴的抑制作用分别达到65.89%和25.69%,35℃蒸馏水浸泡种子第3天浸提液抑制作用达到最大,对白菜幼根及胚轴的抑制作用分别达到82.14%和59.93%,45℃蒸馏水浸泡种子第2天浸提液抑制作用达到最大,对白菜幼根及胚轴的抑制作用分别达到90.62%和83.86%。综合分析表明,吉林延龄草种子中存在活性较高的内源抑制物,用45℃温水浸泡可有效除去种子内源抑制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延龄草 种子休眠 内源抑制剂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吉林延龄草药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左月明 赵雅琪 +1 位作者 陈林林 张忠立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84-2894,共11页
目的:比较分析吉林延龄草药材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技术,色谱条件为Welchrom HPLC C_(18)色谱柱(150 mm×2.1 mm,3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 目的:比较分析吉林延龄草药材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技术,色谱条件为Welchrom HPLC C_(18)色谱柱(150 mm×2.1 mm,3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进样量3μL,检测波长190~400 nm,柱温35℃;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离子模式下扫描,扫描范围m/z 50~1200。对所得质谱数据经MarkView 1.2.1处理,使用SIMCA14.1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得到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的化合物信息,综合筛选分析吉林延龄草药材不同部位的分组趋势、相关性和含量差异性化学成分。结果:从吉林延龄草不同部位中共指认了70个化合物,其中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共56个(包括6种结构母核),占比80%。从吉林延龄草根中指认了69个化合物,根茎中指认了58个化合物,茎中指认了38个化合物,叶中指认了55个化合物,果实中指认了45个化合物,果皮中指认了45个化合物,种子中指认了40个化合物,各部位共有成分23个。PCA及OPLS-DA分析结果,吉林延龄草的5个部位(根、根茎、茎、叶、果实)清晰地聚成3类,t检验P<0.05且VIP>1的化合物有12个。结论:吉林延龄草的根、根茎、茎和种子的成分相似,均以偏诺皂苷和甾醇皂苷为主,果皮和叶中的成分以延龄草皂苷和偏诺皂苷为主,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成分含量上,该研究为吉林延龄草非药用部位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延龄草 非药用部位 甾体皂苷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吉林省濒危药用植物吉林延龄草资源与生态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欢 薛长松 +1 位作者 杨双志 于俊林 《人参研究》 2016年第6期47-48,共2页
百合科(Liliaceae)延龄草属(Trillium L.)植物间断性的分布于北美和东亚区域,具有典型"北极第三纪地理植物区系"植物特征,在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中具重要地位。其属内物种主要分布于北美,多用于早春景观绿化。我国有3种,分别分布... 百合科(Liliaceae)延龄草属(Trillium L.)植物间断性的分布于北美和东亚区域,具有典型"北极第三纪地理植物区系"植物特征,在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中具重要地位。其属内物种主要分布于北美,多用于早春景观绿化。我国有3种,分别分布于西南、西北和东北,为延龄草(T.tschonoskii)、西藏延龄草(T.govanianum)和吉林延龄草(T.kamtschatic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延龄草 延龄草 濒危药用植物 东亚区域 LILIACEAE 景观绿化 植物特征 荨麻叶龙头草 植物系统 野外调查数据
下载PDF
延龄草与吉林延龄草根茎及须根中3种皂苷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印军 孙欣光 +5 位作者 杨杰 李齐 张洁 赵阳 马百平 郭宝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46-1151,共6页
比较延龄草与吉林延龄草药材根茎与须根间主要成分的含量差异,利用HPLC-CAD同时测定了3种主要成分重楼皂苷Ⅶ、偏诺皂苷元-3β-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β-D-葡萄糖、重楼皂苷Ⅵ的含量。色谱条件:TSK ... 比较延龄草与吉林延龄草药材根茎与须根间主要成分的含量差异,利用HPLC-CAD同时测定了3种主要成分重楼皂苷Ⅶ、偏诺皂苷元-3β-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β-D-葡萄糖、重楼皂苷Ⅵ的含量。色谱条件:TSK gel ODS(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43∶57)等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进样量为20μL。电雾式检测器(CAD):工作气压为35 psi(1 psi=6.895 kPa),雾化器温度为35℃。3种甾体皂苷良好分离,线性关系、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加样回收试验均符合中药质量分析要求。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分析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头顶一颗珠的来源包含了2种延龄草属植物,且吉林延龄草为主要资源;7批延龄草样品和9批吉林延龄草的根茎之间3种皂苷成分的含量存在不显著差异;但是根茎与须根之间3种皂苷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CAD 延龄草吉林延龄草 根茎与须根 甾体皂苷 含量测定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吉林延龄草的非皂苷类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密艳 陈宇 +3 位作者 严欢 倪伟 秦徐杰 刘海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研究吉林延龄草Trillium kamtschaticum非止血活性部位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反相C18、Sephadex LH-20等色谱材料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用MTT法评价部分化合物的细胞... 目的研究吉林延龄草Trillium kamtschaticum非止血活性部位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反相C18、Sephadex LH-20等色谱材料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用MTT法评价部分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吉林延龄草非止血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蜕皮激素(1)、水龙骨素B(2)、integristerone B(3)、(9Z,15Z)-11,12,13-三羟基-9,15-十八碳二烯酸(4)、(Z)-11,12,13-三羟基-9-十八碳烯酸(5)、(9Z,15Z)-11,12,13-三羟基-9,15-十八碳二烯酸甲酯(6)、(Z)-11,12,13-三羟基-9-十八碳烯酸甲酯(7)、7,11-二甲基-3-亚甲基-10β,11-二羟基-1,6-十二碳二烯二醇-10-O-β-D-葡萄吡喃糖苷(8)、山柰酚-3-O-α-L-阿拉伯吡喃糖基(1→6)-O-β-D-半乳吡喃糖苷(9)、5-羟基-4-羟甲基-二氢吡喃-2-酮(10)。细胞毒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9和10的IC50值分别为(26.6±1.3)μmol/L(DU145细胞株)、(16.2±6.2)μmol/L(CEM细胞株)和(23.7±1.2)μmol/L(He La细胞株)。结论化合物4~7和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和10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延龄草 β-蜕皮激素 (9Z 15Z)-11 12 13-三羟基-9 15-十八碳二烯酸 5-羟基-4-羟甲基-二氢吡喃-2-酮 细胞毒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