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亚蒙古造山带东段造山事件的^(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25
1
作者 郗爱华 葛玉辉 +1 位作者 李绪俊 李碧乐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59-1065,共7页
位于中亚蒙古造山带东段的吉林省中南部呼兰群变质岩中,发现含多硅白云母的蓝晶石片岩带。采用(40)~Ar-(39)~Ar连续阶段升温的方法,对呼兰群下部层位的黑云母片麻岩和上部蓝晶石片岩中的云母类变质矿物进行测定,分别获得(223.57±0.... 位于中亚蒙古造山带东段的吉林省中南部呼兰群变质岩中,发现含多硅白云母的蓝晶石片岩带。采用(40)~Ar-(39)~Ar连续阶段升温的方法,对呼兰群下部层位的黑云母片麻岩和上部蓝晶石片岩中的云母类变质矿物进行测定,分别获得(223.57±0.80)Ma、(224.41±4)Ma的坪谱年龄和(221.90±2.79)Ma、(223.27±4.53)Ma的等时线年龄。相同的方法得到侵位于呼兰群地层中、化学成分类似于岛弧拉斑玄武岩的角闪橄榄岩(302.00±6.30)Ma和(246.00±5.70)Ma不一致坪谱年龄,从而确定了该地区古亚洲—蒙古洋缝合及中生代碰撞造山的时限范围在302~225Ma,且造山作用可能经历了由碰撞造山到陆-陆叠覆造山的连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蒙古造山带 ^40AR-^39AR同位素年龄 吉林省中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