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后日本塑造价值观的历史资源——以吉野作造思想及实践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晓靓 《日本研究》 2017年第1期42-49,共8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战后改革",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重建、复兴和再度崛起。"战后改革"在政治上的核心成果是制定了以自由民主、和平、人权为三大支柱的和平宪法,并以此作为日本政治的基石。本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战后改革",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重建、复兴和再度崛起。"战后改革"在政治上的核心成果是制定了以自由民主、和平、人权为三大支柱的和平宪法,并以此作为日本政治的基石。本文采用历史学的研究视角,以"大正民主主义"为切入点,通过聚焦这一时代的代言人吉野作造的思想与实践,透视"大正民主主义"与"战后民主主义"的历史脉络,揭示"战后改革"中的本土历史经验与外来元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对"战后改革"成果的影响与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民主主义 大正民主主义 吉野 价值观 历史资源 本土经验 外来元素
下载PDF
吉野作造的中国认知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景瑜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3年第2期77-82,共6页
吉野作造作为日本大正时期著名民本主义思想家,其思想影响深远。吉野对中国认知发端于作为袁世凯长子家庭教师、任教北洋法政学堂时期。1909年开始发表中国认知的文章,明确表示支持日本政府提出的对华“二十一条”要求,后又转而支持... 吉野作造作为日本大正时期著名民本主义思想家,其思想影响深远。吉野对中国认知发端于作为袁世凯长子家庭教师、任教北洋法政学堂时期。1909年开始发表中国认知的文章,明确表示支持日本政府提出的对华“二十一条”要求,后又转而支持中国学生爱国运动。吉野始终在立与破的思想中执着于中国认识。本文拟对吉野作造的中国认知动摇与转变进行分析、评述,探寻其中国观转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野 中国认知 二十一条 五四运动
下载PDF
吉野作造独立人格刍议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秀武 《日本学论坛》 2002年第1期2-7,共6页
从人格角度观察 ,近代日本知识分子可分为独立型、依附型和人格断裂型三种。吉野作造是近代日本人格独立型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的“民本主义”是大正民主运动的指导思想。他在思想———组织———运动的整个环节中始终保持了人格的... 从人格角度观察 ,近代日本知识分子可分为独立型、依附型和人格断裂型三种。吉野作造是近代日本人格独立型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的“民本主义”是大正民主运动的指导思想。他在思想———组织———运动的整个环节中始终保持了人格的独立。吉野作造是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理想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野 独立人格 近代 日本 知识分子
下载PDF
近代日本的政治转型与东亚文化传统——以吉野作造的“民本主义”建构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晓靓 龙蕾 《世界历史评论》 2020年第2期152-165,264,共15页
近代日本的政治转型集中体现为"宪政国家"的历史建构,在此进程中,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政治资源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东西文化的碰撞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吉野作造对儒学"民本主义"的继承与发展,表明传统文化经过现代革... 近代日本的政治转型集中体现为"宪政国家"的历史建构,在此进程中,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政治资源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东西文化的碰撞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吉野作造对儒学"民本主义"的继承与发展,表明传统文化经过现代革新方能在政治转型中焕发生机,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则是文化革新不可缺少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日本 政治转型 吉野 “民本主义”
下载PDF
吉野作造对九一八事变的认识——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战争观管窥
5
作者 赵晓靓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48-51,共4页
从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到1941年的太平洋战争,日本几乎每隔十年就发动或参与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在连续进行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过程中,日本知识分子是如何把握世界形势同日本的关系,又是以怎样的思想理论逻辑选择战争之路的?本文通... 从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到1941年的太平洋战争,日本几乎每隔十年就发动或参与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在连续进行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过程中,日本知识分子是如何把握世界形势同日本的关系,又是以怎样的思想理论逻辑选择战争之路的?本文通过考察日本著名知识分子、民本主义思想家吉野作造对九一八事变的认识,论证:帝国主义时代培养起来的"弱肉强食"的生存观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引发的"民族生存"的危机意识相结合,构成了吉野作造接受关东军以武力解决"满蒙问题"的内外原因。目前国内学术界少有关于日本知识分子战争观的研究,作者期望通过探究以吉野作造为代表的日本知识分子战争观的形成及演变,揭示19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野 九一八事变 战争观
下载PDF
吉野作造民本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超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3-107,共5页
吉野作造虽然在早期就认识到了民本主义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但并不意味着他当时就具有了成熟的民本主义论思想,他对民主政治的认识经历了由民本主义的雏形——“主民主义”的提出到形成基于人格主义的民本主义的逐步成熟的过程。吉野成熟... 吉野作造虽然在早期就认识到了民本主义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但并不意味着他当时就具有了成熟的民本主义论思想,他对民主政治的认识经历了由民本主义的雏形——“主民主义”的提出到形成基于人格主义的民本主义的逐步成熟的过程。吉野成熟的民本主义论以同基督教共通的人格主义为精神基础,以代议制为根本的政治原则,主张两党制的政党政治和普选,构成了自成体系、富有特色的民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野 民本主义 立宪政治
下载PDF
吉野作造的国际民主主义
7
作者 王超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2-95,共4页
日本近代历史上曾存在过的两种对立的国际政治理念———追求霸权和重视通商贸易,吉野作造提倡国际民主主义,他一方面继承了幕末以来横井小楠流派的国际政治理念,另一方面为20世纪20年代日本的协调外交的出现在思想上做了先期的启蒙和... 日本近代历史上曾存在过的两种对立的国际政治理念———追求霸权和重视通商贸易,吉野作造提倡国际民主主义,他一方面继承了幕末以来横井小楠流派的国际政治理念,另一方面为20世纪20年代日本的协调外交的出现在思想上做了先期的启蒙和理论准备。他的国际民主主义思想为日本近代国际政治思想提出了"和平通商国家"的发展方向,他在中日、朝日关系问题上的主张和见解在那个时代也具有鲜明的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野 国际民主主义 国际政治
下载PDF
论北一辉与吉野作造对五四运动的不同态度——兼析北一辉中国观的转变
8
作者 徐智博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8期92-94,共3页
五四运动在思想层面上对中国社会最大的冲击,莫过于儒教的权威和传统的伦理观念受到致命的打击,而西方思想则大受推崇。在旧有的传统价值观念被唾弃,新的价值观念被期待由西方引进之际,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先驱北一辉和日本大正民主运动... 五四运动在思想层面上对中国社会最大的冲击,莫过于儒教的权威和传统的伦理观念受到致命的打击,而西方思想则大受推崇。在旧有的传统价值观念被唾弃,新的价值观念被期待由西方引进之际,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先驱北一辉和日本大正民主运动的理论先驱吉野作造均在此时发表了对五四运动的不同看法。通过对这两种不同认知间的对比,可以对北一辉中国观的转变过程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一辉 吉野 五四运动 中国观
下载PDF
通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浅谈吉野作造的中国观
9
作者 王荷 《青年与社会(下)》 2015年第12期313-313,共1页
1919年1月18日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并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因高举了民主的旗帜,在日本也广受关注。这不仅能反映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周知程度,也能体现日本在针对中国问题上的立场。五四新文化运动彻底改... 1919年1月18日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并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因高举了民主的旗帜,在日本也广受关注。这不仅能反映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周知程度,也能体现日本在针对中国问题上的立场。五四新文化运动彻底改变了一批对中国热切关注的日本人士的中国观,其中就包括被称为“日本大正运动的理论指导者”的日本著名的政治学家,东京帝国大学教授吉野作造(1878—1933)。吉野作造对中国持平等看待的态度,否定了日本政府的侵华政策。他坚信中国青年已经开始觉醒,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民主运动应相互帮助、相互扶持。文章正是通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来浅谈吉野作造的中国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吉野 民主主义
下载PDF
吉野作造的“朝鲜观”——对帝国主义的批判与妥协
10
作者 佟艳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128-133,共6页
吉野作造(1978—1933)是日本大正民主运动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大正民主运动的旗手"。吉野作造的"朝鲜观"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05年至1915年,这一时期吉野对朝鲜问题涉及不深,仅仅围绕"朝... 吉野作造(1978—1933)是日本大正民主运动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大正民主运动的旗手"。吉野作造的"朝鲜观"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05年至1915年,这一时期吉野对朝鲜问题涉及不深,仅仅围绕"朝鲜同化论"简单发表过一些看法;第二阶段为1916年3月实现了对中国和朝鲜的实地考察之后,在承认日本对朝鲜统治权的基础上,对具体的殖民统治政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第三阶段是1919年朝鲜三一运动发生之后,面对朝鲜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斗争而提出的"日朝命运共同体论"。可以看出吉野作造的"朝鲜观"实际上是一种"帝国主义的合理观",即在承认帝国主义侵略逻辑的前提下,提出了改良性质的"殖民地的自治"与"保全论",对帝国主义批判的同时,又对其有所妥协。但是他忽略的是帝国主义侵略逻辑的本身,如果某种逻辑在根本上是错误的,那么无论对这个逻辑进行怎样的修补,都不能掩盖这个逻辑本身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野 大正时期 朝鲜观 “帝国主义合理观”
下载PDF
李大钊与吉野作造
11
作者 张耀杰 《同舟共进》 2022年第3期48-51,共4页
1919年前后,吉野作造是日本学界少有的一位密切关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并且为五四运动提供公开辩护的著名学者,他和早年的学生李大钊友善互动、反复沟通,极力促成了北大赴日考察团从1920年5月5日至6月5日的考察交流。这是当时中日两国新... 1919年前后,吉野作造是日本学界少有的一位密切关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并且为五四运动提供公开辩护的著名学者,他和早年的学生李大钊友善互动、反复沟通,极力促成了北大赴日考察团从1920年5月5日至6月5日的考察交流。这是当时中日两国新文化界仅有的一次规格较高也比较正式的团体外交活动,不仅拓宽了时人的文化视野,增进了两国新文化界的相互了解,还为相关人员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野 外交活动 李大钊 赴日考察 日本学界 后续发展 五四运动 考察交流
下载PDF
政治与道德的纠葛——吉野作造的政党政治论
12
作者 郑亚楠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62-67,共6页
吉野作造提倡民本主义,主张多数与少数的调和,认为民众只需消极监督政党即可,制度本身并不会提供实质性利益,政治良性发展的关键在于伦理道德,政治家的人格与品性尤为重要,政治规则与伦理道德应保持一致。吉野作造鉴于政党的腐败和急功... 吉野作造提倡民本主义,主张多数与少数的调和,认为民众只需消极监督政党即可,制度本身并不会提供实质性利益,政治良性发展的关键在于伦理道德,政治家的人格与品性尤为重要,政治规则与伦理道德应保持一致。吉野作造鉴于政党的腐败和急功近利导致其在伦理道德面前受到质疑,便以道德不健全为由持续批判"宪政常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野 民本主义 政党政治 伦理道德
下载PDF
五四时期的日本友人吉野作造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本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79年第3期25-28,共4页
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到来之际,人们都在深深地缅怀那些把我们伟大祖国推向新的历史时期的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同样,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向中国人民伸出友谊之手,声援和帮助过中国人民的外国朋友们。
关键词 五四运动 吉野 日本国民 民本主义 中日两国 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 五四时期 对华政策 军阀
下载PDF
“民本主义”之输入与意涵之回归 被引量:3
14
作者 闾小波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58,共8页
民本、民本思想、民本主义等概念,在当下中国政治话语中相当流行。其实,在中国古籍中稀见作为名词的"民本"。1916年前后,"民本主义"作为一个术语或概念在日本知识界颇为流行,意为Democracy的日语译名之一。1917年,&... 民本、民本思想、民本主义等概念,在当下中国政治话语中相当流行。其实,在中国古籍中稀见作为名词的"民本"。1916年前后,"民本主义"作为一个术语或概念在日本知识界颇为流行,意为Democracy的日语译名之一。1917年,"民本主义"作为一个日语借词由李大钊等人输入中国,成了Democracy的汉译名词之一。1919年该词的用法受到陈独秀的质疑。1922年梁启超将民本主义拉回到中国语境并做了系统的阐述,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在其后的20余年里,民本主义在汉语界有两种用法:一是作为Democracy的汉译名词;二是特指民视民听,民贵君轻的思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本主义与Democracy日渐疏离,逐渐回归儒家政治学说已成定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主义 吉野作照 日语借词
下载PDF
吉野作造的日本在华权益观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晓靓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5,共8页
吉野作造是近代日本的著名思想家,被誉为"大正民主运动的旗手",他一生发表了大量关于中日关系的言论,从辛亥革命到南京政府成立,吉野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调整其在华权益观,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然而根深蒂固的帝国主义生存观... 吉野作造是近代日本的著名思想家,被誉为"大正民主运动的旗手",他一生发表了大量关于中日关系的言论,从辛亥革命到南京政府成立,吉野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调整其在华权益观,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然而根深蒂固的帝国主义生存观也束缚了他的对华认识,九一八事变后吉野对华权益观的倒退,折射出日本民众支持侵华战争的思想根源。战后吉野被日本人认为代表了日本知识分子的良知,则表明吉野作造的权益观并没有成为"历史",而是留存在于现代日本人的历史观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野 “对华二十一条要求” 日本在华权益观 中日关系
原文传递
吉野作造的哲学:在东亚语境中的考察
16
作者 赵晓靓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0-34,共5页
吉野作造是近代日本著名的思想家,他倡导"民本主义",不仅引领了20世纪初期的"大正民主运动",也被认为是战后日本自由民主主义的重要思想源头。本文将吉野作造的哲学思想与东亚传统思想展开对比,揭示吉野作造哲学的... 吉野作造是近代日本著名的思想家,他倡导"民本主义",不仅引领了20世纪初期的"大正民主运动",也被认为是战后日本自由民主主义的重要思想源头。本文将吉野作造的哲学思想与东亚传统思想展开对比,揭示吉野作造哲学的东方特色,同时也折射出近代日本发动对外战争的内在思想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野 哲学 东亚语境 对外战争
原文传递
九·一八事变后吉野作造的中国论
17
作者 赵晓靓 《日本学研究》 2008年第1期242-248,共7页
关键词 吉野 战争违法化体制 华盛顿体制 九·一八事变
原文传递
从对立到融合——论日本左翼文学对新感觉派文学的消解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秀卿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0-41,共2页
日本左翼文学和新感觉派文学的对立与融合 一战的结束和苏俄革命成功,对世界历史进程造成了巨大冲击。日本自然也被裹挟其中。比如:1916年(大正5)1月号的《中央公论》,以东京帝大教授吉野作造所写的题为《论宪政的本义及其贯切到... 日本左翼文学和新感觉派文学的对立与融合 一战的结束和苏俄革命成功,对世界历史进程造成了巨大冲击。日本自然也被裹挟其中。比如:1916年(大正5)1月号的《中央公论》,以东京帝大教授吉野作造所写的题为《论宪政的本义及其贯切到底之方法》长篇论文装饰卷首,倡导民本主义;1918年发生“米骚动”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 新感觉派 日本 消解 世界历史进程 吉野 民本主义 苏俄
下载PDF
五四时期李大钊的思想与茅原华山、陈溥贤 被引量:4
19
作者 石川祯浩 王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2-19,共8页
一李大钊早期思想与茅原华山作为中国最初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李大钊早期思想是中国近代思潮的一个横截面。他接受马克思主义过程本身如实地反映了五四时期中国的思想状况和马克思主义本身给中国带来的思考模式。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与围... 一李大钊早期思想与茅原华山作为中国最初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李大钊早期思想是中国近代思潮的一个横截面。他接受马克思主义过程本身如实地反映了五四时期中国的思想状况和马克思主义本身给中国带来的思考模式。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与围绕着他的外在因素间的关系,越仔细观察,越可窥视到当时的初期马克思主义者所处的意义深远的思想画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五四时期 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近代 五四运动 吉野 日本 马克思主义观 社会主义思潮 民本主义
下载PDF
大正民本主义辨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秀武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1996年第1期14-18,共5页
大正民本主义辨析陈秀武1910年,以大正政变为发端,大正民主运动在日本广泛地开展起来。作为其理论指导方针的民本主义,在这个时期成形并且成为整个大正时期政治变动主要的指导思想。一、“民本主义”的由来明治末年以来,使用“... 大正民本主义辨析陈秀武1910年,以大正政变为发端,大正民主运动在日本广泛地开展起来。作为其理论指导方针的民本主义,在这个时期成形并且成为整个大正时期政治变动主要的指导思想。一、“民本主义”的由来明治末年以来,使用“民本主义”这个词的人很多,但将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主义 民主主义 吉野 政治目的 立宪政治 社会主义 政党内阁 立宪主义 贵族政治 代议政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