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存的吊诡与辩无胜--《庄子·齐物论》第13—14节解读
1
作者 郭美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齐之为齐引向生存的真实,这基于对流俗的克服。但是,克服流俗的扭曲并非就是主观境界式的混同流俗的妙道之行,也不是以理智概念遮蔽、湮没现实的太早计之揣摩,而是面对流变而开启面向未知可能,从而在生死交融、梦觉一体中直面生存的吊... 齐之为齐引向生存的真实,这基于对流俗的克服。但是,克服流俗的扭曲并非就是主观境界式的混同流俗的妙道之行,也不是以理智概念遮蔽、湮没现实的太早计之揣摩,而是面对流变而开启面向未知可能,从而在生死交融、梦觉一体中直面生存的吊诡而游于独以成己。由此,在观念领悟中,独断论的绝对真理观也就被拒斥了,从而走出观念囚笼而振于无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齐物论》 妙道之行 太早计 生存的吊诡 辩无胜 振于无竟
下载PDF
从言说方式看“庄子美学非美学”的吊诡
2
作者 陈火青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11期10-16,共7页
庄子吊诡的言说方式,在审美和技艺上表现出“至乐无乐”“至(大)美无美”“大巧若拙”等吊诡。从学科美学看,一方面,它彰显了道的层面的大美、至乐与大巧等,但大美等是一种美德精神及其体验,是非美学的;另一方面,它否定了世俗层面的审... 庄子吊诡的言说方式,在审美和技艺上表现出“至乐无乐”“至(大)美无美”“大巧若拙”等吊诡。从学科美学看,一方面,它彰显了道的层面的大美、至乐与大巧等,但大美等是一种美德精神及其体验,是非美学的;另一方面,它否定了世俗层面的审美与技艺,具有明显的反审美性。依其吊诡,当说“庄子美学”时,其实也在说“庄子美学非美学”。庄子美学研究是视域融合的建构过程,从学科美学的视域看,庄子是“非美”的。“非美”是合乎庄子道和体道思想的,也合乎其“齐物论”和“道—言”思想。吊诡之失正在于未能保住世俗之审美和技艺,此问题经后世理论家作转化后得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思想 吊诡 非美学 美德精神
下载PDF
新文化元典与现代性的偏执:五四启蒙精神与“内圣外王”思维的吊诡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宝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0-74,共5页
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载体的新文化运动紧紧围绕着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新与旧的命题展开,但这一切总是摆不开道德伦理的基线。在《新青年》同仁为新的道德伦理鸣锣开道的同时,他们又不自觉地陷入了传统伦理至上主义的泥淖。近代... 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载体的新文化运动紧紧围绕着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新与旧的命题展开,但这一切总是摆不开道德伦理的基线。在《新青年》同仁为新的道德伦理鸣锣开道的同时,他们又不自觉地陷入了传统伦理至上主义的泥淖。近代启蒙的宿命告诉我们,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演进无时不充满着吊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新青年》视为一个新型的内圣外王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现代性 新文化元典 内圣外王 吊诡
下载PDF
视觉生产的狂欢与吊诡——论网络时代的视觉文化传播的价值与挑战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敏 何谦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0-44,共5页
互联网Web2.0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用户中心论"的时代,Web2.0意味着上传、共享与建造连接关系,视觉文化的传统传播格局也因此被打破。传播者和传播对象身份发生了重要变革,传统的传播流向由单向被颠覆为双向、多向甚至万向。Web... 互联网Web2.0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用户中心论"的时代,Web2.0意味着上传、共享与建造连接关系,视觉文化的传统传播格局也因此被打破。传播者和传播对象身份发生了重要变革,传统的传播流向由单向被颠覆为双向、多向甚至万向。Web2.0的多向语境中,视觉文化生产呈现出狂欢景观,也在其传播过程中形成上传共享与网络视觉暴力的吊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网络 传播 狂欢 吊诡
下载PDF
论庄子的梦觉吊诡——《齐物论》读书笔记之一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伯聪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6-12,共7页
论庄子的梦觉吊诡———《齐物论》读书笔记之一李伯聪1庄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庄子》是中华文明上的一部“奇书”。陈鼓应先生说:“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以及哲学体系的建立,始于老子,而博大精深于庄子。庄子在中国哲... 论庄子的梦觉吊诡———《齐物论》读书笔记之一李伯聪1庄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庄子》是中华文明上的一部“奇书”。陈鼓应先生说:“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以及哲学体系的建立,始于老子,而博大精深于庄子。庄子在中国哲学史的地位,就其哲学意境的高超性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齐物论》 吊诡 哲学
下载PDF
启蒙的吊诡与启蒙的反思——以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启蒙反思”论说为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治洪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思想 启蒙反思 吊诡 实验科学 人类发展史 启蒙思想家 启蒙运动 18世纪
下载PDF
郭象的性分论及其理论吊诡 被引量:1
7
作者 暴庆刚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5,共7页
郭象的性分论即是自性论,在内容上包括:物各有性,性各有极;性分自然,内外相符;习以成性,强学矫性;得性为是,失性为非。郭象对事物自性的探讨完全立足于现象经验层面,以性分言自然、言习学,并将之运用于对人的社会角色和现实社会秩序的... 郭象的性分论即是自性论,在内容上包括:物各有性,性各有极;性分自然,内外相符;习以成性,强学矫性;得性为是,失性为非。郭象对事物自性的探讨完全立足于现象经验层面,以性分言自然、言习学,并将之运用于对人的社会角色和现实社会秩序的解释。虽然性分论是郭象哲学中独具特色的理论,但其本身并不圆融,而是内含着性分的先天决定与后天形成、性分与习学、仁义作为普遍之性与特殊之性的三大理论吊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性分 性分论 自然 习学 理论吊诡
下载PDF
现代性吊诡与当代中国的跨文化古典复兴 被引量:1
8
作者 柯小刚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2,共8页
越反对现代性越深陷其中,这种现代性的吊诡处境亟需中西古典智慧的复兴,重新参与到当代人类生活的反思和调整之中。中国当前的跨文化古典复兴正是对这一问题意识的呼应。春秋"通三统"的思想对于民主政治的建设性批判,《易经... 越反对现代性越深陷其中,这种现代性的吊诡处境亟需中西古典智慧的复兴,重新参与到当代人类生活的反思和调整之中。中国当前的跨文化古典复兴正是对这一问题意识的呼应。春秋"通三统"的思想对于民主政治的建设性批判,《易经》和《庄子》的气化思想对于何谓事物和人的理解,古典书画艺术的工夫美学对于气化主体的养成,将成为古典文教在当代生活中发挥先锋作用的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吊诡 通三统 气化主体 工夫美学
下载PDF
“言志”的吊诡:重读《立论》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崇科 《临沂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57-61,共5页
作为"我梦见"系列书写中的一篇散文诗,《立论》中有其朴素外部难以遮蔽的复杂意义与诗性。其中呈现出一种"言志"的吊诡:包括言志的艰难性,鲁迅借此批判立论中载道对言志的欺压,表达出孤独、失语状态以及对立论权的... 作为"我梦见"系列书写中的一篇散文诗,《立论》中有其朴素外部难以遮蔽的复杂意义与诗性。其中呈现出一种"言志"的吊诡:包括言志的艰难性,鲁迅借此批判立论中载道对言志的欺压,表达出孤独、失语状态以及对立论权的争取,同时也批判国民劣根性;不容忽略的还有对立论的原则和方法——"真"的吊诡书写,比如其中"真"的杀伤力。而从进化论的角度看,文本中的人物设置又呈现出鲁迅式的思想追求。当然其中也包括言志的工具式吊诡。其中的哈哈论和"Hehe"都有其他可能的内涵和开拓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论》 言志 吊诡 鲁迅 国民性
下载PDF
试论网络媒介权力的“吊诡”状态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晨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3,共3页
网络媒介权力呈现的是霸权与消解、拥有与失去,虚拟与真实多重"吊诡"状态。媒介权力的形态始终在压制与激励之间来回摇摆,网络中的人们面临有权和无权的艰难选择。
关键词 霸权 消解 吊诡
下载PDF
设计的吊诡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建新 鞠云 《设计》 2015年第1期34-39,共6页
制品的选择就是生活方式的选择:设计创造了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观念、行为,影响着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早在1991年在武汉召开的"工业设计国际论坛"上,日本学者网本义弘先生就尖锐地提出:&qu... 制品的选择就是生活方式的选择:设计创造了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观念、行为,影响着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早在1991年在武汉召开的"工业设计国际论坛"上,日本学者网本义弘先生就尖锐地提出:"设计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音?"答案当然是正面的,但我们也不得不反思,设计在某些方面自觉不自觉充当了商业的奴隶、自然的叛徒。现代设计正遭遇严重的可持续危机,同时也置于吊诡现象之中,充满矛盾。本文从批判的角度对现代设计进行了一定深度的考察与反思,试图在批判的过程中引发设计师与使用者的思辨,发挥设计的最大价值,用现在流行的表述就是"发挥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批判 设计吊诡 考察与反思 消费文化 普适计算
下载PDF
《老子》:“正言若反”“不笑不足以为道”的“吊诡·反讽”之道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博克 赖锡三 +2 位作者 莫加南 陈慧贞(整理) 李志桓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17,共17页
莫加南(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我是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的老师莫加南,非常开心可以担任今天活动的主持人,今天是我们跨文化汉学共生哲学的第三场活动,非常荣幸可以再一次欢迎任博克老师跟我们一起讨论《老子》的问题。今天任博克当我们的... 莫加南(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我是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的老师莫加南,非常开心可以担任今天活动的主持人,今天是我们跨文化汉学共生哲学的第三场活动,非常荣幸可以再一次欢迎任博克老师跟我们一起讨论《老子》的问题。今天任博克当我们的导读人,帮我们进一步了解《老子》,讨论的题目是《〈老子〉:"正言若反""不笑不足以为道"的"吊诡·反讽"之道》。今天与任老师对话的是赖锡三老师,非常期待他们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言若反 《老子》 博克 老子 反讽 吊诡 跨文化 主持人
下载PDF
有关气与理的超越、吊诡、反讽——从庄子延伸至理学与佛学的讨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博克 何乏笔 +2 位作者 赖锡三 吴崇柏(文字记录) 李志桓(校正补注)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1-15,共15页
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赖锡三到任博克教授任教的芝加哥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2019年5月,何乏笔从德国法兰克福来访。为延续他们过去讨论庄子wild card与天台吊诡思维的乐趣,三人于赖锡三在芝加哥大学的海德公园小白楼住处,进... 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赖锡三到任博克教授任教的芝加哥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2019年5月,何乏笔从德国法兰克福来访。为延续他们过去讨论庄子wild card与天台吊诡思维的乐趣,三人于赖锡三在芝加哥大学的海德公园小白楼住处,进行了这场以文会友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加哥大学 德国法兰克福 庄子 以文会友 吊诡 理学与佛学
下载PDF
释“吊诡”——兼论中西方戏剧“悬念”结构的叙事模式共同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晗 《晋中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9-12,共4页
作为戏剧重要要素之一的"冲突"(conflict)在不同语境的戏剧环境下有着不同的表征。西方戏剧认为,所谓冲突,便是现实人类由于立场、观点等相迥而产生的矛盾(contradic-tion),这种矛盾在戏剧中的反映,便是冲突。而中国传统戏曲... 作为戏剧重要要素之一的"冲突"(conflict)在不同语境的戏剧环境下有着不同的表征。西方戏剧认为,所谓冲突,便是现实人类由于立场、观点等相迥而产生的矛盾(contradic-tion),这种矛盾在戏剧中的反映,便是冲突。而中国传统戏曲认为,所谓冲突,乃是在一个链状的叙述模式中,出现顺序进行的点状"场子",而构成这种特殊的"场子"的冲突,则被笔者称为"吊诡"(paradox)。从这两种源自于不同戏剧结构的矛盾元素出发,笔者认为,无论中国戏曲还是西方戏剧,在情节上都存在着"吊诡"这种叙事模式的美学共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诡 冲突 悬念
下载PDF
虹影《英国情人》中两性关系吊诡之处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旭东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72-174,共3页
虹影的《英国情人》自问世文坛以来便引起"轩然大波",从表征上看这部跨文化文本是由一段关于"通奸"的"烂俗"故事架构起来的,但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角度探析它的潜在意蕴,便不难发现在这段故事的影射了东... 虹影的《英国情人》自问世文坛以来便引起"轩然大波",从表征上看这部跨文化文本是由一段关于"通奸"的"烂俗"故事架构起来的,但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角度探析它的潜在意蕴,便不难发现在这段故事的影射了东西半球之间的权力关系。本文从女性主义与东方学的角度入手,解读裘里安?贝尔与闵之间的两性关系和通奸故事背后所潜藏的东西方权力关系的角逐,并通过文本自身的悖谬之处来揭示作者书写态度的前后吊诡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影 《英国情人》 女性主义 东方学 吊诡
下载PDF
从学术吊诡重审太虚与胡适之争——兼论近代佛学研究的边缘化
16
作者 许轶冰 黄新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4-128,共5页
有关太虚与胡适交往之研究,本应成为窥视近代学术史尤其是佛学研究史的一个窗口,然通过审视以往之研究成果,却不难发现此一研究不免过于单薄。除二人之直接交往与学术交往未能梳理清晰外,同时就研究者的立场看,存在着难以将两方面资料... 有关太虚与胡适交往之研究,本应成为窥视近代学术史尤其是佛学研究史的一个窗口,然通过审视以往之研究成果,却不难发现此一研究不免过于单薄。除二人之直接交往与学术交往未能梳理清晰外,同时就研究者的立场看,存在着难以将两方面资料融汇共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两方面文献的考证,再现了太虚与胡适直接交往与学术交往之具体细节,并对百年来佛学研究亦提出自己的反思,即不免边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 胡适 吊诡现象 直接交往 学术交往
下载PDF
台湾体验与黄锦树“南洋”论述的吊诡
17
作者 朱崇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33,160,共8页
考察台湾体验与"黄锦树现象"的复杂关系,我们不难发现,台湾既是旅台学者黄锦树的资源支撑的反攻利器,同时又是一种伤害和背叛。对马华本土的大力批判毋宁更反映出黄锦树对大马这块阵地的高度重视和迷恋,而对台湾的背叛既是一... 考察台湾体验与"黄锦树现象"的复杂关系,我们不难发现,台湾既是旅台学者黄锦树的资源支撑的反攻利器,同时又是一种伤害和背叛。对马华本土的大力批判毋宁更反映出黄锦树对大马这块阵地的高度重视和迷恋,而对台湾的背叛既是一种对伤害的回应,又是一种丰富。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黄锦树对中国性和本土性都呈现出相当复杂的吊诡情结,其中也有需要清理的霸权逻辑,甚至也部分限制了他的自我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黄锦树 吊诡 “南洋”论述
下载PDF
忽然想到——历史的吊诡
18
作者 陈四益 黄永厚(图) 《同舟共进》 2013年第12期70-71,共2页
人们总说改革推动历史的进程,但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者,却大多没有好下场。这很令人伤感,却也是历史的吊诡之处。改革者没有好下场,其改革自然也没有好结果,所以,中国历史上每有改革,最后总是仍复旧观,回到先前的路上去。改革如此... 人们总说改革推动历史的进程,但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者,却大多没有好下场。这很令人伤感,却也是历史的吊诡之处。改革者没有好下场,其改革自然也没有好结果,所以,中国历史上每有改革,最后总是仍复旧观,回到先前的路上去。改革如此,造反也一样,除去换一家做皇帝,其他没什么两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吊诡 改革者 下场
下载PDF
试论西方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其吊诡性
19
作者 李超显 彭福清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3-46,共4页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西政治文明的共存和交融趋势日益凸显。在我们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其政治文明的同时,也应谙习其政治文明的吊诡性。因此,在揭示西方政治文明内涵的基础上,对其吊诡性产生的深层根源作出政治学剖析,对建设有中国特色...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西政治文明的共存和交融趋势日益凸显。在我们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其政治文明的同时,也应谙习其政治文明的吊诡性。因此,在揭示西方政治文明内涵的基础上,对其吊诡性产生的深层根源作出政治学剖析,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吊诡 政治学分析
下载PDF
“工农兵”:“吊诡”的形象符号——“十七年诗歌”中的“工农兵”形象研究
20
作者 巫洪亮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2,共6页
"十七年诗歌"中的"工农兵"意象是一种"吊诡"的形象符号,一方面它以"完型化"形象符号照亮新的"民族国家精神",另一方面又遮蔽了"真实"世界里"工农大众"精神形态... "十七年诗歌"中的"工农兵"意象是一种"吊诡"的形象符号,一方面它以"完型化"形象符号照亮新的"民族国家精神",另一方面又遮蔽了"真实"世界里"工农大众"精神形态的复杂性;一方面它确证和巩固了新的民族国家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又使诗歌陷入"公式化"的俗套而诗人则成为符号"软暴力"的对象;一方面它让"工农大众"在虚拟镜像中获得"翻身做主人"的政治文化快感,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在符号的迷狂中丧失精神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诗歌” “工农兵”形象 符号 吊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