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忠县吊钟坝滑坡Ⅰ-2变形体启动机制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涛 陈江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5年第2期18-22,56,共6页
忠县吊钟坝滑坡Ⅰ-2变形体曾于1962年、1982年和1988年由于暴雨产生过三次强变形,2009年监测期间又发生一次4 m以上的滑移,但至今未发生整体失稳,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本文采用传递系数法对变形体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合监测数据和... 忠县吊钟坝滑坡Ⅰ-2变形体曾于1962年、1982年和1988年由于暴雨产生过三次强变形,2009年监测期间又发生一次4 m以上的滑移,但至今未发生整体失稳,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本文采用传递系数法对变形体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合监测数据和宏观变形,对其启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暴雨工况下变形体稳定性显著降低,该变形体属于典型的推移式滑坡,但由于变形体前部滑体与土岩接触带有较长的平缓段,且厚度具有后部薄、前部厚的特征,使得前部阻滑作用显著而未发生整体失稳,为该类滑坡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钟坝滑坡 变形体 启动机制 推移式滑坡
下载PDF
重庆忠县吊钟坝滑坡形成机制与稳定性分析
2
作者 汪传智 魏立新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5年第8期265-268,27,共4页
通过对工程区区域地质环境、滑坡所在山体基本地质条件研究,分析了该滑坡的成因机制,认为吊钟坝滑坡体的形成历史与钟坝河的发育过程紧密联系,特殊的岩性组合造就了该区特殊的河谷形态,并提供了广阔的第四系物质赋存空间,进而演化形成... 通过对工程区区域地质环境、滑坡所在山体基本地质条件研究,分析了该滑坡的成因机制,认为吊钟坝滑坡体的形成历史与钟坝河的发育过程紧密联系,特殊的岩性组合造就了该区特殊的河谷形态,并提供了广阔的第四系物质赋存空间,进而演化形成了现有的崩塌体空间形态和变形表象。在深入分析该滑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地形地貌、变形迹象及物质组成差异性为依据,对该滑坡变形机理进行论述,重点评价影响堆积体稳定性的诱发因素。结果表明,堆积体滑坡的变形机制是受黏土层的控制,堆积体在地下水的长期作用下产生蠕滑-拉裂变形,并具有牵引式破坏的典型特征。最后采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堆积体整体及局部的稳定性,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整体基本稳定,暴雨工况下,可能存在小规模的变形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钟坝滑坡 形成过程 演化机制 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水土相互作用下滑带土力学效应与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阎瑞敏 滕伟福 闫蕊鑫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82-85,106,共5页
为研究水土相互作用下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原因,以三峡库区吊钟坝滑坡群为研究对象,采集该滑坡群中典型滑带土为试验样本,研究在不同饱和时间条件下滑坡滑带土的峰值强度、残余强度的变化规律及滑带土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为研究水土相互作用下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原因,以三峡库区吊钟坝滑坡群为研究对象,采集该滑坡群中典型滑带土为试验样本,研究在不同饱和时间条件下滑坡滑带土的峰值强度、残余强度的变化规律及滑带土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随着饱水时间的增长,滑带土峰值强度表现为先持续降低,7 d后下降速度变缓甚至不变,10 d后再次明显降低;滑带土残余强度则表现为凝聚力持续降低,内摩擦角在短期内不受饱水时间的影响;滑带土微观结构由饱水前的曲片状叠聚体结构逐渐向平片状叠聚体、絮凝体、凝聚体结构发生转变;水-土间的化学作用是滑带土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但在短时间范围内,水-土间的物理作用大于化学作用,水-土作用使得滑带土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带土 水-土化学作用 微观结构 力学效应 吊钟坝滑坡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