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词语类型语境与引语同一替换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健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2-47,159,共6页
语句中某些语词可为其引导从句提供词语类型语境,分析这种语境与解决"同一替换"难题密切相关。弗雷格所论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及罗素所论初现与再现都与这种语境有关。弗雷格认为引语替换是有相同涵义的语句替换,他用来替换的... 语句中某些语词可为其引导从句提供词语类型语境,分析这种语境与解决"同一替换"难题密切相关。弗雷格所论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及罗素所论初现与再现都与这种语境有关。弗雷格认为引语替换是有相同涵义的语句替换,他用来替换的语句却只具有同一语境里的相同真值。奥尔伍德等所提"内涵语境"源于弗雷格的"引语","晦暗语境"源于罗素的摹状词,而摹状词理论并未真正解决同一替换难题。摹状词本身与同一替换是否有效无关。引语同一替换主要与词语类型语境揭示的语言层次相关,而且同一替换只能是指称相同而涵义不同的语词或语句替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语类型语境 语言层次 同一替换
下载PDF
从认知视角看晦暗语境下同一替换失效问题
2
作者 武庆荣 张存建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9-142,共4页
单称词项存在四个难题,其中同一替换难题受到了弗雷格等分析哲学家的特别关注。针对同一替换难题,弗雷格等人以指称论为理论取向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但这些解决方案不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具有一种不彻底性。由于涉及认知算子的晦暗... 单称词项存在四个难题,其中同一替换难题受到了弗雷格等分析哲学家的特别关注。针对同一替换难题,弗雷格等人以指称论为理论取向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但这些解决方案不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具有一种不彻底性。由于涉及认知算子的晦暗语句的真值不仅与表达式的指称有关,而且也涉及认知主体的知识、信念等,因而,晦暗语境下同一替换失效问题的有效解答离不开对认知主体认知状态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视角 晦暗语境 同一替换 失效
下载PDF
论间接语境同一替换失效疑难的解答——兼评弗雷格方案与罗素方案
3
作者 颜中军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2期53-56,共4页
弗雷格借助间接意谓试图说明间接语境同一替换失效问题。但罗素并不赞同弗雷格的处理方法,而是提出摹状词理论,以解答这个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研究表明,无论是弗雷格抑或罗素的方案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最终皆失败了。实际上,问题的... 弗雷格借助间接意谓试图说明间接语境同一替换失效问题。但罗素并不赞同弗雷格的处理方法,而是提出摹状词理论,以解答这个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研究表明,无论是弗雷格抑或罗素的方案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最终皆失败了。实际上,问题的关键在于命题态度词,出路是区分认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雷格 罗素 摹状词 间接语境 同一替换
下载PDF
弗雷格意义理论中的同一替换问题
4
作者 张艳凤 张志林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弗雷格认为,对语句的组成部分进行等指称替换,语句的指称不变;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特殊考虑。他对具有间接指称的语句中的同一替换问题进行了说明。本文在肯定弗雷格工作的基础上,对其中一些疑难问题给予了不同的解释,希望借此能... 弗雷格认为,对语句的组成部分进行等指称替换,语句的指称不变;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特殊考虑。他对具有间接指称的语句中的同一替换问题进行了说明。本文在肯定弗雷格工作的基础上,对其中一些疑难问题给予了不同的解释,希望借此能对同一替换问题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雷格 意义理论 同一替换问题 间接指称 命题态度 语句 语境
下载PDF
论同一替换律在间接引语语境中的使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柴生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14-19,共6页
同一替换律在通常情况下是普遍有效的。可是,如何解释同一替换律在间接引语语境使用中的困难,却始终是逻辑和哲学中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弗雷格提出了涵义与指称相区分的理论,罗素则提出了摹状词理论。这两种理论都认为同... 同一替换律在通常情况下是普遍有效的。可是,如何解释同一替换律在间接引语语境使用中的困难,却始终是逻辑和哲学中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弗雷格提出了涵义与指称相区分的理论,罗素则提出了摹状词理论。这两种理论都认为同一替换律在间接引语语境使用中的困难是由于表达式的指称出了问题而引起的。本文认为,两位先哲的理论并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因而困难依然存在。本文从间接引语语境中的命题态度者与命题态度词所表示的认知程度的关系出发,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替换 间接引语语境 命题态度词
下载PDF
同一替换律失效原因及解决方案剖析
6
作者 邴守荣 王跃平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00-103,共4页
一般而言,在普通语境下,指称相同的表达式之间是可以相互替换的。而在间接语境中,同一替换律就会失效。针对这一问题,弗雷格和罗素分别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文章首先对他们的相关理论和解决方案进行了述评,然后... 一般而言,在普通语境下,指称相同的表达式之间是可以相互替换的。而在间接语境中,同一替换律就会失效。针对这一问题,弗雷格和罗素分别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文章首先对他们的相关理论和解决方案进行了述评,然后从语言使用策略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替换 间接语境 失效 解决方案
下载PDF
逻辑的反证:同一替换原则是否“失效”?
7
作者 肖娴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7期40-43,共4页
同一替换原则失效的问题一直是哲学界关注的焦点,弗雷格、罗素等哲学家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维护该原则。通过对几位逻辑学家解决方案的不足,以及导致同一替换原则失效的缘由的分析,认为以逻辑反观之,失效的不是同一替换原则,而是混淆了... 同一替换原则失效的问题一直是哲学界关注的焦点,弗雷格、罗素等哲学家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维护该原则。通过对几位逻辑学家解决方案的不足,以及导致同一替换原则失效的缘由的分析,认为以逻辑反观之,失效的不是同一替换原则,而是混淆了符号的两种语境,即外延语境和内涵语境,从而产生出两套评价体系。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同一性替换原则失效"的命题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替换原则 外延语境 内涵语境
下载PDF
论同一替换原则的有效性
8
作者 杨智 《大观周刊》 2011年第10期92-92,85,共2页
哲学界一直关注传统逻辑中同一替换原则失效的问题,弗雷格、罗素等哲学家都曾试图从不同的角度维护该原则。从弗雷格的专名理论和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可以证明,“同一”是概念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名称之间的关系。晨星和昏星不是同一概念... 哲学界一直关注传统逻辑中同一替换原则失效的问题,弗雷格、罗素等哲学家都曾试图从不同的角度维护该原则。从弗雷格的专名理论和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可以证明,“同一”是概念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名称之间的关系。晨星和昏星不是同一概念.同一替换原则没有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替换原则 概念系统 上下义
下载PDF
论句子语境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晓萍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4年第2期207-210,共4页
根据能否使用同一替换原则,我们把句子语境分为内涵语境和外延语境,内涵语境的形成往往与一些特殊的句子成分相关;为了维护同一替换原则,Frege实际区分了表达式的语义指称和语用指称,这体现了Frege逻辑的外延主义基本立场。
关键词 语境 内涵 外延 同一替换
下载PDF
同一性替换规则在内涵语境中失效的诠释
10
作者 倪蓉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6,共5页
经典逻辑中的同一性替换规则在内涵语境中普遍失效,产生"内涵困惑"。本文围绕命题态度动词构成的内涵语境,分析并评价以弗雷格和罗素等为代表的分析性语言哲学家对"内涵困惑"的解决方案,指出"内涵困惑"... 经典逻辑中的同一性替换规则在内涵语境中普遍失效,产生"内涵困惑"。本文围绕命题态度动词构成的内涵语境,分析并评价以弗雷格和罗素等为代表的分析性语言哲学家对"内涵困惑"的解决方案,指出"内涵困惑"的解决应该把命题态度主体的认知结构考虑在内;只有当命题态度主体对替代的两个指称表达式同一也具有相当程度的认知时,同一性替换规则才能在内涵语境中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替换规则 内涵语境 命题态度动词 认知
原文传递
克里普克的信念之谜
11
作者 徐召清 《哲学门》 CSSCI 2017年第1期209-223,共15页
克里普克一方面将信念之谜看成是真正的谜题,另一方面也利用信念之谜来回应描述论者对直接指称论的一个批评:同一替换原则在认知语境中失效。在他看来,造成信念之谜的不是直接指称论的同一替换原则,而是关于信念归属句的更一般原则。采... 克里普克一方面将信念之谜看成是真正的谜题,另一方面也利用信念之谜来回应描述论者对直接指称论的一个批评:同一替换原则在认知语境中失效。在他看来,造成信念之谜的不是直接指称论的同一替换原则,而是关于信念归属句的更一般原则。采用克里普克的类似策略来考察反描述论的认知论证,则可以发现:如果可以通过信念之谜为直接指称论辩护,那么也可以用类似的描述之谜来回应克里普克反描述论的认知论证。对比发现,这两种辩护策略之所以都不成功,是因为其中都涉及对语言或概念的混淆,并且这种混淆是独立于名称理论之争的日常认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之谜 同一替换原则 直接指称论 描述论 认知论证 语言或概念混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