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人刊物”与“学术公器”:中国现代学术期刊的双重角色及其契合机制
1
作者 陈义报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5-94,共10页
中国现代学术期刊兼具“同人刊物”与“学术公器”双重角色。“同人刊物”通常由具有共同学术理念的学者群体创办,强调特定的学术立场和流派特色。而“学术公器”则作为广泛交流的平台,反映学术共同体的多样性,并促进不同研究的交流。... 中国现代学术期刊兼具“同人刊物”与“学术公器”双重角色。“同人刊物”通常由具有共同学术理念的学者群体创办,强调特定的学术立场和流派特色。而“学术公器”则作为广泛交流的平台,反映学术共同体的多样性,并促进不同研究的交流。这两种角色的契合得益于“群而不党”的办刊机制、“编研一体”的期刊与共同体融合机制以及“期刊承认”等同于“学术共同体承认”的学术评价机制。这些机制共同构建了中国现代学术期刊在知识生产与传播中的重要角色,同时也为中国现代学术期刊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人刊物 学术公器 现代学术期刊
下载PDF
现代同人刊物的反专制思想精神探析--以胡风的编辑活动为个案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燕芬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15,23,共8页
随着学界对百年中国文学社团流派研究的广泛展开和深入进行,有关现代同人刊物的话题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从研究现代社团流派的存在状况和价值意义的角度,同人刊物无疑是考察其形成和演变的首要入口,也是考察其思想宗旨和艺术追求的重... 随着学界对百年中国文学社团流派研究的广泛展开和深入进行,有关现代同人刊物的话题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从研究现代社团流派的存在状况和价值意义的角度,同人刊物无疑是考察其形成和演变的首要入口,也是考察其思想宗旨和艺术追求的重要途径。换言之,同人刊物是作为社团流派的存在形式而成为我们绕不过去的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人刊物 编辑活动 思想精神 现代 个案 胡风 专制 流派研究
下载PDF
同人刊物与媒体的公共性
3
作者 张宝明 张剑 褚金勇 《社会科学论坛》 2012年第7期57-63,共7页
今天我们谈谈当下媒体问题。以前我们曾经呼唤传媒发展与传媒竞争,但身处一个媒体丛生、信息爆炸的传媒时代,我们反而有些无所适从,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信息,所谓的公共领域在媒体时代到来之时反而出现了逐渐萎缩的现象。在一个... 今天我们谈谈当下媒体问题。以前我们曾经呼唤传媒发展与传媒竞争,但身处一个媒体丛生、信息爆炸的传媒时代,我们反而有些无所适从,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信息,所谓的公共领域在媒体时代到来之时反而出现了逐渐萎缩的现象。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媒体议题应该是更加公共化,更能够反映问题,信息更具有分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同人刊物 公共性 信息爆炸 传媒竞争 传媒发展 传媒时代 无所适从
下载PDF
同人刊物的创编与专业知识的生产传播
4
作者 陈煜 《法律史评论》 2022年第2期384-393,共10页
所谓同人刊物,是由志趣相投、自愿结合的独立群体创办的刊物。这种刊物严格意义上应该坚持办刊独立,不依赖政府或政党,言责自负。刊物的发行与编辑,均由其成员担任,且对刊物的办刊方向、宗旨以及稿件的刊登,也须经过全体成员或者主要成... 所谓同人刊物,是由志趣相投、自愿结合的独立群体创办的刊物。这种刊物严格意义上应该坚持办刊独立,不依赖政府或政党,言责自负。刊物的发行与编辑,均由其成员担任,且对刊物的办刊方向、宗旨以及稿件的刊登,也须经过全体成员或者主要成员讨论决定。同人之间是一种松散型合作关系,一旦自己主张与刊物宗旨不合,可以自行决定去留。故同人刊物与党政的“机关报”“机关刊物”有别,不具有明显的政治导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人刊物 办刊方向 自愿结合 志趣相投 创编 松散型 机关刊物 知识的生产
下载PDF
同人刊物起家的《历史教学》古稀大庆献言
5
作者 冯尔康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67,共4页
欣逢对史学研究和历史知识普及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教学》创刊70周年大庆,作为读者、作者、编辑部朋友的我高兴地说几句话,表达祝贺和感谢心意,其实笔者在2017年出版的《尝新集·后记》,就表述了对编辑部诸位编辑的感激心情。
关键词 编读往来 同人刊物 《历史教学》
原文传递
从同人刊物到诗歌"国刊":《诗刊》1980年前的转变历程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自春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作为全国性的诗歌刊物,《诗刊》不仅在诗歌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具有很大的文学史影响。和大部分共和国建立以来创办的刊物一样,它也经历了复杂、坎坷的发展历程。对于《诗刊》来说,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完成自我转变的过程。
关键词 《诗刊》 同人刊物 诗歌 文学史 共和国
原文传递
青社同人刊物《长青》 被引量:3
7
作者 徐晓红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3-167,共5页
在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等民国旧派通俗文学的研究中,上海的青社与苏州的星社往往被视为代表性的文学结社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星社成员郑逸梅曾写过关于星社、青社的回忆性文章,至今仍被广泛地引用着。相对较多的星社研究资料,同期成... 在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等民国旧派通俗文学的研究中,上海的青社与苏州的星社往往被视为代表性的文学结社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星社成员郑逸梅曾写过关于星社、青社的回忆性文章,至今仍被广泛地引用着。相对较多的星社研究资料,同期成立的青社方面的资料很少,青社社员自身的回忆性文章也较难以搜罗,目前一般引用较多的是郑逸梅文《记过去的青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人刊物 回忆性文章 通俗文学 鸳鸯蝴蝶派 研究资料 研究者
原文传递
百花时期的同人刊物:以《探求者》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段晓琳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1-88,共8页
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实施后,中国作家协会曾多次召开文学期刊工作会议以促进文艺繁荣,受此推动,在高度同质化的公共话语空间中曾一度消歇的同人刊物重又浮出历史地表,在百花时期的期刊改革中形成颇有规模的“同人... 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实施后,中国作家协会曾多次召开文学期刊工作会议以促进文艺繁荣,受此推动,在高度同质化的公共话语空间中曾一度消歇的同人刊物重又浮出历史地表,在百花时期的期刊改革中形成颇有规模的“同人”回潮。但“双百”方针自身的限度、新中国成立后文学体制的束缚以及随即而来的“反右”斗争,令百花时期的同人刊物未及成器,便多天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人刊物 探求 中国作家协会 公共话语空间 “双百”方针 “反右”斗争 文学体制 新中国成立
原文传递
小议当代大学生的诗歌现状与问题——以武汉大学诗歌同人刊物《十一月》为例
9
作者 午言 《中国诗歌》 2017年第9期146-149,共4页
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对于本届桂子山对话会给出的参考议题,我想避远就近,谈谈自己的看法。虽然此前和其他高校的一些同龄诗友有过交集,也对一些校园... 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对于本届桂子山对话会给出的参考议题,我想避远就近,谈谈自己的看法。虽然此前和其他高校的一些同龄诗友有过交集,也对一些校园诗歌团体和文学社团有所关注,但毕竟了解不够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性 音乐性 同人刊物 现代汉诗 当代大学生
原文传递
评上海国立音专之音乐刊物——《乐艺》与《音乐杂志》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天虹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54,共9页
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国立音专先后创办了以《乐艺》和《音乐杂志》为代表的音乐学术刊物。《乐艺》与《音乐杂志》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现代音乐的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本文就这两个刊物在办刊宗旨、特殊的“同人群体”、刊物特... 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国立音专先后创办了以《乐艺》和《音乐杂志》为代表的音乐学术刊物。《乐艺》与《音乐杂志》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现代音乐的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本文就这两个刊物在办刊宗旨、特殊的“同人群体”、刊物特点以及与同时期外国音乐刊物的比较等方面作一番论述,以此来反映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学术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艺》与《音乐杂志》 办刊宗旨 同人刊物 刊物特点 中外比较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同人报刊的先声:早期留日学生的办报实践 被引量:3
11
作者 易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5,共6页
中国近代留日学生的办报实践作为中国近现代同人报刊的先声,由于身处异国的特殊的办报环境以及留日学生这样特殊的群体,呈现出不同于当时商业报刊和党派报刊独特的风貌:独立意识的萌芽,"新"国民的办报宗旨,地方化的办报视野... 中国近代留日学生的办报实践作为中国近现代同人报刊的先声,由于身处异国的特殊的办报环境以及留日学生这样特殊的群体,呈现出不同于当时商业报刊和党派报刊独特的风貌:独立意识的萌芽,"新"国民的办报宗旨,地方化的办报视野以及刊物"同人性"所带来的独有开放性、批判性、独立性。并以此为开端,同人刊物成为具有自觉意识的知识分子参与"內界之竞争"的最便捷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同人刊物 早期留日学生 办报实践
下载PDF
《新青年》的编辑理念与实践研究
12
作者 张慧娟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6期70-73,共4页
文章采用文献梳理法,对《新青年》从初期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到后期成长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的发展历程和编辑理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首先,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刘半农等,通过“笔杆子+出版”的办刊方式,在救亡图存、探索国家... 文章采用文献梳理法,对《新青年》从初期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到后期成长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的发展历程和编辑理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首先,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刘半农等,通过“笔杆子+出版”的办刊方式,在救亡图存、探索国家出路的过程中把爱国救民强国的信仰内化于《新青年》的出版实践;其次,《新青年》通过栏目设置、同人撰稿、专题策划、白话文改革、纪念号编撰等编写工作,传播了新文化,宣传了新思想,培养了大批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知识青年;最后,《新青年》后期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构筑舆论阵地,唤醒中国人民,为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实践基础,这是期刊出版的意义所在。新媒体时代,为了更好地应对数字技术带来的系列挑战,学术期刊要汲取《新青年》的优秀经验,不仅要主动拥抱技术、掌握技术、运用技术,更要坚守使命。具体而言,要发挥主编领头羊作用、主创作用,牢牢坚持党性原则;要坚持文化主体性,精细栏目发展,精准把握出版内容;要融合新媒体新技术,创设人才成长舞台,培育全媒型人才,通过技术赋能促进期刊内容有效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同人刊物 编辑理念 “轮值主编” “编研一体”
下载PDF
《语丝》周刊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言说空间的偏离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积玉 赵林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98-106,共9页
语丝社北京时期以《语丝》周刊为阵地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是典范的同人刊物,是现代知识分子建构言说空间的一个重要平台。南迁上海后,由于同人立场发生嬗变,这一言说平台由建构到解构,表现出明显特征:同人... 语丝社北京时期以《语丝》周刊为阵地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是典范的同人刊物,是现代知识分子建构言说空间的一个重要平台。南迁上海后,由于同人立场发生嬗变,这一言说平台由建构到解构,表现出明显特征:同人启蒙立场逐渐消解、批评本体色彩逐渐弱化、编辑主体和创作主体由一体到分离、出版策略与文化理想由反抗转变为迎合。作为文学媒介,《语丝》周刊言说功能的丧失,刊物生存的大、小环境即文化生态环境和"文派制衡"局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丝》周刊 同人刊物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批评本体 言说空间 文派制衡
下载PDF
未完成的“探求”——关于“探求者”事件的若干反思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普光 牛亚南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1期59-64,共6页
1957年6月初,江苏作家高晓声、陈椿年、方之、陆文夫、叶至诚、梅汝恺(曾华、艾煊后来加入)开始酝酿结成“探求者”文学月社,并且要创办一个同人刊物《探求者》。但这个刊物还没来得及出版,就在轰轰烈烈的“反右”运动中流产了“... 1957年6月初,江苏作家高晓声、陈椿年、方之、陆文夫、叶至诚、梅汝恺(曾华、艾煊后来加入)开始酝酿结成“探求者”文学月社,并且要创办一个同人刊物《探求者》。但这个刊物还没来得及出版,就在轰轰烈烈的“反右”运动中流产了“探求者溯台死腹中,“探求者”成员也未能幸免于难,他们的文学探求遭到了无情打击,他们的写作梦想因政治运动的浪潮而破碎。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的命运就此发生了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求 反思 事件 同人刊物 政治运动 人的命运 高晓声 陆文夫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的发生——以《今天》杂志为中心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3-19,共7页
论文由分析《今天》如何想象"自我"为"悲剧英雄"、如何指认"世界"为"他者"入手,描述《今天》的文学立场与文学主张。在此基础上,把《今天》纳入"新时期"的文学格局之中,梳理《今天... 论文由分析《今天》如何想象"自我"为"悲剧英雄"、如何指认"世界"为"他者"入手,描述《今天》的文学立场与文学主张。在此基础上,把《今天》纳入"新时期"的文学格局之中,梳理《今天》作为"同人刊物"如何应对自身的规范化、秩序化,如何面对"伤痕文学"这一新时期"第一个重要成规",如何应对主流文学规范。以《今天》为中心,从这样的三重规范入手,深入新时期文学话语秩序的内部,尝试着还原"新时期文学"如何建构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栏” 自我/世界 同人刊物 “伤痕文学” “新人” “主流文学规范”
下载PDF
中国当代诗歌民刊文化身份考论 被引量:4
16
作者 傅元峰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1期77-86,共10页
“民刊”,在广义上与“民”的内涵相对应:在“官与民”、“民间与精英”、“边缘与中心”的对应关系上,可分别为非官方、非精英、非中心的刊物。在“合法与非法”的范畴中,还可能指“非法刊物”。在狭义上,“民刊”是指在中国大陆... “民刊”,在广义上与“民”的内涵相对应:在“官与民”、“民间与精英”、“边缘与中心”的对应关系上,可分别为非官方、非精英、非中心的刊物。在“合法与非法”的范畴中,还可能指“非法刊物”。在狭义上,“民刊”是指在中国大陆的“民办报刊”,是它们的简称。这是与文化制度密切相关的特殊称谓。在某些特殊语境下,“民刊”也被称为“同人刊物”、“私营刊物”、“地下刊物”、“非法出版物”或“非官方刊物”、“非正式出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诗歌 文化身份 同人刊物 考论 非正式出版物 对应关系 边缘与中心 非法出版物
下载PDF
当代文学学科视域下的文学期刊及其史料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剑敏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6-129,共4页
中国现代以来的文学期刊一方面对现代中国的文学革新、文化传播、思想理论宣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孕育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群落的重要场域。当代文学期刊是当代文学活动最为重要的承载者、记录者,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运行、当... 中国现代以来的文学期刊一方面对现代中国的文学革新、文化传播、思想理论宣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孕育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群落的重要场域。当代文学期刊是当代文学活动最为重要的承载者、记录者,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运行、当代文学创作格局的形成以及当代文学思潮流派的兴起都与当代文学期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当代文学期刊的深入研究必然会极大地拓展当代文学的研究空间,同时也会极大地丰富当代文学研究的学科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设 文学期刊 同人刊物
下载PDF
谁来唤醒你?——从《浮游群落》探讨六十年代知识青年的思想历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孟舜 《华文文学》 2010年第4期11-17,共7页
刘大任的小说《浮游群落》以两份同人刊物《新潮》和《布谷》串连起六十年代台湾知识青年的生活与思想轨迹,透露出在整个社会的苦闷气氛下各种文化思潮的风起云涌对一代知识青年的内心所带来的冲击。本文将观察知识青年所主导的同人刊... 刘大任的小说《浮游群落》以两份同人刊物《新潮》和《布谷》串连起六十年代台湾知识青年的生活与思想轨迹,透露出在整个社会的苦闷气氛下各种文化思潮的风起云涌对一代知识青年的内心所带来的冲击。本文将观察知识青年所主导的同人刊物的思想探索,梳理不同文学、社会理念在青年群体中发生碰撞与论争的过程,进而呈现六十年代台湾"现代化"的多重特性,思考身处高压政治与西化思想的双重阻击下的台湾知识青年以怎样的实践方式介入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十年代 《浮游群落》 同人刊物 现代化
下载PDF
《新青年》编辑部的历史还原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耀杰 《关东学刊》 2019年第2期44-51,共8页
从1918年1月开始,《新青年》由陈独秀一人主编的普通刊物,转型为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陶孟和、沈尹默、胡适轮值编辑的同人刊物,并且很快成为全国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想类刊物之一。由《新青年》杂志直接启动的文学革命加思想... 从1918年1月开始,《新青年》由陈独秀一人主编的普通刊物,转型为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陶孟和、沈尹默、胡适轮值编辑的同人刊物,并且很快成为全国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想类刊物之一。由《新青年》杂志直接启动的文学革命加思想解放的白话文运动,为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五四运动提供了通俗易懂的话语工具、写作范本和思想资源。遗憾的是,在整整100年的岁月里,《新青年》编辑部并不复杂的真实情况,却一直被虚实参半、以讹传讹的历史叙述所遮蔽和改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轮值编辑 同人刊物 历史还原
下载PDF
“文艺团体是一切作家,一切文艺工作者的自由结社”——冯雪峰文学社团观侧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柳传堆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5-72,共8页
冯雪峰认为,“文艺团体是一切作家,一切文艺工作者的自由结社”,“文艺上的团体,绝不能代替政治的结社”,也就是说,文艺社团的灵魂是自由的,文艺社团与政治组织应当有区别,这表明他对文艺社团高度政治化、政党化、行政化倾向的警觉。冯... 冯雪峰认为,“文艺团体是一切作家,一切文艺工作者的自由结社”,“文艺上的团体,绝不能代替政治的结社”,也就是说,文艺社团的灵魂是自由的,文艺社团与政治组织应当有区别,这表明他对文艺社团高度政治化、政党化、行政化倾向的警觉。冯还认为,文艺团体的根本目的是为推进人民的精神自由服务的,这又表明其文艺社团观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性。作为一种理论预设,这本身就蕴含着不可调和的逻辑悖论。即一方面把文艺社团看作一切作家、一切文艺工作者的自由结社,另一方面又把文艺组织看作是革命斗争的工具。解放后的冯雪峰一度身居文艺界高层要职,既享受到体制化、政治化文艺组织给他带来的种种政治、经济上的实惠,又饱受体制化、政治化文艺组织给他带来的一系列灾难。虽说他和他的同道者们举办同人刊物理想的破灭了,但它对建国初期文学生态的体制化与反体制化、政治化与反政治化的双方力量消长,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雪峰 文艺理论 文学生产 文艺团体 同人刊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