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晓云 张瑾晖 +3 位作者 孙蕾 冯晓蕾 井佳瑜 周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9-712,共4页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IBC-NST患者101例,分为Ki-67高表达(70例)和Ki-67低表达(31例)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等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IBC-NST患者101例,分为Ki-67高表达(70例)和Ki-67低表达(31例)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等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方法及Kruskal-Wallis H检验方法,超声诊断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的比较采用灵敏度、特异度等相关值计算,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不同的Ki-67表达分组中,肿块直径大小、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情况在Ki-67表达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直经≥2 cm(58.57%)、组织学分级Ⅲ级(32.86%)、临床分期Ⅲ期(34.29%)及Ⅳ期(5.71%)的表达阳性率在Ki-67高表达组中较高;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高表达呈正相关(r=0.393,P<0.05)。结论IBC-NST病例中,肿块直经≥2 cm、组织学分级Ⅲ级、临床分期Ⅲ期及Ⅳ期与Ki-67高表达有相关性,患者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高表达呈正相关,为IBC-NST增殖评估和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声像图特征 KI-67基因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及超声特征与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盼 王云月 阮骊韬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18-423,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及超声特征与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7月在本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行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或前哨淋巴结活检。记录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及超声特征与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7月在本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行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或前哨淋巴结活检。记录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原发灶超声特征等相关参数,对相关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49例,阴性71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患者在年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水平、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水平、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水平、Ki-67表达及分子分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大小及所在象限是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不同结节形态和血流分级患者同侧腋窝转移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超声特征可作为同侧腋窝淋巴转移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特别是结节大小和所在象限是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预测因子,结节血流状态对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有非常重要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检查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临床病理学
下载PDF
内镜双乳晕同侧腋窝径路甲状腺手术效果观察
3
作者 潘春雷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4期31-32,共2页
目的观察内镜双乳晕同侧腋窝径路(BBIAA)甲状腺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6例接受内镜甲状腺手术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经腋窝单孔径路(TASPET)施术,观察组经BBIAA施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 目的观察内镜双乳晕同侧腋窝径路(BBIAA)甲状腺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6例接受内镜甲状腺手术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经腋窝单孔径路(TASPET)施术,观察组经BBIAA施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分离皮瓣面积、出血量、术后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BBIAA实施内镜甲状腺手术,患者痛苦轻、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美容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乳晕同侧腋窝径路 内镜手术 甲状腺疾病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继发同侧腋窝上皮样血管肉瘤并肺转移一例
4
作者 董成功 张蔚 +2 位作者 刘志峰 陶园 修光宏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67-968,共2页
患者女,52岁,2010年3月25日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左乳浸润性小叶癌,肿瘤大小2.5 cm× 1 cm× 1 cm,淋巴结未见转移,免疫组化染色ER(+),PR(+),CerBb-2(+)。术后给予序贯化疗(CAF方案:阿霉素+环磷酰胺+氟尿嘧啶)、放... 患者女,52岁,2010年3月25日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左乳浸润性小叶癌,肿瘤大小2.5 cm× 1 cm× 1 cm,淋巴结未见转移,免疫组化染色ER(+),PR(+),CerBb-2(+)。术后给予序贯化疗(CAF方案:阿霉素+环磷酰胺+氟尿嘧啶)、放疗、口服托瑞米芬内分泌治疗6年余,一般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侧腋窝 内分泌治疗 浸润性小叶癌 肿瘤大小 序贯化疗 肺转移 免疫组化染色 环磷酰胺
原文传递
内镜甲状腺手术不同入路对分离皮瓣面积、并发症和相应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李辉 陈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经腋窝单孔径路甲状腺手术(TASPET)与内镜双乳晕同侧腋窝径路甲状腺手术(BBIAA)对分离皮瓣面积大小、并发症和相应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行BBIAA和TASPET治疗的7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内镜经腋窝单孔径路甲状腺手术(TASPET)与内镜双乳晕同侧腋窝径路甲状腺手术(BBIAA)对分离皮瓣面积大小、并发症和相应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行BBIAA和TASPET治疗的7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BBIAA组和TASPET组各36例,比较内镜甲状腺手术不同入路对分离皮瓣面积大小、并发症和相应的损伤影响。结果 TASPET组平均分离皮瓣面积大于BBI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BIAA组术后VAS评分(0.24±0.39)分低于TASPET组(1.85±1.3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BIAA组术后无并发症产生,TASPET组术后有10例产生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BIAA手术时间短,分离皮瓣面积小,无并发症发生,甲状旁腺及神经损伤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理想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内镜手术 双乳晕同侧腋窝径路 内镜经腋窝单孔径路甲状腺手术
下载PDF
绝经期后老年副乳癌1例
6
作者 张树栋 王贵民 程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3-443,共1页
关键词 绝经期后 副乳癌 诊断 治疗 副乳切除术 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下载PDF
乳腺肿块的B超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田永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2年第1期52-53,共2页
资料和方法本文90例中均系我院近几年来收治外科病例,女性,年龄17~76岁,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探测前先用手扪肿块及腋下淋巴结的位置、大小、硬度、活动度等,做好标记。充分暴露乳房,仰卧位,病变在乳房外侧时,应取侧卧位。
关键词 腋下淋巴结 外科病 乳房外 复发性乳腺癌 同侧腋窝 腋淋巴结转移 后方回声 内部回声 后声影 腋窝淋巴结
下载PDF
带状疱疹诱发银屑病1例报告
8
作者 李玉香 《黑龙江医药》 CAS 1993年第3期45-45,共1页
患者李某,男性,26岁,1992年3月4日因右胸部皮疹伴针刺样疼痛六天入院·查体:右胸部沿第四肋间神经走行分布区域可见成群的簇集粟粒至豆大水疱,周围有红晕,皮疹不超过前后正中线、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诊断带状疱疹。入院后经肌注干... 患者李某,男性,26岁,1992年3月4日因右胸部皮疹伴针刺样疼痛六天入院·查体:右胸部沿第四肋间神经走行分布区域可见成群的簇集粟粒至豆大水疱,周围有红晕,皮疹不超过前后正中线、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诊断带状疱疹。入院后经肌注干扰素,口服病毒灵一周后皮疹干燥结痂,但其上出现较厚银白色鳞屑,硬脂斑现象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银屑病 同侧腋窝 白色鳞屑 针刺样疼痛 肋间神经 干燥结痂 淋巴结肿大 点状出血 带状疤疹病毒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赵声春 何桂香 牟海 《实用医技杂志》 2015年第12期1337-1338,共2页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少见。PBL主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最多,而霍奇金淋巴瘤(HL)则罕见。PBL的诊断标准日趋完善并被广泛接受,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原发性乳腺DLBCL的临...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少见。PBL主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最多,而霍奇金淋巴瘤(HL)则罕见。PBL的诊断标准日趋完善并被广泛接受,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原发性乳腺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更好地掌握其诊断标准,本研究对1例原发性乳腺DLBCL进行了临床病理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和长期随访、预后分析并复习文献讨论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乳腺导管 弥漫性 免疫表型 诊断标准 病理观察 外上象限 腋窝淋巴结 同侧腋窝 生发中心
下载PDF
盐酸苯海拉明治疗急性乳腺炎50例报告
10
作者 祁克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85-185,共1页
近年来笔者用盐酸苯海拉明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哺乳期妇女。年龄为24~3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4小时以内41例,25—48小时7例,51、72小时各1例。院外治疗情况:行局部热敷9例... 近年来笔者用盐酸苯海拉明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哺乳期妇女。年龄为24~3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4小时以内41例,25—48小时7例,51、72小时各1例。院外治疗情况:行局部热敷9例,患侧乳房贴膏药(包括贴伤湿解痛膏)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苯海拉明 急性乳腺炎 贴膏 伤湿 局部热敷 乳房肿胀 临床资料 同侧腋窝 全愈 局部麻醉作用
下载PDF
乳腺混合瘤1例
11
作者 张仁亚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28-228,共1页
乳腺混合瘤临床上较为罕见,至1991年国内仅见1例报道。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女,44岁,因右乳房逐渐增大半年于1985年3月24日入院。3年前因右乳房肿块2年,行右乳房肿瘤及乳房局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
关键词 混合瘤 右乳房 乳房肿块 病理诊断 局部切除 腋下淋巴结 同侧腋窝 清扫术 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针吸细胞学诊断乳腺癌准确性的探讨
12
作者 裴学菊 朱忠尧 +1 位作者 顾纪容 李永香 《骨科》 CAS 1990年第4期245-245,共1页
由于针吸细胞学检验具有快速,安全、简便及诊断准确的优点,因而已成为腺乳癌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我科自1983年2月~1989年5月共行乳腺针吸3671例,其中有手术病检结果的492例。现就有病理组织学对照的120例乳腺癌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关键词 针吸细胞学 病理组织学 印片细胞学检查 肿块直径 导管内乳头状瘤 同侧腋窝 纤维腺瘤 乳腺腺病 病例总结 肿块最大直径
下载PDF
乳腺富于脂质癌1例报告
13
作者 王胜利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130-131,共2页
乳腺富于脂质癌(lipid richcarcinoma)又称分泌脂质癌,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乳腺癌,该肿瘤恶性度高、易转移、预后差。本文对1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富于脂质癌进行报告,旨在分析该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以帮助临床医生加强对该病认识,为选... 乳腺富于脂质癌(lipid richcarcinoma)又称分泌脂质癌,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乳腺癌,该肿瘤恶性度高、易转移、预后差。本文对1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富于脂质癌进行报告,旨在分析该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以帮助临床医生加强对该病认识,为选择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1临床资料女性58岁患者,因左乳无痛性包块3月余,于2016年10月24日入住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脂质癌 痛性包块 体格检查 预后差 同侧腋窝 临床医生 酒窝征 细胞增殖指数 低回声区 外下象限
下载PDF
浆细胞性乳腺炎误诊为乳腺癌5例分析
14
作者 蔚伟 许红 《黑龙江医药》 CAS 1993年第12期41-41,共1页
浆细胞性乳腺炎比较少见,我院曾遇5例误诊为乳腺癌,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例均为非哺乳期妇女,年龄在35—45岁之间。病程:从发病至就诊最短半年,最长为2年。乳房局部所见:肿块位于乳晕深部及其上方3例,位于乳晕区之外者2例,占据乳... 浆细胞性乳腺炎比较少见,我院曾遇5例误诊为乳腺癌,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例均为非哺乳期妇女,年龄在35—45岁之间。病程:从发病至就诊最短半年,最长为2年。乳房局部所见:肿块位于乳晕深部及其上方3例,位于乳晕区之外者2例,占据乳腺外上象限者1例。肿块大小自3×2×3cm 至8×6×7cm。有黄包及乳白色溢液者2例。乳头回缩、皮肤粘连者4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5例。轻度压痛、胀感4例。白细胞4000—7500中性80%1例。木前诊断:乳腺癌4例,乳腺肿块性质待查1例。治疗:本组5例均予行乳癌简化根治术,1例因术前误诊炎性乳癌,做过短期化疗。病理结果:标本切面见病灶无明显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乳癌简化根治术 肿块性质 同侧腋窝 炎性乳癌 淋巴结肿大 外上象限 轻度压痛 乳管扩张 白细胞增高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86例心理特征观察及护理体会
15
作者 张晓红 张晓芳 《实用医技杂志》 2015年第1期100-102,共3页
乳腺癌是女性患者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虽治愈率高、生存期长,但谈“癌”色变仍使得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表现出相应的精神症状。不良的心理问题会影响疾病的治疗,降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本研究结合多年肿瘤临床工作,收集... 乳腺癌是女性患者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虽治愈率高、生存期长,但谈“癌”色变仍使得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表现出相应的精神症状。不良的心理问题会影响疾病的治疗,降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本研究结合多年肿瘤临床工作,收集患者从接受诊断到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及康复等全过程信息,发现乳腺癌患者不仅具有一般肿瘤患者共有的心理问题,而且还有承受体象改变等女性特征变化引起的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手术 化学治疗 体象 过程信息 内分泌药物 放射治疗 生活质量 同侧腋窝 女性特征 特征观察
下载PDF
腋窝单孔与双乳晕腋窝径路甲状腺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小东 罗义 +1 位作者 魏成刚 刘榛榛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6期32-35,共4页
目的对比完全内镜双乳晕同侧腋窝径路和完全经腋窝单孔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9月在我院经完全内镜双乳晕同侧腋窝径路甲状腺手术(BBIAA)和经腋窝单孔甲状腺手术(TASPET)62例患者的... 目的对比完全内镜双乳晕同侧腋窝径路和完全经腋窝单孔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9月在我院经完全内镜双乳晕同侧腋窝径路甲状腺手术(BBIAA)和经腋窝单孔甲状腺手术(TASPET)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每组31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分离皮瓣面积、手术出血量,术后第一天引流量、VAS疼痛评分、C-反应蛋白(CRP),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2~8个月,无复发。两组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第一天的引流量无明显差异。BBIAA组的手术时间明显较TASPET组短(P〈0.05),术后第一天的VAS评分和CRP明显较TASPET组低(P〈0.05),手术分离的皮瓣面积明显较TASPET组小(P〈0.05),术后的并发症明显比TASPET组少(P〈0.05)。结论 TASPET和BBIAA两种手术方法均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但综合考虑,BBIAA手术更简便,同时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及术后疼痛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内镜甲状腺手术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内镜 双乳晕同侧腋窝径路 腋窝单孔径路 甲状腺手术
原文传递
乳腺原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同时伴乳腺癌一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连婧 李剑 +1 位作者 马海霞 王丽霞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99-901,共3页
乳腺原发淋巴瘤同时伴发乳腺癌比较罕见,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缺乏共识,病理、临床分期与预后的关系不明确,对病理诊断和临床治疗是一项复杂的挑战。该文报道1例55岁女性乳腺原发淋巴瘤同时伴发乳腺癌。彩超示:双乳结节伴双侧腋窝淋巴结... 乳腺原发淋巴瘤同时伴发乳腺癌比较罕见,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缺乏共识,病理、临床分期与预后的关系不明确,对病理诊断和临床治疗是一项复杂的挑战。该文报道1例55岁女性乳腺原发淋巴瘤同时伴发乳腺癌。彩超示:双乳结节伴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病理检查:右乳结节示浸润性导管癌,左乳结节及同侧腋窝淋巴结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行右乳根治性切除术,化疗及利妥昔单抗靶向治疗。随访6个月,没有复发或新进展的证据。复习相关文献,汇总临床病理特点,以建立针对此类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治疗方案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同侧腋窝 浸润性导管癌 利妥昔单抗 根治性切除术 腋窝 淋巴结肿大
原文传递
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报道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华 顾丽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11期1098-1099,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因“发现右侧乳腺肿块8个月”于2014年7月7日入院。8个月前患者发现右侧乳腺有一个约“核桃”大小肿块,无疼痛,皮肤表面无红肿、溃烂,乳头无溢液。一直未予重视,未行特殊治疗。8个月来肿块逐渐增大,现约“鸡蛋”... 1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因“发现右侧乳腺肿块8个月”于2014年7月7日入院。8个月前患者发现右侧乳腺有一个约“核桃”大小肿块,无疼痛,皮肤表面无红肿、溃烂,乳头无溢液。一直未予重视,未行特殊治疗。8个月来肿块逐渐增大,现约“鸡蛋”大小,仍无疼痛不适。为明确诊断遂至本院就诊。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无痛经史,孕3产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上象限 入院体格检查 痛经史 既往月经规律 同侧腋窝 平滑肌瘤 微钙化 免疫组织化学 肌纤维母细胞瘤 梭形细胞脂肪瘤
原文传递
隐性乳腺癌7例分析
19
作者 文碧秀 黄一容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1期61-61,共1页
腋窝淋巴结转移癌而原发灶不明,其诊断和治疗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议。女性患者原发于乳腺较常见。但期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肺癌、甲状腺癌,胃肠道肿瘤、卵巢癌亦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 我院自1958年~1991年共收治乳腺癌6106... 腋窝淋巴结转移癌而原发灶不明,其诊断和治疗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议。女性患者原发于乳腺较常见。但期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肺癌、甲状腺癌,胃肠道肿瘤、卵巢癌亦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 我院自1958年~1991年共收治乳腺癌6106例,其中隐性乳腺癌7例,占1.1595。现报告如下。 方法与材料:全部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6~53岁。皆主诉腋窝肿物,病程3~14个月。疗前除非手术组4例行锁骨上淋巴结活检外,其他均行腋窝肿物切除,病理证实为转移癌。实施了手术和(或)放疗,2例配合化疗。放疗剂量范围40Gy~60Gy,多为50Gy,个别多达80Gy。结果详见表1,2。均随诊5年以上。 讨论:隐性乳腺癌由Halstad1907年首次报道后才引起人们注意的,发病率小于1%,本院为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淋巴结转移 恶性黑色素瘤 肠道肿瘤 放疗剂量 雌孕激素受体 锁骨上淋巴结 腋窝 原发灶不明 腋淋巴结清扫 同侧腋窝
原文传递
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病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焕华 余友渔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1990年第3期42-43,共2页
本文分析我科203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而行放疗的病例。203例中139例为单纯根治术后病例(手术组),64例术后曾行区域淋巴结区照射(术后放疗组)。对全部病例复发情况分析表明:1、术后放疗组复发时间比手术组延迟;2、同侧锁骨上区复发率术... 本文分析我科203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而行放疗的病例。203例中139例为单纯根治术后病例(手术组),64例术后曾行区域淋巴结区照射(术后放疗组)。对全部病例复发情况分析表明:1、术后放疗组复发时间比手术组延迟;2、同侧锁骨上区复发率术后放疗组明显低于手术组;3、术后放疗组与手术组比较,前者单部位复发较多,后者多部位复发者较多,相差显著;4、两组胸壁复发率无差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术 术后放疗 同侧腋窝 复发率 锁骨上区 复发时间 区域淋巴结 情况分析 边缘部 乳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