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同声必同部”之管见
被引量:
2
1
作者
籍成山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6期78-82,共5页
乾嘉年间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全盛时期,那时,群星灿烂,相映生辉,而段玉裁则是其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他以自己优异的学术成就,在我国语言学史上闪烁出不息的光芒。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茂堂(或懋堂),江苏省金坛县人。段氏一生著...
乾嘉年间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全盛时期,那时,群星灿烂,相映生辉,而段玉裁则是其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他以自己优异的学术成就,在我国语言学史上闪烁出不息的光芒。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茂堂(或懋堂),江苏省金坛县人。段氏一生著述甚富,代表作是《说文解字注》,音韵方面学术观点主要体现在《六书音均表》中。他不但在文字训诂方面贡献很大,而且在古音韵学方面也有所发明,著名的“同声必同部”理论就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下面试就有关这一理论的几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声必同部
说文解字注
偏旁
六书
理论
段玉裁
传统语言学
音韵学
形声字
汉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段氏对古韵分部的韵类认识——浅谈“同声必同部”理论在古韵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
2
2
作者
国光红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45-50,共6页
段玉裁对古韵学的最大贡献,是他的“同声必同部”的理论,段氏说:“一声可谐万字,万字而必同部,同声必同部”,因此,“视其偏旁以何字为声,而知其音在某部,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汉字是表意文字,六书之一的形声(谐声)是汉字向表音发展的...
段玉裁对古韵学的最大贡献,是他的“同声必同部”的理论,段氏说:“一声可谐万字,万字而必同部,同声必同部”,因此,“视其偏旁以何字为声,而知其音在某部,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汉字是表意文字,六书之一的形声(谐声)是汉字向表音发展的产物。学者们自来就重视对文字谐声的研究,古音韵学的先驱者们从一开始就曾注目于此。早在宋代,徐蒇为吴棫《韵补》作序,就曾提出以谐声定字音之正读的说法,他说:“音韵之正,本诸字之谐声,有不可易者,如‘霾’为亡皆切,而当为陵之切者,由其以‘狸’得声……”尔后,顾炎武划分古韵部,又利用文字谐声离析《广韵》五支、九麻诸韵目。江永赞同顾氏以谐声离析《广韵》韵目的作法,并补充说:“十虞、一先、三萧、五肴、六豪皆当用比例。”江氏分十虞、一先诸韵也成功地运用了文字谐声。但是顾氏、江氏都没有由此而导出“同声必同部”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声必同部
古韵分
部
上古韵
部
韵类
音韵学史
段玉裁
广韵
理论
偏旁
表意文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同源词系联:同部未必同源 同源不必同部
被引量:
1
3
作者
温敏
《语文知识》
2007年第4期53-56,共4页
同源词指音同或音近、意义相关且由同一语源孳生出来的词。同源词的系联须从音义着手,传统词源学从汉语书面文献出发,优势在于以汉字形体为线索,但其局限性也在于它常常拘泥于汉字形体。文章拟从“介”、“加”、“问”谐声偏旁系联...
同源词指音同或音近、意义相关且由同一语源孳生出来的词。同源词的系联须从音义着手,传统词源学从汉语书面文献出发,优势在于以汉字形体为线索,但其局限性也在于它常常拘泥于汉字形体。文章拟从“介”、“加”、“问”谐声偏旁系联入手说明同一声符系列下的不同情况.从而说明系联同源词应音义并重,二维交叉,防止系联“同部不同源”及缺漏“同源不同部”的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词
凡
同声必同部
同部
未
必同
源
同源未
必同
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部简明的汉语音韵学史──读《音韵学辞典》
4
作者
朱声琦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97-98,90,共3页
一部简明的汉语音韵学史──读《音韵学辞典》朱声琦曹述敬先生主编的《音韵学辞典》(湖南出版社出版)是一部难得的好书。音韵学萌生、发展至今一千多年来,还没有一部专门的辞典加以总结和介绍,本书的编纂和出版,无疑是汉语音韵学...
一部简明的汉语音韵学史──读《音韵学辞典》朱声琦曹述敬先生主编的《音韵学辞典》(湖南出版社出版)是一部难得的好书。音韵学萌生、发展至今一千多年来,还没有一部专门的辞典加以总结和介绍,本书的编纂和出版,无疑是汉语音韵学史上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拜读之后,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学
汉语音韵
韵母系统
系联法
三十六字母
反切系统
古青学
上古韵
部
《说文》
同声必同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广韵》从工得声的谐声字
5
作者
刘亚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S1期204-207,共4页
研究汉语语音史需要利用多种历史材料,其中,谐声字是很重要的一项。本文试归纳分析《广韵》中从工得声的谐声字,对其所反映的语音现象作一描写和阐释。 《广韵》所录从工得声的谐声字共49个(若同一字形有不同读音,《广韵》收录在不同位...
研究汉语语音史需要利用多种历史材料,其中,谐声字是很重要的一项。本文试归纳分析《广韵》中从工得声的谐声字,对其所反映的语音现象作一描写和阐释。 《广韵》所录从工得声的谐声字共49个(若同一字形有不同读音,《广韵》收录在不同位置,则分别计算。比如“(工心)”字在《广韵》中有两个读音,出现于两个位置,计为两字)。下面先按声韵调将从工得声的谐声字分别归纳,然后再作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韵》
谐声字
互谐关系
主谐字
得声
同声必同部
声母
韵
部
现代汉语方言
语音现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古有复辅声”证据的商榷
6
作者
丁启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90年第2期85-91,共7页
上古汉语有没有复辅音声母,的确是个老大难问题。自从“古有复辅声”说被提出来开始,直至今日,学术界两种观点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说有,说无都大有人在。遗憾的是,作认真分析,讨论的文章却不多见。本文从分析“谐声”和“假借字...
上古汉语有没有复辅音声母,的确是个老大难问题。自从“古有复辅声”说被提出来开始,直至今日,学术界两种观点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说有,说无都大有人在。遗憾的是,作认真分析,讨论的文章却不多见。本文从分析“谐声”和“假借字”入手,指出这两种材料都不足以证明古汉语有复辅音声母。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CI-(一般辅音如[K]加边音[I])型复辅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辅音声母
说文解字
同声必同部
方言区
古汉语
谐声系统
来母
商榷
方言差异
切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同声必同部”之管见
被引量:
2
1
作者
籍成山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6期78-82,共5页
文摘
乾嘉年间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全盛时期,那时,群星灿烂,相映生辉,而段玉裁则是其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他以自己优异的学术成就,在我国语言学史上闪烁出不息的光芒。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茂堂(或懋堂),江苏省金坛县人。段氏一生著述甚富,代表作是《说文解字注》,音韵方面学术观点主要体现在《六书音均表》中。他不但在文字训诂方面贡献很大,而且在古音韵学方面也有所发明,著名的“同声必同部”理论就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下面试就有关这一理论的几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关键词
同声必同部
说文解字注
偏旁
六书
理论
段玉裁
传统语言学
音韵学
形声字
汉字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段氏对古韵分部的韵类认识——浅谈“同声必同部”理论在古韵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
2
2
作者
国光红
出处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45-50,共6页
文摘
段玉裁对古韵学的最大贡献,是他的“同声必同部”的理论,段氏说:“一声可谐万字,万字而必同部,同声必同部”,因此,“视其偏旁以何字为声,而知其音在某部,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汉字是表意文字,六书之一的形声(谐声)是汉字向表音发展的产物。学者们自来就重视对文字谐声的研究,古音韵学的先驱者们从一开始就曾注目于此。早在宋代,徐蒇为吴棫《韵补》作序,就曾提出以谐声定字音之正读的说法,他说:“音韵之正,本诸字之谐声,有不可易者,如‘霾’为亡皆切,而当为陵之切者,由其以‘狸’得声……”尔后,顾炎武划分古韵部,又利用文字谐声离析《广韵》五支、九麻诸韵目。江永赞同顾氏以谐声离析《广韵》韵目的作法,并补充说:“十虞、一先、三萧、五肴、六豪皆当用比例。”江氏分十虞、一先诸韵也成功地运用了文字谐声。但是顾氏、江氏都没有由此而导出“同声必同部”的理论。
关键词
同声必同部
古韵分
部
上古韵
部
韵类
音韵学史
段玉裁
广韵
理论
偏旁
表意文字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同源词系联:同部未必同源 同源不必同部
被引量:
1
3
作者
温敏
机构
郑州大学文学院 河南 郑州
出处
《语文知识》
2007年第4期53-56,共4页
文摘
同源词指音同或音近、意义相关且由同一语源孳生出来的词。同源词的系联须从音义着手,传统词源学从汉语书面文献出发,优势在于以汉字形体为线索,但其局限性也在于它常常拘泥于汉字形体。文章拟从“介”、“加”、“问”谐声偏旁系联入手说明同一声符系列下的不同情况.从而说明系联同源词应音义并重,二维交叉,防止系联“同部不同源”及缺漏“同源不同部”的词。
关键词
同源词
凡
同声必同部
同部
未
必同
源
同源未
必同
部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部简明的汉语音韵学史──读《音韵学辞典》
4
作者
朱声琦
出处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97-98,90,共3页
文摘
一部简明的汉语音韵学史──读《音韵学辞典》朱声琦曹述敬先生主编的《音韵学辞典》(湖南出版社出版)是一部难得的好书。音韵学萌生、发展至今一千多年来,还没有一部专门的辞典加以总结和介绍,本书的编纂和出版,无疑是汉语音韵学史上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拜读之后,有...
关键词
音韵学
汉语音韵
韵母系统
系联法
三十六字母
反切系统
古青学
上古韵
部
《说文》
同声必同部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广韵》从工得声的谐声字
5
作者
刘亚辉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S1期204-207,共4页
文摘
研究汉语语音史需要利用多种历史材料,其中,谐声字是很重要的一项。本文试归纳分析《广韵》中从工得声的谐声字,对其所反映的语音现象作一描写和阐释。 《广韵》所录从工得声的谐声字共49个(若同一字形有不同读音,《广韵》收录在不同位置,则分别计算。比如“(工心)”字在《广韵》中有两个读音,出现于两个位置,计为两字)。下面先按声韵调将从工得声的谐声字分别归纳,然后再作讨论。
关键词
《广韵》
谐声字
互谐关系
主谐字
得声
同声必同部
声母
韵
部
现代汉语方言
语音现象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古有复辅声”证据的商榷
6
作者
丁启阵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90年第2期85-91,共7页
文摘
上古汉语有没有复辅音声母,的确是个老大难问题。自从“古有复辅声”说被提出来开始,直至今日,学术界两种观点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说有,说无都大有人在。遗憾的是,作认真分析,讨论的文章却不多见。本文从分析“谐声”和“假借字”入手,指出这两种材料都不足以证明古汉语有复辅音声母。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CI-(一般辅音如[K]加边音[I])型复辅声的问题。
关键词
复辅音声母
说文解字
同声必同部
方言区
古汉语
谐声系统
来母
商榷
方言差异
切韵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同声必同部”之管见
籍成山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段氏对古韵分部的韵类认识——浅谈“同声必同部”理论在古韵学史上的地位
国光红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199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同源词系联:同部未必同源 同源不必同部
温敏
《语文知识》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一部简明的汉语音韵学史──读《音韵学辞典》
朱声琦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浅析《广韵》从工得声的谐声字
刘亚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两种“古有复辅声”证据的商榷
丁启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