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科举时代“同年会”与现代大学校友会之比较
被引量:3
- 1
-
-
作者
石慧霞
-
机构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厦门大学校友总会联络部
-
出处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8-82,共5页
-
文摘
"同年会"和大学校友会是不同时代知识分子群体进行社会交往、互动的重要组织形式。知识分子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认同,必须经常与自己的听众进行交流,和自己的同行维持交往,同年会和大学校友会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不同时代知识分子相互交往和自我身份认同的功能。但是,"同年会"和大学校友会二者在组织性质、目标和社会影响等方面也存在明显不同。本文通过比较科举时代的"同年会"与现代大学校友会,试图从中发现历史记忆中可能较容易被忽略的一些东西。
-
关键词
同年会
大学校友会
比较
-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唐宋进士同年会述略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祁琛云
-
机构
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中心
-
出处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7-92,共6页
-
文摘
同年会即指隋唐以来同榜及第者的聚会活动,包括朝廷在发榜后组织的由全体新及第者参加的庆祝活动及各种私人聚会。由于进士科乃科举时代最重要的科目,同年会主要指同榜进士间的聚会。同年会既是新科进士建立交往关系的开始,也是他们日后加强交往、增进友情的主要平台,因而是古代士流社会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人际交往方式。
-
关键词
唐宋
进士
同年会
-
Keywords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 Imperial Scholars
Tung-nien Association
-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科举时代“同年会”与现代大学校友会之比较
- 3
-
-
作者
石慧霞
-
机构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厦门大学校友总会联络部
-
出处
《教育与考试》
2009年第2期64-69,共6页
-
文摘
"同年会"和大学校友会是不同时代知识分子群体进行社会交往、互动的重要组织,但二者在组织性质、目标和社会影响等方面明显不同。知识分子在社会中得到承认和认同,必须经常与自己的听众进行交流,和自己的同行维持交往,同年会和大学校友会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不同时代知识分子相互交往和自我身份认同的功能。本文通过比较科举时代的"同年会"与现代大学校友会,试图从中发现历史记忆中可能较容易被忽略的一些东西。
-
关键词
同年会
大学校友会
比较
-
Keywords
Tong Nian Hui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comparison
-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宋代同年会诗探究
- 4
-
-
作者
管晶晶
-
机构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
出处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53-56,68,共5页
-
文摘
同年会是科举考试时代同榜登第进士之间的聚会活动。宋代同年会包括官方举办的庆祝士子及第的闻喜宴,以及各自任职后同年私下的聚会活动。两种性质的同年会上的一个主要活动便是诗酒酬唱,从而产生的诗歌叫闻喜宴诗和同年私会唱和诗。
-
关键词
同年会
闻喜宴诗
同年私会唱和诗
-
Keywords
Tun-nien Association
the Wen XI Yan poetry
the serail versifying by priviare parties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曾鉴与明天顺甲申同年进士交游考
- 5
-
-
作者
徐午苗
-
机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26-31,共6页
-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课题(10BZJ003)
-
文摘
明代仕宦曾鉴一生任职于京师而从外放,其交游对象主要是在京师的同僚,尤其是一道登天顺八年(甲申年)进士榜的同年。其同年进士不少在明孝宗弘治年间成为朝廷重臣。他们在政务之暇经常举行诗会,不止是增进了友谊,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相互鞭策鼓励。当时画师所绘《甲申十同年会图》及李东阳所撰之《甲申十同年图诗序》,传播当时,流传后世,脍炙人口。
-
关键词
甲申十同年会图
雅集
曾鉴
李东阳
-
Keywords
the Elegant Party of Jinshi Fellows in Jiashen Year
elegant gathering
Zeng Jian
LiDongyang
-
分类号
K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明代官场同学会的“正”“负”能量
- 6
-
-
作者
钱茂伟
-
机构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
出处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96,共3页
-
文摘
明朝同学会、同乡会的组织,多有抱团取暖之意,绝大部分状况下传递的是正能量,但偶尔也会产生负能量。南人北人之争,反映出上位用人旨趣在地域上的不公正倾斜。而地域性朋党如浙党、楚党、齐党、东林党的出现,反映出各地域政治力量间的较量。他们都是皇权下的地域政治斗争。
-
关键词
明代
同年会
同乡会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