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份披碱草属牧草在同德地区生产性能评价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军芳 汪新川 刘文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85,共5页
以四份披碱草属牧草材料为研究对象,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旱作条件下从生育期、产量、茎叶比等方面进行了生产性能评价,为其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种子生产方面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四份材料在同德地区均能安全越冬,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抗旱... 以四份披碱草属牧草材料为研究对象,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旱作条件下从生育期、产量、茎叶比等方面进行了生产性能评价,为其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种子生产方面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四份材料在同德地区均能安全越冬,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抗旱能力。各材料在生长第二年产量最大,青牧1号老芒麦和同德老芒麦在同德地区产量表现较高,其在第二年鲜草、干草和种子产量分别为36500.2 kg/hm2、44894.6 kg/hm2、908.7 kg/hm2和35500.2kg/hm2、10924.0 kg/hm2、902.4 kg/hm2。且这两个品种叶量丰富,是饲喂家畜的优质牧草。四份披碱草属材料适宜在海拔3200 m左右的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属 同德地区 生产性能
下载PDF
青海省同德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3
2
作者 邱成贵 《山东国土资源》 2016年第11期12-19,共8页
在青海省同德湿润半湿润高寒山区景观区,通过粒级为-10^+80目的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探讨了该区水系沉积物中15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场空间分布规律、共生组合和元素富集离散特征,初步分析并阐明了元素在不同地质体的分布情况;对异常元素... 在青海省同德湿润半湿润高寒山区景观区,通过粒级为-10^+80目的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探讨了该区水系沉积物中15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场空间分布规律、共生组合和元素富集离散特征,初步分析并阐明了元素在不同地质体的分布情况;对异常元素组合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工区圈定的综合异常按元素进行了排序,初步了解了工区的地球化学特征,指出了测区成矿潜力大的元素为Au,Hg,As,Sb,W,Mo,Ag;其中Au,Hg潜力最大;为今后找矿工作提供了地球化学基础资料;划分了4处成矿远景区,并确定了10处找矿靶区,为下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测量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远景区 找矿靶区 青海省同德地区
下载PDF
青海同德地区金矿的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学德 马维明 +1 位作者 罗永统 马英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第19期117-118,共2页
随着现阶段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必须要分析金矿的成矿规律,探究金矿的成矿预测情况,保证后期在青海同德地区金矿的开采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开采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青海同德地区金矿的开采情况,探究如何更好的研... 随着现阶段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必须要分析金矿的成矿规律,探究金矿的成矿预测情况,保证后期在青海同德地区金矿的开采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开采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青海同德地区金矿的开采情况,探究如何更好的研究金矿的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同德地区 金矿 成矿规律 成矿预测
下载PDF
青海同德石藏地区重要地质遗迹类型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光庭 郝呈禄 袁景鹏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3期38-44,共7页
黄河上游青海同德石藏地区发现以高原丹霞地貌为主体景观的地质遗迹集中分布区,资源类型丰富、保存完整.在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石藏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进行分类,包括3大类、5类和8亚类,类型多样、形态典型、景观独特,其中尤以... 黄河上游青海同德石藏地区发现以高原丹霞地貌为主体景观的地质遗迹集中分布区,资源类型丰富、保存完整.在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石藏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进行分类,包括3大类、5类和8亚类,类型多样、形态典型、景观独特,其中尤以高原丹霞地貌最为典型,属于核心资源.定性评价分析认为,石藏地区地质遗迹具有稀有的自然属性、特殊的科学意义和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研究成果对促进青海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地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类型特征 青海同德石藏地区
下载PDF
近50年同德县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胡小玲 丁生祥 刘剑霞 《现代农业》 2010年第8期81-84,共4页
基于同德气象站1961~2009年逐月日照时数、总云量的观测资料,1988~2000年天然草地牧草产量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滤波器、Mann-Kendall检验法以及积分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同德地区光能资源的变化特征,日照时数与总云量关系... 基于同德气象站1961~2009年逐月日照时数、总云量的观测资料,1988~2000年天然草地牧草产量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滤波器、Mann-Kendall检验法以及积分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同德地区光能资源的变化特征,日照时数与总云量关系,日照时数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近50年来同德地区年日照时数呈不显著的微弱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日照时数最多,2001~2009年代最少。年和四季日照时数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均不显著。同德3、6、10、12月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余月份呈增加趋势,牧草生长季4~8月的总日照时数约1165.2小时,占年总日照时数的42.2%,各月的日照时数对牧草生长较为有利。春、夏、秋、冬四季日照时数和同期总云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总云量是决定日照时数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年和四季总云量的增减趋势不显著。积分回归分析表明,4月上旬和6、7月各旬的日照时数对牧草产量具有正效应,而4月中旬至5月下旬、8月各旬的日照时数则相反,表现为负效应,负效应天数大于正效应天数,表现为日照时数充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德地区 日照时数 牧草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