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问题身份”正名——同性恋叙述中的施动性话语构建
1
作者 李玉坤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46-51,共6页
本文通过动作描述以及叙述评论两个层面对同性恋叙述中第一人称"我"的施动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同性恋身份认知的四个阶段,施动性逐步上升,叙述者对自身责任的话语构建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问题身份从推脱到接受。这样的叙... 本文通过动作描述以及叙述评论两个层面对同性恋叙述中第一人称"我"的施动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同性恋身份认知的四个阶段,施动性逐步上升,叙述者对自身责任的话语构建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问题身份从推脱到接受。这样的叙述策略是同性恋叙述者寻求与主流社会道德立场的一致的努力,在话语层面合理化、正常化自己的"问题身份"。而另一方面,从低到高的施动性话语构建也表明叙述者对性别身份的完全自知自治,由此可见边缘人群的身份并非完全受制于主流话语体系而是主流话语体系的制约以及个人的重构力量的博弈和抗衡,正是这种博弈和抗衡使得"问题身份"变得自然、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叙述 施动性 话语构建
下载PDF
《呼啸山庄》的同性恋叙述模式 被引量:1
2
作者 卜珺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1-12,共2页
叙述模式上不断出现的重复和融合删除了异,把小说推向了同。根据美国文学评论家玛里琳.法威尔的"同性恋叙述空间理论",作者在《呼啸山庄》中选择使用的去异求同的叙述模式无意识地暴露了同性恋(凯瑟琳和希思克厉夫)和异性恋(... 叙述模式上不断出现的重复和融合删除了异,把小说推向了同。根据美国文学评论家玛里琳.法威尔的"同性恋叙述空间理论",作者在《呼啸山庄》中选择使用的去异求同的叙述模式无意识地暴露了同性恋(凯瑟琳和希思克厉夫)和异性恋(凯瑟琳和林顿)之间的冲突。本文论述了两个方面叙述模式上的重复和类似,即家庭关系安排和人物的重复和类似。《呼啸山庄》中的近亲婚姻使得小说中的所有人物都被编排到一个家庭关系中,其中不断出现重复与类似。而第二代人物又是第一代人物的自我重复。这样的叙述模式正符合法威尔对同性恋文本中叙事策略的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叙述模式 重复与平行 自我复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