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试论“金陵十二钗”的典型意义
1
作者 韩进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29-36,共8页
《红楼梦》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请他品茶饮酒.宝玉品茶,那茶"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就问是什么茶?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宝玉饮酒,那酒... 《红楼梦》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请他品茶饮酒.宝玉品茶,那茶"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就问是什么茶?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宝玉饮酒,那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麦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这当然是"神话".不过,这里的"千红一窟"和"万艳同杯"却别有深意."千红"、"万艳"代指千千万万红艳妩媚、娇娆多姿的女子;"窟"谐音"哭","杯"谐音"悲"."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二钗 万艳同悲 典型意义 贾府 红楼梦 大观园 贾宝玉 曹雪芹 女子 黛玉
下载PDF
“才女薄命”论与《红楼梦》的“万艳同悲”关系臆说
2
作者 刘聪儿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15-16,共2页
明末清初才女数量激增,主流观点“才女薄命”论盛行,当时社会对才女欣赏又惋惜的写作风气都有可能影响了《红楼梦》的创作。《红楼梦》中“万艳同悲”的写作方式与明末清初这一社会风尚或许具有一定的关系。而“才女薄命”论的观点可能... 明末清初才女数量激增,主流观点“才女薄命”论盛行,当时社会对才女欣赏又惋惜的写作风气都有可能影响了《红楼梦》的创作。《红楼梦》中“万艳同悲”的写作方式与明末清初这一社会风尚或许具有一定的关系。而“才女薄命”论的观点可能影响了“万艳同悲”这一思想观念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女薄命”论 《红楼梦》 “万艳同悲 才女 明清女性
下载PDF
论中唐士伎同悲诗 被引量:2
3
作者 文艳蓉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100,共5页
中唐是唐代诗歌的新变时期,白居易、欧阳詹、刘禹锡等诸多诗人创作了不少士伎同悲诗。这一诗潮产生的原因是中唐以后伎乐的繁荣发展及中唐士伎的共同悲剧性命运造成的。士伎同悲诗体现了中唐诗人对自身命运的认知与体悟。从古代文人的... 中唐是唐代诗歌的新变时期,白居易、欧阳詹、刘禹锡等诸多诗人创作了不少士伎同悲诗。这一诗潮产生的原因是中唐以后伎乐的繁荣发展及中唐士伎的共同悲剧性命运造成的。士伎同悲诗体现了中唐诗人对自身命运的认知与体悟。从古代文人的臣妾意识到士伎同悲,反映中唐诗人在政治面前无奈后转向关注自我的回归与自伤身世的醒悟;另一方面,在文学中将女妓提高到与士子齐同的地步,这不仅为诗词转递期的作家提供了心理适应,也是文学女性观的一大解放,有助于唐宋文学女性题材作品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 士伎同悲 诗歌
原文传递
同情心——情感教育的基准线
4
作者 廖建国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62-65,共4页
情感教育在当下的素质教育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而情感教育的基础又是同情心教育。要教育和培养我们的后代具备一种超出血缘、功利关系的同情心实乃是建立和谐、诚信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同情心 同悲 同乐 由人及物
下载PDF
防灾减灾
5
作者 王姝幻 杨月 《中国减灾》 2019年第2期58-59,共2页
5 月 12 日,一个令所有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苍天无情,成千上万的人再也仰望不到当晚的星空,明日的太阳.看到无数条鲜活的生命在地震中瞬间消失,看到幸存者失去亲人后在雨中撕心裂肺的哭喊,一股热泪夺眶而出.在残酷的自然面前,... 5 月 12 日,一个令所有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苍天无情,成千上万的人再也仰望不到当晚的星空,明日的太阳.看到无数条鲜活的生命在地震中瞬间消失,看到幸存者失去亲人后在雨中撕心裂肺的哭喊,一股热泪夺眶而出.在残酷的自然面前,人的生命就像风中摇摆的芦苇,是如此的脆弱.对同胞灾难中的感同身受,让所有感性的中国人掉下了哀伤的眼泪.举国同悲的汶川大地震,我们看到了一种力量,在全国民众身上凝聚,我们看到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爱在全国民众心里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悲 地震 民众 生命 减灾 终生 中国
下载PDF
茶意
6
作者 小洁 《四川统一战线》 2003年第7期46-47,共2页
喝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一个人的安谧,两个人的知己,都是快乐,非常中国味的。 茶就是很中国的东西,一杯小世界,山川花木情。茶有着士大夫的优雅情怀和隐士的恬淡风骨,比较适合“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清幽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喝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一个人的安谧,两个人的知己,都是快乐,非常中国味的。 茶就是很中国的东西,一杯小世界,山川花木情。茶有着士大夫的优雅情怀和隐士的恬淡风骨,比较适合“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清幽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喝茶的:夏天,用绢囊装一撮碧螺春,黄昏搁在将开未开的荷花心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山银针 快乐的事 奥涅金 小世界 茶道四谛 历尽煎熬 士大夫 万艳同悲 千红一哭 容易相处
下载PDF
问渠哪得清如许——漫谈曹雪芹的审美观念兼及《警幻仙姑赋》的审美意蕴 被引量:5
7
作者 俞晓红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19-328,共10页
源于“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意,曹雪芹将一批“钟天地之灵秀”的闺阁女儿,拢聚在大现园内,用抒情的笔调,来摹写她们出众不凡的容貌体态,撰拟她们各具风采的气质个性,让她们幻演种种悲欢离合的人生剧目。《红楼梦》因此而展开了它独... 源于“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意,曹雪芹将一批“钟天地之灵秀”的闺阁女儿,拢聚在大现园内,用抒情的笔调,来摹写她们出众不凡的容貌体态,撰拟她们各具风采的气质个性,让她们幻演种种悲欢离合的人生剧目。《红楼梦》因此而展开了它独特的美学风韵。一曹雪芹以他的主人公贾宝玉为审美评判的立足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雪芹 警幻仙姑 审美观念 审美意蕴 红楼梦 万艳同悲 气质个性 审美评判 薛宝钗 贾宝玉
原文传递
《红楼梦》的悲剧底蕴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思源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71-183,共13页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一部《红楼梦》两百余年来撕扯着多少红颜白发的心肺,令人扼腕叹息,热泪长流。诚如永忠哭雪芹诗云:“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红楼梦》之所以具有特别巨大和长久的心灵震撼力,除却纯艺术方面的原因,也...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一部《红楼梦》两百余年来撕扯着多少红颜白发的心肺,令人扼腕叹息,热泪长流。诚如永忠哭雪芹诗云:“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红楼梦》之所以具有特别巨大和长久的心灵震撼力,除却纯艺术方面的原因,也并不仅仅在于其人物命运的不幸。因为爱情夭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悲剧底蕴 贾宝玉 万艳同悲 人物命运 现实世界 小说 补天 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泪雨悲风中的艺术天地——论曹雪芹写哭 被引量:1
9
作者 肖燕立 《红楼梦学刊》 1985年第2期175-190,共16页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荡气回肠的八个字,揭示了一代中国女性的不幸命运。而这动人心魄的悲歌,是一批具有典型性格的年轻少女,用她们的不幸遭遇谱写成的。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封建社会女性的不同典型形象,是《红楼梦》辉煌的艺术成就之...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荡气回肠的八个字,揭示了一代中国女性的不幸命运。而这动人心魄的悲歌,是一批具有典型性格的年轻少女,用她们的不幸遭遇谱写成的。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封建社会女性的不同典型形象,是《红楼梦》辉煌的艺术成就之一,也是任何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企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雪芹 红楼梦 黛玉 万艳同悲 薛宝钗 凤姐 悲剧命运 典型形象 艺术成就 封建社会
原文传递
我所做过的
10
作者 邵振国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8年第6期133-134,共2页
刘鹗将他的《老残游记》喻为“哭泣”,说:“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然则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我这本《邵振国中短篇小说集》不敢言“成终”,却亦可比作婴儿,读者掩卷或不无憾意叹息... 刘鹗将他的《老残游记》喻为“哭泣”,说:“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然则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我这本《邵振国中短篇小说集》不敢言“成终”,却亦可比作婴儿,读者掩卷或不无憾意叹息,既读到它的稚幼,又读到它生命纯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残游记》 恩斯特·卡西尔 《红楼梦》 《庄子》 合目的性 人的本质 《忏悔录》 《离骚》 “童心说” 万艳同悲
原文传递
技巧
11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 2019年第5期22-22,共1页
为什么有些人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选取的朗诵篇目固然重要,好的篇目本身就具有打动人心的魔力。但是,如果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不深刻,没有真正走进作品,只是'挤'情、'造'性,听众是敏锐... 为什么有些人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选取的朗诵篇目固然重要,好的篇目本身就具有打动人心的魔力。但是,如果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不深刻,没有真正走进作品,只是'挤'情、'造'性,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朗诵者要想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首先让自己与作者有共鸣,才能唤起听众的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角色 篇目 魔力 朗诵者 同悲 听众
原文传递
“金陵十二钗”外传
12
作者 马丽芳 《边疆文学》 1996年第Z1期131-131,共1页
关键词 金陵十二钗 凤姐 万艳同悲 菊花诗 红楼梦 惜春 拉丁语 秦可卿 尤三姐 大观园
原文传递
“谁解其中味?”——有关《红楼梦》的若干问题讨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舒芜 《红楼梦学刊》 1980年第1期23-54,共32页
甲:听说你近来在读《红楼梦》,我想请教一个问题,一个题外的问题。乙:“题外的问题”,好;我们外行人,正好说些题外话。不过你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刁钻古怪。甲:老老实实的问题,一点也不刁钻古怪。我真是越读《红楼梦》,越不知道它究竟是... 甲:听说你近来在读《红楼梦》,我想请教一个问题,一个题外的问题。乙:“题外的问题”,好;我们外行人,正好说些题外话。不过你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刁钻古怪。甲:老老实实的问题,一点也不刁钻古怪。我真是越读《红楼梦》,越不知道它究竟是写什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贾宝玉 青年女性 鲁迅 曹雪芹 贾府 林黛玉 封建社会 万艳同悲 王夫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