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陈寅恪“了解之同情”在文学批评中的意义和限度 |
徐楠
|
《中国文艺评论》
|
2024 |
0 |
|
2
|
“优美”“宏壮”何以可能——对《人间词话》的了解之同情 |
李嘉华
|
《中国图书评论》
|
2023 |
0 |
|
3
|
也谈董仲舒在儒学史上的地位——以一种“同情之了解”的立场 |
宋立林
|
《衡水学院学报》
|
2010 |
1
|
|
4
|
同情的了解与批判的超越——评《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 |
李宗桂
惠吉兴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5
|
宗白华“同情的了解”之美学批评观 |
时宏宇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6
|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同情之了解”与新儒学 |
钱耕森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7
|
论陈寅恪“神游冥想、了解之同情”的史学意蕴 |
龚连英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8
|
秉“了解之同情”持实证“得其微旨”——张俊才《林纾评传》(修订版)读后 |
吴微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9
|
“同情地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 |
肖中云
谢海华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03 |
0 |
|
10
|
论“了解之同情”的文学鉴赏观 |
周翡
|
《景德镇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1
|
浅论陈寅恪“了解之同情”的文学批评观——以《元白诗笺证稿·艳诗及悼亡诗》为例 |
晏萍利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2
|
浅谈“了解之同情”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
张莉莉
|
《新校园(上旬刊)》
|
2013 |
0 |
|
13
|
“了解之同情”何以成为可能——基于学术视野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
陈磊
|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
2017 |
0 |
|
14
|
“了解之同情”与陈寅恪的治史方法 |
桑兵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1
|
|
15
|
原忠恕 |
刘梦溪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6
|
方克立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 |
陆信礼
董凯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7
|
六十余年前的特殊“口述历史”——《中共谍报团李德生讯问记录》书后 |
程兆奇
|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8
|
论冯契的中国近代哲学史书写 |
顾红亮
|
《天府新论》
CSSCI
|
2010 |
1
|
|
19
|
陈寅恪的文艺美学思想 |
郭士礼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1
|
|
20
|
刘永济《天问通笺》平议 |
常威
周建忠
|
《阴山学刊》
|
201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