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同情心态 被引量:1
1
作者 马进 武晓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1-75,共5页
中西对同情认识的差异表明同情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情是解读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特征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文化符号。本文把西北少数民族的这个交往特征的文化符号概括为同情的心态,认为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同情心态指欢乐和痛苦... 中西对同情认识的差异表明同情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情是解读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特征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文化符号。本文把西北少数民族的这个交往特征的文化符号概括为同情的心态,认为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同情心态指欢乐和痛苦之情凝合而成的心理反应机制,表现为与他人共享欢乐、与他人共担痛苦的同情的反应、同情的态度。欢乐和痛苦之情的同情心态在西北少数民族交往关系中具体表现为四种心态,即:好客的心态,注意对方反应和评价的心态,群己互利的心态,"不忍之心"的心态。这种同情心态的本源来自西北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历史文化中善的积淀和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日常交往 同情心态 态度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