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同文馆之争
被引量:
1
1
作者
苏渭昌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76-81,共6页
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十一月初五日,以洋务派恭亲王奕訢为首的总理衙门,奏议在京师同文馆内添设一馆,专取正途科甲人员学习天文算学,延聘洋人教习。不料此议一出,朝廷内外“众论纷争”,“日甚一日”;及“久著理学盛名”的大学士倭仁跳出...
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十一月初五日,以洋务派恭亲王奕訢为首的总理衙门,奏议在京师同文馆内添设一馆,专取正途科甲人员学习天文算学,延聘洋人教习。不料此议一出,朝廷内外“众论纷争”,“日甚一日”;及“久著理学盛名”的大学士倭仁跳出来反对,更闹得满城风雨,几乎使奕訢等人“心灰而气沮”。论争持续达半年之久。这就是近代史上洋务派与极端守旧派之间的同文馆之争。这是洋务派自兴办洋务以来遇到的来自统治集团内部的第一次较为严重的挑战;双方以同文馆办学为题,就内政、外交中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交锋,远远超出了教育范围。因此,剖析一下这次论争,对认识清朝封建统治集团的腐朽与没落、洋务派的立场与观点、清末教育的变化及与政治的关系,不是没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文馆
之争
京师
同文馆
总理衙门
统治集团
倭仁
王奕
教育范围
通政使
同文馆总教习
请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最早的西医学堂——北洋医学堂
被引量:
2
2
作者
钱曼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5年第2期28-,共1页
我国历来注重中医,学习西医始于1835年广州基督教医院训练中国生徒为助手。我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曾在1871年添设医学班,聘伦敦会医学博士德贞讲授医学和生理学。但由于受儒家的影响,总理衙门不相信西医外科,所谓'身体发肤...
我国历来注重中医,学习西医始于1835年广州基督教医院训练中国生徒为助手。我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曾在1871年添设医学班,聘伦敦会医学博士德贞讲授医学和生理学。但由于受儒家的影响,总理衙门不相信西医外科,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士兵受了伤,伤口只用膏药封着,不让开刀,万一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
同文馆
总理衙门
新式学堂
身体发肤
生徒
德贞
同文馆总教习
北洋海军
课堂授课
临床实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清汉译中学三角学教科书介绍
3
作者
董杰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Z3期161-162,共2页
1840年,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清政府战败,长期处于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中国的经济基础、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都经历了极大的变化,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和卓有远见的政府官员开始探求富国强兵的道路,于是中国出现了一股了解西...
1840年,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清政府战败,长期处于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中国的经济基础、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都经历了极大的变化,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和卓有远见的政府官员开始探求富国强兵的道路,于是中国出现了一股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热潮。在这种形势下,晚清中国又掀起了一次"西学东渐"的浪潮。国人翻译引进西方、日本诸多三角学教科书,对中国三角学的近现代化帮助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化
平面三角
谢洪赉
数学教育家
三角数理
三角法
双曲线函数
同文馆总教习
西方国家
数学教
原文传递
通往基督教文学的桥梁:丁韪良对中国语言、文学的介绍和研究
4
作者
王文兵
《国际汉学》
2007年第1期56-80,共25页
丁韪良(W.A.P.Martin,1827—1916),号德三,又号冠西,系晚清时期来华的著名美国新教北长老会传教士。历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京师大学堂西总教习以及湖北仕学院的"讲友",一生大部分时间致力于译介西方的公法、富国策、格致等...
丁韪良(W.A.P.Martin,1827—1916),号德三,又号冠西,系晚清时期来华的著名美国新教北长老会传教士。历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京师大学堂西总教习以及湖北仕学院的"讲友",一生大部分时间致力于译介西方的公法、富国策、格致等世俗科学,以传播西学而著称。他同时也是一位汉学家,在研究和向西方介绍中国方面颇有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韪良
同文馆总教习
基督教文学
长老会
富国策
汉学研究
中国语言
京师大学堂
劝善书
诗歌形式
原文传递
近代来华外国人汉名订误
5
作者
谢必震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5-48,共4页
近代来华外国人的汉名存在着许多特点。有的由原名音译而来,有的由原名意译而来,也有放弃原名音义另取汉名的。有的同名异译,有的异名同译。许多来华的外国人不仅取有汉名,还取有字,或出自经典,或名、字相对,情况复杂,并无规范,这都给...
近代来华外国人的汉名存在着许多特点。有的由原名音译而来,有的由原名意译而来,也有放弃原名音义另取汉名的。有的同名异译,有的异名同译。许多来华的外国人不仅取有汉名,还取有字,或出自经典,或名、字相对,情况复杂,并无规范,这都给我们的研究工作带来十分的不便。本文不揣谫陋,拟对近代来华外国人的汉名形成及其特点略加论述。一般说来,来华外国人的汉名是指外国人自己取的汉名,和中国官方文件、历史文献中定译的外国人姓名(日本人姓名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名
官方文件
美国传教士
裨治文
研究工作
中定
汉译名
同文馆总教习
历史文献
南怀仁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同文馆之争
被引量:
1
1
作者
苏渭昌
出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76-81,共6页
文摘
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十一月初五日,以洋务派恭亲王奕訢为首的总理衙门,奏议在京师同文馆内添设一馆,专取正途科甲人员学习天文算学,延聘洋人教习。不料此议一出,朝廷内外“众论纷争”,“日甚一日”;及“久著理学盛名”的大学士倭仁跳出来反对,更闹得满城风雨,几乎使奕訢等人“心灰而气沮”。论争持续达半年之久。这就是近代史上洋务派与极端守旧派之间的同文馆之争。这是洋务派自兴办洋务以来遇到的来自统治集团内部的第一次较为严重的挑战;双方以同文馆办学为题,就内政、外交中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交锋,远远超出了教育范围。因此,剖析一下这次论争,对认识清朝封建统治集团的腐朽与没落、洋务派的立场与观点、清末教育的变化及与政治的关系,不是没有意义的。
关键词
同文馆
之争
京师
同文馆
总理衙门
统治集团
倭仁
王奕
教育范围
通政使
同文馆总教习
请旨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最早的西医学堂——北洋医学堂
被引量:
2
2
作者
钱曼倩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5年第2期28-,共1页
文摘
我国历来注重中医,学习西医始于1835年广州基督教医院训练中国生徒为助手。我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曾在1871年添设医学班,聘伦敦会医学博士德贞讲授医学和生理学。但由于受儒家的影响,总理衙门不相信西医外科,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士兵受了伤,伤口只用膏药封着,不让开刀,万一死了。
关键词
京师
同文馆
总理衙门
新式学堂
身体发肤
生徒
德贞
同文馆总教习
北洋海军
课堂授课
临床实践
分类号
R-4 [医药卫生]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清汉译中学三角学教科书介绍
3
作者
董杰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出处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Z3期161-162,共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方三角学在清代的流传与影响(11261036)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英才支持计划”(NJYT-13-B08)
文摘
1840年,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清政府战败,长期处于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中国的经济基础、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都经历了极大的变化,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和卓有远见的政府官员开始探求富国强兵的道路,于是中国出现了一股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热潮。在这种形势下,晚清中国又掀起了一次"西学东渐"的浪潮。国人翻译引进西方、日本诸多三角学教科书,对中国三角学的近现代化帮助甚大。
关键词
近现代化
平面三角
谢洪赉
数学教育家
三角数理
三角法
双曲线函数
同文馆总教习
西方国家
数学教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通往基督教文学的桥梁:丁韪良对中国语言、文学的介绍和研究
4
作者
王文兵
机构
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国际汉学》
2007年第1期56-80,共25页
文摘
丁韪良(W.A.P.Martin,1827—1916),号德三,又号冠西,系晚清时期来华的著名美国新教北长老会传教士。历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京师大学堂西总教习以及湖北仕学院的"讲友",一生大部分时间致力于译介西方的公法、富国策、格致等世俗科学,以传播西学而著称。他同时也是一位汉学家,在研究和向西方介绍中国方面颇有成就。
关键词
丁韪良
同文馆总教习
基督教文学
长老会
富国策
汉学研究
中国语言
京师大学堂
劝善书
诗歌形式
分类号
K207.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近代来华外国人汉名订误
5
作者
谢必震
机构
福建师大历史系
出处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5-48,共4页
文摘
近代来华外国人的汉名存在着许多特点。有的由原名音译而来,有的由原名意译而来,也有放弃原名音义另取汉名的。有的同名异译,有的异名同译。许多来华的外国人不仅取有汉名,还取有字,或出自经典,或名、字相对,情况复杂,并无规范,这都给我们的研究工作带来十分的不便。本文不揣谫陋,拟对近代来华外国人的汉名形成及其特点略加论述。一般说来,来华外国人的汉名是指外国人自己取的汉名,和中国官方文件、历史文献中定译的外国人姓名(日本人姓名除外)。
关键词
汉名
官方文件
美国传教士
裨治文
研究工作
中定
汉译名
同文馆总教习
历史文献
南怀仁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同文馆之争
苏渭昌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我国最早的西医学堂——北洋医学堂
钱曼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晚清汉译中学三角学教科书介绍
董杰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
0
原文传递
4
通往基督教文学的桥梁:丁韪良对中国语言、文学的介绍和研究
王文兵
《国际汉学》
2007
0
原文传递
5
近代来华外国人汉名订误
谢必震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