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藤虎丸的创造社研究——大正日本文学语境中的“同时代性”考察
1
作者 柴红梅 刘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144,共4页
伊藤虎丸创造社研究的独特性在于:一方面把创造社与日本大正文学进行同时代性考察,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性的异同与根源;一方面与同样具有留日背景却有着不同特征的鲁迅作非同时代性的比较考察。与此同时,伊藤虎丸并未忽略创造社作为留日学... 伊藤虎丸创造社研究的独特性在于:一方面把创造社与日本大正文学进行同时代性考察,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性的异同与根源;一方面与同样具有留日背景却有着不同特征的鲁迅作非同时代性的比较考察。与此同时,伊藤虎丸并未忽略创造社作为留日学生在本质上与本土文化和现实的血缘关系,注意把握他们与日本文学不同的精神面貌,并揭示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藤虎丸 创造社研究 同时代性 同时代性
下载PDF
电影如何具有“同时代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林侠 《文化研究》 2019年第1期167-181,共15页
电影无疑是最便捷贴近时代也最擅长制造时代感的当代艺术之一。阿甘本的"同时代性"经验对当下中国电影来说,具有重要启示:凸显"黑暗"及其"凝视黑暗"行为,不是批判否定,而是为了勘测光明的地带。电影应当... 电影无疑是最便捷贴近时代也最擅长制造时代感的当代艺术之一。阿甘本的"同时代性"经验对当下中国电影来说,具有重要启示:凸显"黑暗"及其"凝视黑暗"行为,不是批判否定,而是为了勘测光明的地带。电影应当从高调、坚决、激烈的批判立场降低下来,既摆脱主流知识分子惯有的精英立场与自恋心态,又具有与时代、主流保持距离的差异性经验;"弥赛亚时间"具有卓越的同时代性,是一种不同时代(过去、当下)统摄在一起,与自身发生关联的时间。电影叙事即是在当下体验隐含价值内在一致的起源。它既需要通过剪辑制造影像自动化的幻觉,发挥连续性时间,又需要将异质性元素、价值时间的空间并置,从起源处(包括事件因果的开端、理想价值的双重意义)整合过去与当下,统摄传统与现代。悬置事件的目的在于展开话语分析,暴露原来发生作用的权力机制,并最终使之失效。这要求当下的断裂、非连续性事件,应当与藏身于过去的机制密切相关。从当下入手,富有针对性地选择事件,成为深入揭露当下、具备同时代性经验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代性 凝视黑暗 弥赛亚时间 悬置
下载PDF
以偏离的方式接近——论铁凝小说的“同时代性”与个人性内涵
3
作者 徐勇 傅庶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6-71,共6页
铁凝的小说虽常常表现出与时代社会主题的偏离,但她并不能也没有回避文学创作与时代的关系问题。她以对"人类心灵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的表达作为自己的目标,实现的其实是对时代的独特切入。这样一种奇特关系,在她的小说中... 铁凝的小说虽常常表现出与时代社会主题的偏离,但她并不能也没有回避文学创作与时代的关系问题。她以对"人类心灵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的表达作为自己的目标,实现的其实是对时代的独特切入。这样一种奇特关系,在她的小说中往往以人物内心的逻辑的方式显现出来。她的小说常常看似无关乎时代,但其实是从更高的层面上表现自己的时代。铁凝的小说,是一种典型的"同时代性"的文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凝小说 同时代性 个人
下载PDF
同时代性:汤因比的文明魔方
4
作者 刘宝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0-64,共5页
围绕汤因比"所有文明都是同时代的"之判断讨论两个问题:第一,文明"同时代性"模型的构建。表面上,"同时代"像是一块平面的棋盘,"文明"如同散落在上面的棋子,但汤因比"同时代"的概念... 围绕汤因比"所有文明都是同时代的"之判断讨论两个问题:第一,文明"同时代性"模型的构建。表面上,"同时代"像是一块平面的棋盘,"文明"如同散落在上面的棋子,但汤因比"同时代"的概念本质上具有历时性和相对论的色彩,是其将文明史放在漫长的生命历史和地球存在历史中进行比较而得出的概念,是经过"时空压缩"而成,它在历时性的角度上有更多纵深的层次,如同无数平面棋盘的层层叠加,因此汤因比文明"同时代性"的模型不是平面的"棋盘",而是立体的"魔方";第二,文明模型的运动方式。"棋盘"和"魔方"的模型本身隐含了运动的本质,不论是棋盘上的棋子,还是附着在魔方每一个层面上文明的立足点,中间都是"间性"的存在,没有"间性",就没有"差异",就没有了诸多文明的个体。棋子在平面上的运动使得棋子间的距离和空间被拉伸或压缩,形状被不断改变;魔方的运动使得每一个方块都存在与任何一个方块以不同形式接触的可能性。文明间的这种运动,我们常称之为对话,但这种运动的前提是间性的存在,间性在文明的运动中不断发生形态的改变,或者说,运动就是间性的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因比 文明 同时代性 对话
下载PDF
艺术批评的“同时代性”——批评家作为文艺高峰的测峰者 被引量:3
5
作者 唐宏峰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29-37,共9页
与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不同,艺术批评具有"同时代性"的根本属性。艺术批评对同时代的艺术家、作品、现象和问题发言,直接介入到艺术生产,是艺术活动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无论是19世纪法国批评家对同时代艺术的批评,还是中国20世... 与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不同,艺术批评具有"同时代性"的根本属性。艺术批评对同时代的艺术家、作品、现象和问题发言,直接介入到艺术生产,是艺术活动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无论是19世纪法国批评家对同时代艺术的批评,还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现代美术思考中批评家与艺术家的共同运动;无论是批评家为接受者阐明作品的难解之处,还是批评家与虚假和愚见作斗争、为接受者做判断,艺术批评都介入同时代的艺术现场,对创作和接受产生重要影响。艺术批评通过识别、阐释和判断来测定作品的价值,发挥文艺高峰测峰者的作用,以好的、有效的批评标尺,倡导完善的艺术观念与美学风格,引导未来艺术创作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批评 同时代性 文艺高峰 测峰者 现代 元评论
下载PDF
从主体迁变到话语重塑——中国电影批评话语的“同时代性”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旭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144,共7页
电影批评话语的生成不仅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还要受到更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如社会机构、阶层关系、批评主体身份、媒介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纵观整个中国电影批评发展史,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批评的“革命话语”、80年代知识... 电影批评话语的生成不仅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还要受到更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如社会机构、阶层关系、批评主体身份、媒介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纵观整个中国电影批评发展史,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批评的“革命话语”、80年代知识分子一代的电影本体批评话语,还是90年代中期以来迷影一代的大众影评话语,每一次电影批评主体的迁变与话语重塑,都具有明显的“同时代性”特质。故而,电影批评话语研究不能摈弃历史语境,只对电影批评文本做结构形式,上的分析,而是要把批评主体的身份特征、批评焦点、批评策略等与社会文化关联起来,考查电影批评话语的“同时代性”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批评 批评主体 批评话语 同时代性
下载PDF
同时代性·抵抗·苦斗——论松井博光对竹内好中国文学观的继承与扬弃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若圣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38,52,共8页
松井博光是竹内好培养的第一位学者,同时也是竹内好在东京都立大学教授席位的衣钵传人。1980年代松井处理中国新时期文学时援引竹内的“同时代性”论述,确认了新时期文学经过10年的发展也具备了“同时代性”,同时通过中国作家的历史使... 松井博光是竹内好培养的第一位学者,同时也是竹内好在东京都立大学教授席位的衣钵传人。1980年代松井处理中国新时期文学时援引竹内的“同时代性”论述,确认了新时期文学经过10年的发展也具备了“同时代性”,同时通过中国作家的历史使命由“抵抗”向“苦斗”的转变,在两个时代的“同时代性”之间建立了谱系性。松井援引竹内思想资源的目标在于通过强调中国文学自主产生的“同时代性”,使用“断续中寻找连续”的治学方法来抵抗日本学界将当代文学比附为政治史附庸的现状。在抵抗的过程中,松井沿着竹内的足迹,通过编制研究资料目录和促进译介活动两种实践策略完善中国文学研究业态,将具有“同时代性”的中国文学作品带进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松井博光 中国文学 同时代性
下载PDF
斯特劳克、流亡者乐坛、上海乐坛与世界乐坛的“同时代性”--井口淳子《流亡者们的乐坛:上海租界的音乐与芭蕾》述评 被引量:1
8
作者 宫宏宇 《音乐文化研究》 2022年第1期126-133,M0005,共9页
日本学人井口淳子的新作《流亡者们的乐坛:上海租界的音乐与芭蕾》在问题意识、论述取径、史实呈现和理论升华等方面均有可圈可点之处。它虽然以上海租界“流亡者们”的音乐与芭蕾为主要议题,但所讨论的内容实际上牵涉了近代中国的政治... 日本学人井口淳子的新作《流亡者们的乐坛:上海租界的音乐与芭蕾》在问题意识、论述取径、史实呈现和理论升华等方面均有可圈可点之处。它虽然以上海租界“流亡者们”的音乐与芭蕾为主要议题,但所讨论的内容实际上牵涉了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殖民现代性、全球化等多个层面。尤其是在呈现20世纪30年代至“二战”结束的上海多维度的都市声音景观,追踪连接日本、上海和欧洲的文化经纪人斯特劳克的足迹,以及陈述战前及战时的上海乐坛到战后日本乐坛的延续性上,此书都有可资学界借鉴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口淳子 斯特劳克(AwsayStrok) 流亡者乐坛 上海乐坛 世界乐坛 同时代性
下载PDF
从《咏贫士》看陶渊明的同时代性
9
作者 崔光慧 《时代人物》 2020年第9期165-166,共2页
真正同时代的人,真正属于其时代的人,是那些既不完美地与时代契合,也不调整自己以适应时代要求的人。陶渊明的诗因为文辞质素而在当时得不到第一流诗人的评价;他的五仕五归又显出一份与同时文人的步调不一;其孤独、高洁、守拙归园、安... 真正同时代的人,真正属于其时代的人,是那些既不完美地与时代契合,也不调整自己以适应时代要求的人。陶渊明的诗因为文辞质素而在当时得不到第一流诗人的评价;他的五仕五归又显出一份与同时文人的步调不一;其孤独、高洁、守拙归园、安贫乐道等等,都显出他在很大层面上确乎与时代相龃龉。然而这些与时代不相契合的地方,却恰恰是陶渊明最具有同时代性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同时代性 时代 社会
下载PDF
抵抗媚俗与大众文化批判:格林伯格艺术理论的“同时代性”
10
作者 高远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1-82,共2页
格林伯格将前卫与媚俗视为现代文化中两极对立的存在。其对于媚俗的抵抗,有着鲜明的同时代性,他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法兰克福学派批判文化工业的观点,而他的竞争对手罗森伯格同样对美国盛行的媚俗保持着相当的警惕。可以说,在20世纪... 格林伯格将前卫与媚俗视为现代文化中两极对立的存在。其对于媚俗的抵抗,有着鲜明的同时代性,他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法兰克福学派批判文化工业的观点,而他的竞争对手罗森伯格同样对美国盛行的媚俗保持着相当的警惕。可以说,在20世纪上半叶,对大众文化的反思构成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普遍的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媚俗 前卫 同时代性 大众文化
原文传递
“同时代性”:文学批评的“起跑线”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理 《东吴学术》 2016年第1期68-72,共5页
"同时代性"是文学批评的一条"起跑线"。"同时代"不仅意味着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也指向个体与时代之间的关系,"既附着于时代,同时又与时代保持距离"。在方法上,文学批评的"同时代性"意... "同时代性"是文学批评的一条"起跑线"。"同时代"不仅意味着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也指向个体与时代之间的关系,"既附着于时代,同时又与时代保持距离"。在方法上,文学批评的"同时代性"意味着一种身处局限性中、特殊的研究姿态;并且试图在创作"可能性的萌芽状态"中预期未来"更好的途程"。在今天,诸多文学版块的内部以及版块的缝隙间,存在着产生新意义与可能的空间,尽管目前这些空间也许还很暧昧、不稳定,但这正是具备"同时代性"自觉的文学批评在今天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同时代性 可能的空间
原文传递
被解构的“现代派”与“现代主义”——论两种知识谱系之间的同时代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孟泽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52,共7页
从1970年代末开始,国外的"现代主义"文学和相关论述被引入中国,并在1980年代初的文学和文化领域引发了激烈的论争。由于当时的知识分子主要以"现代派"一词来指称"现代主义"(1),这场论争也被称为"现... 从1970年代末开始,国外的"现代主义"文学和相关论述被引入中国,并在1980年代初的文学和文化领域引发了激烈的论争。由于当时的知识分子主要以"现代派"一词来指称"现代主义"(1),这场论争也被称为"现代派"或"西方现代派"论争。它与同时期的"反封建"和"人道主义"等思潮纠缠在一起,不仅根本地改写了中国的文学和学术地形图,而且形成了一系列的"现代派"知识。然而,这一论争在短暂的高潮之后就戛然而止了,留下了诸多问题,也为后来的重新探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派 知识谱系 现代主义 人道主义 同时代性 戛然而止 反封建 诸多问题
原文传递
全球化语境下大江健三郎与莫言作品的文学特性探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红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89,共5页
在全球化语境下,以大江健三郎、莫言为代表的中日文学创作有了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根据对其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江健三郎与莫言作品的文学特性集中体现在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高度的东西方文学融合性与鲜明的历史性、社会性、... 在全球化语境下,以大江健三郎、莫言为代表的中日文学创作有了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根据对其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江健三郎与莫言作品的文学特性集中体现在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高度的东西方文学融合性与鲜明的历史性、社会性、时代性。大江和莫言的作品是写生命的,其作品不仅反映当代社会的各种问题,以广泛的人类意识,在清晰的故事中蕴藏着对人类生存的深层思索,唤起人们的责任感、自尊心,使文学发挥拯救人类灵魂的作用,而且在各个层面上展现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地域 民族 融合 同时代性 大江健三郎 莫言
下载PDF
当启蒙遇到国际政治——后发国家的启蒙辩证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7-40,173,共14页
启蒙思想涉及现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基础观念和规则。先发现代性国家的启蒙大多顺应其社会的内源性要求而出现,后发国家的启蒙则有明显的外源性。文章据此区分了原发型启蒙和后发型启蒙概念,刻画了相关思想群体的话语特征,揭示... 启蒙思想涉及现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基础观念和规则。先发现代性国家的启蒙大多顺应其社会的内源性要求而出现,后发国家的启蒙则有明显的外源性。文章据此区分了原发型启蒙和后发型启蒙概念,刻画了相关思想群体的话语特征,揭示了先发与后发国家思想群体间的"异时代的同时代性",探讨了后发国家的启蒙辩证法。文章认为,18世纪启蒙思想家普遍信奉理性增长与个体自由和谐共进的原理,但法兰克福学派却发现了二者的深刻矛盾,由此指出启蒙在自我毁灭。福柯晚年的思想则表明,唯有回到"批判理性"或"对理性的批判",才能真正守住精神的自主性,这才是启蒙的自救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别话语 原发型启蒙 后发国家的启蒙辩证法 时代同时代性 批判理
下载PDF
倾听宫泽贤治:他者的悲哀 被引量:3
15
作者 邹菊云 刘映娜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0期134-136,共3页
日本国民作家宫泽贤治短暂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银河铁道之夜》《古斯克.布都利传记》是其少年小说的代表,其悲哀表象集中体现在作品人物的三个方面:生活贫穷,心灵孤独,死于非命。贤治文学的悲哀,是作者自身人生经历的记忆,更反映... 日本国民作家宫泽贤治短暂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银河铁道之夜》《古斯克.布都利传记》是其少年小说的代表,其悲哀表象集中体现在作品人物的三个方面:生活贫穷,心灵孤独,死于非命。贤治文学的悲哀,是作者自身人生经历的记忆,更反映了他者的心理,即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生活在日本东北一隅的普通民众的共同心理。宫泽贤治文学具有的同时代性使其超越了时代,跨越了国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泽贤治 悲哀 贫穷 孤独 死亡 同时代性
下载PDF
论当代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流价值观
16
作者 刘大先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5,共5页
当代社会主义文艺是“未来—理想性”导向、“人民—总体性”导向、“艺术—综合性”导向的结合,其主流价值观意在凸显超越实然的应然层面,避免无政府主义、极端相对主义和各种层面的虚无主义,这要求我们在评价时区分“主流”与“支流... 当代社会主义文艺是“未来—理想性”导向、“人民—总体性”导向、“艺术—综合性”导向的结合,其主流价值观意在凸显超越实然的应然层面,避免无政府主义、极端相对主义和各种层面的虚无主义,这要求我们在评价时区分“主流”与“支流”、“末流”及“不入流”,建构主体性与文化自信,进而达到“规范性共识”与“多元价值论”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分化 文化领导权 主流价值观 同时代性
下载PDF
反思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对文学史的拯救
17
作者 张丽华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29,共2页
黄子平老师提出的“同时代人”概念出自阿甘本。这个词的含义与我们通常从字面引起的联想——作为代际关系的“同代人”的意涵十分不同。它不是一个社会学概念,而是指向人文学者对自我与时代以及对一种新的时间哲学和历史哲学的思考。... 黄子平老师提出的“同时代人”概念出自阿甘本。这个词的含义与我们通常从字面引起的联想——作为代际关系的“同代人”的意涵十分不同。它不是一个社会学概念,而是指向人文学者对自我与时代以及对一种新的时间哲学和历史哲学的思考。在阿甘本看来,“真正同时代的人,真正属于其时代的人,也是那些既不与时代完全一致,也不让自己适应时代要求的人”(阿甘本:《何谓同时代人?》)。所谓的同时代性,指的是一种自我与时代既依附又保持距离的奇特关系,确切地说,是一种通过疏离、脱节乃至时代错位而让自己与时代产生关联的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代 黄子平 文学批评 阿甘本 人文学者 社会学概念 历史主义 同时代性
原文传递
行走大地,歌哭人生——论雷平阳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士强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202,共11页
雷平阳的诗歌“从阅历中来”,立足现实、扎根本土,行走于大地之上,体察、记录时代变化与个体处境。他的诗血肉丰盈,他以命为诗,歌哭人生,直面生存的困境与深渊,袒呈内心的卑微与苦痛,作品极具内在性和命运感。他强调“在寺庙旁边写作”... 雷平阳的诗歌“从阅历中来”,立足现实、扎根本土,行走于大地之上,体察、记录时代变化与个体处境。他的诗血肉丰盈,他以命为诗,歌哭人生,直面生存的困境与深渊,袒呈内心的卑微与苦痛,作品极具内在性和命运感。他强调“在寺庙旁边写作”,以“山水”为师,对现代化进程和现代文明进行审视与反思,呈现了一个丰饶、神秘、充满诗意和可能性的世界。他的写作客观冷静、力戒浮华,强调“说人话”,注重叙事与细节,以人的现实和现世生活为旨归。雷平阳的写作立场似具有一定异质性、不合时宜性,但却切入了时代内部,对之做出了有效、有启发性的表达,具有真正的“同时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平阳 本土 命运感 同时代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