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时犯理论的困惑及补救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洪兵 杜文俊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4-17,共4页
能够运用部分犯罪共同说和过失共同正犯理论予以解决的问题,无须作为同时犯处理。同时犯各方的民事责任问题,根据民法上的共同侵权行为和共同危险行为理论,承担连带责任应不成问题。刑事责任问题,基本上可以运用刑事证据规则上的推定理... 能够运用部分犯罪共同说和过失共同正犯理论予以解决的问题,无须作为同时犯处理。同时犯各方的民事责任问题,根据民法上的共同侵权行为和共同危险行为理论,承担连带责任应不成问题。刑事责任问题,基本上可以运用刑事证据规则上的推定理论,谨慎地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犯 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 推定
下载PDF
论同时犯的责任承担
2
作者 秦昕 彭贤鸿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0-73,共4页
在区别于共同犯罪的基调上对同时犯剖析,进一步明确其内涵,进而对其责任承担,尤其是因果关系不明情形下的责任承担问题进行阐述。在因果关系无法查清的场合,将他人的行为视为"外在客观条件",与自身行为结合一起致结果发生的,... 在区别于共同犯罪的基调上对同时犯剖析,进一步明确其内涵,进而对其责任承担,尤其是因果关系不明情形下的责任承担问题进行阐述。在因果关系无法查清的场合,将他人的行为视为"外在客观条件",与自身行为结合一起致结果发生的,结合主观罪过内容进行定罪处罚,将危害结果归责于行为人。对片面共犯中的不知情方,并不适用共犯的责任承担原则,而是准用同时犯的责任承担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犯 责任承担 外在客观条件
下载PDF
父子骗取农业补贴为何同时犯了诈骗罪和贪污罪
3
作者 颜新文 方鹏航 方裕健 《当代农机》 2019年第9期54-55,共2页
近日,随着法槌重重落下,吕忠福、吕键微父子二人通过虚报方式,骗取、贪污国家农业补贴资金一案在浙江省东阳市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吕忠福犯诈骗罪、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1万元;吕键微犯诈骗罪、贪污罪,被判处有... 近日,随着法槌重重落下,吕忠福、吕键微父子二人通过虚报方式,骗取、贪污国家农业补贴资金一案在浙江省东阳市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吕忠福犯诈骗罪、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1万元;吕键微犯诈骗罪、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5万元,这一起骗取农业补贴的'上阵父子兵'闹剧,终于落下帷幕,然而为何一个骗取农业补贴资金的行为却同时犯了诈骗罪和贪污罪呢?案件宣判的背后带给人的法律思考和案例警醒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犯 农业补贴
下载PDF
论因果关系不明场合下同时犯的责任归属——以同时伤害案件为重点 被引量:5
4
作者 高治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5-30,共6页
同时犯之间因为欠缺意思联络,所以不适用"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同时犯之间在因果关系上彼此独立,当具体因果关系不明的时候,根据"存疑时有利被告人"以及"责任自负"的原则,每个同时犯都只负未遂的责任... 同时犯之间因为欠缺意思联络,所以不适用"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同时犯之间在因果关系上彼此独立,当具体因果关系不明的时候,根据"存疑时有利被告人"以及"责任自负"的原则,每个同时犯都只负未遂的责任。因果关系不明场合下同时犯的一般归责原理,会形成处罚间隙,与一般社会公众的法感情存在距离。对于因果关系不明的同时伤害案件,存在共犯拟制肯定说与否定说两种对立的见解。无论在立法论还是解释论上,都应坚持同时犯的一般归责原理,不能将同时伤害拟制为共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犯 共同正 因果关系 责任主义
原文传递
论过失共同犯罪 被引量:6
5
作者 周德金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68-72,共5页
传统的刑法理论认为,过失犯罪不成立共同犯罪,但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过失犯罪,其中不少过失犯罪系多人共同所为。于是一些学者提倡过失犯罪成立共同犯罪。但究竟在什么情形下成立过失的共同犯罪,观点不一,一些学者甚至混... 传统的刑法理论认为,过失犯罪不成立共同犯罪,但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过失犯罪,其中不少过失犯罪系多人共同所为。于是一些学者提倡过失犯罪成立共同犯罪。但究竟在什么情形下成立过失的共同犯罪,观点不一,一些学者甚至混淆了同时犯、过失竞合,共同过失与过失共同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过失 同时犯 过失竞合 过失共同
下载PDF
共同犯罪基本问题解析
6
作者 贾成宽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19-123,共5页
共同犯罪有"刑法学的迷路"之称,其复杂性不仅表现为多人共犯一罪,更表现为各个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共同犯罪出现的状态也不同于单独犯罪,因此引发对共同犯罪案件中的定罪和量刑等实践问题的思考,除了... 共同犯罪有"刑法学的迷路"之称,其复杂性不仅表现为多人共犯一罪,更表现为各个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共同犯罪出现的状态也不同于单独犯罪,因此引发对共同犯罪案件中的定罪和量刑等实践问题的思考,除了依据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之外,也要应用法律的精神和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 同时犯 片面共 实行过限
下载PDF
共同过失犯罪概念的学理解读及立法完善
7
作者 古瑞华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57-61,共5页
针对学界关于中国《刑法》第25条第二款中"共同过失犯罪"的不同理解,运用逻辑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从法条间的逻辑关系、历史渊源两方面对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进行考察,认为中国刑法中"共同过失犯罪"所指的就是过... 针对学界关于中国《刑法》第25条第二款中"共同过失犯罪"的不同理解,运用逻辑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从法条间的逻辑关系、历史渊源两方面对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进行考察,认为中国刑法中"共同过失犯罪"所指的就是过失犯的共同犯罪问题,将其与过失共同犯罪作同一理解为宜。为解决理论体系内部的矛盾,适应风险社会对共同过失犯罪的需求,未来立法应当有限制地肯定共同过失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过失 同时犯 限制肯定说 共同过失实行
下载PDF
论我国《刑法》“同时犯”之规定——兼论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第三款
8
作者 刘方可 《政法学刊》 2023年第2期72-81,共10页
“同时犯”是关于罪数(竞合)的规定。以犯罪成立条件作为罪数判断标准,“同时犯”前款行为与其他犯罪之间,无论在文理上、类型上,还是事实上,都系数罪关系。“同时犯”规定省略了处置理由,导致数罪与处置规则之间衔接不畅。应确立“先... “同时犯”是关于罪数(竞合)的规定。以犯罪成立条件作为罪数判断标准,“同时犯”前款行为与其他犯罪之间,无论在文理上、类型上,还是事实上,都系数罪关系。“同时犯”规定省略了处置理由,导致数罪与处置规则之间衔接不畅。应确立“先犯罪构成,再犯罪构成关系”的罪数(竞合)规则。数罪并罚的处置理由是犯罪成立条件之毫无重合;从一重罪从重处罚的理由是犯罪成立条件之部分重合,包括构成要件行为重叠与构成要件法益重叠。从一重罪处罚的理由是犯罪成立条件之完整重合,但有犯罪成立条件部分重合的情形,此时,司法上应当在从一重罪处罚基础上适当从重。能够与帮信罪“同时构成”的“其他犯罪”,只能是刑法分则中以提供行为作为构成要件行为类型的罪名,不包括关联犯罪共犯罪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犯 数罪一罚 罪成立条件 处置理由 第二百八十七条第三款
原文传递
相邻正犯、片面共犯及继承共犯的交叠与区分
9
作者 阎黎明 《特区法坛》 2013年第6期38-42,共5页
在几个行为人导致一个伤害结果,但又无法查清伤害结果与伤害行为的对应关系的场合,后行为人意识到并利用了前行为造成的被害人反抗力减弱、业已受伤的情状,在先前侵害行为造成侵害的基础上继续侵害,构成继承共犯,令其对先前行为入... 在几个行为人导致一个伤害结果,但又无法查清伤害结果与伤害行为的对应关系的场合,后行为人意识到并利用了前行为造成的被害人反抗力减弱、业已受伤的情状,在先前侵害行为造成侵害的基础上继续侵害,构成继承共犯,令其对先前行为入侵害结果与自己后行为侵害后果也即整体危害后果一体负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犯 相邻正 片面共 继承共 意沟通
原文传递
多车肇事致人死亡案件的刑事责任认定——以死亡因果关系不明为前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悦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7-73,共7页
在机动车数量激增的时代背景下,多车肇事致人死亡案件日趋频发。由于各地交管部门对此类案件性质的理解不同,在处理类似案件时存在"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导致类似事故处理结果迥异的原因包括:缺乏统一规范的事故责任认定理论... 在机动车数量激增的时代背景下,多车肇事致人死亡案件日趋频发。由于各地交管部门对此类案件性质的理解不同,在处理类似案件时存在"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导致类似事故处理结果迥异的原因包括:缺乏统一规范的事故责任认定理论、规则和方法,缺乏制衡事故责任认定的立法依据和资质能力,认定事故责任所依据的行政归责原则与司法判决所依据的刑事归责原则相互矛盾等。从法律性质上看,多车肇事致人死亡的行为是一种竞合的过失犯罪行为,在案件处理上应与共同犯罪及过失共同犯罪相区别。在责任认定过程中,应以明确事故性质为责任认定的前提,以"替代责任"作为前车肇事人承担后次事故责任的归责原理,以"相应义务的履行"为违法性阻却事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多车肇事 致人死亡案件 刑事责任认定 过失同时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