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CT在早期鼻咽癌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光林 陈曦 +1 位作者 张绪良 王旭东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9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PET /CT在早期鼻咽癌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 SMART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7例早期鼻咽癌患者(Ⅰ期41例、Ⅱ期26例)随机分成A组24例、B组22例、C组21例,A组采用CT进行病灶定位并勾画放疗靶区,施行均匀剂量调强放射治疗... 目的:探讨PET /CT在早期鼻咽癌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 SMART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7例早期鼻咽癌患者(Ⅰ期41例、Ⅱ期26例)随机分成A组24例、B组22例、C组21例,A组采用CT进行病灶定位并勾画放疗靶区,施行均匀剂量调强放射治疗(IMRT),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为1.91~2.0 Gy/f;B组采用CT进行病灶定位并勾画放疗靶区,施行SMART,GTVP/GTVN为2.2~2.4 Gy/f,CTV1为1.91~2.0 Gy/f;CTV2为1.8 Gy/f;C组采用PET-CT进行病灶定位并勾画放疗靶区,施行SMART,具体操作同B组。比较三组放疗靶区剂量分布及相对生物有效剂量(BED)。结果 A、B、C三组GTV分别为(32.78±3.08)、(31.99±2.29)、(22.94±3.44)cm3,C组与A、B两组相比,P均<0.05;C组90.5%(19/21)GTV缩小,9.5%(2/21)GTV扩大(分期改变),其中47.6%(10/21) GTV改变>25%。 A、B、C三组GTV的剂量分别为(70.01±0.20)、(71.55±0.35)、(77.17±0.68)Gy,C组与A、B两组相比,P均<0.05。 A、B、C三组GTV的BED分别为(84.01±0.24)、(87.10±0.40)、(95.29±0.84)Gy,C组与A、B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 PET-CT用于早期鼻咽癌SMART有利于更好的分期和靶区的精确勾画,减少GTV,通过提高肿瘤的分次量和总剂量,提高GTV区域的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同步调强放射疗法 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 18F-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淑红 曹席明 +1 位作者 张高飞 刘国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898-190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2008年~2010年收治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78例,其中38例行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A组),剂量分割方案为全乳50Gy/25次(2Gy/次),瘤床同步加量至60Gy/25次(2.4Gy/次)...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2008年~2010年收治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78例,其中38例行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A组),剂量分割方案为全乳50Gy/25次(2Gy/次),瘤床同步加量至60Gy/25次(2.4Gy/次),总疗程33~35天;40例行常规分割调强放疗(B组),剂量分割方案为全乳50Gy/25次,后续瘤床推量10Gy/5次(2Gy/次),总疗程40~42天。应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法检验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73个月,随访率为100%。两组5年总生存率均为100%。A组和B组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7.4%、97.5%(P=0.978);97.4%、95.0%(P=0.589)。A组和B组1、2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9%、52.5%(P=0.632);13.2%、12.5%(P=0.931);A组和B组的1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8%、15.0%(P=0.932);1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7.9%、10.0%(P=0.745)。A组和B组在放疗前、放疗后3、5年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6.8%、87.5%(P=0.931);84.2%、85.0%(P=0.932);81.6%、82.5%(P=0.916)。结论:保乳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与常规分割调强放疗相似,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保乳术 瘤床同步加量放射疗法 预后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大分割同步加量放疗对肿瘤非成骨性脊柱转移疗效的研究
3
作者 尹法东 高玉艳 +5 位作者 南贤秀 刘璇 郑先斌 石鑫珏 原静 刘其腾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28-934,共7页
目的:评估大分割同步加量放疗(HFRT-SIB)治疗不适合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肿瘤非成骨性脊柱骨转移患者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接受治疗的24例肿瘤非成骨性脊柱骨转移患者... 目的:评估大分割同步加量放疗(HFRT-SIB)治疗不适合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肿瘤非成骨性脊柱骨转移患者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接受治疗的24例肿瘤非成骨性脊柱骨转移患者的26处骨转移灶。患者的放疗采用临床靶区(CTV)3 Gy/次×10次(每周5次,每日1次),大体肿瘤体积(GTV)同步加量区(SIB)4 Gy/次×10次(每周5次,每日1次)的剂量分割模式。主要研究终点为放疗结束12周和24周的疼痛总体缓解(OR)率,次要研究终点为疼痛缓解起效时间、疼痛缓解维持时间、放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1年总生存(OS)率。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治疗前后数据差异性。采用标准Kaplan-Meier法评估OS。结果:中位随访11.7(8.0,17.0)个月。放疗结束12周时,92%(22/24)的患者实现OR;放疗结束24周时,81%(17/21)的患者实现OR。中位疼痛缓解起效时间为4(3,5)d。截至末次随访,42%(10/24)的患者疼痛缓解维持时间超过1年,所有患者中位疼痛缓解维持时间为11.0(6.0,16.9)个月。全组患者1年OS率为66.3%,所有患者均未出现3级以上急性或慢性不良事件。结论:HFRT-SIB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实现持久的疼痛控制,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骨转移 脊柱转移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大分割放射疗法 同步加量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加量IMRT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彭冉 王淑莲 +7 位作者 金晶 刘跃平 王维虎 宋永文 任骅 刘新帆 李晔雄 余子豪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 前瞻性评估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IMR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6-2010年共入组128例Ⅰ-Ⅲ期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剂量分割方案为全乳50 Gy分25次(2Gy/次),瘤床同步加量至60 Gy分25次(2.4 Gy/次).不良反应评估采用CTCAE3.... 目的 前瞻性评估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IMR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6-2010年共入组128例Ⅰ-Ⅲ期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剂量分割方案为全乳50 Gy分25次(2Gy/次),瘤床同步加量至60 Gy分25次(2.4 Gy/次).不良反应评估采用CTCAE3.0标准.乳房美容效果评估依据哈佛系统.Kaplan-Miere法生存分析.结果 随访率100%.5年LRRFS为98.4%、DMFS为95.3%、OS为97.7%.急性皮肤反应1级65.6%、2级15.6%、3级2.3%;放射性肺炎1级22.5%、2级4.7%.37例(28.9%)患者出现1、2级上肢水肿.远期1例(0.8%)患者出现全乳色素脱失,4例(3.1%)出现色素沉着.放疗前、放疗后5年美容效果评价为优或良的分别为85.9%、77.3%.21.9%为一般,1例为差.结论 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接受同步加量IMRT 5年疗效理想,急慢性不良反应较轻,整体耐受良好,美容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保乳术 乳腺肿瘤/瘤床同步加量放射疗法 预后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低分割瘤床同步加量放疗方法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马家宝 范羽 +5 位作者 许敬辉 郑敏 李睿 罗杨坤 彭瑛 王捷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05-509,共5页
目的 研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低分割模式的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76例分期为TisT1-2N0M0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低分割同步加量调强适形放疗(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患者,放疗剂量... 目的 研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低分割模式的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76例分期为TisT1-2N0M0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低分割同步加量调强适形放疗(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患者,放疗剂量分割方式为患侧全乳2.65 Gy/次,42.4 Gy/16次,共22 d,瘤床区给予同步加量3.1 Gy/次,49.6 Gy/16次,共22 d。乳房美容效果评估依据哈弗系统,不良反应评估采用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3.0标准。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发生2级及以上放射性皮肤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29(16-40)个月,随访率为100%。1、2、3年的生存率均为100%,无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1、2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76(68.4%)和6/76(7.9%)。放疗后晚期1、2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发生率为10/76(13.1%)和2/76(2.6%)。美容优良率为61/74(82.4%)。瘤床的平均剂量与2级及以上放射性皮肤反应相关。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全乳同步瘤床加量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美容效果及急性/晚期不良反应均可接受,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进一步证实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保乳术 同步 放射疗法 低分割放疗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鼻咽癌旋转调强与固定野调强同步加量计划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同海 尹勇 +4 位作者 陈进琥 马长升 范廷勇 孙涛 林秀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6-490,共5页
目的 比较旋转调强技术与常规固定野调强技术在鼻咽癌计划中对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0例同步加量放疗鼻咽癌患者,通过瓦里安Eclipse 8.6计划系统分别制定旋转调强放疗(IMAT)计划和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运用剂量... 目的 比较旋转调强技术与常规固定野调强技术在鼻咽癌计划中对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0例同步加量放疗鼻咽癌患者,通过瓦里安Eclipse 8.6计划系统分别制定旋转调强放疗(IMAT)计划和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两种计划的靶区(PTV、PTV1、PTV2)及危及器官剂量参数、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T).结果 IMAT和IMRT计划的PTV、PTV1、PTV2适形指数均不同,分别为0.71和0.75(Z=-2.32,P<0.05)、0.54和0.59(Z=-2.56,P<0.05)、0.71和0.78(Z=-2.52,P<0.05);均匀指数均相似,分别为10.5和11.2(Z=-0.84,P>0.05)、13.1和17.1(Z=-1.68,P>0.05)、14.1和13.3(Z=-1.01,P>0.05).IMAT和IMRT计划的脑干平均剂量相似,分别为(3512.8±406.2)cGy和(3384.3±361.3)cGy(Z=-1.82,P>0.05),最大剂量也相似,分别为(5528.1±192.9)cGy和(5727.5±356.3)cGy(Z=-1.12,P>0.05);脊髓最大剂量不同,分别为(4186.1±8 8.7)cGy和(4390.2±74.9)cGy(Z=-2.38,P<0.05).两种计划中双侧腮腺平均剂量、腮腺33%体积受照剂量(D33)、D50、D60均相似(P值均>0.05),正常组织[定义为全身(body)减去PTV,即B-P]受照500 cGy体积占总B-P体积百分比(V5)、V10均也相似(P值均>0.05),但V15、V20、V25、V30、V35、V40、V45、V50均不同(P值均<0.05).两种计划的MU不同,MUIMRT=1308±213,MUIMAT=606±96(Z=-2.52,P<0.05).结论 IMAT计划靶区剂量覆盖与IMRT计划相当,适形度好于IMRT计划;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相当,B-P受照剂量明显降低;可减少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调强 放射疗法 旋转调强 放射疗法 同步
原文传递
巨块型宫颈癌肿瘤中心前程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止血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马昭 宋威 +1 位作者 黄维 于大海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中心前程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大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1例伴有阴道大出血的巨块型宫颈癌患者,前程(前3次)给予肿瘤中心(宫颈大肿块边界内收2 cm的范围)同步加量放疗15 Gy分3次后给予常规分割剂量(2 Gy/次)... 目的探讨肿瘤中心前程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大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1例伴有阴道大出血的巨块型宫颈癌患者,前程(前3次)给予肿瘤中心(宫颈大肿块边界内收2 cm的范围)同步加量放疗15 Gy分3次后给予常规分割剂量(2 Gy/次),肿瘤周边和盆腔全程采用常规分割照射剂量46 Gy分23次同步化疗采用顺钳25 mg/m^2每周方案外照射结束后给予腔内放疗20 Gy/4次结果首程大剂量放疗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较前减少50%, 1周内阴道出血渐止,止血率100%结论采用肿瘤中心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是巨块型宫颈癌阴道大出血的有效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癌肿瘤/同步调强放射疗法 大出血 止血
原文传递
食管鳞癌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患者SIB-IMRT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8
作者 杜尕金措 李淑艳 +4 位作者 李欢 郑思悦 易培强 祁伟祥 赵胜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51-1056,共6页
目的观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患者采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的长期疗效和晚期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上海瑞金医院放疗科的食管鳞癌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5枚)的患者共20例, 其中Ⅰ... 目的观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患者采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的长期疗效和晚期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上海瑞金医院放疗科的食管鳞癌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5枚)的患者共20例, 其中Ⅰ、Ⅱ期研究各纳入10例患者, 4、3、13例患者分别接受58.8 Gy分28次、64.4 Gy分28次、70 Gy分28次3个剂量等级的SIB-IMRT。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入组患者的总生存(OS)率、局部控制率(LCR)及无进展生存(PFS)率, 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纵隔淋巴结最常见的复发部位为2R和4L, 分别占35%和25%。中位随访32个月, 复发后接受挽救性SIB-IMRT者的1、2、3年OS率分别为100%、88%、78%, 1、2、3年PFS率分别为85%、78%、78%。最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是白细胞减少和贫血。最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是食管炎, 但未发现3级及以上食管炎、肺炎和心脏不良反应。随访中3例接受58.8 Gy分28次剂量的患者在治疗后2年出现肿瘤远处转移死亡, 另外1例接受70 Gy分28次剂量的患者在治疗后16个月出现肿瘤远处转移死亡。结论对于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患者, 采用SIB-IMRT挽救性同步放化疗方案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纵隔淋巴结复发 挽救性放化疗法 放射疗法 同步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