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复律除颤器一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振国 林文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13-813,共1页
男,47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2月”入院。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左室)扩大,舒张末期内径86 mm,左室后壁、侧壁中下段及左室心尖部肌小梁增多,呈网格状分布。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弥漫性运动减低,左室射血分数0.21。心电图:窦性心... 男,47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2月”入院。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左室)扩大,舒张末期内径86 mm,左室后壁、侧壁中下段及左室心尖部肌小梁增多,呈网格状分布。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弥漫性运动减低,左室射血分数0.21。心电图: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时限0.16 s。动态心电图:多源性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核素心血池显像:①左室扩大,整体收缩功能重度受损,舒张功能中度受损;②右心室形态大小及整体收缩功能未见明显异常;③左右心室间运动同步性均明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 复律除颤器 静脉植入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左室心尖部 整体收缩功能 多源性室性早搏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双心室同步化起搏前后血清前胶原端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旭娇 王志军 凌锋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316-318,共3页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双心室同步化起搏(CRT)前后血清I型前胶原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端肽(PⅢNP)的变化以及CRT植入与前胶原端肽的相关性.方法 将行CRT植入的4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根据随访半年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双心室同步化起搏(CRT)前后血清I型前胶原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端肽(PⅢNP)的变化以及CRT植入与前胶原端肽的相关性.方法 将行CRT植入的4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根据随访半年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分为CRT应答组(20例)和CRT无应答组(20例).分别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PⅠCP、PⅢNP的浓度.结果 与术前比较,CRT应答组患者术后半年LVEF明显升高(P<0.05),LVEDd及PⅠCP、PⅢNP均明显下降(均P<0.05);而CRT无应答组手术前后各观察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 >0.05).结论 CRT植入能明显降低应答者PⅠCP、PⅢNP浓度,可能可以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是此类患者药物治疗外改善预后的强有力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室同步化起搏 Ⅰ型前胶原端肽 Ⅱ型前胶原端肽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彦梅 《血栓与止血学》 2010年第5期226-227,共2页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 心力衰竭 护理
下载PDF
经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晓英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45例。采用世...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45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变情况、疗效、心功能分级、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WHOQOL-BREF评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均显著增加(P〈0.01),而QRS波宽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QRS波宽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心功能分级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恶性心律失常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 护理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守萍 张民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386-389,共4页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已确诊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80例,分为药物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组(实验组)40例,比较CRT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对照组与实验组出院后...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已确诊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80例,分为药物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组(实验组)40例,比较CRT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对照组与实验组出院后6月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QRS时限、6min步行试验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术后1周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术前,实验组患者出院后6月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颊粘膜鳞状细胞癌放化疗后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误放电原因分析一例
6
作者 耿璐 李越 +4 位作者 盖晓惠 靳雅琼 刘凡 王科科 鲁静朝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4年第2期128-130,共3页
患者女性,74岁,因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CRT-D)频发电击感5 h就诊。7个月前因“左侧颊粘膜鳞状细胞癌”行放射治疗。11天前因肿瘤复发行化疗。1天前频发电击感,程控发现“电击”为CRT-D对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误识别导致,考虑近期化... 患者女性,74岁,因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CRT-D)频发电击感5 h就诊。7个月前因“左侧颊粘膜鳞状细胞癌”行放射治疗。11天前因肿瘤复发行化疗。1天前频发电击感,程控发现“电击”为CRT-D对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误识别导致,考虑近期化疗及低钾血症等因素可能是心房颤动发生的原因,遂更改区间设置、下调房性心动过速检测频率减少误放电,并及时补钾,后未再有电击感。3个月随访未再发生电击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 心房颤动 误放电 肿瘤心脏病学
原文传递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8
7
作者 唐小妮 徐凤 裴鸣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4期397-398,共2页
患者女,54岁,以“活动后胸闷、气短2年,加重伴腹胀半月”入院。入院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前后、左右)66/79,67/80mm,左室射血分数(EF)23%。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护理 心律失常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
原文传递
被迫经右侧锁骨下静脉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器二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淑娴 梁坚林 +3 位作者 袁沃亮 陈样新 雷娟 王景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第3期268-269,共2页
两名需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器(CRT)的患者,分别由于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和左侧起搏器囊袋感染,被迫选择右侧锁骨下静脉入路。例1应用可调弯十极冠状静脉电极导入圣犹达直鞘(CPS,APEEL CS)至冠状静脉窦,例2则使用双弯大头导管(圣犹达)导... 两名需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器(CRT)的患者,分别由于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和左侧起搏器囊袋感染,被迫选择右侧锁骨下静脉入路。例1应用可调弯十极冠状静脉电极导入圣犹达直鞘(CPS,APEEL CS)至冠状静脉窦,例2则使用双弯大头导管(圣犹达)导入直鞘至冠状静脉窦,送入左室电极至侧后静脉,随后均从右侧植入右室、右房电极,联接脉冲发生器埋置于右上胸囊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 右侧锁骨下静脉入路 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 起搏器囊袋感染
原文传递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经胸心外膜起搏导线的植入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沈法荣 王志军 +7 位作者 陈建明 黄抒伟 凌锋 俞尉 陈旭姣 吕锋 何仁良 夏瑜 《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心外膜左心室导线植入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例经静脉植入左心室导线因冠状静脉窦开口畸形而放弃的患者行经胸植入左心室心外膜导线植入。结果右心房、右心室心内膜起搏导线植入及两根心... 目的探讨经胸心外膜左心室导线植入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例经静脉植入左心室导线因冠状静脉窦开口畸形而放弃的患者行经胸植入左心室心外膜导线植入。结果右心房、右心室心内膜起搏导线植入及两根心外膜起搏导线缝合均顺利,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2周后临床症状逐渐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从术前Ⅲ、Ⅳ级提高至Ⅱ级,LVEDD从72mm减至66mm,优化程控起搏器后超声心动图描记术检查室间隔基底部与左心室侧壁间失同步性改善,第3天心外膜起搏导线阈值从术中的2.0V降为0.5V且稳定。已随访12周临床症状、心功能改善,组织多普勒显像示左心室内恢复同步化。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经胸心外膜左心室导线植入是安全、可行的,特别是对经静脉途径失败的患者,是可选择的方法之一;术中左心室导线的定位及术后的综合处理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 心外膜起搏导线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植入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时护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淑贤 《现代医学》 2014年第4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诊治的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38例,均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随机分为两组,19例患者给予常规护...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诊治的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38例,均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随机分为两组,19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19例患者给予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心电图QRS波时限、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内不同步指数均显著降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内不同步指数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 扩张型心肌病 恶性心律失常 护理
原文传递
心室电极脱位致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误放电一例
11
作者 史东 段文涛 +2 位作者 韩丽 张峰 任自文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4年第5期463-464,共2页
患者女,70岁,因"发作性胸闷气短3年,再发加重10天"入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于2013年9月17日安置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CRT-D)出院后2个月,患者无诱因出现胸部电击感,发作前无心悸感,3天内共电击11次。经透视证明为右室电... 患者女,70岁,因"发作性胸闷气短3年,再发加重10天"入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于2013年9月17日安置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CRT-D)出院后2个月,患者无诱因出现胸部电击感,发作前无心悸感,3天内共电击11次。经透视证明为右室电极脱位。分析发作时腔内图考虑为感知心房信号导致误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 电极脱位 误放电 腔内电图
原文传递
心脏再同步化除颤起搏器植入中除颤阈值测试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3
12
作者 孟丽萍 葛琴芬 唐娴 《护理与康复》 2011年第3期235-236,共2页
总结20例心脏再同步化除颤起搏器植入中除颤阈值测试的护理配合。认为做好物品及急救药物的准备,加强一般护理,密切病情观察,除颤阈值测试时医护密切配合,测试后加强观察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测试安全性。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除颤起搏 除颤阈值测试 配合
下载PDF
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与护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常丽 周丽 +1 位作者 尤蕴 苏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第36期4439-4442,共4页
目的探讨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比较6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术前及行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治疗术后的心功能NYHA分级、心电图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运动耐量6min步行距离,并对患者的护... 目的探讨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比较6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术前及行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治疗术后的心功能NYHA分级、心电图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运动耐量6min步行距离,并对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患者治疗后6个月NYHA从术前(3.40±0.50)级改善为术后(2.30±0.60)级,QRS时限从(144.68±16.40)1]ms降至(100.02±14.76)ms,LVEF(%)从(33.18±5.60)提高至(41.8±7.45),6min步行距离从(305.40±30.30)m提高至(406.20±70.50)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8,4.562,6.728,10.426;P〈0.01);术后跟踪随访3—24个月,无一例死亡。结论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心电监测、术后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重视出院后跟踪随访等都是取得较佳疗效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 护理
原文传递
三腔起搏器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择期植入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彩云 《全科护理》 2014年第32期3034-3036,共3页
对21例心力衰竭病人进行三腔起搏器同步化治疗,同时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手术,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体位、活动、伤口、饮食、睡眠等护理,结果21例病人均取得满意效果。认为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是三腔起搏器植入手术成功的... 对21例心力衰竭病人进行三腔起搏器同步化治疗,同时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手术,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体位、活动、伤口、饮食、睡眠等护理,结果21例病人均取得满意效果。认为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是三腔起搏器植入手术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三腔起搏同步化治疗 护理配合
下载PDF
浅析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新的监测功能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15
作者 施亚娟 鄢春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2期85-86,共2页
目的分析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时使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新的监测功能的效果。方法收集1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新的监测功能对其临床信息进行传输。结果通过本次研究显示,所有患者在出院后发生异常情况... 目的分析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时使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新的监测功能的效果。方法收集1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新的监测功能对其临床信息进行传输。结果通过本次研究显示,所有患者在出院后发生异常情况次数为92次,和疾病相关异常情况为88次,占比为95.65%。和疾病无关异常情况为4次,占比4.35%。在异常情况的类型上,心悸患者3例,未心悸患者1例。但在对心悸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效果。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新的监测功能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起到很好的监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 充血性心力衰竭 监测功能 应用
下载PDF
多腔起搏-心室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进展
16
作者 戴振林 段宝祥 陈绍良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2期188-193,共6页
关键词 多腔起搏-心室再同步化 心力衰竭 心电学 病理生理 双心室起搏 治疗进展
下载PDF
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和除颤器5年以上患者的随访
17
作者 李晓清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4年第2期160-160,共1页
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和除颤器(CRT-D)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关于心衰患者植入CRT—D后长期随访的数据还较少。笔者观察植入CRT—D超过5年患者的随访情况,重点在装置相关的事件。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 心衰患者 长期随访 除颤器 植入 治疗方法 心力衰竭 CRT
原文传递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患者右室电极的位置对临床疗效以及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的影响
18
作者 李晓清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4年第1期89-89,共1页
背景:目前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患者右室电极的位置对临床疗效以及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影响的资料还很有限。方法:研究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试验中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1089例患者中的742例(68%)。主要终点为心力衰竭或... 背景:目前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患者右室电极的位置对临床疗效以及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影响的资料还很有限。方法:研究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试验中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1089例患者中的742例(68%)。主要终点为心力衰竭或死亡,次要终点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或死亡或单独的VT/V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 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疗效 除颤器 患者 电极 右室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昌兴 林英忠 +5 位作者 刘伶 覃绍明 赵毅兰 徐广马 伍广伟 林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442-2444,共3页
目的观察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6例心肌病并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电图Q R S波时限大于120 m s的患者行双室再同步起搏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左室电极起搏参数、Q R S波时限、左... 目的观察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6例心肌病并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电图Q R S波时限大于120 m s的患者行双室再同步起搏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左室电极起搏参数、Q R S波时限、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6m in步行距离。结果 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1例于术后第3天死于脑梗死。其余5例随访6个月以上,患者左室电极的起搏阈值、阻抗及感知各参数值稳定,起搏功能良好;与术前相比Q R S波时限明显变窄;术后6个月心功能相关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是治疗伴心室间电机械不同步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
下载PDF
植入心脏再同步起搏除颤器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6
20
作者 程晓涛 吴巧元 +1 位作者 孟丽萍 周娟华 《护理与康复》 2009年第5期378-379,共2页
总结2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起搏除颤器的护理。植入术前做好评估和心理护理,完善准备工作;植入术后严密监测起搏器功能,及时发现及处理并发症,同时做好健康随访教育,出院后重视随访管理,使CRT-D发挥最佳疗效。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