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功率井-地电磁同步发射技术分析与系统实现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猛 金胜 +1 位作者 魏文博 邓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794-3802,共9页
为了提高勘探深度和分辨率,对于地球物理传统可控源电磁法的人工激励场源而言,主要通过提高其发射功率和更换激发方位的途径来实现,但是单套的发射系统会因为功率的增加而变得笨重、复杂和可靠性降低,且不适用于金属矿复杂的探测环境.... 为了提高勘探深度和分辨率,对于地球物理传统可控源电磁法的人工激励场源而言,主要通过提高其发射功率和更换激发方位的途径来实现,但是单套的发射系统会因为功率的增加而变得笨重、复杂和可靠性降低,且不适用于金属矿复杂的探测环境.本文采用分布于勘探目标区周边多个方位的中功率同步发射系统来组合成一套大功率发射系统,该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探测区接收信号的信噪比,有望克服传统可控源类方法的探测盲区和获取可靠性更高的异常体反演结果.每个单套发射系统由发电机、开关供电电源、发射电缆、发射电极、发射机及其外控同步激发控制器构成.利用此发射系统可以在地面或井下的多个位置布设多个人工激励场源,同时对异常体进行扫频激发,频率范围覆盖10kHz^0.01Hz,单套发射系统的最大发射功率为48kW,发射电流大于60A,同时,在地面、井道、巷道或已有的探测井中采集电磁场信号.通过对均匀半空间理论场值的叠加计算以及实际数据的对比研究发现,多方位场源同时激发能够提高目标区信噪比,并初步验证了其可行性.该方法对可控源电磁法系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研发方向,为金属矿勘探提供了一种新的探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地电磁法 同步发射技术 发射系统 金属矿勘查 信噪比
下载PDF
高精度同步输出多功能发射控制技术的研究
2
作者 田春苗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第13期13-13,共1页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磁探测发射控制技术也不断发展起来。然而,从当前的电磁探测发射控制系统看,其输出同步精准度还相对较低,且输出信号具有一定的累积误差,所以,就需要提升其高精度同步输出发射控制技术。
关键词 高精度同步输出多功能发射控制技术 研究 设计
下载PDF
改进型大埋深金属管道高精度电磁法定位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叶宇峰 陈伟 +1 位作者 王锋淮 严俊伟 《化工机械》 CAS 2021年第6期957-959,共3页
阐述了常规电磁法在超埋深管道定位方面的不足之处。针对实际工程需求,从3个方面改进现有设备,通过引入卫星同步发射技术确保远距离施加的电磁信号可叠加,引入空芯线圈提高设备感应灵敏度,增加上下两线圈之间的距离来提高信号差。实际... 阐述了常规电磁法在超埋深管道定位方面的不足之处。针对实际工程需求,从3个方面改进现有设备,通过引入卫星同步发射技术确保远距离施加的电磁信号可叠加,引入空芯线圈提高设备感应灵敏度,增加上下两线圈之间的距离来提高信号差。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设备对大埋深(10.0~23.2 m)管道的探测精度优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埋深金属管道 管道探测与定位 电磁法 卫星同步发射技术 空芯线圈
下载PDF
Study on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Excited by Synchrotron Radiation
4
作者 Jia-jia Guo Wu-er Gana +1 位作者 Guo-bin Zhang Qing-de Sua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7-432,共6页
A novel analysis approach using atomic fluorescence excited by synchrotron radiation is presented. A system for synchrotron radiation-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is developed, an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such as ... A novel analysis approach using atomic fluorescence excited by synchrotron radiation is presented. A system for synchrotron radiation-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is developed, an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such as flow rate, analyte acidity, concentration of pre-reducing and hydrogenation system are optimized. The proposed method i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get an excitation spectrum of arsenic. Seven of ten primary spectral lines, four of which have never been reported by means of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gree well with the existing reports. The other three are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Excitation potentials and possible transitions are investigated. Especially for the prominent line at 234.99 nm, the mechanism of generation is discussed and a model of energy transition processes i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chrotron radiation Atomic fluorescence ARSENIC Energy transi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